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八剌沙衮

指数 八剌沙衮

八剌沙袞,位於中亞吉爾吉斯托克馬克東南12公里处布拉納城,在楚河附近,位于比什凱克與伊塞克湖之間,是粟特人的城市。.

15 关系: 吉尔吉斯斯坦东喀喇汗康国伊塞克湖喀喇汗国哲別回鹘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碎葉城粟特楚河 (中亞)比什凯克斡耳朵托克马克景教

吉尔吉斯斯坦

--共和國(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Киргиз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Kirgizskaya Respublika),通稱--(Кыргызстан,Kyrgyzstan;Киргизия,Kirgiziya),是一個位於中亞的內陸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北边与哈薩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东边紧邻中國。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作为中亚古国,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达两千年,经历各种王朝与文化。因其被山峦环绕而相对孤立,吉尔吉斯文化得以较好传承;又因地理位置,吉尔吉斯斯坦处于多个文化交汇点。尽管众多部落族群在吉尔吉斯斯坦居住已久,但时有外来势力入侵统治。直至1991年從原蘇聯獨立后,吉尔吉斯斯坦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政治体制为单一制和议会制。吉尔吉斯至今仍时有民族冲突、叛乱以及经济问题。现为独联体、欧亚经济联盟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同时也是上海合作組織、伊斯兰合作组织、突厥议会和突厥文化国际组织成员国。 吉尔吉斯人口570萬。主體民族為吉爾吉斯族,其余为乌兹别克族和俄罗斯族等民族。吉尔吉斯语为国语,而在一世纪的俄罗斯化政策影响下俄语仍使用较广而作为官方语言。64%人口为无宗派穆斯林。除突厥文化外,吉尔吉斯文化还容纳和受到了蒙古、波斯和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新!!: 八剌沙衮和吉尔吉斯斯坦 · 查看更多 »

东喀喇汗

东喀喇汗(1032年—1210年),喀喇汗国的东部王朝。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王朝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东汗为哈仑(哈散)·格拉汗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塔拉斯、塞兰(Isfījāb)、塔什干、费尔干纳谷地东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尔(喀什、疏勒一带),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疏勒)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宋史》称东喀喇汗为疏勒或于阗。 东喀喇汗国的伊卜拉欣二世在位期间,被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政权废除汗号,改封“土庫曼人之王”,成为西辽附庸。13世纪初,因败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王位,1211年,屈出律占喀什噶尔,东喀喇汗国亡。.

新!!: 八剌沙衮和东喀喇汗 · 查看更多 »

康国

#重定向 康國.

新!!: 八剌沙衮和康国 · 查看更多 »

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Ысык-Көл,Иссык-Куль),中国唐代稱之為热海、大清池,清代稱為特穆爾圖淖爾、图斯池,位于吉尔吉斯东北部,天山山脉北侧,北纬42度30分,东经77度30分。长182公里,最宽处60公里,面积6,332平方公里,平均湖面海拔1602米,最深702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山湖泊,仅次于南美洲的的喀喀湖(西班牙语:Titicaca)。湖水微咸,冬季不结冰,主要水源是高山泉水和积雪融水,无出水口,属内流湖。 古代,该湖周围的草场是重要的游牧基地,许多知名的民族和部落都起源或者游牧于此。在苏联时期,该湖是有名的疗养胜地,北岸建满了许多桑拿浴室、度假村和别墅,据称该时期,伊塞克湖还是苏联海军秘密的鱼雷试验场。 唐朝诗人岑参的诗篇(《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中亦提及热海,即伊塞克湖在其時的稱呼。 Category:吉爾吉斯斯坦湖泊 Category:亚洲內流湖 Category:濕地 Category:絲綢之路地點 Иссык-Куль.

新!!: 八剌沙衮和伊塞克湖 · 查看更多 »

喀喇汗国

喀喇汗国或喀喇汗王朝(哈卡尼亚语:خاقانیه;维吾尔语:قاراخان;土耳其语:karahanlı;波斯语:آل افراسیاب‎,《宋史》作黑韓《宋史》卷四百九十于闐傳 或疏勒國,是突厥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这个国家的早期历史至今依然未被厘清,10世纪中叶这个国家在中亚开始迅速扩张,在10世纪末已统治了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广大地区,长期有效的控制着东起和田-库车、西至布哈拉、北自巴尔喀什湖、南抵興都庫什山脈范围内所有的中亚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国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衮(夏都)和喀什噶尔(冬都)。在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两个部分后,东喀喇汗国的首部为喀什噶尔,西喀喇汗国的首部为乌兹根。东喀喇汗国在1211年亡于西辽,西喀喇汗国在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王朝。.

新!!: 八剌沙衮和喀喇汗国 · 查看更多 »

哲別

哲別(,),别速惕姓,《蒙古秘史》作者别,原名只儿豁阿歹。铁木真收服泰赤乌部後,臣服於铁木真並赐名哲别。並有蒙古帝国第一猛将稱號,亦是四狗(四勇、四虎将、四先锋)之一。 哲别骁勇善战,精於射术,能百发百中地射击飞动中的碗,曾於战斗中,徒手抓著敌军射来的無箭头的箭,仍搭上弓射去,竟能一箭穿透敌方主将心窝。此外哲别的刀法也是非常了得,在一生中的南征北討,哲别手持蒙古弯刀殺敵,如入无人之境。1218年奉成吉思汗之令,率兵兩萬消滅西遼,掌握絲路中、東商貿,為蒙古軍隊即將開始的西征先行佈署;1223年哲别與速不台於迦勒迦河之战(今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市北)中击溃基輔罗斯诸国王公与钦察忽炭汗的联军,途經基輔罗斯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伏爾加保加利亞,但於回國途中病逝。成吉思汗以国葬厚葬哲别。.

新!!: 八剌沙衮和哲別 · 查看更多 »

回鹘

回鶻(突厥字母:𐰆𐰖𐰍𐰆𐰺 uyghur;回鹘字母:Uyghur;維吾爾語:قەدىمكى ئۇيغۇر; 土耳其語:eski uygur.),亦稱袁纥、烏護、烏紇,隋朝时又称韋紇,唐朝前期音譯为回纥,元朝称畏兀儿。以上译名的变化是由于中文本身的语音变化造成的,而在不同时期的突厥语文献中,此族名均无变化,今日的维吾尔也是该族名的一个最晚近的译音。回紇人在唐德宗贞元四年(788年)要求将其汉字改爲“回鶻”,象其族有“鶻隼”般的勇猛,因而唐中期以后便称其作回鹘人。當時的吐蕃人則把回鹘人和之前的突厥、之后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统稱為霍爾()。回紇原是鐵勒一部,与僕骨、同羅、拔野古等部一样;後來回纥强大,遂将这些源自铁勒的部族統稱为外回鶻。 回紇(回鶻)是裕固族、維吾爾族以及回族等族的宗源之一,回回一词即为回鹘的转音。在七世纪初期,回紇在唐朝的北方建立政权,對中國歷史有深遠的影響。公元744年,回紇怀仁可汗联合唐朝击败后突厥,一统北方草原铁勒诸部。 回紇原是由韋組與烏揭(烏古斯人)組成的聯盟,部族共分十九姓,通行回纥语(与古突厥语相通,使用突厥文记载)。《舊唐書·迴紇列傳》記載,回紇本为藥羅葛、胡咄葛、啒羅勿、貊歌息訖、阿勿嘀、葛薩、斛嗢素、藥勿葛、奚邪勿等九姓部落联盟,其可汗出自藥羅葛氏;後來回紇擊破拔悉密、葛邏祿兩部,統號十一部落。当时的突厥汗國在古突厥文中習慣稱呼回紇人为 Toquz-oghuz,意即“九姓乌古斯”,“乌古斯(oghuz)”在古突厥语中有“部落”、“联盟”、“姓”之意。有人则认为回纥的族名为古突厥语的Uyghur,意為團結、同盟輔助,见于《磨延啜碑》有十回紇和九烏古斯(九姓)的记载。而另一解释称,回紇族名的词源为oigur,是森林中人與十個游牧氏族。.

新!!: 八剌沙衮和回鹘 · 查看更多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يوسف خاصّ حاجب;; يۈسۈپ خاس ھاجىپ; Жусуп Баласагын,1019年-约1080年),11世纪中亚突厥诗人,《福乐智慧》作者。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于喀喇汗国首都八剌沙衮,于1069年至1070年左右(伊斯兰历462年)在喀什噶尔完成了《福乐智慧》一书。他将作品献给了东喀喇汗第六任可汗哈桑·桃花石·布格拉汗,被授予“哈斯‧哈吉甫”(御前侍臣)的称号。 现今喀什市体育路南侧有一座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建于11世纪中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7年重建。.

新!!: 八剌沙衮和玉素甫·哈斯·哈吉甫 · 查看更多 »

碎葉城

葉城(Суяб),即今阿克·贝希姆遗址,位於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托克馬克市西南8公里处,楚河南岸。唐高宗調露元年(679年),為唐将王方翼所修筑以取代焉耆镇,是西域所設之重鎮。中國歷代以來,在西部地區設防最遠的一座邊陲城市。碎葉(有时是焉耆)與龜茲、疏勒、于闐並稱為唐代「安西四鎮」。碎葉城本为西突厥属地,贞观三年(629年),玄奘在素叶水城(碎叶)见西突厥统叶护。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述:“自凌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清池西北行五百余里至素叶水城,城周六七里,诸国商胡杂居也。” 考古學家們在此城的寺廟廢墟內揀到四枚唐代錢幣,上面有「開元通寶」和「大曆通寶」字樣,由此可見,碎葉在唐代也是座重要的商鎮。郭沫若考證,唐代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內一個富商之家。李白在碎葉一直長到五歲,幼小時,其父就在這裏教他讀司馬相如的辭賦。.

新!!: 八剌沙衮和碎葉城 · 查看更多 »

粟特

粟特(古波斯语:Suguda-),或譯窣利、索格特,為中亞古代民族,屬於歐羅巴人種中的伊朗人種,中國人稱之為昭武九姓、九姓胡、雜種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通稱索格底亞那(Sogdiana),今屬烏茲別克,部份在塔吉克和吉爾吉斯。粟特由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組成,常臣屬於外族,屬於商業民族,控制了絲綢之路上的貿易,散居遠方。.

新!!: 八剌沙衮和粟特 · 查看更多 »

楚河 (中亞)

楚河(Чүй;Шу;Чу),又名碎葉川,位於中亞地區,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著名的河流。楚河源出位於天山山脉西部的泰尔斯凯山脉和吉尔吉斯山脉的朱瓦纳雷克河(Joon Aryk)和科奇科尔河(Kochkor River),两源流汇合后向东北流,1950年代以前有支流名叫库捷马尔迪河(Ketmaldy )连通伊塞克湖,现在仅在洪水期才有水排入该湖,楚河流经该湖附近后转向西北流,成为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并在比什凯克西北50km处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继而横穿穆云库姆沙漠,最后汇入阿克扎伊肯湖(Akjaykyn)。河流全长1067km,流域面积6.25万km2,多年平均流量61m3/s ,径流量19.2亿m3。 楚河是東干人的發源地。當年東干人逃脫清朝的追兵之後,來到碎葉川流域。由於這裡土地肥沃,所以他們在這裡定居下來,並生長繁衍下去。被稱為碎葉城的阿克·贝希姆遗址和八剌沙袞(Balasagun)也在附近。.

新!!: 八剌沙衮和楚河 (中亞) · 查看更多 »

比什凯克

比什凯克(柯尔克孜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柯尔克孜语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國首都。亦是該國的政治、經濟、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

新!!: 八剌沙衮和比什凯克 · 查看更多 »

斡耳朵

斡耳朵(古突厥文: ;,orda,orda,ordu,ordon,horde ),又称斡鲁朵、斡里朵、兀鲁朵、窝--陀、斡爾朵、鄂爾多等,意为宫帐或宫殿,是突厥、蒙古、契丹等游牧民族的皇家住所和后宫管理、继承单位。最早见于唐代古突厥文的碑铭。 广义的斡耳朵也指宫室建筑或家眷。例如遼德宗将其建立的西辽都城命名为虎思斡鲁朵。也可解國家,俄羅斯人在金帳汗國時代稱直接臣服的國家為大斡耳朵。.

新!!: 八剌沙衮和斡耳朵 · 查看更多 »

托克马克

托克馬克(吉爾吉斯語:Токмок;俄語:Токмак)是一個位於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的北部的城市,2005年時有人口60,654人。托克馬克的海拔約816米,地理位置是北緯42度50分,東經75度17分。在城中可望见远处的皑皑的雪山。现今托克马克的居民多有東干人。在托克马克附近出土的斯基泰人的物品被送到了聖彼得堡與比什凱克的博物館裡。 托克马克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哈萨克斯坦的边界边上,北面是两者的界河楚河,托克马克距离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60公里。靠近楚河州现在的首府Chuy。是楚河州的一个区级行政单位,托克马克从2004年到2006年4月19日曾经是吉尔吉斯楚河州的首府。有土西鐵路通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城南为新建的工业区。.

新!!: 八剌沙衮和托克马克 · 查看更多 »

景教

景教,即唐代正式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聶斯脫里派,也就是現今的東方亞述教會。景教起源於今日敘利亞,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公元428-431年之間創立,在波斯建立教會。景教被視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基督教派,成為漢學研究一個活躍的領域。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都建有“十字寺”。.

新!!: 八剌沙衮和景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虎思斡耳朵虎思斡鲁朵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