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蔣炳章

指数 蔣炳章

蔣炳章(),字季和,号虎衫,别号留庵,江苏吴县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其先世为苏州望族, 曾祖蒋重光, 云生先生之季子。 光緒十九年,乡试中举;光绪二十四年,登进士,授庶吉士。光绪二十五年后,在松江府、苏州府知府当过幕府。光绪27年,主讲荆宜书院,光绪二十九年,掌安徽书院(安徽高等学堂);光绪三十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宣统元年(1909年),被选为江苏咨议局副议长,江苏教育会副会长。民国初年,任江苏省议会副议长,江苏教育会总干事等。为民国《吴县志》总纂之一。蒋炳章生平藏书及著作甚富,著有《留庵诗文集》、《醒栩草堂遗稿不分卷》等。.

10 关系: 吴县安徽高等学堂庶吉士翰林院蒋仲川苏州市苏州府松江府江苏咨议局江苏省

吴县

吴县,从秦朝至1995年的县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后历为吴郡、吴州、苏州、苏州府治所。1912年1月1日至9月24日,为江苏省省会。1928年城区划出设苏州市。1930年5月16日,撤苏州市,仍并入吴县。1949年,吴县划出城区建苏州市,市、县分治。同年,属苏州专区。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郊区(2000年9月8日被批准改名为虎丘区)。1970年,属苏州地区。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撤销苏州地区行政公署,吴县隶属江苏省苏州市。1995年6月撤消吴县,设吴县市(县级市)。2000年12月撤消吴县市,改设苏州市吴中区和相城区。.

新!!: 蔣炳章和吴县 · 查看更多 »

安徽高等学堂

#重定向 安徽大学堂.

新!!: 蔣炳章和安徽高等学堂 · 查看更多 »

庶吉士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使其可先於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新!!: 蔣炳章和庶吉士 · 查看更多 »

翰林院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无论政治地位高低,在歷朝歷代,翰林学士始终是社会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集中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社会地位优越。唐朝的李白、杜甫、张九龄、白居易,宋朝的苏轼、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国藩、李鸿章等等,皆是翰林中人。入选翰林院被称为“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翰林制度和科举制度是封建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架构。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表现。 然而,成为翰林的辉煌前景也使得大量知识分子投身科举,造成了人才浪费。社会重文士轻技工,拖缓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外,翰林制度也使得文学界和思想界的主流处于皇帝的监管之下,对学术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思想独立起了压抑作用,有利于皇帝进行专制统治。.

新!!: 蔣炳章和翰林院 · 查看更多 »

蒋仲川

蒋仲川,字颂㙑(), 江苏吴县人。苏州名人、泉界先贤也。 蒋仲川(蒋颂㙑)先生生于1890年阴历正月初六,其父蒋炳章先生为清末苏州著名士绅,仲川先生在年轻时即投身戎行,系陆军军需学校第一期毕业生,以后长期负责军需工作。由于军内派系之争,于1933年脱离军界,回到苏州创办实业,在市郊木渎镇置有“绣谷”和“乐园”公墓。同时,在市内祥符寺巷90号购得占地数亩的某宅大园,投巨资,经三年大兴土木,落成有中式厅、西式厅、别墅式住宅楼等一座规模较大的庭园式私宅。为将其父蒋炳章先生所遗大量古籍抄本妥为保管又建有书房和书库。1936年,他又创办《生报》三日刊。不久,抗战即告爆发,蒋仲川奉命重归军队,仍掌军需,任第三战区兵站总监部少将参议。1937年秋,日寇从上海金山卫登陆后沿沪宁线进犯,攻陷南京前夕,蒋仲川所在五十条载有大量军需物资的船队在安徽东坝水坝受阻,不能前进,在日寇追击下,部队溃逃散失,蒋仲川本人绕道广德,入浙江,经杭州至宁波再乘船逃至上海,居拉多路多年,与王逸民合伙开办钱庄,后来经营失败,无法再在上海生活,遂于1943年潜回苏州。这里要着重提一下的是:1937年11月中旬苏州沦陷后,蒋仲川被日寇列为“问题人物”,住宅被查封,侵占,成为汪伪特工队魔窟。所以,此时蒋仲川回到苏州后,为躲避日寇通缉,不敢露面,外人只听说他去了重庆,我以前也以为他去四川避难,直到最近,详细询问蒋氏后人,才解开了他这段时间的去向。原来从1943年直到抗战胜利的这二年多时间里,蒋仲川白天装扮成农民,躲在哥哥蒋伯年的庄园(即现在的东园,旧时亦称蒋园)内种地,天黑后才又小心翼翼绕道僻静小巷回到租借在绿葭巷的陈氏大宅内。此时的蒋仲川,杜绝一切交往,过着半人半鬼的生活。抗战胜利后,蒋仲川才恢复正常生活,不久钱大钧出任吴县参议会议长,蒋仲川任参议会秘书。 解放前夕,钱大钧准备去台湾。再三动员蒋仲川也去,但蒋留了下来。原来,由于蒋家自清末起,在苏州有一定影响,而在自办的公益事业——公墓经营中又乐善好施,苏州共产党地下组织亦把蒋仲川作为“争取对象”,蒋仲川遂打消了去台的念头。解放初期,市政府曾多次动员蒋仲川出来做些工作,据说,希望他到政协任职,不幸的是蒋仲川于1950年10月中风,以后连续复发三次,病情日重,瘫痪卧床,不能动弹,历时数年,于1954年阴历11月26日病故,享年64岁。 现在,有的文章中写道:“蒋仲川是袁世凯的外孙女婿”,此纯系误传。又“据说还曾为江苏都督程德全之属员,在军械处工作过”,亦不实,按年龄推算,程德全为江苏都督时蒋仲川不足二十岁,其时正在求学也。 蒋仲川先生终身钟爱银币收藏,并著有《中國金銀鎳幣圖說》一书行世。他在民国二十一年深秋从泉友卢仙裳处购得大面袁像银币。得到此宝,他好不高兴,逢人便说“这是民国以来最名贵的纪念币了。”在他得到此币的第二天,我即登门蒋府,观赏此币。蒋仲川对我侃侃而谈,说:“这是袁世凯穿西装的开国纪念样币,存世极少,此币之所以未被使用,可能是袁世凯不喜欢穿西装之故,袁只在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上穿了一下西装,为的是做给军人和国民看,现在是民国了。之后,他再也没有穿过西装。北方有人说,袁说过,穿西装太别扭,打心底里不喜欢!”对蒋仲川的这些话,我是深信不疑的。此币四十年代中期,被误认为“属程像”,当时的蒋仲川处境困难;经济拮据,随时都可能遭到不测,并已切断了和外界的一切联系,也不可能有什么雅兴去写反批评文章。据蒋伯埙先生说,记得在一位邮友处见到过一张明信片上有袁氏西服像,经他提醒,我也仿佛有淡淡印象。但是,这种明信片却始终没有找到。如果有人要问:蒋仲川先生为什么能一眼认定此币属袁像呢?我分析:那是因为他年轻时正在北方保定求学,自己又身在军界,对政治人物和政治问题比较关心。袁氏二次就任大总统,多数人对他就任正式大总统时的情况记忆较深,而对他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场面,知之甚少。另外,此币产生袁、程之争时已是四十年代中期,对于三十多年前的往事知情者更少了……由于上述原因,才发生了关于此币的争辩。.

新!!: 蔣炳章和蒋仲川 · 查看更多 »

苏州市

苏州(苏州话:),古称吴,现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院士之乡、经济重镇、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苏州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余年,而官方认定的建城史逾2500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江南吴文化的发祥地,历史上长期为江南地区一级行政区的首府和经济文化中心。早在东汉中期,就成为仅次于中国首都洛阳的全国第二大城市和世界十大城市之一,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当时,苏州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但庚申之劫后,工商业衰败,人口锐减,苏州经历了长达一百多年的衰落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众多开发区的建立,苏州经济开始快速发展,1978-2013年年均经济增长超过14%。据联合国的报告,苏州人口在2000年至2014年年均增长6.5%,在全球超过五百万人口的城市高居首位,也因此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新兴城市。 苏州是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北翼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经济总量长期居全省之冠,是全省的经济中心、工商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枢纽。根据2015年官方发布的各项统计数据,苏州的人类发展指数已达到0.894,相当于世界第18位的以色列。 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0个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还承办过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

新!!: 蔣炳章和苏州市 · 查看更多 »

苏州府

苏州府是明、清两代的一个府,在今苏州市、上海市境,辛亥革命后废。.

新!!: 蔣炳章和苏州府 · 查看更多 »

松江府

松江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府,前身为华亭府。在今上海市境内。.

新!!: 蔣炳章和松江府 · 查看更多 »

江苏咨议局

江苏咨议局是1909年至1912年间在江苏省设立的咨议局。.

新!!: 蔣炳章和江苏咨议局 · 查看更多 »

江苏省

江苏,简称苏,是現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地区的一省,省名为江宁(南京)和苏州的合称,省会为南京市。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江苏可分為苏南、苏中、苏北三個區域,也可划分为江南、江淮、淮北三个区域,這三個區域在文化、地理、经济各方面都呈现其獨特性。东吴以来,历东晋、南朝、隋、唐、南唐、北宋、南宋,江苏地区经济文化一直比较繁荣,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朝中后期、清中期,分别达到巅峰。1927年,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上海和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先后设立特别市而脱离江苏省,江苏的地位有所下降。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該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均居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第四位,地区生产总值則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六位。江苏与上海、浙江省、安徽省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新!!: 蔣炳章和江苏省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