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薳启彊

指数 薳启彊

薳启彊,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太宰,薳氏(蒍氏)。 前549年,薳启彊出使齐国,田无宇随薳启彊到楚国,达成针对晋国的协议,楚康王讨伐郑国,援救被晋国攻打的齐国。前541年,楚灵王即位,以薳罷為令尹、薳启彊為大宰。前538年,吴国侵楚,薳启彊城于巢地。前537年,晋国中军将韩起护送晋女到楚国完婚,上大夫叔向做副手。楚灵王打算砍了韩起的脚让他做守门人,阉了叔向让他做内宫司宫,问手下们意向如何,薳启彊反话正说,提及韩起之下有赵成、中行吴、魏舒、范鞅、知盈,叔向之下有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认为他们都是诸侯能选拔的能人,如果羞辱了晋国,必定招致报复,楚国的大臣们都要做俘虏了。楚灵王认错,要薳启彊别再说了。十月,随楚灵王伐吴,无功而返。前535年,楚灵王建成了章华之台,希望和诸侯一起举行落成典礼。薳启彊去鲁国,以当初鲁昭公的叔叔公衡未能到达楚国做人质为借口,胁迫鲁昭公前去楚国。楚灵王给鲁昭公大屈之弓,后来后悔了,派薳启彊取要。薳启彊向鲁昭公道贺,说大屈之弓是齐国、晋国、越国国君一直想要的,现在被鲁君得到了。鲁昭公害怕,返回给楚灵王。.

25 关系: 叔向吴国子荡左传令尹公衡祁午籍谈芈姓韓宣子荀吴荀盈魏舒魯昭公鲁国越國齐国范鞅薳氏鄭國楚国楚靈王春秋时期晋国晋国六卿

叔向

叔向(出生年不詳,約卒於公元前528年(周景王十七年、晉昭公四年、楚平王元年)或稍後)白壽彝版《中國通史》第三卷上古時代 叔向論政,姬姓,羊舌氏,名肸,字叔向,又字叔譽,因被封于楊 (今山西省洪洞縣),以邑为氏,别为楊氏,又稱叔肸、楊肸、楊譽。他出身晉公族,历事晋悼公、晋平公、晋昭公三世,为晋平公傅《左傳·襄公十六年》:平公即位,羊舌肸为傅、上大夫,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叔向和晏嬰、子產是同時代人,他不曾擔任晉國執政的六卿,但以正直和才識著稱於世。前546年,叔向代表晋国與楚國达成了弭兵会盟,缓和了当时的形势。.

新!!: 薳启彊和叔向 · 查看更多 »

吴国

吴国,也叫句吴、工吴、攻吾等,是前1096年—前473年位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新!!: 薳启彊和吴国 · 查看更多 »

子荡

薳罢,字子荡,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薳氏(蒍氏)。 前546年,子荡出使晋国,赋诗《既醉》。被叔向赞赏。前543年,子荡出使鲁国,叔孙豹问政,他故意不答。前541年,楚灵王即位,以子荡為令尹、薳启彊為大宰。前537年,子荡到晋国迎接晋女到楚国完婚。前536年,率师伐吴国,失败,归罪于薳泄而杀之。.

新!!: 薳启彊和子荡 · 查看更多 »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漢族先民所著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十三經中篇幅最長,在四庫全書中為經部。《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穀梁傳》合称“春秋三传”。.

新!!: 薳启彊和左传 · 查看更多 »

令尹

令尹,即楚國宰相。一說其名源於伊尹,但亦存爭議。 楚武王時設置令尹,入則領政、出則統軍。直到楚國被秦國所滅,令尹一直是楚國的最高官職,兼有中原諸侯國相、將的權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親族出任,非王族擔任令尹的,可考證的只有楚文王時的彭仲爽(申國平民),以及楚悼王時的吳起(魏國將軍)兩人而已。 楚国行政官制多以“尹”为名,令尹执一国之柄,为百官之长;军事官制以柱国为名,上柱国执一国之军,为各军之长。令尹、柱国居上卿之位,多由楚国的公族成员及其后裔充任。.

新!!: 薳启彊和令尹 · 查看更多 »

公衡

公衡(),'''姬'''姓,一作衡父,是鲁成公的儿子,鲁襄公的弟弟。 前589年冬季,楚国入侵卫国,趁机在蜀地进攻鲁国,到达阳桥,孟献子请求前去送给楚国木工、缝工、织工各一百人,公衡作为人质,请求结盟,楚国人答应讲和。十一月,鲁国和楚国等国结盟。 楚军到达宋国后,公衡逃了回来,臧宣叔说:“公衡不能忍耐几年的不安宁,抛弃鲁国,国家怎么办?谁来受祸?他的后代一定会受到祸患的!国家被抛弃了。” 前535年,楚灵王建成了章华之台,希望和诸侯一起举行落成典礼,派去鲁国的使者薳启彊以当初公衡未能到达楚国为借口,胁迫鲁昭公前去楚国。.

新!!: 薳启彊和公衡 · 查看更多 »

祁午

祁午,春秋时期晋国人,祁氏。 前570年,中军尉祁奚请求告老,他开始向晋悼公举荐和自己有私怨的解狐。解狐死后,祁奚又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人称他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前541年晋楚在虢地盟之会上,祁午对赵文子说:“楚国人在宋国的盟会占了晋国的先。现在令尹王子围不守信用,这是诸侯都知道的。如果您还不戒备,怕是又和宋国那次一样。当时令尹子木的信用被诸侯所称道,还骗晋国驾凌于上,何况是以不守信用著称之人?楚国要再占晋国上风,是晋国之耻。您辅佐晋国作为盟主七年了。两会诸侯,三会大夫,使齐国、狄人归服,使得华夏的东方安宁,平定秦国之乱,在淳于筑城。让军队不疲弊,国家不疲乏,百姓没有诽谤,诸侯没有怨言。天无大灾,这是你的力量。好名声现在要用耻辱来结束,祁午就是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不警惕。”蒍启彊后来对楚灵王说祁午、张趯、籍谈、女齐、梁丙、张骼、辅跞、苗贲皇,皆诸侯之选。.

新!!: 薳启彊和祁午 · 查看更多 »

籍谈

籍谈(),'''姬'''姓,'''籍'''氏,名谈,又称籍父,是籍游的儿子,晋国大夫。.

新!!: 薳启彊和籍谈 · 查看更多 »

芈姓

芈姓,春秋时期楚国的祖先的族姓。芈姓后来形成了很多其他的姓氏:.

新!!: 薳启彊和芈姓 · 查看更多 »

韓宣子

韓起(),姬姓、韓氏,諱起,谥号宣,史称韓宣子。韓厥的庶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六任的领袖。 嫡兄韓無忌罹患不治之症,韓起代兄为继承人。前566年,韓厥後継为韓氏领袖。6年後,前560年,正卿及中軍将智罃、下軍佐士魴相继去世,韓起任上軍佐。前541年趙武死後,韓起任正卿及中軍将。前514年,韓宣子死后,儿子韩貞子韓须继位。 ----.

新!!: 薳启彊和韓宣子 · 查看更多 »

荀吴

荀吴(),姓不详,'''中行'''氏,名吴,谥穆,又称中行吴、中行穆子、郑甥,荀偃的儿子,荀庚的孙子。.

新!!: 薳启彊和荀吴 · 查看更多 »

荀盈

荀盈(),中国春秋時期晋国政治人物,字伯夙,智氏(知氏)第四代家主,又称知盈、智盈,当时晋国的中军将荀罃之孙、知朔之子。知朔在荀罃之前就去世了。荀罃去世后,荀盈以一个幼童,继承知氏之位,卿位由程郑暂代。中行偃守护侄子荀盈,使智氏没有衰落。公元前548年,荀盈继程郑为下军佐,与赵武、韩起、魏舒、范鞅、中行吴同时为卿。公元前533年,荀盈去世,谥号知悼子、智悼子,其子智躒繼任智氏家主。.

新!!: 薳启彊和荀盈 · 查看更多 »

魏舒

魏舒(),中国春秋時晋国的武将、政治家,魏氏第五代领袖。姬姓,魏氏,名舒(《世本》名荼)、谥号献。魏昭子魏絳之子(称魏献子是魏絳之孙,魏嬴之子)。历仕晋平公、晋昭公、晋頃公。史称魏献子。 魏絳在平公即位後引退,魏舒担任魏氏领袖。当時晋国大夫士匄、欒盈争权,魏絳和欒盈的父亲欒黶为下軍佐,関係親密,魏舒处于两難立場。 前550年四月,欒盈政治斗争失败,投奔齐庄公。齐庄公派他攻击晋国。欒盈联络魏舒为内应,在欒盈的武士督戎被士匄的武士斐豹击败后,士匄子士鞅劫持了魏舒,魏舒知道欒盈大势已去,投靠了士匄阵营,結果欒盈敗死。 魏舒担任上軍佐,与趙武、韓起掌握晋国军事。前541年,对北狄的太原之战,魏舒向上军将中行吴建议将战车兵改为步兵,中行吴采纳了他的建议,大败狄軍,这是中国车战向步战转变的划时代的标帜。 前514年,正卿、中軍将韓起病死,次卿魏舒继任。魏舒和趙鞅等六卿,灭掉了公族的羊舌氏(叔向家族)、祁氏(祁奚、祁午家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魏氏势力更加巩固。 正卿、中軍将魏舒处在人生巅峰,前509年,魏舒召集列国大夫于狄泉(在今河南洛阳)为成周筑修城墙。他把筑修城墙的事交给韩简子和原寿过,自己到大陵泽(今河南获嘉县西北)打猎,放火烧荒,回来死在宁(今河南获嘉县西),儿子魏取继任魏氏领袖。.

新!!: 薳启彊和魏舒 · 查看更多 »

魯昭公

魯昭公(),魯国之二十四代君主。前542年即位,前517年,魯昭公伐季孙氏,但大败,魯昭公逃到齐国,前510年,昭公死。在其任內,他嘗試與季平子政治角力,演變成「鬥雞之變」,使昭公要逃到齊國。.

新!!: 薳启彊和魯昭公 · 查看更多 »

鲁国

鲁国,是周朝的一個姬姓諸侯國,為周成王的四叔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国。鲁国先後傳二十五世,三十六位君主,歷時八百餘年。首都在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西南部,國力鼎盛時期勢力遍及河南、江蘇及安徽三省。另外,魯国亦是孔子的出生地。.

新!!: 薳启彊和鲁国 · 查看更多 »

越國

越国(又稱作--越),傳說在公元前2032年由無餘於會稽一带所建立的古代諸侯國,至公元前222年,在被秦國發動的統一九州戰爭中滅亡。.

新!!: 薳启彊和越國 · 查看更多 »

齐国

國是周代諸侯國,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分為姜齊和田齊兩個時代。其疆域主要位於今山東省大部、河北省東南部及河南省東北部,始封君為周武王國師、軍師太公望姜尚。齊國是周代重要的封國,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齊國國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市臨淄區)原称营丘,齊胡公時曾遷都至薄姑(臨淄西北五十里)。姜齊傳至齊康公時,大夫田和放逐齊康公於臨海的海島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為田齊太公。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為諸侯,姜姓齊國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稱侯,仍沿用齊國名號,世稱「田齊」,為戰國七雄之一,于周显王十七年(齐威王五年,前352年)始称王,前221年為秦國所滅。.

新!!: 薳启彊和齐国 · 查看更多 »

范鞅

#重定向 士鞅.

新!!: 薳启彊和范鞅 · 查看更多 »

薳氏

#重定向 蒍氏.

新!!: 薳启彊和薳氏 · 查看更多 »

鄭國

鄭国,别名为奠国,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的一個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伯爵。.

新!!: 薳启彊和鄭國 · 查看更多 »

楚国

楚国,又称荆、荆楚、楚荆,中国历史商朝后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楚国國君芈姓熊氏。最早兴起于丹江流域的丹水和淅水交汇的淅川一带。公元前223年,秦滅楚之戰,爲秦所滅。其全盛时的最大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北、安徽、河南、湖南、浙江、上海、江苏、江西、重庆、貴州、山东部分地方。.

新!!: 薳启彊和楚国 · 查看更多 »

楚靈王

楚靈王,本名圍,是楚共王的次子,殺了楚王熊員自立,即位后改名熊虔。後遭到子干、子皙、蔡公棄疾推翻,自縊。.

新!!: 薳启彊和楚靈王 · 查看更多 »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前403年),简称春秋, 是东周的前半段时期。 春秋时代周天子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當時齊桓公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併」(尊王攘夷)的思想,因此周天子於表面上仍獲尊重。 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平王東遷到洛邑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傳》記載之終(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之,五十二个諸侯國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次,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餘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周四次。.

新!!: 薳启彊和春秋时期 · 查看更多 »

晋国

晋国,是周代的姬姓诸侯国,原名唐,领地在今山西省,始封君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唐叔虞。晉是重要的封國,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稱霸時間最長的一個。晋国国都最初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一说太原西南),晋獻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晉景公時遷都新田,稱之為新絳,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因為春秋初年晉國發生過小宗曲沃篡奪大宗的曲沃克晉,以及晋献公時的骊姬之乱兩件宗室內鬥事件,為避免歷史重演,晉文公開始除太子以外,國君其他兒子及兄弟皆要遷離晉國,《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別於其他國家。晉靈公時,晉的卿大夫勢力開始壯大,成公即位後,封異姓卿大夫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漸成為晉國政權的主導力量。晉平公以後,六卿的實力凌駕於國君之上,形成了六卿執政。晉定公時,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滅,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晉出公時,魏氏、韓氏反戈一擊聯合趙氏滅掉最強大的知氏,晉國名存實亡。終於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苟延残喘80年后被韩、赵完全瓜分。 三家分晋被視為戰國時期的開始,宋代司马光編纂的《資治通鑒》將此事作為開篇。以血緣關係來看,韩国王室是晉國君主的後裔。.

新!!: 薳启彊和晋国 · 查看更多 »

晋国六卿

晋国六卿,是中国春秋时代晋国的政治军事制度,晋文公在晋国建立了三军制。中、上、下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一名佐,按地位高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他们主持晋国的军事、政治。中军将又称为元帅、执政。晋襄公一度增加新上军、新下军二军四卿,旋即恢复原制。晋景公扩为六军十二卿,新中军、新上军、新下军,之後合为新军,共四军八卿。晋悼公恢复三军建制。晋平公时,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之後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范氏、中行氏被诛灭後,六卿改为四卿。智氏後被赵氏、韩氏、魏氏三家滅掉,這就是之後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分晉的典故。.

新!!: 薳启彊和晋国六卿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䓕启强薳啟強薳啟彊蒍啟彊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