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

指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

蔣中正內閣共組成過三次,首次成立於1930年11月18日。該內閣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二任內閣。在此任期的內閣中,蔣中正身兼數任,而其行政院院長職務,依法為國民政府委員會所選。1931年9月28日,中國發生日本攻打东北的九一八事變,同年12月15日,蔣中正為此事變下臺,內閣宣佈解散。.

23 关系: 劉尚清劉瑞恆孫科孔祥熙宋子文中国东北地区中華民國九一八事變何應欽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委員會王伯群王正廷第一次孫科內閣第一次蔣中正內閣行政院副院長行政院院長馬福祥高鲁譚延闓內閣蔣中正楊樹莊日本

劉尚清

劉尚清()字海泉,盛京将軍管轄区奉天府铁岭县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劉尚清 · 查看更多 »

劉瑞恆

劉瑞恆(),字月如,出生於天津市,是中國近代醫學及公共衛生開拓及發展先驅。.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劉瑞恆 · 查看更多 »

孫科

孫科(),字哲生,廣東省香山縣南朗鎮翠亨村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長子,其母是孫文的元配夫人卢慕贞。高中畢業於美國夏威夷檀香山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畢業。曾任廣州非常國會及外交部秘書,英文《廣州時報》副主編,廣州市市長,國民政府常委、代理廣東省長、交通部部長,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軍事委員會委員。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建設部長、財政部長、鐵道部長、考試院副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在中華民國史上,他是唯一先後當過五院制之下不同院的院長(行政院長、立法院長和考試院長)的人。曾代表國民政府去蘇聯談判,簽訂《中蘇互不侵犯條約》和《中蘇商務條約》。.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孫科 · 查看更多 »

孔祥熙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省太谷縣人,祖籍山東曲阜,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銀行家、富商。妻子為宋靄齡;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控制等。.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孔祥熙 · 查看更多 »

宋子文

宋子文(Tse-ven Soong,缩写为T.;),廣東文昌(今屬海南省)人,生於上海。民國年間著名的宋氏家族成員之一。父親宋嘉澍是美南監理會(今衛理公會)的牧師及富商,孫中山革命支持者。與大姐宋靄齡的丈夫孔祥熙,二姐宋慶齡的丈夫孫中山,弟弟宋子良,妹妹宋美齡的丈夫蔣中正關係都很密切。1927年起,歷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行政院長、中國銀行董事長、最高經濟委員會主席、外交部長、駐美國特使、廣東省政府主席、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1949年去法國,後長期住在美國。.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宋子文 · 查看更多 »

中国东北地区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個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中國東北在永乐遷都后,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現在的中国东北地区,廣義上指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风土文化相近的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所构成的地区,狭义上则仅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东三省是全国生育率最低的三个省,总和生育率为0.74至0.76,仅为世代更替水準的三分之一。.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中国东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是位於東亞的民主共和國,自1912年成立至1971年退出聯合國期間是中國的代表政權,之後則因主要國土位置與國際政治現狀而在國際上通稱「臺灣」。建政之初繼承原清朝統治的中國領土,至今未放棄主張自己為代表中國之唯一合法政府。1945年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接收臺灣。1949年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失去大部分中國領土的治權,現今實際管轄的領土(即自由地區)總面積36,197平方公里,包括臺灣本島及附屬島嶼(北方三島,蘭嶼,綠島等)、澎湖群島、福建沿海附屬島嶼(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島)與部分南海諸島(東沙群島,太平島,中洲島等),首都為臺北市.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中華民國 · 查看更多 »

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滿洲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和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隊以中国军队炸毁日本修筑的南滿铁路为藉口而侵占瀋陽。事变後三个月之內,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全境,1932年3月1日满洲国成立。事變爆发后,日本國會和以總理大臣(首相)為首的日本內閣權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中日矛盾激化。 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因此中國軍對未能有組織的抵擋日軍的進攻,日軍快速地佔領了滿洲。此事件也成為西安事變的導火線。 9月18日则被中華民國視為「国耻日」。.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九一八事變 · 查看更多 »

何應欽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興義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中國國民黨軍政界首要人物;在黃埔系當中,有蔣何並稱地位。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歷任軍政部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軍分會委員長、大本營參謀總長、陸軍總司令、聯合國軍事參謀團中國代表團團長、國防部部長及行政院院長。於1949年前往臺灣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和國民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中華民國統帥旗、黃埔軍校校旗及中華民國國徽設計者(因青天白日圓形體第一次出現在黃埔軍校校旗中)。在高層決策謀劃中嘗有「干才」之譽。日本稱其為日本通巨頭。曾獲美國總統羅斯福、英皇喬治六世、法國政府與墨西哥政府等授予各式勳章。著有《八年抗戰》、《中國與世界前途》。何應欽還曾任上海大夏大學校董。.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何應欽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在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由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而來,故早期稱「廣東革命政府」,但隨著革命由南方往北推展,行政中心曾遷移至武漢、南京等地,結束於1948年5月20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7月1日廣州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改組為國民政府。在1925年成立後至1928年之間,其與北京的北洋政府相互對峙。 隨着北伐戰爭開始,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至武漢,稱「武漢國民政府」。同年4月12日蔣介石於上海發動清黨,4月18日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稱「南京國民政府」;7月15日汪精衛武漢政府宣布反共,與南京國民政府合併。1928年北伐統一全國後,成為唯一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造就黃金十年。 1937年,因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全面爆發中日戰爭,中國進入為期8年(1937~1945年)的抗日戰爭,史稱「八年抗戰」,而美國於1941年珍珠港事件之後開始與同盟國共同對抗軸心國。1948年5月20日,依循《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第一任總統蔣介石、副總統李宗仁正式就職,國民政府即改組為中華民國政府(共設一府五院),國民政府主席一職也改為總統,與訓政時期一起走入歷史。現今的中華民國總統府為其機關法人的延續。 國民政府是中國國民黨依據孫文所著《國民政府建國大綱》建立之政府機構,由中國國民黨一黨專政,主要職位均由中國國民黨黨員擔任,但亦接納中國國民黨以外之人士參與。其存在期間,中國國民黨內部發生多次衝突與分裂,導致部分出走黨員自行成立不同的「國民政府」。此外在行憲後,中國國民黨執政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經常在眾多場合稱為「國民政府」。.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國民政府 · 查看更多 »

國民政府委員會

國民政府委員會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該委員會採合議制,設有主席一職。該委員會擁有選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內閣、立法院、司法院、軍事委員會委員等重要機構的權力。而委員會直屬之國民政府簡稱國府,是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的中央政府機構與最高行政機關,成立於1925年7月1日,終止於1948年5月20日《中華民國憲法》正式施行後。 國民政府委員會存在期間屢次由不同人士和成員所構成,但多以中國國民黨黨員為主體,並歷經多次搬遷而有不同的稱謂。另外,其委員會權力也因主席人選不同而有所更迭。一般來說,蔣中正擔任主席期間,國民政府委員會之職能通常較為廣泛。.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國民政府委員會 · 查看更多 »

王伯群

王伯群()原名王文选,曾用名王樸,字荫泰,斋名清雪庐,贵州省兴义县下五屯镇景家屯人,中华民国政治人物。.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王伯群 · 查看更多 »

王正廷

王正廷(),原名正庭,字儒堂,号子白,浙江奉化人。中华民国政治家、外交官、体育活动家,基督教人士,欧美同学会、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创始人之一。.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王正廷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孫科內閣

孫科內閣於國民政府時代共出現過兩次。首次成立於1931年12月28日,由行政院長孫科負責組閣,該內閣也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三任行政院內閣。後來因為軍權無法統一,也無法對日本攻擊中國領土提出有效應對措施。於是該內閣於1932年1月28日的一二八事變發生後,隨即總辭。.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第一次孫科內閣 · 查看更多 »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

蔣中正內閣共組成過三次,首次成立於1930年11月18日。該內閣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第二任內閣。在此任期的內閣中,蔣中正身兼數任,而其行政院院長職務,依法為國民政府委員會所選。1931年9月28日,中國發生日本攻打东北的九一八事變,同年12月15日,蔣中正為此事變下臺,內閣宣佈解散。.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第一次蔣中正內閣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副院長

行政院副院長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副首長,輔佐行政院院長施政,並於院長職位空缺、或因故不能視事時代行職權,相當於各國的副總理。現任行政院副院長為施俊吉,正式於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行政院副院長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院長

行政院院長(通稱行政院長,雅稱閣揆)是中華民國行政院的首長,也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最高領導者,由總統直接任命,其職位相當於其它共和制國家的內閣總理。總統和副總統同時因故不能視事時,行政院長代行總統職權,行政院長為任代總統順位第2位,僅次於第1順位代總統的副總統。 行政院長的前身為國務總理,行政院的第一任院長是譚延闓,行憲後首任院長是翁文灝,政府遷臺後就任的首位院長是陳誠。現任院長是賴清德,2017年9月8日就任。.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行政院院長 · 查看更多 »

馬福祥

福祥(),字雲亭,回族,甘肅省蘭州府河州城人,馬家軍的知名領袖,曾任蒙藏委員会委員長。有子馬鴻逵。.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馬福祥 · 查看更多 »

高鲁

鲁可以指:.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高鲁 · 查看更多 »

譚延闓內閣

譚延闓內閣成立於1928年10月8日。該內閣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的首任內閣,由行政院長譚延闓負責組閣。1930年9月22日,譚延闓腦溢血去世,由宋子文代理院長,內閣並未改組。隔年,才由蔣中正重新籌組新內閣。.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譚延闓內閣 · 查看更多 »

蔣中正

蔣中正,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後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中国大陆多称其字介石。中國政治人物,军事家。蔣任中華民國自行憲起的第一至第五任總統,並連續當選中國國民黨總裁。此外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及二次大戰時期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等職。蔣中正是繼孫中山後,中華民國及中國國民黨歷史上的重要領導者之一。 蔣早年于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第一期肄業,考送日本振武學校,高田野炮兵第十三團士官候補生;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30年10月受基督新教洗禮。他参加孙中山中华革命党,参与創建黄埔军校,逐步成为中国国民党核心人物。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蔣任總司令,推翻北洋政府,名义上统一全中国,建設黃金十年。蔣統率军民抗击日本軍國主義,最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中華民国成为五大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主持制定中华民国宪法,实行宪政,成立國民大會并当选为第一任行憲後中華民國总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中共解放军佔領中国大陆,蔣和中华民国政府軍民撤退至台澎金馬。在台期间,蔣實施台灣省戒嚴令,继续连任总统並实行中國國民黨一黨執政,且一直主张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直至1975年去世。 蔣是20世紀重要的世界領袖,他統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國戰場以及冷戰中的兩岸國共對抗,影響中國近代史和東亞史發展。.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蔣中正 · 查看更多 »

楊樹莊

楊樹莊(),字幼京,中華民國海軍上將,為中華民國海軍部第一任部長,福建侯官縣(今福州市區)人。.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楊樹莊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蒋中正内阁 (第一次)蔣中正內閣 (第一次)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