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董說

指数 董說

董說(),字若雨,號西庵、月函、漏霜老人,董斯張之子,浙江烏程(今吳興)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明亡後改姓林,又名林鬍子。 早年受業於張溥門下,後加入“復社”,又曾受《易》於黃道周,通经文,工草书,能诗。明亡後在蘇州鄧尉山上靈岩寺出家,號南潛,字宝云,與南嶽和尚意氣契合,後主持靈岩寺,成立“夢社”,專寫夢中境遇,崇禎十三年(1640年)前後,著有小說《西遊補》。一生著述繁富,有一百多種,然今多不傳。可以编年的有62种,唯《七國考》14卷傳世。 D S.

10 关系: 吴兴崇祯乌程县張溥復社靈岩寺西遊補黄道周董斯張浙江省

吴兴

吳興為浙江省湖州市的古稱,三國孫吳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吳主孫皓取「吳國興盛」之意改烏程為吳興,並設吳興郡,轄地相當於現在的湖州市全境,錢塘縣(今杭州)、陽羨縣(今宜興)。隋代因地瀕太湖而更名湖州,吳興為下轄縣。現湖州設有吳興區,為市政府駐地。吳興與吳縣,吳江並稱「三吳」,以人文物產名聞江南。.

新!!: 董說和吴兴 · 查看更多 »

崇祯

崇祯(1628年—1644年)是明朝皇帝明思宗朱由檢的年號。崇祯是明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朱由檢於天启二年(1622年)九月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 内阁拟定的年号为“--圣”、“兴福”、“咸嘉”、“崇贞”,朱由检圈定“崇贞”,并改为“贞”为“祯”。一说呈上的四个年号为“永昌”、“绍庆”、“咸宁”、“崇贞”。次年(1628年)改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京师,思宗自缢。李自成建立確立大順,改年號為永昌;吳三桂則擁立朱慈烺為帝,改元義興。 明朝滅亡之後,李氏朝鲜的士族出於反清情緒及小中華思想,在國中仍然使用崇禎年號,如崇禎紀元後八十三年(1710年)、崇禎後再癸丑(1733年)、崇禎紀元後四乙丑(1865年)等等,這被稱作「崇禎紀元」。.

新!!: 董說和崇祯 · 查看更多 »

乌程县

烏程縣是中國歷史上湖州地區的一個舊縣名,縣域大致包含今吳興區大部以及南潯區東部地區。.

新!!: 董說和乌程县 · 查看更多 »

張溥

張溥(注音:ㄓㄤ ㄆㄨˇ,拼音:Zhāng pǔ)(),字天如,太倉(屬今江蘇)人。明代文學家,復社領導人。 勤奮好學,讀書必手抄,抄後讀過即焚去,如此反覆七遍,《明史》記有張溥“七錄七焚”的佳話,抄書焚書反覆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授庶吉士。與同邑張采齊名,時稱“婁東二張”。天启四年(1624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稱為復社,成員有張采、楊廷樞、楊彝、顧夢麟、朱隗、吳昌時等十一人,後來遍及全國,超過三千人,平時以文會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崇禎三年(1630年)張溥和吳偉業、楊廷樞、吳昌時、陳子龍等同時中舉,隔年又與吳偉業中進士。崇禎十年禮部員外郎吳昌時與張溥一起推舉周延儒復出。 陸文聲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吳昌時對張溥下毒,張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年四十。,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著作有《七錄齋集》。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天启六年(1626年),写《五人墓碑记》收入《古文观止》。另著有《萬寶全書》,記述了當時博奕娛樂(如象棋棋譜、中式骨牌)的概況。.

新!!: 董說和張溥 · 查看更多 »

復社

復社是中國明朝末期的一個政治、學術團體,创建于崇祯初年,早期領袖為張溥與張采。初期的成員多是江南一带的讀書人,後來發展為全國性社團,前后入会者超过兩千人。复社以“兴复古学”为号召,故而得名,又因為早期成員多為東林黨人的後裔,號稱「小東林」。.

新!!: 董說和復社 · 查看更多 »

靈岩寺

岩寺可以指:.

新!!: 董說和靈岩寺 · 查看更多 »

西遊補

西遊補,神魔小說,又名新西遊記,全書共十六回,是明末董說的作品,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意識流小說。 《西遊補》卷首乃接續吳承恩的《西遊記》第六十一回〈孫行者三調芭蕉扇〉後開始寫起,故事是主角孫悟空外出化齋為鯖魚精所迷惑,進入夢境中的“新唐國”,“擬尋秦始皇借驅山鐸,驅火焰山,徘徊之間,進萬鏡樓,乃大顛倒,或見過去,或求未來,忽化美人,忽化閻羅”,後經虛空主人呼喊,始離夢境。 《西遊補》這部作品實際上是對明末腐敗政治的一種譏諷,魯迅說:「惟其造事遣辭,則丰贍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處,時足驚人,間以俳諧,亦常俊絕,殊非同時作手所敢望也。」(《中國小說史略》)。 此书于2010年由友丰书社在法国印刷出版,由André Segarra 和熊航(Xiong Hang)翻译,六小龄童作序言。.

新!!: 董說和西遊補 · 查看更多 »

黄道周

道周(),字幼玄(又作幼元《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十三》、幼平),又字螭若、细遵,号石齋,谥忠烈,乾隆时改谥忠端,人称石齋先生,閩南、台灣尊稱為「助順將軍」,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銅山(清屬詔安,今東山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学者、书法家、藝術家。明亡後抗清,被俘殉國。.

新!!: 董說和黄道周 · 查看更多 »

董斯張

董斯張,原名嗣章,字然明,號遐週,又號借庵,烏程(今湖州)人。明末浙江湖州詩人。 明末監生,耽溺書海,手抄書達百部。與周永年、茅維有詩唱作。因體弱多病,自稱“瘦居士”。有《靜嘯齋詞》一卷。與其子董說,作《西遊補》。.

新!!: 董說和董斯張 · 查看更多 »

浙江省

浙江省,是一个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省份。东临东海,北连长江三角洲,与江苏省接壤,太湖位于两省之间,东北一角邻上海市,西接江蘇省和江西省,南连福建省。境内最大的河流為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为杭州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尤以發達的民营经济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地區生產總值位居中國第四位。.

新!!: 董說和浙江省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董说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