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董艷芳

指数 董艷芳

董艷芳(Tung Yim Fun,),香港女瞽師(盲人粵曲歌唱家),她的丈夫是黃寶毅先生。20世紀50年代,香港麗的呼聲每逢星期二、星期四及星期六播出《歌唱小說》節目,由董艷芳師娘主唱,譚惜萍負責撰曲,董艷芳師娘彈楊琴自唱一段約10分鐘的南音敘述小說本事,才由花旦麥雪貞以子喉與她對唱整齣粵曲。幾年後董艷芳師娘得重病逝世後,由甘明超接替她的角式。董艷芳師娘不幸在1965年7月8日(星期四)晚上於東華醫院病逝,1965年7月10日(星期六)下午1時在香港殯儀館大殮,卜葬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目录

  1. 17 关系: 南音小说工商日報主題曲丈夫粤语粵曲盲人花旦華僑日報香港香港殯儀館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麗的呼聲黃飛鴻東華醫院星期二

南音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種以廣州話表演的傳統說唱音樂,始於清末。廣義的「南音」泛指粵調,包括地水南音、戲曲南音、老舉南音等,由於南音與木魚、龍舟和粵謳等粵調的用韻形式、平仄、結構都有共同的地方,有時會把粵調統稱為南音。 在結構上,一篇南音多數由數段組成,每一段都有起式、正文和煞尾。通常都是從慢板開始,逐漸加快。但一首粵曲之中,板式非常多變,全曲其實夾雜著很多不同曲體,包括有流水南音、木魚,中間又夾雜說白,而速度的變化也較多。粵曲藝人演唱南音時,唱腔亦和傳統南音有所不同。 早期的南音並沒有留下錄音,直到1975年,榮鴻曾研究演出場合對演唱者的影響,在富隆茶樓重建一個傳統的演出場合安排瞽師杜煥錄音,才保留了一些錄音資料。1980年代中期,南音唱片的出版比以往多,當中演唱的多是粵劇藝人。.

查看 董艷芳和南音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查看 董艷芳和小说

工商日報

《工商日報》(The Kung Sheung Daily News)是香港一份已停刊的報紙,1925年7月8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創辦人洪興錦,督印人容守正,發行所位原於中環結志街六號。除賣本埠之外,亦賣到中國同外埠,訂一年以黃曆幾多日計。《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是香港早期的三大中文報紙。報社另發行《工商晚報》,1930年11月5日創刊,1984年12月1日停刊。.

查看 董艷芳和工商日報

主題曲

主題曲或主題歌,是在電影、電視劇、動畫、話劇等作品中,用來代表作品的主要樂曲或歌曲,不過不一定會在這些作品中播放,如某些電影放置在電影結束後的字幕清單中(如電影《阿凡達》的主題曲《我看見你》即是一個顯著的例子)。有歌词可以演唱的叫做主题歌;无歌词只有曲子,不能演唱的叫做主题曲。 在不同國家上演、播放的作品,有時會由於不同的風俗民情等因素,會另請填詞人以本土語言重新填寫歌詞,並會另請歌手、配音員或其他人士代唱。例如歐美地區,幾乎都會把歌曲與歌詞重新改寫,影像則是會和原作品有部分差異。台灣、香港動畫歌曲中,亦有部分歌曲有改唱(使用原曲,以本地語言填詞和主唱)。.

查看 董艷芳和主題曲

丈夫

丈夫,是男女婚姻中對男性的稱謂,与妻子相对应。古代妻子对自己配偶又称夫婿、夫君、相公、官人,臺灣話則稱翁婿(臺灣話讀「ㄤ」(ang /ɑŋ/),字用「翁」)、頭家、夫婿。外子则是妻子对他人称自己丈夫;而一般对他人丈夫则尊称为先生;現代社會夫婦會昵称丈夫为「老公」,昵称妻子为「老婆」,不過「老公(嫪ㄌㄠˋ公)」一詞在清朝是對太監的蔑稱,故並非所有人都會使用「老公」來稱呼。 臺灣話稱丈夫叫頭仔又稱「ㄤ」婿,夫妻稱「ㄤ」某。書寫成「翁婿」才是正確的 ;用「尪」、「尪某」、「尪婿」是錯誤的用法。「尪」指的是骨骼彎曲的疾病及瘦弱之意;呂氏春秋「季春紀」:「辛水所多疽與痤人,苦水所多尪與傴人。」高誘注:「尪,突胸仰向疾也。」;蘇軾上宋神宗皇帝書:「世有尪羸而壽考,亦有盛壯而暴亡。」 。臺語的用法,「尪」指的是人偶、靈媒、巫婆。.

查看 董艷芳和丈夫

粤语

粵語又称廣東話、廣府話、廣州話、唐話,在粵語使用區中又稱白話,是汉语的一支。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粵語是漢語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形成的一级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及視粵語為獨立語言的話,則粵語下有數支粵語的方言。 受五代十国时期人口南迁影响,粵語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用词。随着近代两广地区人口的海外迁徙,粤语在美国、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地的華人社區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使用人數最多的漢語。 全球以粤语为母语的约为1.2亿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分布于廣東、香港、澳門、廣西和海南等地,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在中国境内,以粤语为母语的群体是继官话和吴语之后的第三名。粤语也是除了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汉语族语言。此外,粵語在东南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尼等以及北美洲、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地的华人社区都有广泛分布。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規定和建議,香港政府已擬定了首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粵語已被列入其中,成為480個香港本地非遺項目之一。粵語也是一種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查看 董艷芳和粤语

粵曲

粵曲源自粵劇清唱的表演方式,經過了清朝時期,結合了嶺南一帶的大調、小調、粵謳、龍舟歌、木魚歌、南音,以音樂伴奏,唱說戲文的表演藝術。 清道光年間,大八音班在嶺南一帶把粵劇以唱說方式表演給聽眾。同治年間,被稱為「瞽目師娘」或者「瞽姬」的失明女藝人主導了粵曲。现代粤曲始于民國初期,「女伶」開始登上曲壇,诞生了一大批名伶,造就了粤曲的盛世。粵曲與粵劇互相吸收音樂的養分,在1930至1940年代非常流行。.

查看 董艷芳和粵曲

盲人

視障人士是指視覺有障礙的人。視障人士主要分為三類,以國際視力傷殘程度分辦,則分為B1(全失明)、B2(嚴重弱視,嚴重低視能)及B3(輕微弱視,輕微低視能)。 一般在書面上都會使用較為尊重的說法,稱之為視障人士或失明人士。相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視覺無礙的人則叫做明眼人、開眼人、健視人、視全人。.

查看 董艷芳和盲人

花旦

昆曲《牡丹亭》的表演片段,左为花旦杜丽娘。 花旦是中國传统戏曲角色行当。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潑或潑辣放蕩,常常帶點喜劇色彩。 花旦一詞,來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樓集》:“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者為花旦。” 元雜劇就有花旦雜劇一類。朱權在明朝洪武三十一年所著的《太和正音譜·雜劇十二科》更把花旦雜劇列為「煙花粉黛」,充分說明花旦是以扮演妓女為主的類型。《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的趙盼兒就是一個典型花旦的例子。經過多個朝代,花旦成了中國各種地方戲曲,譬如漢劇、崑劇、京劇和粵劇,共有的性格造型。 其造型則重唸散白,做功與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清秀美麗、靈敏乖巧。 典型人物有《拾玉镯》的孙玉姣、《小放牛》的村姑、《梵王宮》的耶律含嫣、《少華山》的殷碧蓮、《辛安驛》的周鳳英、越剧《西厢记》的红娘等。.

查看 董艷芳和花旦

華僑日報

《華僑日報》創刊於1925年6月5日,前身為旅港華商總會同人所辦,專以傳遞商務消息的《華商總會報》,而《華商總會報》的前身是香港出版的首張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後因旅港華商總會無意續辦,由岑維休、陳楷等承購,易名《華僑日報》,當時總編輯是李大醒(他亦為《香港華商總會報》總編輯),其後由胡惠民擔任,同時報館地址亦由乍甸街遷到荷李活道。在九十年代激烈的報業競爭中,《華僑日報》幾度易主,終於1995年1月12日停刊。 1925年,省港大罷工期間,大量鉛字工人曠工,不少報紙被逼停刊,因為岑維休曾辦石印公司,當時報紙仍能繼續出版,只是排版有所改變,字體較大。二戰後《華僑日報》、《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成為當時香港最主要的三大報紙,亦是親國民黨的報紙。 1991年該報被《南華早報》收購,1994年初由香樹輝接手,1995年1月12日因虧損多時宣佈停刊,共發行近70年,如果將其前身一一計入(可追溯至1857年創刊的《香港船頭貨價紙》)則有138年歷史之久。《華僑日報》也是香港首份星期日出版的報紙。由於其歷史關係,亦成為香港歷史事件翻查的主要對象檔案之一。.

查看 董艷芳和華僑日報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董艷芳和香港

香港殯儀館

香港殯儀館(英語:Hong Kong Funeral Home),俗稱香港大酒店,是香港首間兼香港島目前唯一的殯儀館,座落於鰂魚涌英皇道與渣華道交界。香港殯儀館於1930年代初在灣仔道216號創立,初時屬簡陋竹棚搭建,及後改建為水泥建築物。1950年被有「殯儀大王」之稱的蕭明收購,因政府需要發展灣仔,1950至60年代殯儀館陸續結業或遷出灣仔,1963年8月蕭明以200萬港元投得鰂魚涌新館地皮,並於1964年正式動工,至1966年9月5日遷往新建成的鰂魚涌現址,灣仔原址則經營多一年至1967年才拆卸,其後改建為籃球場及休憩處。香港殯儀館收費較高,但交通方便,且不少名人富豪均居於港島區,所以成為城中名人富豪之喪禮首選。.

查看 董艷芳和香港殯儀館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亦是5個天主教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麗都酒店南面,地點介乎黃泥涌道與司徒拔道之間山坡,內有2萬3千個墳墓,除土葬墓地,亦有骨灰龕位。墳場於夏季每天掃墓時間為朝8晚7,天主教新民書院,冬季則為朝8晚6,其餘時間關閉,開放期間有一名保安員及一名辦事處職員當值。根據教區墳場規則,只有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才可埋葬於此,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每個墓地收費約1萬5千5百港元。由於墳場內的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味道蘊含大量殖民地歲月痕蹟,成為墳場考察活動及攝影愛好者的到訪熱點。.

查看 董艷芳和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

麗的呼聲

麗的呼聲(Rediffusion)是一家英國公司,於1920年代在英國成立,初時名為Broadcast Relay Services,早期為英國一些接收不到電台大氣電波信號的偏遠地區以電纜作電台轉播,後於1950年代兼營電視台、電視機租賃及銷售。他們曾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巴巴多斯等英國殖民地及泰國成立「麗的呼聲」有线電台及在香港成立东亚地區第一家電視台——麗的映聲,1954至1968年亦獲得剛剛成立的英國獨立電視台(免費無線電視台)倫敦地區週一至週五節目的經營權(當時名称為Associated-Rediffusion)。麗的呼聲除了經營電視相關的業務外,還有機艙模擬器製作、麗的樂韻背景音樂等業務分支。.

查看 董艷芳和麗的呼聲

黃飛鴻

黃飛鴻(),原名錫祥,字達雲,號飛鴻,幼名飛熊,籍貫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西樵嶺西祿舟村,生於南海縣佛山鎮,是嶺南武術宗師及著名漢醫,南拳流派洪拳的名家。.

查看 董艷芳和黃飛鴻

東華醫院

東華醫院(Tung Wah Hospital,簡稱TWH)位於香港香港島中西區上環普仁街12號,是由醫院管理局管理的公立醫院之一,乃港島西聯網僅次於瑪麗醫院的第二大醫院,同時亦為一間社區醫院,主要服務中西區居民。東華醫院現時除提供服務給來自瑪麗醫院的轉院病人外,更是一間半急症全科醫院。東華醫院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歷史悠久的香港三大醫院之一以及東華三院總部,由華人捐款及政府資助興建及營運。東華醫院主樓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查看 董艷芳和東華醫院

星期二

星期二,又稱為禮拜二或週二。是指在星期一和星期三之间的一天。拉丁语名字为dies Martis来源于古罗马神话战神玛尔斯或火星;法语为mardi,来源于拉丁语;英文名字(Tuesday)来源于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俄语为вторник,意思是“第二天”。 在古代中國、台灣日治時期和現在的日本、韓國、朝鮮,一星期以「七曜」來分別命名,星期二叫火--日。在中国民间口語稱禮拜二,在臺灣話也簡稱拜二。 星期二是中国电台、电视台以前的设备检修日,从13:00到17:30停播信号,因为中国以前的电台、电视台只有一条播出信号,为了保障播出信号正常,每周二下午停机维修。据说选在星期二下午是因为星期二收视率很低。但是现在中国电台、电视台是多条信号轮换,所以基本上看不到停播收台的情况。 星期二在美国通常是选举日。联邦选举通常在十一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举行。很多美国的州在“超级星期二”举行他们的总统初选。 星期二是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失守的日子,被希臘人視為一週中最不祥的日子。 在泰国,星期二的代表色是粉红色。 *2.

查看 董艷芳和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