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萬裕民

指数 萬裕民

萬裕民(),藝名萬興民,台灣京劇演員,工小生。 台灣復興劇藝實驗學校京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第2期科班出身,「興」字排輩,工小生。 現在是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副教授兼主任,兼歌仔戲學系副教授。 著有《扇子的持拿與運用》(石文戶校訂)、《京劇劇藝基礎訓練》等書。 她已婚,其夫曹復永(原名曹永生)亦為京劇小生演員。 W W W W W Y.

6 关系: 台灣京剧國立臺灣戲曲學院石文戶科班曹復永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萬裕民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京剧

京劇又称京戲,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以及现在的臺灣又稱为平劇、國劇,是中国戏曲劇种之一。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布全国。京劇是十九世纪中期,融合了徽劇 和漢劇,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京劇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劇於2010年,獲選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新!!: 萬裕民和京剧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英語: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erforming Arts,TCPA),簡稱為戲曲學院。目前設有京劇、民俗技藝、歌仔戲、客家戲、戲曲音樂及劇場藝術學系六學系,並附設高職部、國中部與國小部(五六年級),為十二年一貫制之戲曲人才養成學府。設有京劇文物陳列館、實習與表演劇場,並有「臺灣京崑劇團」與「臺灣綜藝團」推廣傳統戲曲藝術。.

新!!: 萬裕民和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 查看更多 »

石文戶

石文戶(原名石啟明,曾用名石曜齊,),台灣戲曲演員、台語講古(說書)人、歌仔戲編導,台南新營人,在台南鹽水出生,幼時攻讀漢文,青少年時學習京劇藝術,后參加南管歌劇團(高甲戲劇團)表演、廣播電台說書等工作,是台灣資深的歌仔戲劇作家和導演,業界尊稱為「導演爸」。.

新!!: 萬裕民和石文戶 · 查看更多 »

科班

科班是一種類似劇團的團體,也有培養新人,传承戏曲艺术。.

新!!: 萬裕民和科班 · 查看更多 »

曹復永

曹復永(),原名曹永生,台灣京劇演員、歌仔戲導演,曾擔任國立臺灣戲曲學院附設京劇團長暨歌仔戲學系副教授,2010年退休。 曹復永祖籍河北,幼年時全家在香港調景嶺親戚家寄宿,父親跑船,母親在粵劇團內做戲服刺繡,十分清苦。他十歲在「大陸救災總會」安排下來臺,與弟妹入劇校就讀,是台灣復興劇藝實驗學校國劇科(現在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第一期科班出身,「復」字排輩,工小生。初入學時,他只會說粵語,老師不願意教他,他僅能偷偷學。1962年學校公演《陸文龍》,演男主角的同學有事不能登臺,老師讓曹復永替補演出,從此他在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 1979年起他參加郭小莊創設的雅音小集,演出京劇如《王魁負桂英》、《孔雀東南飛》等。1998年他在復興劇團演出新編戲碼《羅生門》,2002年再於該劇團出品、高行健導演的《八月雪》演出神秀,嘗試多方面的表演方式。他也學習崑曲,於2004年參與台灣第一部新編崑曲《梁祝》的演出。他還曾擔任黃香蓮多部舞台歌仔戲的導演,作品有《圓渡》、《孝子願》、《新寶蓮燈》、《情牽萬里樊江關》、桃花搭渡》、《紅絲錯》、《貍貓換太子》、《玉石變》、《兵學亞聖》等。 曹復永曾獲得第二十二屆中國文藝協會國劇表演獎章、第四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中華民國文化復興委員會頒發國劇小生表演獎。他不僅練功勤奮,還自小苦練書法。演出之外,他亦在母校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從事傳統戲曲教育工作多年,他認為目前的台灣教育制度中,沒有針對傳統戲曲專業教育的方案,因此只能眼見專業技術沒落。 他的妻子萬裕民(藝名萬興民)亦為京劇演員,工小生。.

新!!: 萬裕民和曹復永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