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查看 萧讹笃斡和契丹人
乌古
乌古,辽、金时期在今蒙古国东部地区生活的游牧民族。又译为乌古里、于厥、羽厥、妪厥律等。在海勒水(今海拉尔河)以北生活的称为三河乌古部,而在海勒水以南的就直接称为乌古部。常与敌烈并称。 神册四年(919年),辽太祖征服乌古。会同二年(939年)后,由于辽迁民入其境,乌古经常叛乱。辽圣宗耶律隆绪把俘虏了乌古人另外编制成斡突盌乌古部。辽道宗咸雍四年(1068年),设置乌古敌烈部都统军司。大安年间,平阻卜磨古斯之乱后,辽难以维持其在蒙古草原的控制。寿昌二年(1096年),将乌古、敌烈两部迁徙到了乌纳水附近。金灭辽后,西辽德宗耶律大石北撤,盘踞可敦城。其中一部分乌古部人随之西迁,余众降金,被东迁至庞葛城(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后不见于史籍记载。一小部分成为弘吉剌族源,孙進己认为他们一些成为尤卡吉尔人。 category:蒙古族历史.
查看 萧讹笃斡和乌古
萧图玉
萧图玉,字兀衍。辽国官员。契丹人。北府宰相蕭海瓈之子。 統和初年,睿智太后萧绰称制,作为外戚入宮中为近侍。后为烏古部都监。讨伐速母縷部立功,转任烏古部節度使。统和十九年(1001年),总领西北路軍事。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阻卜攻辽,被他击破。统和二十六年(1008年),率西北路兵讨伐甘州回鹘,甘州首長牙懶(耶剌里)归降。统和二十八年(1010年),牙懶再反,萧图玉攻打肃州,把其百姓迁移到土隗口故城。凱旋後,迎娶金乡公主(耶律賽哥)为妻,任駙馬都尉,加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统和二十九年(1011年),上奏辽圣宗分治服属契丹的阻卜各部,设置節度使統治管理,被朝廷采纳。節度使不得其材,为部民怨恨。開泰元年(1012年)十一月,石烈部太師阿里底殺節度使,逃亡西方窩魯朶城(龍庭单于城)。阻卜叛军包围萧图玉在可敦城。开泰二年(1013年),北院枢密使耶律化哥率军救援,萧图玉派人劝说諸部降伏。聖宗以萧图玉能平息事態,还是让他統轄西北路諸部。萧图玉請增強軍備,聖宗不許。开泰六年(1026年)二月,金乡公主以殺害家婢之罪,降封县主,萧图玉被削同平章事,任烏古敵烈部詳稳。告老归京而卒。 其子蕭双古任南京統軍使。孫蕭訛篤斡,迎娶三韓郡王耶律合魯之女骨浴公主,终官烏古敵烈部統軍使。.
查看 萧讹笃斡和萧图玉
辽史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查看 萧讹笃斡和辽史
辽圣宗
遼聖宗耶律隆緒(),遼朝第六位皇帝(982年10月14日-1031年6月25日在位),契丹名文殊奴。是遼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49年。遼景宗長子,母皇后萧绰。.
查看 萧讹笃斡和辽圣宗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萧讹笃斡和辽朝
耶律合魯
耶律合鲁,辽朝大臣。字胡都堇。六院舍利袤古直后裔。 他是耶律乙辛亲信。他为人柔佞,喜苟合。辽道宗清宁初年为官。耶律乙辛引用小人,耶律合鲁附和,被委任为南面林牙。耶律乙辛诬陷害太子耶律濬、杀忠良,耶律合鲁多参预阴谋。他的弟弟耶律吾也亦党附耶律乙辛,时人称为“二贼”。官至耶律合鲁北院大王,任上去世。耶律吾也官至南院大王。.
查看 萧讹笃斡和耶律合魯
耶律钿匿
耶律钿匿,为契丹(遼朝)皇族,辽圣宗耶律隆绪的第六女。 耶律钿匿母亲萧氏。耶律钿匿被封为平原郡主、荆国公主,下嫁南京统军萧双古。萧双古曾祖父为令稳塔列,祖父知军国萧海璃,父亲乌古节度萧图玉,子敌烈统军萧讹笃斡。.
查看 萧讹笃斡和耶律钿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