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萃贤堂

指数 萃贤堂

萃贤堂是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第一座教堂,现已不存,其遗址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65号(黄巷)的水表厂。 福建教区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开创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教区。1850年5月31日,温敦医生和札成牧师将该会传入福州,该会进入福州初期租房和发展信徒受到了林则徐和当地士绅的强烈反对,酿成惊动咸丰皇帝的“神光寺事件”。 1862年,英国圣公会传教士胡约翰(John Richard Wolfe)到达福州,获得英国商人的捐助,买下城内南后街和黄巷口的两间凶宅,改建为福州的第一座圣公会教堂,名为萃贤堂,并在此为福建第一批信徒施行洗礼。1864年初,萃贤堂被人放火烧毁。于是胡约翰再向福州英国商人筹集资金,重建萃贤堂,到1865年建成一座外观为哥特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但是内部装饰则带有浓郁的中式风格,多处悬挂写有汉字的卷轴,及刻有黑底金字的匾额。1868年,福建圣公会第一位华人会吏黄求德在萃贤堂祝圣。 目前这座教堂已经在三坊七巷的重修中被拆除。.

4 关系: 福州市胡约翰英格蘭教會林则徐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萃贤堂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胡约翰

胡约翰(John Richard Wolfe,)是英国圣公会差会 (CMS)派往中国福建省的传教士。他在福建省传教长达53年(1862年到1915年),曾经长期担任福建安立甘会(圣公会)的领袖。 1834年,胡约翰出生在英国,1862年5月,胡约翰受英国圣公会差会 (CMS)派遣,到达中国福州传教。在此之前,圣公会已经在福州传教十年,但是遇到福州地方士绅的激烈反对,租住房屋和发展信徒都颇为困难。胡约翰获得福州英国商人的捐助,买到南后街黄巷口的两间凶宅,改建为福州第一座圣公会教堂萃贤堂。1864年该堂被仇教者烧毁,于是胡约翰重建一座哥特式教堂。1878年,胡约翰在乌石山建造洋楼,引发乌石山教案。 1865年,胡约翰到建瓯传教,设立布道所,是基督教传入建瓯的开端。1868年,胡约翰在连江县川石岛购地建教堂,引发“川石教案”。1880年,胡约翰将圣公会传入仙游。.

新!!: 萃贤堂和胡约翰 · 查看更多 »

英格蘭教會

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或譯為英格蘭國教會、英国国教会、英格蘭聖公會,是聖公宗的教會之一,16世纪由英格兰君主亨利八世时期开始由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胡克等改革家们改革并作为英格兰的国教。教会的辖区是今天英国(联合王国)中的英格兰地區,不包括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後者分归苏格兰圣公会、威尔士教会与爱尔兰教会管理。 英格兰教会的最高主教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副手是约克大主教。此外英國君王擁有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Supreme Governor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的頭銜。.

新!!: 萃贤堂和英格蘭教會 · 查看更多 »

林则徐

林则徐(薛桂芬 著徐立亭 編,《晚清巨人傳·林則徐》,哈爾濱出版社,ISBN 978-7-80557-894-1),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福州市志,方志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22-605-1,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11年林则徐(26歲)中進士,官至一品,曾經擔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為主张严禁鸦片及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譽。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使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将收到的鸦片于虎门销毁。虎門銷煙成為清帝國與大英帝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导火线。 清朝官员林則徐一生奉命與西方周旋,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則持开放态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 ,福建日报,2005年8月31日,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爲《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启發作用。.

新!!: 萃贤堂和林则徐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