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

指数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具有极大的共通性,都以共产主义的代表符号镰刀锤子和红星作为主要特征,在国徽下部也全部拥有升阳标识(尽管实际上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之东,可以解释为日落),被小麦花环所围绕(卡累利阿-芬兰使用的是黑麦花环)。用各国语言和俄语写就于绶带上的苏联国家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也会缠绕于两侧。 除去这些主题外,各国国徽特征主要为地形地貌、经济特点和文化特征。 下表列出各加盟共和国在苏联解体前所使用的国徽。为了方便对比,各继承政权今日所使用的国徽也在表中展示。可以看出一些亚洲国家今日的国徽与苏维埃时期的国徽存在一些相似之處,而欧洲国家则普遍使用它们在苏维埃时期前的传统标识。白俄罗斯在1991至1995年曾使用传统的柏康理亚骑士徽章作为国徽,不过之后采用的新国徽与苏维埃时期相近。另外,自行宣布独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被认为是摩尔多瓦共和国的一部分,不被普遍承认)的国徽是在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

目录

  1. 73 关系: 卡累利阿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卡累利阿共和国升阳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吉尔吉斯斯坦国徽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国徽天山山脉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小麦巴洛克艺术三叶草属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国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国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麻亞美尼亞德涅斯特河沿岸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羅斯聯邦國徽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国徽地毯刺绣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国徽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主义国徽石油玉米社会主义纹徽立陶宛国徽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红星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国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裸麥高加索山脉阿塞拜疆国徽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2. 已不存在的国家的国徽
  3. 蘇聯國徽

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卡累利阿語、芬蘭語:Karjala;俄語:Карелия;瑞典語:Karelen)是芬蘭人民的土地和一個浩大的居住的區域,在北歐歷史意義為芬蘭、俄國和瑞典的區域範圍。 根据1617年沙皇俄国与瑞典王国之间签订的《》,瑞典将卡累利阿地区中的东正教信徒居住地区,包括白卡累利阿和奥洛涅茨卡累利阿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自此卡累利阿地区开始东西分治。西部称西卡累利阿,并入瑞典,之后芬兰独立后属于芬兰,分为南卡累利阿区和北卡累利阿区。东部称东卡累利阿,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和1941年7月—1944年7月的持续战争中三度易手,目前被劃分给俄國的卡累利阿共和國(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ре́лия)、聖彼得堡地区。.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卡累利阿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Карело-Ф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缩写:КФССР,Karjalais-suomalainen sosialistinen neuvostotasavalta,缩写:KSSNT)是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三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二個加盟共和國。 卡累利阿-芬蘭原本是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40年3月30日設立,並脫離俄羅斯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於1956年撤銷,並重新併入俄羅斯聯邦改制降格為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名稱改爲卡累利阿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卡累利阿共和国

卡累利阿共和国(Respublika Kareliya,卡累利阿语:Karjalan Tazavalla)是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共和国。它位于俄罗斯的西北部,首都是彼得罗扎沃茨克(28万人口),它南鄰列寧格勒州、沃洛格达州,北接科拉半島的摩尔曼斯克州,東南鄰阿尔汉格尔斯克州,西接芬兰的拉普兰。它的东部滨临白海。面积172,400平方公里,人口648,543人(2010年统计) 。.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卡累利阿共和国

升阳

升阳是指日出之时的太阳。还可能指:.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升阳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Кыргыз Советтик Социалист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Киргиз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設立的第九個加盟共和国,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后為第八個加盟共和國,简称吉尔吉斯。吉尔吉斯位于苏联的中亚地区,东部和中国接壤,北部和哈薩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相邻,西部是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南部和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相连。首都是伏龙芝(今比什凯克)。 吉爾吉斯原本是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俄羅斯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17年,吉尔吉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4年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个自治州,后改爲自治共和國。1936年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亚洲共和国 Category:1936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37年3月2日,參照蘇聯國徽設計而成。 呈圓形,中間為旭日初升之象,前為天山。上方有紅色五角星,下為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照亮全球。外圍由麥穗、棉花裝飾。兩者中間有民族裝飾。飾帶並以俄語和吉爾吉斯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吉爾吉斯語「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簡寫。 1992年,吉爾吉斯斯坦國徽成為新國家的國徽,但與原來的國徽相似。 Category: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象征 K.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吉尔吉斯斯坦国徽

吉爾吉斯斯坦國徽啟用於1994年1月3日,2016年6月2日重新修改,国徽為圓形,以藍、金為主色。中間上方為太陽在天山升起之景象,下為展翅的雄鷹。外圍書有「吉尔吉斯共和国」,並以麥穗和棉花裝飾。.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吉尔吉斯斯坦国徽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37年3月1日,參照蘇聯國徽設計而成。 呈圓形,下為旭日初升之象,中方有紅色五角星,前有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照亮全球。外圍由麥穗。飾帶以俄語和塔吉克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以俄語和塔吉克語書有「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字母。 1992年,塔吉克斯坦國徽成為新國家的國徽,但與原來的國徽相似。.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Республикаи Советии Социалистии Тоҷикистон;Таджи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設立的第七個加盟共和国,在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后為第六個加盟共和國,简称--。 塔吉克原本是隸屬烏茲別克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28年8月1日蘇共25周年黨慶當天脫離烏茲別克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17年11月至1918年2月,塔北部地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隶属于苏俄的烏茲別克自治共和国。1920年成立布哈拉人民苏维埃共和国。1924年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改隶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9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中央直辖的加盟共和国。1990年--宣布独立,1991年8月底更名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同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正式宣布独立,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下属一个自治州:.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塔吉克斯坦国徽

塔吉克斯坦國徽现国徽1993年启用,為圓形,中為旭日初升於帕米爾高原之象,上為五垛王冠和七顆五角星,下為書本。外圍以紅白綠三色綬帶束縛的麥穗和棉花。.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塔吉克斯坦国徽

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维吾尔语:تەڭرىتاغ Tengri Tagh/Тәңри тағ;Тәңіртау/تأڭئرتاۋ;Ала-Тоо/تەڭىر-توو;东干文:,小儿经:)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一条山脉,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等四國。古名白山,又名雪山,冬夏有雪。故名,匈奴谓之天山,唐时又名折罗漫山,高达二万一千九百尺,长约2500km,宽约250~300km,平均海拔约5km。最高峰是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m,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界;第二高峰是汗腾格里峰海拔6995m,在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博格达峰的海拔5445m,在中国境内。前两者是前苏联雪豹登山奖必要五峰之二。新疆的三条大河——锡尔河、楚河和伊犁河都发源于此山。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边是塔里木盆地;北边是准噶尔盆地。天山由东西走向的褶皱断块山组成,山间有陷落盆地,如哈密盆地、吐鲁番盆地,西部有伊犁谷地。 位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称它“雪海”。位于博格达峰山腰的天池,清澈透明,是新疆著名的旅游胜地。目前,博格达峰自然保护区已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托木尔峰,海拔7435米,是天山的最高峰,登山界一般承认1956年阿巴拉科夫首次登顶成功,但也有说1938年已有苏联登山队登顶;1975年7月25日首个中国登山队登顶成功。.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天山山脉

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重定向 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小麦

小麥是小麥屬(学名:Triticum)植物的統稱Belderok, Bob & Hans Mesdag & Dingena A. Donner.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小麦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Barocco,Baroque,Baroque)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运用夸张的运动性和清晰可辨的细节在雕塑、绘画、建筑、文学、舞蹈和音乐等领域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这种风格于1600年左右起源于意大利的罗马,随后便散布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特伦托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当时的贵族认为具有戏剧性的巴洛克建筑和艺术是一种倾倒其宾客并表达胜利、权利和控制的一种手段。带有前庭、大楼梯和豪华的会客室的巴洛克宫殿为之兴建起来。.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巴洛克艺术

三叶草属

三葉草屬(Trifolium),又名车轴草属。三葉草包含很多不同種類的植物,包括各種顏色的三葉草、以及其他各種植物,是一种广泛分佈在欧洲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呈长圆形;有特别长的根系,可适应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和其他营養,在旱季亦可生存;还可以作为牧草、绿肥作物或者观赏植物,种植车轴草能使土地肥沃。它分布于全世界温带地区。 在西方很多国家(如英国、美国)长有四片叶子的三葉草代表着幸运。因为四片叶子的三葉草被认为是只有在伊甸园中才有的植物。而在有些国家里,扑克牌里面的梅花就是代表幸运的车轴草。 在澳洲及加拿大等地區,車軸草屬植物都屬於野草類,必須予以剪除。在中国,三叶草数目不同会有不同的花语,比如三片代表希望等。 .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三叶草属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Ўзбекистон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Узбек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設立的第六個加盟共和国,於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后為第五個加盟共和國,简称乌兹别克。 烏茲別克原本是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25年5月13日脫離俄羅斯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于1917年11月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28日成立乌兹别克自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且加入俄羅斯聯邦。在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改国名为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有一个自治共和国: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此外,塔吉克原本也是烏茲別克管轄下的自治共和國,後來在1928年脫離烏茲別克成爲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 Category:已不存在的亚洲共和国 Category:1924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24年蘇聯建立 Category:1991年蘇聯廢除.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国徽

烏茲別克國徽為圓形。前為吉祥鳥,後為旭日初升之象。外圍以麥穗和棉花。上面的藍地伊斯兰八角星內含新月抱星圖案。以國旗顏色為調的綬帶上書以「」。.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Українська Радянська Соціалістич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Укра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的第三個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人口仅次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面积也居第三位,居俄罗斯联邦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后,是苏联经济较为发达的加盟共和国。共和国首都开始为哈尔科夫(1918-1934),后迁至基辅。.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国徽

亞美尼亞國徽啟用於1992年4月19日,以采用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國徽設計蓝本而设计的。為一盾徽,由鷹和獅子護持。 中間的小盾為挪亞方舟停於阿拉臘山山頂,兩者都是亞美尼亞的象徵。盾的其餘部分分為四個象限。左下角為雙鷹回頭對視,象徵阿爾塔什斯王朝;左上角為背負十字架的獅子,象徵巴格拉提德王朝;右上角為雙頭鷹,象徵阿薩息斯王朝;右下角為爪持十字架的獅子,象徵魯本王朝。 盾下有劍、斷開的鎖鏈、麥穗、羽毛和綬帶。.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亚美尼亚国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Հայկական Սովետական Սոցիալիստական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Армя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一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個加盟共和國。 亞美尼亞原本是隸屬外高加索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外高加索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亞美尼亞共產黨政權成立于1920年11月29日,这天亚美尼亚共产党宣布控制了亚美尼亚政权。同年12月1日,首相西蒙·弗拉特西恩放弃了政权。之后亚美尼亚更名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一时期有时也被称作亚美尼亚第二共和,紧接在短命的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之后。 从1828年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并被埃里温省的边界所限制。在土库曼彻条约的第四章写道,埃里温汗国(今日大部分的中亚美尼亚),以往曾隶属波斯,1828年被并入俄国。 十月革命以后。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的政府宣布原帝国内的少数民族可以独立自主。于是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宣布独立并分别成立共和国。在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期间遭受的亚美尼亚种族屠杀以及后来的土耳其-亚美尼亚战争中,历史上的亚美尼亚地区已到了毁灭边缘。当1920年布尔什维克进入亚美尼亚民主共和国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 在苏维埃统治下,亚美尼亚从一个农业国向工业中心转变。1990年8月23日,它更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但它仍保留在苏联统治之下,直到1991年正式宣布独立。.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亚麻

亚麻(学名:Linum usitatissimum)是亞麻科亞麻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在全球各地广泛栽培的植物,可能原产于西亚。.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亚麻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共和國(Հայաստանի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ISO 9985轉寫:Hayastani Hanrapetutyun),通稱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西亞或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有時也會被視為是東歐的一部分。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阿塞拜疆,南接伊朗和阿塞拜疆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埃里溫為首都。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亞美尼亞曾经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阿塞拜疆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並曾在2016年4月雙方因此問題在邊境發生軍事衝突,亞美尼亞也因为1915年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發動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和對大屠殺事件承認問題上存在爭議,但是近年亞土雙方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不過,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外交關係仍較不穩定。亚美尼亚是欧洲委员会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一员。亚美尼亚也宣稱擁有在1991年宣布独立但為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的阿爾扎赫共和國的主权。.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亞美尼亞

德涅斯特河沿岸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国(Приднестровская Молдав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Придністровська Молдавська Республіка;Република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Нистрянэ),简称德涅斯特河沿岸,英語世界中通称外涅斯特里亚(Transnistria)。德涅斯特河沿岸1990年從摩爾多瓦獨立,之後引發摩爾多瓦內戰;当时國名為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该地在摩尔多瓦官方编制的行政区划中是“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德涅斯特河沿岸自治领土单位”。.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德涅斯特河沿岸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縮寫為РСФСР;Russian SFSR);舊譯為全俄社会主义劳农委员会联邦共和国,简称蘇俄,是苏联的第一個加盟共和国。 蘇維埃俄罗斯联邦是蘇聯面積最大的一級行政區,面积占苏联總面積的75%,人口约是苏联的三分之二;作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苏联的首都。.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俄羅斯聯邦國徽

俄羅斯聯邦國徽來自於1917年俄国革命時廢除的早期俄羅斯帝國的國徽,1993年宪政危机後启用。雖然自伊凡三世(1462–1505)統治開始經過了多次修訂,但當前的國徽是直接修訂於中世紀的版本,繪有一隻拜占庭和在俄羅斯人的政權產生之前很長時間裡的先驅所使用的雙頭鷹。其色彩佈局取自15世紀早期的標準。鷹的造型可追溯到彼得大帝(1682–1725)統治時期,儘管盾徽上鷹的顔色是金色而不是傳統的黑色。.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俄羅斯聯邦國徽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18年7月10日,與蘇聯國徽設計相似。 呈盾形,中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和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的勝利。頂部書有共和國的首字母。 外圍由麥穗構成的花環裝飾。飾帶以俄語書有國家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自治共和國也可使用有民族語言簡寫和以民族語言書寫的蘇聯格言的國徽,其中達吉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國徽上有11種語言之多。 1993年,以俄罗斯帝国國徽圖案為基礎的俄羅斯联邦國徽啟用。.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Түркменистан Совет Социалисти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Туркме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蘇聯設立的第五個加盟共和國,在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后為第四個加盟共和國,简称土库曼。位于苏联的中亚地区,南部和伊朗相连,北部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西濒里海。.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土库曼斯坦国徽

土庫曼斯坦國徽现国徽為伊斯兰八角星形(1992年至2003年為圓形)。中間是藍地、圓形,繪有一匹阿哈爾捷金馬,外圍圓環繪有五個地氈圖案(代表五個部落,也出現在國旗上)。最外圍上有新月抱五顆五角星圖案,並以麥穗和棉花裝飾。.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土库曼斯坦国徽

地毯

地毯(地氈),是一種紡織物,鋪放於地上,作為傢俬裝修設施,有美化家居,保溫等功能。尤其家中有幼童或長者,可以避免摔倒受傷。.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地毯

刺绣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同时,刺绣与养蚕事业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刺绣又可以成为丝绣,并且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与使用蚕丝的国家。根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实,刺绣在中国至少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州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和广东的粤绣(广绣、潮绣)四大名绣。此外,还有北京的京绣、温州的瓯绣、開封的汴綉、上海的顾绣和苗族的苗绣,产地不同,风格各异。 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装饰,如服装、生活用品包括衣服、床上用品、台布等;舞台、艺术装饰。.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刺绣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Қазақ Советтік Социалисті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Казах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简称哈萨克斯坦,苏联設立的第八個加盟共和國,在外高加索聯邦被撤銷后為第七個加盟共和國。同時亦是蘇聯面积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国,位于中亚地区,北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东毗邻中国,南部分别和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为邻,面积2,717,300平方公里,1928年始建都于阿拉木图。哈薩克原本是隸屬俄羅斯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俄羅斯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哈萨克斯坦国徽

哈薩克斯坦國徽啟用於1992年6月4日,為圓形,以藍、金為主色。中間為氈房的天窗,上有五角星。左右為天馬所扶持。下面綬帶書「哈萨克斯坦」。.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哈萨克斯坦国徽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37年3月26日,參照蘇聯國徽設計而成。 呈圓形,中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和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照亮全球。 外圍由麥穗。飾帶以俄語和哈薩克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以俄語和哈薩克語書有「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字母。 1991年12月26日,哈薩克斯坦國徽成為新國家的國徽。 Category: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K.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旧译全方貧工之聯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句著名口号。.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communism;communismus)是一种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产资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進行集體生產),而且主张一种沒有階級制度、國家、政府和家庭的社会。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637~638页:“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在科學共產主義(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論中,它在发展上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即没收私有制财产为国有化并为公有制社会的起步铺垫基础;中期阶段是公有制社会战胜私有制世界的阶段,由于公有制社会体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优势,能够极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会里的广大中下层人民,使得公有制社会能够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围圈里得到蔓延与扩展,并不断的突破、战胜私有制世界后,最终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高级阶段是在公有制社会更加稳定、成熟的基础上开始步入自由发展的阶段,即迈入自由世界的阶段,当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后,自由世界形成雏形,也就是世界上不再有阶级、国家和政府,政府的职能几乎被消耗到社会的各领域里。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就是共产主义的自由世界。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歷史唯物主義),资本主义必将为共產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因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進入共產主義,將愈來愈少的工作量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自我发展个人素质。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共产主义

国徽

国徽即代表国家的徽章、纹章,為国家象征之一。國徽上通常有來自大自然的元素,如動植物,但也可能有其他事物,用以表現該國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或意識形態。世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徽属于盾徽。 除了国徽,一些次主權或自治地方行政區、各级行政区划也有代表自己徽章,依自身的行政级别而称作“邦徽”、“州徽”、“区徽”、“市徽”、“省徽”、“郡徽”、“县徽”等。.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国徽

石油

石油(英語、拉丁語:petroleum,拉丁語詞源petra(岩石)+oleum(油)竇耀逵、張怡容,《中國大百科全書》-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種黏稠的、深褐色(有时有点绿色的)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其主要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还含硫、氧、氮、磷、钒等元素。不过不同油田的石油成分和外貌可以有很大的區分。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严重的后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称为黑金。 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的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委内瑞拉、加拿大、利比亚、尼日利亚、美国、墨西哥、哈萨克、中国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储藏。委内瑞拉拥有世界最高的石油储量。 石油的常用衡量单位“桶”为一个容量单位,即。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地,一吨石油大约有。.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石油

玉米

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時也可以當作飼料使用,還有在生物科技產業作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個化工領域被大量利用著,做成塑膠等等不同的物品。.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玉米

社会主义纹徽

#重定向 社会主义纹章.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社会主义纹徽

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國徽為盾徽,紅色盾面上一位身著銀裝的騎士跨在一匹白色的駿馬上,右手揮一把銀劍,左手持藍地鑲金黃色牧首十字的盾牌。前苏联时期曾经使用加盟共和国国徽。另有大國徽,盾外有獨角獸和獅鷲守護,上有大公冠。下有三叉戟,並書以格言「讓統一盛放」。 Category:立陶宛 L.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立陶宛国徽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40年,是仿照蘇聯國徽設計的。 呈圓形 (故不符合傳統的紋章學規則),中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和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的勝利。 外圍由橡樹枝條和麥穗構成的花環裝飾。飾帶分別以俄語和立陶宛語書有蘇聯格言,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下方以立陶宛語書有「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字母。 1990年,原來的立陶宛國徽恢復使用。 Category: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L.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Lietuvos Tarybų Socialistinė Respublika,Лито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简称立陶宛。 1918年,立陶宛宣布独立,成立立陶宛王国、以德国王子为国王;11月又宣布为共和国。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立陶宛部分地区先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9年2月~8月曾经成立过立陶宛-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协定书中的约定,立陶宛被划为苏势力范围,1940年,苏联入侵立陶宛,同年7月成立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苏联正式吞并立陶宛。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立陶宛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分别和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兰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被苏联吞并后,反抗苏联占领的民族主义活动时有发生。1985年,戈尔巴乔夫掌握苏联权力后,开始进行政治改革。1988年底,立陶宛人民的“争取改革运动”(立陶宛语称为“萨尤季斯”:Sąjūdis)成立。该组织首先提出了废除1939年的苏德条约问题,否定并入苏联的合法性。1989年,萨尤季斯同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人民组织利用苏德条约签订50周年之际,高唱立陶宛共和国国歌、呼喊“打倒俄罗斯帝国”等口号。1990年,萨尤季斯在立陶宛最高苏维埃(议会)选举中获胜,取得执政党的地位,新的苏维埃通过“关于回復独立的立陶宛国家”的协议,宣布国家独立,定国名为“立陶宛共和国”,并恢复1940年前的国旗。立是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共和国。 萨尤季斯的独立主张遭到苏联当局的激烈反对。为镇压立陶宛独立,苏联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兵占领了维尔纽斯。1991年,苏联与立陶宛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社会动荡加剧。苏联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国务委员会于9月6日承认立陶宛独立,苏联随后解体。立陶宛正式独立。 *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91年終結的國家或政權.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红星

#重定向 紅星.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红星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Eesti Nõukogude Sotsialistlik Vabariik,Эсто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七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在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后為第十五個加盟共和國。 愛沙尼亞原本是獨立國家,於1940年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17年,爱沙尼亚脱离沙俄获得过独立,并成立了共和国。1940年6月,苏军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7月21日成立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於8月1日并入苏联。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纳粹德国占领了爱沙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了爱沙尼亚。 1990年,爱沙尼亚宣布将国名更改为爱沙尼亚共和国,1991年,爱沙尼亚宣布正式脱离苏联独立。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爱沙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国徽

白俄羅斯國徽(Дзяржаўны герб Рэспублікі Беларусь、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рб Республики Беларусь)在1995年白俄羅斯共和國全民公投通過後起用,取代了原有的柏康利亚徽號。國徽上的彩帶圖案採用和白俄羅斯國旗一樣的顏色,另外又有白俄羅斯版圖、小麥穗和紅色五角星等圖案。白俄羅斯國徽有時被稱為「白俄羅斯紋章」,不過由於國徽缺乏一些紋章學的元素,所以這是不正確的稱謂。事實上,現時的國徽受到白俄羅斯共和国的前身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的影響,兩者亦因而極之相似。除它之外,不少如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德涅斯特河地區等等現時採用的國徽或徽章,設計上都留有前蘇聯時代的影子。 2012年起,白俄罗斯政府修改了国旗和国徽的视觉风格。.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白俄罗斯国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Беларуская Савецкая Сацыялістычная Рэспубліка,Белорус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白俄罗斯在整个苏联中是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一个加盟共和国,首都為明斯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白俄罗斯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前,白俄罗斯大部分为德国占领。1918年3月25日,成立白俄羅斯人民共和國,但在德軍撤離後在1919年1月五日被蘇俄紅軍推翻。1919年1月1日,在斯摩棱斯克成立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战后波兰复国,发生苏波战争,苏俄割让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给波兰。1922年12月3日东白俄罗斯作为创始国加入苏联。1939年,波兰被纳粹德国和苏联分割占领,西白俄罗斯并入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白俄罗斯被德军占领,1944年6月苏军解放了白俄罗斯。 1945年10月24日,白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一个成员国及非獨立國身份和苏联一同加入成為联合国創始成員國。 1990年7月27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通过《主权宣言》,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之后又将国名改为白俄罗斯共和国。白俄罗斯是独联体成员国。.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裸麥

裸麦(学名:Secale cereale)又称黑麦,是一种在温带地区分布很广的谷物。 黑麦是一种比较新的谷物,在欧洲古代时期这种谷物还不为人所知,它本来被認為是一种杂草,在2000到3000年前在小亚细亚与小麦一起被收割而培养出来的。 201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全世界裸麦产量为1670万吨。裸麦和小麦的杂交产品叫做小黑麦,它结合了两种作物的特性。在中欧和东欧,裸麦主要用来烤面包。.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裸麥

高加索山脉

加索山脈(Кавказские горы,კავკასიონი,Կավկազ,Qafqaz),呈东西走向,在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国界线。其最高峰为厄尔布鲁士峰,其海拔為5642米(18510呎),同时也是欧洲第一高峰。 高加索山脈包括.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高加索山脉

阿塞拜疆国徽

阿塞拜疆國徽為圓形,外由麥穗和橡樹枝條裝飾。 圓形中央為火苗,象徵當地豐原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被一顆八角星包圍。外面再套上國旗的顏色 (由內至外為綠-紅-藍)。藍色的環上星的兩角之間有黃色的圓點,以外圍以黃色的環。.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阿塞拜疆国徽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37年,參照蘇聯國徽設計而成。 呈圓形,下為旭日初升之象,前為油架。上方有紅色五角星,中為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照亮全球。外圍由麥穗和棉花裝飾。飾帶以俄語和阿塞拜疆語書有蘇聯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92年,阿塞拜疆國徽成為新國家的國徽。 Category: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象征 A.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Азәрбајҹан Совет Сосиалист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Азербайджа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蘇聯歷史上的第十個加盟共和國,成立當時為第九個加盟共和國,简称阿塞拜疆,位于苏联外高加索地区。 阿塞拜疆原本是隸屬外高加索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ACCP),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外高加索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19世纪初,阿塞拜疆北部(南部现在属于伊朗和土耳其)被沙俄占领。1917年11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巴库公社。1918年夏,英国和土耳其的武装干涉苏联,短暂占领过阿塞拜疆,成立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后来又在苏联红军帮助下恢复蘇維埃政權。1920年4月28日,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成为直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阿塞拜疆正式宣布独立,成立阿塞拜疆共和国。 阿塞拜疆的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蘇聯國徽

蘇聯國徽(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герб СССР / Gosudarstvennyiy gerb SSSR )啟用於1923年,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蘇聯國徽

葡萄

葡萄是葡萄屬(学名:Vitis)植物的通称,是一类常见的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其果实是浆果类水果。葡萄可以生吃,其色美、气香、味可口,西方主要用來酿造葡萄酒,東方則是習慣直接食用並培育出口感較佳的品種。葡萄还可以用以生产果醬、果汁、果冻、葡萄籽精华素、葡萄干、醋、等等。葡萄的生长没有(非更年性),其果实成簇聚集在一起。.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葡萄

钻机

钻机是在地表进行钻洞的机械设备,可以是大型户外的水井、油井、天然气井钻探设备,或者是单人可移动的小型设备,称为螺旋钻。钻机可以对地下矿藏进行取样,或者用于安装地下生产设备,例如地下机器、仪器、管道和井道。可以是安装在卡车、拖车、轨道上的移动设备,或者是较为固定的安装在陆地、海上结构(如钻井平台,一般称为“海上石油钻机”,尽管设计上并不含有钻机)。“钻机”这个词一般指钻探地球的地壳层的设备。 钻机包括:.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钻机

锤子与镰刀

锤子与镰刀(☭,серп и молот,IPA:,又称锤子镰刀、铁锤镰刀)是一种起于俄国革命的用来代表共产主义的标志。创立时,两个工具分別代表兩種无产阶级劳动者:锤子用来敲打,象征工人;镰刀则用于收割,象征农民。两个工具结合于一体,代表工农团结、合作及反抗反动运动与外国干涉。即使在组合成一个符号之前,这两种工具都是被长期用在欧洲纹章中的传统符号。内战后,镰刀与锤子广泛用于象征苏联的和平劳动和国际无产阶级联合。冷战时期,随着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間两极化和一些共产主义国家与组织兴起,大多数与共产国际、社会主义国际有聯繫的国家与组织都以镰刀与锤子(或其变体)为标志。 在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後,大部分镰刀与锤子標誌被拆除或立法取締,而俄羅斯境內的部分蘇聯古蹟仍保留少數的镰刀与锤子雕刻;此外俄羅斯航空即使在蘇聯解體後,仍照舊使用鐮刀與鐵鎚作為企業標識。.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锤子与镰刀

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简称苏联(),是一個存在於1922年至1991年的聯邦制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當時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 蘇聯起源自1917年的俄國革命,俄羅斯帝國的沙皇政府被推翻後,臨時政府成立,但僅執政了不到8個月,布爾什維克便很快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並於選舉後武力解散俄國立憲會議,史稱十月革命及一月劇變;之後俄國發生內戰,布尔什维克党領導的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武裝干涉。1922年12月,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和外高加索等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成立首個以社會主義為理念的國家——蘇聯。 第一任蘇聯領導人弗拉基米尔·列宁於1924年去世後,约瑟夫·斯大林從一連串的權力鬥爭中勝出,取得了領導權。斯大林以計劃經濟作保障,在歐美經濟危機期間推行驚人的大規模重工業化,但也進行多次大清洗,導致逾百萬人在政治鬥爭中被整肅或被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先是与纳粹德国结盟,於1939年和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将波罗的海国家纳入版图、割占罗马尼亚领土,将流亡苏联的德国政治难民交还纳粹判決。不過很快兩者關係破裂,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德國等軸心國入侵,歷經了4年激烈的戰事後取得了勝利,與美國一同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被稱為超級大國,同時因出兵击退入侵德军,并得以控制了東歐大部分國家。 蘇聯而後與衛星國組成的華沙条約組織(華約),與以美國為首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對峙,這兩大軍事集團在冷戰時期於全世界展開意識形態的對立和政治鬥爭,但在1980年代初期,石油以及初級資源價格回落,此時的蘇聯大力施行福利國家政策,致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加上政治欠乏改革,基本的人民自由也陷入壓抑,苏联的国力已经落后于美国。 在1980年代末,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試圖進行改革政策,將國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放寬對東歐等其他衛星國的控制,却导致蘇聯在1991年解體,在政治斗争中获胜的葉爾欽所領導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主要的軍事、經濟和國際地位,但人口損失近半的情況下,蘇聯建立的紅色秩序已經不復存在。 儘管苏联宪法規範苏联是一個联邦制国家,由15个平等权利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但其联邦特性不高,因為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並奉行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計劃經濟政策,由蘇聯共產黨一黨執政。在1945年苏联16个加盟共和国中应有2个(乌克兰、白俄罗斯)应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因为苏联是联邦制国家,所以苏联在联合国历史上是唯一一个“一国三票”的主权国家。.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苏联

苏联加盟共和国

苏联的加盟共和國,全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SSR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俄语: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構成國,亦可視為蘇聯的一級行政區劃。1991年苏联解体後,當時的15个加盟共和国已全部独立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1940年对波罗的海国家的占领为今这些国家的政府及一些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和欧盟)认为是非法的。苏联政府认为这一行动合法,但在1991年9月6日(其解体三个月前)承认其独立地位。.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苏联加盟共和国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旗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旗大多基于苏联国旗设计。除格鲁吉亚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使用红色的镰刀锤子以外,所有旗帜都带有金色的镰刀锤子和金边红星图案并采用红地。 直到1930年代,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仍大多是红旗,仅以左上角的金色国名缩写作为区分。1940年代起添加了镰刀锤子和红星图案。 1940年代晚期至1950年代,由于乌克兰及白俄罗斯加入联合国,为增加加盟共和国旗帜的辨识度,苏联最高苏维埃在1947年1月20日发布了《关于联盟共和国旗帜》的决议,要求国旗以红色为主,在旗帜上添加镰刀锤子及金边红星。大部分的加盟共和国只是添加了简单的条纹。但格鲁吉亚由于五星位于蓝色太阳图案中,故去掉了红星的金边。 根据苏联宪法第八章约定的顺序,50年代以降各个加盟共和国的旗帜如下:.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苏联加盟共和国国旗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Распад СССР)以发生在1991年12月25日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为标志,蘇聯最高蘇維埃于次日(1991年12月26日)通過決議宣佈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從此正式解體。苏联解体代表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次大戰,二戰)结束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结束,并对20世纪末的国际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很多原来被苏联控制的欧洲国家在苏联解体后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外交自主权,美国也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俄罗斯为主导的苏联解体,继承国家俄罗斯丧失25%的领土,丧失如此巨大的领土只有列宁签定的《布列斯特和约》可相比,但二战后,《布列斯特和约》失去的领土除芬兰外全部收复,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已不可能好像以往一样通过武力扩张领土,俄罗斯要收复丧失的领土变得遥遥无期,苏联解体后被认为是苏联解体主要责任人的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民望长期处于低位。俄罗斯民族主义者,甚至一些前苏联异见人士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口诛笔伐认为他们是俄罗斯的民族罪人。.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苏联解体

松科

松科(学名:Pinaceae)是松柏纲松柏目的一科,常统称为松、松树,儘管在漢語中,其中不少種類被稱作“杉”,一般特點乃葉的形狀像針,防止水分大量被蒸發。而在一些氣候較不炎熱,約北緯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如歐洲等),這類型植物亦為常見。松科有11屬約220-250種,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松科

栎属

栎属(又稱麻櫟屬,俗名橡树、櫟樹或柞树)是壳斗科的一个属。栎属有600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和150则是青剛櫟亞屬。它们分布在北半球地区,主要是北美洲 並且在中文名字上橡樹,常會和熱帶地區的“橡膠樹”混淆,所以在中文名上並不是那麼精確,並且栎属在帶熱雨林也是有分布的。.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栎属

格鲁吉亚国徽

格魯吉亞國徽啟用於2004年10月1日,仿照巴格拉特王朝徽號設計。 為盾形,紅地,繪有聖喬治屠龍蛇像,上有王冠。由兩隻獅子扶持。下有飾以耶路撒冷十字的飾帶以格魯吉亞語書寫:「ძალა ერთობაშია(團結就是力量)」。.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格鲁吉亚国徽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ს საბჭოთა სოციალისტური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ა,Грузин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蘇聯歷史上的第十二個加盟共和國,設立當時為第十一個加盟共和國,简称格鲁吉亚。 格魯吉亞原本是隸屬外高加索聯邦管轄的自治共和國,於1936年12月5日脫離外高加索聯邦改制升格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梨是梨属(学名:Pyrus)植物的通称,通常是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极少数品种为常绿,属于蔷薇目蔷薇科苹果族。叶片多呈卵形,大小因品种不同而各异。花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粉红色,有五瓣。果实形状有圆形的,也有基部较细尾部较粗的,即俗称的“梨形”;不同品种的果皮颜色大相径庭,有黄色、绿色、黄中带绿、绿中带黄、黄褐色、绿褐色、红褐色、褐色,个别品种亦有紫红色;野生梨的果径较小,在1到4厘米之间,而人工培植的品种果径可达8厘米,长度可达18厘米。 梨的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種類的梨味道和質感都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加熱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質多酚,給注射過致癌物質的小白鼠喝這樣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羥基芘毒素,從而有效預防癌症。除了作为水果食用以外,梨还可以作观赏之用。.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梨

棉花

棉花,是锦葵科棉花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至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中国的产棉区主要有江苏、河北、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地。 棉花的植株是灌木,是美洲、非洲及亞洲等地熱帶地區或亞熱帶地區的原生植物,在墨西哥有找到差異度最大的野生棉花,其次是澳洲及非洲。在舊世界及新世界均已馴化棉花。棉花的英文來自阿拉伯文(al)quṭn قُطْن,約在西元十四世紀就開始使用。 棉花的纖維最常紡織成纱线,用來製作柔軟的纺织品。在史前時代就已使用棉花的纖維。在墨西哥及印度河谷文明(現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部份地區)已發現西元前五千年的棉花纖維。雖然很早就在栽培棉花,但一直到發明後,棉花纖維製作的成本降低,也開始廣為使用,棉花是現在衣物中最常使用的天然纖維。 世界棉花的產量每年約2500萬噸,約佔世界耕地的2.5%。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產國,但大部份生產的棉花都作內銷用,美國多年以來都是最大的棉花出口國。美國棉花的單位為標準包(bales),約是體積及重量。.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棉花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波罗的海

新月

新月、月缺,指月亮無光之月相,一種天文現象。月球在繞行地球的軌道上,介合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之時,就會呈現此月相;在此刻,月球背向太陽的黑暗面朝向地球,因此從地球上以肉眼看不見月球。夏曆以「朔」定義每月初一。.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新月

日落

日落、夕陽是每日太陽因為地球自轉的結果而消失在地平線下的現象。因為日沒而創造出的大氣層狀況,包括發生在太陽消失在地平線之前和之後的事件,通常也都與日沒有關。 日落時間在天文學上的定義是太陽盤面的邊緣完全消逝在西方地平線下的時間。由於光線在大氣層內的折射,下沉的陽光路線在接近地平線的附近已經被高度的偏折,使得視太陽日沒時,真實的太陽已經在地平線下約一個太陽的直徑(約0.5°)。日沒不能與薄暮(dusk)混淆,這是黑暗降臨的時刻,此刻太陽位於地平線下18°。從日沒到薄暮的期間稱為暮光。.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日落

摩尔多瓦国徽

摩爾多瓦國徽為一盾徽,上紅下藍。中間有牛頭,左下角有一朵五瓣鮮花,右下角為一彎新月。牛角之間為太陽。盾置於一隻鷹的胸前。鷹嘴叼著一枚十字架,兩爪抓著橄欖枝和權杖。 Category:摩尔多瓦国家象征 M.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摩尔多瓦国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语/罗马尼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Советикэ Сочиалистэ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Republica Sovietică Socialistă Moldovenească;Молдав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是苏联历史上的第十四个加盟共和国,设立当时为第十三个加盟共和国,在卡累利阿-芬兰被撤销后为第十二个加盟共和国,简称摩尔达维亚,现称摩尔多瓦。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东欧,南部和罗马尼亚接壤,北部和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相邻。 摩尔多瓦在历史上属于罗马尼亚领土的一部分。1812年,沙俄占领摩部分领土,即比萨拉比亚地区。1859年1月,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组成罗马尼亚。1878年,南比萨拉比亚再次被俄国兼并。十月革命後,比萨拉比亚於1918年1月宣布独立,成立摩尔多瓦民主共和国,3月与罗马尼亚合并。 1924年苏联在乌克兰境内的德涅斯特河与南布格河之间建立摩尔达维亚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ACCP)。 1939年8月苏联与德国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其附加议定书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划为苏联势力范围。1940年6月法国被德国占领后,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迫使罗马尼亚割让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1940年6月28日苏联出兵占领。1940年8月2日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撤销,原自治共和国最西边的6个区与比萨拉比亚6个完整的县和3个小部分的县组建成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苏德战争期间,德国将这一地区归还了罗马尼亚,1944年,苏联重新占领摩尔达维亚,恢復蘇维埃政权。 1990年6月,摩尔多瓦议会按罗马尼亚语发音将国名改回为“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5月23日改名为“摩尔多瓦共和国”。1991年8月27日宣布独立。1991年12月21日,摩尔多瓦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1993年8月5日,摩尔多瓦共和国议会否决摩尔多瓦加入独联体的决定。1994年4月8日,议会重新批准摩尔多瓦加入独联体。 在苏联时期,摩尔达维亚虽然进行过部分的工业化,不过,经济上仍然主要依靠农业。虽然仅占有前苏联的不到0.2%的领土面积,但是摩尔达维亚的农业输出几乎占苏联的2.5%(其中酒类输出占40%左右)。它也是烟草和酿酒用葡萄的大宗生产国,并且是葵花子和甜菜的主要生产地。 * Молдовеняскэ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91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徽啟用於1940年2月10日,參照蘇聯國徽設計而成。 呈圓形,下為旭日初升之象。上方有紅色五角星,中為鎚子與鐮刀,象徵社會主義照亮全球。 外圍由麥穗、玉米、葡萄、蘋果和梨裝飾。飾帶以俄語和摩爾達維亞語書有《共产党宣言》末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和摩爾達維亞語「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字母。 1990年11月3日,摩爾多瓦國徽成為新國家的國徽,但爭取獨立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國徽與原來的國徽相似。 Category: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Category:摩尔多瓦国家象征 M.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

拉脱维亚国徽

拉脫維亞國徽分為大、中、小三個樣式。 小國徽為盾徽:上方為太陽,十七道光芒代表十七個操拉脫維亞語的地區;左下角為獅子,表示西拉脫維亞;右下角為獅鷲,表示東部地區。盾上方有三顆五角星,象徵了歷史上的三個區。 中國徽加上了橡樹枝條。大國徽的樹枝以國旗捆綁,左右以獅子和獅鷲守護著。 Category:拉脫維亞 L.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拉脱维亚国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 Republika,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苏联歷史上的第十五個加盟共和国,設立當時為第十四個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后為第十三個加盟共和國,简称拉脱维亚,位于东欧的波罗的海沿岸。 拉脫維亞原本是獨立國家,於1938年被蘇聯武力吞併,於1940年8月1日蘇共37周年黨慶當天被設立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Латвийская * Category:194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查看 苏联加盟共和国国徽和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另见

已不存在的国家的国徽

蘇聯國徽

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蘇聯國徽葡萄钻机锤子与镰刀苏联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加盟共和国国旗苏联解体松科栎属格鲁吉亚国徽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棉花波罗的海新月日落摩尔多瓦国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徽拉脱维亚国徽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