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苏勒战役

指数 苏勒战役

苏勒战役(Schlacht von Schaulen;Saules kauja;Saulės mūšis或Šiaulių mūšis)是1236年9月22日在宝剑骑士团和异教徒萨莫吉希亚人之间展开的一场战役。 战役中,48至60位骑士战死,其中包括利沃尼亚骑士团团长沃尔克温。这是骑士团在波罗的海沿岸遭受的最早一次大规模失利。最早在波罗的海沿岸成立的军事修士会,宝剑骑士团被彻底击败,其余部在1237年同意并入条顿骑士团。早先遭宝剑骑士团征服的库洛尼亚人、瑟米加利亚人、色洛尼亚人、奥埃塞利亚人受这场战役鼓舞,发起反抗。骑士团三十余年对道加瓦河左岸的征服所带来的成果化为乌有。为纪念这场战役,2000年立陶宛议会和拉脱维亚议会宣布9月22日为波罗的联合日。.

24 关系: 基督教宝剑骑士团希奥利艾圣莫里茨包斯卡利沃尼亚十字军入侵利沃尼亚人军事修会神聖羅馬皇帝穆沙河立陶宛立陶宛议会维金塔斯爱沙尼亚道加瓦河荷尔斯泰因額我略九世里加条顿骑士团波罗的海日晷教宗教宗诏书拉脱维亚议会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苏勒战役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宝剑骑士团

宝剑利沃尼亚兄弟骑士团(Fratres militiæ Christi Livoniae,Schwertbrüderorden)是里加的阿尔伯特主教在1202年建立的一个军事修会。 1204年,教宗诺森三世批准了这一骑士团的建立。骑士团的成员包括德意志的 「战僧」。骑士团的其他名称为基督骑士,宝剑兄弟和利沃尼亚的基督义勇军。 在1236年在苏勒战役被萨莫吉希亚人击败后,幸存的骑士团成员被并入条顿骑士团,并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被称为利沃尼亚骑士团。.

新!!: 苏勒战役和宝剑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希奥利艾

希奥利艾(立陶宛语:Šiauliai;德语:Schaulen,施奥伦)是立陶宛第四大城市,希奥利艾县首府,也是该国北部的主要城市,人口129,075人。.

新!!: 苏勒战役和希奥利艾 · 查看更多 »

圣莫里茨

圣莫里茨(德语:Sankt Moritz; 意大利语:San Maurizio; 罗曼什语:San Murezzan)是在瑞士恩加丁山谷的一个度假小镇。它是位于瑞士格劳宾登州的马洛亚区的一个市镇。2009年人口为5,175人。 圣莫里茨位于阿尔卑斯山脉,是著名的滑雪胜地,东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高峰皮兹伯连纳峰就位于该镇南面几公里处。.

新!!: 苏勒战役和圣莫里茨 · 查看更多 »

包斯卡

包斯卡是拉脫維亞的城鎮,位於穆沙河和內穆內利斯河的匯流點,距離首都里加66公里,毗鄰與立陶宛接壤的邊境,始建於1443年,面積6.1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9,972。.

新!!: 苏勒战役和包斯卡 · 查看更多 »

利沃尼亚十字军入侵

#重定向 立窝尼亚十字军入侵.

新!!: 苏勒战役和利沃尼亚十字军入侵 · 查看更多 »

利沃尼亚人

#重定向 立窝尼亚人.

新!!: 苏勒战役和利沃尼亚人 · 查看更多 »

军事修会

军事修会指罗马天主教会为协助十字军运动而开始建立的一系列带有强烈军事性质的修道会,这些组织的使命是维护信仰,他们在十字军东征系列战役、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以及随后的抵抗土耳其人入侵的战争中相当活跃,十字军运动结束后,这个概念延续了下去,但是其性质已经大大世俗化了。军事修会有严明的纪律,其修士需要接受相当专业的军事训练,在当时也被认为骑士精神的理想化身。军事修会内部实行严格的集权制,每个组织的最高首领被称为“總團長”(grand master),直接听命于罗马教宗。罗马教宗给予军事修会各种特权,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不受十字军国家的政、教管辖。尽管耶路撒冷王国的总主教是教宗的国使,但他也无权支配调遣他们。.

新!!: 苏勒战役和军事修会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苏勒战役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穆沙河

穆沙河是東歐的河流,流經立陶宛北部和拉脫維亞南部,河道全長164公里,流域面積5,318平方公里,發源自扎加雷以南16公里,河水受與農業有關的磷化合物和氮化合物污染。 Category:立陶宛河流 Category:拉脫維亞河流.

新!!: 苏勒战役和穆沙河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Lietuvos Respublika),簡稱為立陶宛(; Lietuva; ),位于欧洲东北部,是北欧和波罗的海三國之一,首都维尔纽斯。 立陶宛北接拉脱维亚,东南接白俄罗斯,南接波兰,西南接俄罗斯的-zh-hans:加里宁格勒; zh-hant:加里寧格勒;-州,西濱波羅的海。 立陶宛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北歐投資銀行,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申根公约,欧元区等國際机构組織的成員國,立陶宛属于高收入經濟体并是较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

新!!: 苏勒战役和立陶宛 · 查看更多 »

立陶宛议会

立陶宛共和国议会(Lietuvos Respublikos Seimas),为立陶宛的国家立法机构。立陶宛共和国议会共有141名议员,每届任期4年。71名议员按选区产生,另外70名由全国投票以比例代表制产生。一个政党需达到5%的得票比例门槛,政党联盟需达7%,方可进入议会。 議會選舉獲勝的黨派負責組建政府,出任總理,政府對議會負責。立陶宛總理、憲法法院院長、最高法院院長、總檢察長等人選由總統提名,並經議會批准。 立陶宛议会的歷史可以追溯至立陶宛大公國國會,波蘭立陶宛聯邦國會,以及戰間期的立陶宛國會。立陶宛復國後的第一屆國會在1992年召開。.

新!!: 苏勒战役和立陶宛议会 · 查看更多 »

维金塔斯

特韦拉伊维金塔斯公爵纪念碑 维金塔斯(Vykintas,死于约1253年)是萨莫吉希亚公爵和未来的立陶宛国王明道加斯的对手。1236年苏勒战役,他可能领导萨莫吉希亚军队大败利沃尼亚骑士团,使其处在崩溃边缘,被迫并入条顿骑士团成为其分支。 1248年明道加斯派他和陶特维拉斯与埃迪维达斯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对阵斯摩棱斯克。他们战败,结果明道加斯试图夺去他们的领地。三个人于是成立反对明道加斯的巨大同盟,其中还包括陶特维拉斯的妹夫哈利奇的丹尼尔、利沃尼亚骑士团、和萨莫吉希亚。哈利奇-沃里希连公爵试图掌控黑鲁塞尼亚,此时此地被瓦伊什维尔卡斯统治。 1250年,利沃尼亚骑士团发起两次主要袭击,一次针对纳尔希亚,另一次则针对明道加斯领地和萨莫吉希亚仍支持他的地带。但是,明道加斯成功贿赂骑士团团长安德烈亚斯·冯·斯蒂尔兰,而后者还为1236年惨败一事耿耿于怀。明道加斯随后受洗,加冕为立陶宛国王。作为报答他同意割让西立陶宛的一些土地。1252年,陶特维拉斯和他剩余的盟友在沃鲁塔,这个有时被认为是立陶宛第一个首都的地方袭击明道加斯。这次进攻失败,陶特维拉斯撤至特韦拉伊(位于现列拉瓦斯)以求自保。维金塔斯死于约1253年,陶特维拉斯逃到哈利奇-沃里希连去投靠他妹夫。1253年,作为承诺,明道加斯得到加冕。 维金塔斯的姐妹与明道加斯的兄弟道斯普伦加斯结婚。.

新!!: 苏勒战役和维金塔斯 · 查看更多 »

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共和国(Eesti Vabariik),通常简称爱沙尼亚(Eesti,),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之一。 爱沙尼亚位于欧洲东北部,其国土西向波罗的海,北向芬兰湾,東临楚德湖,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维亚和俄罗斯接壤。該國目前為世界高收入經濟體之一,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塔林。 愛沙尼亞目前為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欧元区、申根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成員國。.

新!!: 苏勒战役和爱沙尼亚 · 查看更多 »

道加瓦河

道加瓦河(拉脫維亞語:Daugava,Западная Двина́ (Zapadnaya Dvina),白俄罗斯语:Заходняя Дзвiна (Zahodniaja Dźvina),Dźwina,Düna,爱沙尼亚语:Väina,芬兰语:Väinäjoki)发源于俄羅斯瓦爾代丘陵,流經俄羅斯、白俄羅斯和拉脫維亞,進入波羅的海的海岸里加灣,總長度為1,020公里(633.7英哩),由一條運河與别列津纳河和第聂伯河連接,不應跟北德維納河混淆。 道加瓦河有三道為水力發電廠而興建的水壩:Rīgas HES位於里加上游,距離河口35公里,再沿上游35公里(即距離河口70公里)有Ķeguma HES,再沿游37公里(即距離河口107公里)有Pļaviņu HES。曾計畫興建第四座Daugavpils HES,但受到廣泛批評。白俄羅斯現正計畫在道加瓦河白俄羅斯段興建數道水力發電廠用的水壩。.

新!!: 苏勒战役和道加瓦河 · 查看更多 »

荷尔斯泰因

荷尔斯泰因地區位於易北河和艾德河之間,是德國北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一部分。 此地在811–1474年由荷尔斯泰因伯爵國統治,隨後(1474–1866)由荷尔斯泰因公国統治,是神聖羅馬帝國的北方領土。荷尔斯泰因的歷史與石勒苏益格公国密切相關。本區首都為基爾。 Category:荷尔斯泰因-戈托普王朝 Category: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 Category:德国地名.

新!!: 苏勒战役和荷尔斯泰因 · 查看更多 »

額我略九世

教宗額我略九世(Gregorius PP.,約),本名Ugolino di Conti,於1227年3月19日至1241年8月22日岀任教宗。.

新!!: 苏勒战役和額我略九世 · 查看更多 »

里加

里加(Rī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羅的海國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於波羅的海岸邊,道加瓦河口。 里加是波羅的海國家主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工商業中心。里加是历史上汉萨同盟主要商业城市,其歷史中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認為里加豐富的新藝術運動建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欧盟欧洲电子通讯监管机构总部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战略通讯中心设在里加。里加是欧洲城市组织及欧洲首都联盟组织成员。2014年欧洲文化之都,世界合唱比赛,200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峰会,2003年欧洲歌唱大赛,2006年世界男子冰球锦标赛,2003年世界女子冰壶球锦标赛等活动的举办地。.

新!!: 苏勒战役和里加 · 查看更多 »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eutonicorum;Deutscher Orden),又译德意志騎士團,正式名称为耶路撒冷的德意志弟兄圣母骑士团(Ordo domus Sanctae Mariae Theutonicorum Ierosolimitanorum;Orden der Brüder vom Deutschen Haus Sankt Mariens in Jerusalem),与圣殿骑士团、医院骑士团一起并称为三大骑士团。现时,条顿骑士团的口号是“帮助、守卫、救治(Helfen, Wehren, Heilen)”。.

新!!: 苏勒战役和条顿骑士团 · 查看更多 »

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Baltic Sea)是中欧和北欧之间的陆间海,海域横贯北纬53度至北纬66度,东经10度至东经30度,介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瑞典部分、欧洲大陆和芬兰诸岛之间。波羅的海的沿岸地區是波羅的地區。 波罗的海由厄勒海峡、大贝尔特海峡和小贝尔特海峡注入卡特加特海峡,而后者则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注入北海,最后进入大西洋;此外它还通过白海运河同白海相连,通过基尔运河同北海相连。 波罗的海在北端与波的尼亚湾相邻,在东北端与芬兰湾相邻,在东端与里加湾相邻。这些海湾同样可以被看作是波罗的海的一部分。.

新!!: 苏勒战役和波罗的海 · 查看更多 »

日晷

日晷是一種由視太陽位置告知每天時間的裝置。狹義而言,它包含一個平面(盤面)和將影子投影在平面上以指示時間的晷影器(gnomon)組成。當太陽移動著劃過天際,陰影邊緣會與不同的時間線對齊,顯示出當時的時刻。晷針(style)就是在晷影器上指示時間的邊緣線;經由晷針上的節點(如果有),還可以提示日期。晷影器可以產生明顯的陰影,以讓晷針可以顯示時間。晷影器可以是一根棍棒、金屬線、或精心裝飾的雕飾。晷針必須平行於地球的自轉軸,才能整年都提供正確的時間。晷針與地平面的夾角就是其所在位置的地理緯度。 廣義而言,日晷是使用太陽的高度或方位(或兩者一起)以顯示時間的任何設備。除了提供時間的功能外,日晷也常被當成裝置藝術的一部分、文學上的隱喻和數學上學習的物件。 一般常見廉價的裝飾日晷是大批量產的,所以晷針的角度與時角是不正確的,也就不能提供正確的時間。.

新!!: 苏勒战役和日晷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苏勒战役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教宗诏书

教宗诏书(Bulla apostolica),又译教宗训谕,为天主教教宗所发布的最隆重之文告。 最初教宗用其發佈各種大小信息,到13世紀時開始僅用於正式場合。 自12世紀開始教宗詔書一面使用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頭像鉛封,一面書寫教宗的名字。.

新!!: 苏勒战役和教宗诏书 · 查看更多 »

拉脱维亚议会

拉脱维亚共和国议会(Saeima,发音:sæimaː),拉脱维亚共和国一院制议会,有100名议会议员。以比例代表制选出,须获得至少5%的选票。选举定于每四年举行一次,通常在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单词“Saeima”,意思是“集会、会议、委员会”,由拉脱维亚年轻的法学博士尤里斯·阿伦南斯(Juris Alunāns)提出。它源于古老的拉脱维亚语。 拉脱维亚有五个选区:库泽梅(Kurzeme,13个代表)、拉特加尔(Latgale,15)、里加(30)、维泽梅(Vidzeme,27)和泽姆加尔(Zemgale,15)。.

新!!: 苏勒战役和拉脱维亚议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蘇勒戰役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