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芒城遗址

指数 芒城遗址

芒城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芒城村,年代距今约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芒城遗址是1996年由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都江堰市文物局确认的一处重要的史前城址。平面形状呈规则的长方形,城垣分内外两圈,内城长300米、宽240米,城垣宽度5~20米、宽度1~2.2米;外城长350米、宽300米,城垣宽度7~15米,高度1~2.5米。内城面积约7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10万平方米。。芒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城垣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在1996年的试掘中,遗址出土许多距今4000年的陶器和石器。 2010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将芒城遗址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规划,都江堰市已提出建设芒城遗址主题文化公园概念规划方案并筹建芒城遗址博物馆。.

目录

  1. 14 关系: 双河遗址宝墩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四川省紫竹遗址鱼凫村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都江堰市成都市成都平原史前城址新石器时代

双河遗址

双河遗址,又名双河古城或下芒城(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上元乡忙城村,年代距今约4000年,属于成都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之一,为宝墩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国务院公布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所在位置为崇州市上元乡西河岸边的双河场,海拔高度675米左右。古城形制为内外双城垣,正南北走向,内外城之间的壕沟宽12-15米。内城为不规则长方形,西侧城垣已被河流冲毁而不存。东侧城垣保存较好,长度420米,宽270米,内城面积约11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东北、东南拐角较为明显,高3-5米;其余内城城垣高2-3米,外城残存城垣高0.5-2米。 1997年3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工作,发现建筑基址上的人工柱洞14个;建筑基址面积超过60平方米。遗址中地层堆积较薄,陶器形式较为单纯。 File:双河遗址.JPG|双河遗址 File:双河遗址国保碑.JPG|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查看 芒城遗址和双河遗址

宝墩文化

宝墩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750年)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被中国考古界认为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考古学文化。.

查看 芒城遗址和宝墩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以下简称国务院)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施后的中央人民政府,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也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实行总理负责制。.

查看 芒城遗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中國

中國是位於東亞的國家或地理區域,此名稱最早见于西周,用來指以洛陽盆地為中心的中原地區,與四夷相對,之後逐漸用來指稱從夏朝起延續傳承至今的各政權。其疆域隨著歷史演變而有所增減,但大多不脫以中原王朝根基所在的汉地九州為中心。民族構成上以漢族為主體,文化上透過歷代王朝政權與周邊各民族政權的交流與征戰,而融入不少周邊民族的文化。現今國際上廣泛承認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國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新石器时期,中原地区开始出现聚落组织;公元前27世纪左右出现方国,以共主為首的制度;前20世纪开始,古代中国进入世袭的封建皇朝阶段;公元前2世紀,秦滅六國,完成中國第一次大一統。此後幾千年來,中國的政治制度以半傳統的夏代為基礎的世襲君主制以朝代更換政權運作。此後经多次擴大,破裂,重組,朝代更迭,經過數次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後,中國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清朝被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取代。1945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逐漸控制中國的大部分領土,最終於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形成了中华民国與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相隔台灣海峽对峙的局面;惟做為國際關係核心場域的聯合國系統內,中華民國政府仍持擁有中國代表權,直到1971年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通過後,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完全取代。 中國經濟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周期通常与王朝的兴衰与更替相對應。中國經濟史可分为几个階段:第一階段為遠古至西晉末年,其中以三國孫吳時轉變較大;第二階段為東晉至北宋末年,其中以唐安史之亂劃分為前後;第三階段為南宋建立至鴉片戰爭張家駒,《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工业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成品,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相較於當時中国純手工業經濟出産的商品,佔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由于明清兩代以來,中國對外政策趨於保守,並對外實行海禁,使得西方工業化的影响步伐在中国国門前站住了腳,中国在19世紀末以前,一直沒有很好地進行工業化,經濟遂落後於西方。1978年改革開放施行後,中国经济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也日漸顯著。 中国文化歷經上千年的歷史演變,是各區域、各民族古代文化長期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結果。其中汉文化对日本、朝鮮半島和东南亚有深远影响,形成漢字文化圈。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有国乐、相声、戏曲、书法、国画、文學、陶瓷藝術、雕刻等,传统娱乐活动有象棋、围棋、麻将、中国武术等。茶、酒、菜和筷子等为中国的特色饮食文化,春节(舊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等为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儒学国家,以夏历为历法,以五伦为道德准则。春秋时期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始办私塾培养人才,汉朝时采用察举推选政府官员,隋朝起实行科举在平民中选拔人才。此外,中国歷朝歷代都设有史官,因此保存有十分详尽的历史资料,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古代中國在科學領域上有豐厚的成就。.

查看 芒城遗址和中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即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在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者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或者直接确定,并报国务院核定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记录档案,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得拆除,需要迁移的,须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查看 芒城遗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官方英语译名:State Administr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缩写为SACH),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下设的一个副部级国家局,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管理。.

查看 芒城遗址和国家文物局

四川省

四川省(四川话拼音:Si4cuan1sen3;国际音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省政府中心為成都市。四川简称川或蜀,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现今巴蜀则主要是指重庆市与四川省。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譽。.

查看 芒城遗址和四川省

紫竹遗址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所在位置海拔高度532~535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平面形状呈长方形,城墙分为内外两圈,为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三座具有内外城墙结构的古城之一(另外两座是芒城遗址和双河遗址)。内城长、宽约400米,城垣宽15米、高1~1.5米;北城墙和东城墙保存较好。.

查看 芒城遗址和紫竹遗址

鱼凫村遗址

凫村遗址,又名鱼凫古城(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鱼凫村、直属村、报恩村,属于成都平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古城遗址,为宝墩文化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国务院公布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所在位置为温江区鱼凫村及周围地带,海拔高度560米左右。城垣呈六边形,高度15-20m,宽度2米,城址面积近40万平方米。城垣建筑方式,采用平地起建、斜坡夯筑、层层加宽加高的方法。 鱼凫村遗址的古文化学年代被确定为宝墩文化的第三、四期,其遗址文化的晚期与三星堆文化的早期年代相一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认为,古蜀国第一个蜀王鱼凫王的都城可能就是鱼凫村遗址及其附近的范围,但目前仅处于猜想阶段。 File:鱼凫村遗址国保碑.JPG|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File:鱼凫村遗址文物界桩.JPG|温郫路旁的文物标志桩 File:鱼凫村遗址南墙.JPG|鱼凫村古城遗址南城垣.

查看 芒城遗址和鱼凫村遗址

郫县古城遗址

郫县古城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古城镇古城村,年代距今约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2001年,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所在位置海拔高度565米。平面形状呈规则长方形,城墙长度620米,宽490米,城垣宽度8~40米,高度0.8~5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郫县古城遗址是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中四周城垣均保存得最为完好的一座古城,古城中发掘出有大面积房址,推测为礼仪性建筑遗迹。 2009年成灌铁路成彭支线在建设规划时对郫县古城遗址避绕200米以上,并在古城村设有古城站。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也从郫县古城遗址旁约300米处通过。.

查看 芒城遗址和郫县古城遗址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上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缘,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都江堰以及道教圣地青城山在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都江堰市也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靠近震源地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震后都江堰市出台全方面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经济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在2015年GDP达到275.38亿,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主。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历史悠久,在1988年以都江堰而易名为都江堰市至今。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查看 芒城遗址和都江堰市

成都市

成都市(四川话国际音标:;汉语拼音:),别称“蓉城”、“锦官城”,简称“蓉”,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处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腹地,为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四川省省会、副省级城市。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物流、商贸、金融、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5年常住人口1465.8万,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开发最早、持续繁荣时间最长的城市之一。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前367年)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截止2018年已有2385年历史;但依据现实挖掘的金沙遗址看来,成都建城史可以追溯到距今3200年前。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自建城伊始到现代数千年历史中,除白莲教时期几十年外,均保持着高度繁荣和发达,是全国生活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成都自古为西南重镇,曾是成家、蜀汉、成汉、前蜀、后蜀五个政权的都城,文化遗存丰富,秦汉以来,成都就以农业、手工业兴盛和文化发达著称,历代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长江流域的重要城市。汉代成都与洛阳等并列为五大都会之一。唐代商贸繁荣,与扬州齐名,称为“扬一益二”。如今,成都所在的成渝经济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最领先的区域。 成都市于2007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与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2009年,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称号,成都是亚洲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授予成都“美食之都”称号,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查看 芒城遗址和成都市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为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多座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的总称,主要位于成都市所辖的新津县、郫都区、温江区、崇州市、都江堰市、大邑县境内,年代距今约4500~380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城址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的发现时间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至今,1995~1999年间开始发掘,至今仍在断续地进行发掘工作。考古认定将其命名为宝墩文化,与早期发掘的三星堆遗址的三星堆文化一期处于同一时期。.

查看 芒城遗址和成都平原史前城址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磨製石器和製作陶器為主,大約從1萬年前開始,結束時間從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過,在有些地區,如中美洲,在西元後仍停在新石器时代,不過仍出現高度文明,如馬雅文化。 新石器時代結束後,人類進入銅器時代(金屬器時代的最早期),也開始進入信史時代。.

查看 芒城遗址和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