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舒梅克撞擊坑

指数 舒梅克撞擊坑

舒梅克撞擊坑 (Shoemaker crater,原名愛爾蘭人隕石坑,Teague Ring)是在西澳洲維魯納北北東方約100公里處,乾燥荒地上一個受到嚴重侵蝕的撞擊坑。這個隕石坑改名是為了紀念行星科學家尤金·舒梅克Pirajno F. & Glikson A.Y. 1998.

10 关系: 古元古代向斜太古宙尤金·舒梅克地球撞擊資料庫破裂錐衝擊石英西澳大利亚州新不伦瑞克大学撞击坑

古元古代

古元古代(Paleoproterozoic,符号PP)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億年前(Ma),结束于16億年前(Ma)。而古元古代期间蓝藻、细菌非常繁盛。 古元古代属于前寒武纪元古宙,上一个代是新太古代,下一个代是中元古代。古元古代包括了成铁纪、层侵纪、造山纪、固结纪。.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古元古代 · 查看更多 »

向斜

-- 向斜(Syncline)是一種地層排列方式,指岩層發生摺曲時,其形狀向下凹陷者。在一般平地上,向斜的地層上半部受到侵蝕變平,會形成中間較新,兩側較古老的地層排列方式。 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三者比较,天然气的密度最小,石油次之,水的密度最大,且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即储水。相反,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因为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受力集中于中心。所以,同一平面上各点受力不均匀,不宜修建铁路、隧道等工程。.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向斜 · 查看更多 »

太古宙

太古宙(Archean)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宙。 太古宙起始于内太阳系後期重轟炸期的结束(对月岩的同位素定年确定为38.4亿年前),地球岩石开始稳定存在并可以保留到现在。太古宙结束于26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把甲烷为主的还原性的太古宙原始大气转变为氧气丰富的氧化性的元古宙大气,从而导致了持续3亿年的地球第一个冰河时期——休伦冰河时期。 太古宙时期有细菌和低等藍菌存在。生物源疊層石可定年到35亿年前。 太古宙属于前寒武纪,上一个宙是冥古宙,下一个宙是元古宙。太古宙包括了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太古宙 · 查看更多 »

尤金·舒梅克

尤金·摩爾·舒梅克(Eugene Merle Shoemaker,或別名吉恩·舒梅克,Gene Shoemaker,),出生在洛杉磯,美国天文学家,行星科學領域的奠基者。他最有名的成就是和其妻卡羅琳·舒梅克(Carolyn Shoemaker)和大衛·李維(David H. Levy)共同發現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Shoemaker-Levy 9)。.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尤金·舒梅克 · 查看更多 »

地球撞擊資料庫

地球撞擊資料庫(Earth Impact Database)是一個收集地球撞擊坑或撞擊結構資訊的受到公信的網路資料庫。.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地球撞擊資料庫 · 查看更多 »

破裂錐

裂錐(Shatter cone),或稱為碎裂屑锥,是一種只在隕石撞擊坑或地下核爆場的基岩發現的罕見地質特徵。該特徵是岩石受到 2-30 GPa 高壓衝擊的證據。.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破裂錐 · 查看更多 »

衝擊石英

衝擊石英,或稱為撞擊石英、受震石英(Shocked quartz),是一種微結構和一般石英不同的石英,只在極高壓和有限溫度下形成。這種石英的結晶結構是隨著結晶內的平面變形。這些在顯微鏡下是線行結構的平面被稱為面狀變形構造(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PDFs)或衝擊頁理(Shock lamellae)。.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衝擊石英 · 查看更多 »

西澳大利亚州

西澳大利亚州(Western Australia、WA),简称--、西澳,是澳大利亚联邦的一个州,位於澳大利亚西部,今劃分為142個地方政府區域,幅員廣達2,525,500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1/3,是面積最廣大之州。由於內陸有三大沙漠區,而人口僅有211萬,佔全澳總人口的1/10。 西澳洲的首府及最大城市是珀斯(Perth)。该州採用UTC+8時區,與東亞大多數國家的時區相近。但西澳於2006年12月3日起,在夏季期間試行為期三年的夏令時間,爾後經州內公民投票而取消。 雖然西澳離東岸的主要地區較為遙遠,然而由於濱臨印度洋,與印度、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相當接近,因此州府亦可視為澳洲與東南亞、南亞、非洲、中東展開合作關係的橋頭堡。 首府珀斯是許多東南亞、南亞及印度洋島國富人或學子常來渡假和留學的地方。而珀斯更在2004年膺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第五名,在全澳僅次於墨爾本。目前伯斯都會區人口約197萬人,為澳洲第四大都市,澳洲政府預估在2028年將會超越布里斯本成為全澳第三大城(澳洲統計局 2013年)。.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西澳大利亚州 · 查看更多 »

新不伦瑞克大学

紐布朗維克大學(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縮寫为 UNB;或译为纽布伦斯威克大学、纽宾士域大学、新不伦瑞克大学),是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一所非宗教大学。它是加拿大最古老的英语大学,以及北美四所最古老的公立大学之一(另外三所为:佐治亚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及威廉与玛丽学院)。紐布朗維克大學为美国革命后的七位保皇派建立。 紐布朗維克大學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新不伦瑞克省的首府弗雷德里克顿以及最大城市圣约翰。弗雷德里克顿为主校区,建立于1785年,圣约翰校区建立于1964年。除了这两个主要的校区,还有两个较小的卫星健康科学校园分别位为蒙克顿和巴萨特,以及两个位于加勒比地区和北京的办公室。新不伦瑞克大学的14个学院提供本科及研究生阶段的超过75种学位。在两个校区内注册有超过11000学生。自2010年开始,新不伦瑞克大学和新斯科舍省的戴尔豪斯大学合作,以向圣约翰校区提供英语教学的医学课程。.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新不伦瑞克大学 · 查看更多 »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新!!: 舒梅克撞擊坑和撞击坑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