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鐵路工會

指数 台灣鐵路工會

台灣鐵路工會,簡稱鐵路工會、台鐵工會,為台灣鐵路管理局由勞方所組成的工會。勞方包含該局列車長、機車司機員、車站站務員、工機電務檢修員及非主管之內勤員司約13,100人。台灣鐵路工會於1947年成立,1949年3月在台北市鄭州路建造3樓會所,1990年6月1日遷入台北車站6樓。.

24 关系: 台北車站台灣鐵路管理局台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罷工事件司機員工会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總統中正區 (臺北市)俱樂部僱傭列車駕駛列車長勞保年金改革国有企业私有化非政府组织解嚴蔣經國鄭州路臺北市臺北車站臺鐵乘務員陳水扁政府泛藍

台北車站

#重定向 臺北車站.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台北車站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管理局

#重定向 臺灣鐵路管理局.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台灣鐵路管理局 · 查看更多 »

台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罷工事件

台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罷工事件發生於1988年5月1日,為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之後的第一件大規模的工運罷工事件,也是1950年代後至今台灣最大的罷工事件。該罷工事件參與者為台灣鐵路管理局所轄,俗稱「火車司機」的機車「司機員」,罷工人員約有1400人。 就近因言,該次罷工事件導火線為行政院相關部會將公務員兼具勞工身分的火車司機認定為公務員,以致不遵守《勞動基準法》規定,苛扣火車司機「加班費」。.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台灣鐵路管理局司機員罷工事件 · 查看更多 »

司機員

#重定向 列車駕駛.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司機員 · 查看更多 »

工会

工会(trade unions),工会原意是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會团体。这个共同利益团体(诸如为同一雇主工作的员工,在某一产业领域的个人。)可以与雇主集體談判工资薪水、工作时限和工作条件等等。(工会成立的主要意图)。这些组织和联合会最常见的共同目标是“保持或改善雇佣待遇”。 ch.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工会 · 查看更多 »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是中華民國肇建者孫中山及其革命黨同志所創建的政黨。其前身最早為1894年11月24日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而後分別改組為中國同盟會、國民黨及中華革命黨,1919年經孫中山改組後轉用現名。現今總部位於臺北中崙,現任黨主席為吳敦義。 從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並統一中國起,該黨一直是中華民國的執政黨。2000年總統選舉敗選後首次成為在野黨。2008年總統選舉中,前黨主席馬英九得到765萬多票,創下中華民國總統直選史上最高得票數,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並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連任。2016年總統選舉失利後再次成為在野黨,不過仍是立法院第二大黨。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與以民主進步黨為首的泛綠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势力。 國民黨是目前唯一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執政、以及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政黨。.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中國國民黨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國家元首,對外代表國家行使職權,對內則負政治上的最高責任,且為中華民國三軍統帥(武裝最高總司令),直接任命行政院院長,並提名司法、考試、監察三院院長,交由立法院(國會)行使同意權。除身兼國家安全會議主席之外,也在慣例上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等中華民國政府外圍民間機構的領銜職。.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中華民國總統 · 查看更多 »

中正區 (臺北市)

中正區是臺灣臺北市的區之一,位於臺北市西南側,其涵蓋臺北府城大部份區域,為臺北市區較早開發的區域,也是台北都會區的核心,除了首都核心的博愛特區與中央政府機關多座落於此區外,加上本區內的臺北車站為全國最大交通樞紐,確立其政經中樞的特殊地位 2010年,臺北市政府配合舉辦花博而制定各區區花,中正區為木棉花,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中正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俱樂部

俱樂部(Club),也可意譯為「會」或「會所」,是人们或具有某种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社会交际、文化娱乐等活动的组织团体或其场地,有別於一般的消費場所。.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俱樂部 · 查看更多 »

僱傭

僱傭(Employment,意近:就業)是指二个伙伴之间的契约关系,其中一方为雇佣者(雇主、雇佣人),另一方为被雇佣者(僱員)。从法律意义来看,通过双方契约约定,“被雇佣者”为“雇佣者”工作(出卖劳动),并由雇佣者提供报酬的一种法律关系,属于民法的范畴。 在商界,一个生产机构需要尽力进行产出行为以获得商业利润(profit),具体从事这种产出行为的人并以此获得所得的人称为僱员、职员。 另外,在公共行业(如政府部门、非营利机构)也存在类似的雇员、职员。 提供個人工作機會並酬以薪資的持續活動,稱為「雇用」。利用個人或多人所提供的服務來換取工資或其他款項的行為,則稱為「短期僱用」。為維持生計或作為主要事業或工作而從事的活動,不論有薪與否,都稱為職業。.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僱傭 · 查看更多 »

列車駕駛

列車駕駛,於鐵路列車上擔任行車人員,與列車長共同合作運轉列車,或於部份無配置列車長之列車上,獨力運轉列車之鐵路機構工作人員。.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列車駕駛 · 查看更多 »

列車長

列車長,或者車長、車掌,是列車或巴士上駕駛人員以外的隨車最高職員。.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列車長 · 查看更多 »

勞保年金改革

勞工保險年金改革,是中華民國(臺灣)的一項年金改革制度,行政院在2013年1月30日針對勞保年金提出改革方案,若不改革勞保基金預計民國116年破產,主因源於勞保是繳一元領五元的制度,目前提出的方案無論怎麼改,總是造成世代剝奪的結果,年輕人保費負擔最重,但未來領到的年金卻最少,甚至可能領不到年金,相對的現在的老年人保費負擔最少,領到的年金卻最多,而且確定能領到年金(因為勞保基金尚未破產)勞保年金60歲領28倍35歲僅11倍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319/34896289/,目前年金改革尚未定案。.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勞保年金改革 · 查看更多 »

国有企业

國有企業、國營企業、公營事業、公營企業、公共企業,是指由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如以「公營」稱之,則通常不僅指一個國家的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投資或參與控制的企業,也涵蓋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業。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营利法人和公益法人的特点。其营利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如在中國,由于历史原因,其国有企业的分类相当复杂。国际惯例中,国有资产投资或持股超过50%的企业即为国有企业;而中國大陸及台灣的国有企业,一般指单纯的国有资产投资的企业。当然法律对国家参股的企业也有所规范。.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国有企业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缩写:NGO, Organisation Non Gouvernementale,缩写:ONG)是一类不属于任何政府、不由任何国家建立的组织,通常独立于国家政府。虽然从定义上包含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但该名词一般仅限于非商业化、合法的、与社会文化和环境相关的倡导群体。非政府组织通常是非营利组织,他们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来源于私人捐款。现在该名词的使用一般与联合国或由联合国指派的权威非政府组织相关。 由于各国文化、法律等的差异,不同国家对这个概念的指称所适用的对象范围也各不相同。美国一般称之为“非營利组织”、“独立组织”或“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英国称之为“志愿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还有许多国家则用“社团”称之。 由于认为“非政府组织”被滥用了,因为它可以涵盖一切非政府的组织,一些非政府组织倾向于使用“民间志愿”组织(Private voluntary organization,PVO)。 据一份1995年联合国关于全球管理的报告统计,有接近29000个国际非政府组织,国家级的更多。据估计,美国有两百万个非政府组织,大部分是过去30年成立的。俄罗斯至少有65000个。每天都有数十个非政府组织成立,光肯尼亚每年就有240个非政府组织新成立。.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非政府组织 · 查看更多 »

解嚴

#重定向 臺灣省戒嚴令#戒嚴令的解除.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解嚴 · 查看更多 »

蔣經國

蔣經國(),字建豐,生於大清浙江省寧波府奉化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陸軍二級上將,國際知名反共人士。他是蔣中正與毛福梅所生的獨子。1925年至1937年在蘇聯期間,蔣經國接受正統馬列主義教育。回国后他成為三民主義忠實信徒。1939年,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區(贛南地區)行政督察專員,以建設「新贛南」著名於時,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籌備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江西支團部,並擔任幹事會幹事長。1944年至重慶任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部學校教育長。二戰後,為外交部特派員,與蘇聯方面交涉中国东北地区事務。1948年8月至10月,一度任經濟管制委員會委員,督導上海經濟。 1952年為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出任救國團主任。1956年,主持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成立榮民工程事業管理處,率隊開闢中橫公路等台灣地區交通、民生建設。1975年蔣中正逝世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繼蔣中正成為首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兼任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1972年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院長,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1978年起接任中華民國第六、第七兩任總統,於1988年1月13日總統任內逝世。當時蔣經國在台灣主政期間推行十大建設。蔣經國在國際上孤立情勢中,大大發展中華民國經濟,解除多年之戒嚴,促進政治民主化。.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蔣經國 · 查看更多 »

鄭州路

鄭州路可以指:.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鄭州路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為臺鐵、台灣高鐵、臺北捷運的地下化鐵路車站,同時是與桃園機場捷運共站的車站;周邊則有臺北轉運站、國光客運臺北車站等公共汽車站點。不但是臺北都會區與北臺灣首要的公共運輸樞紐,也是全臺灣運量最大的鐵路車站,每日進出人次約50萬以上,長期穩坐台鐵各車站總運量首位,總使用人次則居於全球第25名。 臺北車站於1891年(清光緒17年)7月5日設站,歷經多次遷移與改建後,現今站體啟用於1989年9月2日,臺灣鐵路管理局本部也設於此;隨著臺北捷運、台灣高鐵進駐之後,形成幅員廣闊的地下街區。車站周邊有商辦、補習班聚集的臺北站前商圈,若再連結臺北轉運站、捷運北門站、華山特區等周圍之「臺北車站特定區」設施,面積可達46.31公頃。另外臺北車站常被稱為「臺北火車站」,臺語則稱為「臺北火車頭」或「臺北車頭」,外縣市族群則常簡稱為「北車」。.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臺北車站 · 查看更多 »

臺鐵乘務員

臺鐵機班指的是於臺灣鐵路管理局駕駛動力車的列車司機。就職稱來說,實際於臺鐵擔任動力車乘務員包含機車長、司機員、機車助理等約1,200人。連同整備員、學習司機員、未實際擔任運轉乘務或尚未正式取得駕駛證照的其他職稱人員,全部共約1,500人。.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臺鐵乘務員 · 查看更多 »

陳水扁政府

陳水扁政府是指在陳水扁擔任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期間的中華民國政府,一般民眾及台灣媒體稱為扁政府。在此時期內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各部門首長,除首任行政院院長唐飛、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署長郝龍斌、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建年(卑南族,國民黨籍前臺東縣長)與後來的國防部歷任部長(不包括蔡明憲)之外,大部分為民主進步黨黨員。 由陳水扁指派、並與總統府共同為行政部門主體的行政院院長(政府首腦),共歷任六任、五位。其中,民主進步黨籍政治人物張俊雄分別於2000年及2007年擔任行政院院長。 對於陳水扁與馬英九兩任總統之施政表現比較,有一份2014年10月的民調顯示47.2%認為陳水扁較好,20.7%認為馬英九比較好,22.4%覺得兩者都差不多。.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陳水扁政府 · 查看更多 »

泛藍

泛藍,也稱藍軍、藍營、泛藍陣營,是對中國國民黨意識型態相近的各種團體之總稱,目前包含中國國民黨、新黨。 「泛藍」這個詞彙用於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之後的台灣政壇,最初是由新黨元老高新武所發明的名詞,後由同黨籍的謝啟大在媒體大力宣傳,指稱中國國民黨以及由其分裂產生的新黨與親民黨(2000年至2012年屬於泛藍);新黨、親民黨皆源自國民黨且意識形態皆與國民黨相近,所源出的中國國民黨黨旗主要顏色為藍色,因此媒體權宜性地統稱之為泛藍。後來被各界廣為接受使用,並擴大及於上述三黨的支持者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民間團體,在此之前1990年代的近義詞為「泛國民黨」,泛藍的主要競爭對手為泛綠。 泛藍是一種概略的政治意識形態,而非嚴謹具體的政治主張。個別政黨、社團與個人之間的實際政治理念有程度不等的差異。大體而言,泛藍陣營與泛綠政見相左,共同的主張為反對台灣獨立、宣揚三民主義、強調中華文化傳承。 大多數泛藍強調「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捍衛中華民國、以及提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本土派」也有獨台主張,「統派」則主張一中同表,認為兩岸應簽署和平協議,實現中國的和平統一,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泛藍或泛綠皆非正式的組織,各黨派也不曾實際籌組聯盟,在政治操作上分合不定,又因各自理念的差距(主要是對統獨問題堅持的程度)而有「深藍」或「正藍」以及「淺藍」或「淡藍」之分,此一概念廣泛引申,「泛藍支持者」、「藍營群眾」、「藍軍」,還有「藍委」泛藍陣營立法委員、或親泛藍的無黨籍及直指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甚至「藍皮綠骨」指曾經或現在擁有泛藍政黨黨籍,但意識型態偏向泛綠者,或與泛綠結盟的人士等之用法。.

新!!: 台灣鐵路工會和泛藍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臺灣鐵路工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