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海峽

指数 台灣海峽

臺灣海峽(簡稱臺海;歐洲早期稱福爾摩沙海峽)指的是介於福建與台湾之間的狹窄海域和海峽。 由於臺灣海峽位於东海及南海之間,為東洋海洋史上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水域;位於亞洲及太平洋之間,成為近代地緣政治戰略要點。 地理學上為东海及西太平洋的一部分,北以台湾新北市三貂角經釣魚臺列嶼之黃尾嶼與福建省平潭島連線;南則是以屏東縣鵝鑾鼻與福建省东山岛連線為界,南北長約300公里,平均寬度180公里。 主要以大陸棚為主,其水深(岩床最大深度)為70米。海域上的島嶼,除靠近福建的沿海大陸島外,尚有澎湖群島與屏東縣的小琉球。.

123 关系: 基隆厦门市华南地区南海古新世台灣台灣海峽危機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台江國家公園台湾台湾海峡复航名古屋市夏季大理石大陆架太平洋婆罗洲季风客家小琉球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屏東縣巴拉巴克海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中国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生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中華民國政府东南亚东山县东亚东海三叠纪三貂角平戶島广东省亚洲于眉人類演化云母侏罗纪地壳北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唐睿宗冬季...冰河期关闭政策石英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福州市福建福建省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第一島鏈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紀第四纪冰河时期總統美國燕山构造期白垩纪花崗岩菊石菲律宾海青岛市西南氣流香港马尼拉马六甲海峡高雄高雄市貓鼻頭越南战争黑水溝黑潮黄尾屿黄海霍爾木茲海峽錢永昌航空母舰鵝鑾鼻葡萄牙人葡萄牙語鄭芝龍釣魚臺列嶼臺南市臺灣臺灣島臺灣海峽中線臺灣海峽隧道臺海現狀長崎苏禄海苏里高海峡林道乾林鳳東北季風棉兰老岛欧洲武装海商集团民歌江澤民河洛渡臺悲歌湛江港澎湖群島朝鲜战争流速海峡西岸经济区海峽新北市新竹日本日本海打通南北航线更新世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扩展索引 (73 更多) »

基隆

#重定向 基隆市.

新!!: 台灣海峽和基隆 · 查看更多 »

厦门市

廈門市(ipa(廈門話讀音),郵政式拼音:Amoy(來自漳州話讀音)),別稱鷺島,簡稱鷺或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五個計劃單列市之一;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五個開發開放類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之一(即「新特區」);廈門片區納入中國最早的四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之一「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為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2017年,廈門市市區建成區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1万人。 廈門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臺灣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東南沿海、閩南金三角的中心,地處北緯24°23'~24°54'、東經117°53'~118°26',隔海與龍海市及中華民國的金門縣相望,陸地與南安市、安溪縣、長泰縣、龍海市接壤。全市通行閩南語廈門話。廈門島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廈門島和金門縣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廣義上的廈門地區,廈門市境域由沿廈門灣的大陸地區(翔安、同安、集美、海滄)和廈門島(思明、湖裡)、鼓浪嶼(思明)、大嶝島(翔安)等島嶼以及廈門灣組成。全市土地面積656.14平方英里,其中廈門本島土地面積54.48平方英里(含鼓浪嶼),海域面積約1,308.89平方英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當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到廈門時稱廈門為「花園城市」。 厦门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3784.25亿元人民币,增长7.9%,居福建省第3位,高居中国大陆第4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282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54元人民币,均居福建省第1位。厦门的主要产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商贸服务业,会展旅游业,金融业,机械制造,航空维修和电子产品制造。厦门为全世界最大的LED芯片生产封装基地之一,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大型客车生产基地与全亚洲最大的航空维修基地之一。.

新!!: 台灣海峽和厦门市 · 查看更多 »

华南地区

华南是一个中国地理概念,指中国本土南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新!!: 台灣海峽和华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台灣海峽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古新世

古新世(Paleocene)是地質時代中古近紀(Paleogene)的第一個主要時期,大約開始於6500萬年前,終於5580萬年前,介於中生代白堊紀的马斯特里赫特階(Maastrichtian)與始新世(Eocene)之間。古新世來自希臘文的“παλαιός”(palaios,古)與“καινός”(kainos,新)。古新世接續在白堊紀末期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之後。.

新!!: 台灣海峽和古新世 · 查看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台灣海峽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危機

#重定向 臺灣海峽危機.

新!!: 台灣海峽和台灣海峽危機 · 查看更多 »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称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海峽兩岸關係自19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以经济交流为重本已日趋缓和,1990年代初因东欧及苏联巨变,美国不再需要拉拢中共对抗苏联,转为拉拢台湾对抗中共,激起两岸矛盾,两岸政治关系日趋紧张,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两岸经济关系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1995年至1996年間台湾政界提高了对中華民國“正统性”的诉求,引发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准备武力攻台的軍事演習,行動引發危機。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队和南京軍區分別向台灣外海試射飛彈,舉行兩棲登陸作戰演習,美國則緊急調動兩個航艦戰鬥群进入海峡,台海一时戰雲密佈。 台北政府認為北京政府试图"以恫嚇行為干涉中華民國第一次全民直選總統,但最終適得其反",李登輝順利當選連任。中共方面则原已作好在台超越底线后对台实施一定规模战术打击的准备,后因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中間諜問題(即劉連昆案)取消了原计划。 而即便经历了此次危机,两岸经济关系也未出现大的变动。.

新!!: 台灣海峽和台灣海峽飛彈危機 · 查看更多 »

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為中華民國第八座國家公園,也是首座都市型國家公園,2009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 台江一名,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範圍包括臺南市安南區與七股區濱海陸域,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東吉嶼。.

新!!: 台灣海峽和台江國家公園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台灣海峽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台湾海峡复航

台湾海峡复航,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籍货轮眉山轮于1979年5月29日在台湾海峡金门至马祖海域的11个小时的航行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恢复使用本国船只在台湾海峡通行的事件。 1950年起,两岸分治,中华民国政府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奉行关闭政策,长期军事封锁中国大陆东南沿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籍船只无法通过台湾海峡,中国大陆南北港口间的航运因此中断二十年,直到1968年以绕行太平洋的方式打通南北航线。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船只仍不能在台湾海峡通行,长期绕行太平洋运行南北航线。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解冻。1978年12月,美国与中华民国断交,次年1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于5月17日,批准眉山轮、富春江轮、红旗121轮等五艘轮船首航台湾海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和交通部组建首航领导小组,军地多方给予支持。眉山轮配备了军用电台、高射机枪、重机枪等武器装备,并对船员进行了军事训练。5月27日,眉山轮从广州黄埔港起航。29日,抵达金门以南海域,黎明后眉山轮开始穿越台湾海峡中段,于17时30分越过马祖岛海域。此段航程共计168海里,用时11小时。期间,国军派出一架飞机、两条军舰,但未对眉山轮做出军事反应。31日,眉山轮抵达日本名古屋,后顺利返回黄埔港。 6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召开“恢复台湾海峡正常通航会议”,并颁布《交通部关于我商船通行台湾海峡的暂行规定》,南北航行全部取道台湾海峡。9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公告中止《戡乱时期截断匪区海上交通办法》,被视为中华民国方面在法理上终止关闭政策。 1983年11月30日,客轮紫罗兰号、长柳号分别从黄埔港、上海港相向开出,完成客轮通过台湾海峡的首航。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只以在臺灣海峽中線西侧航行的方式通过台湾海峡。.

新!!: 台灣海峽和台湾海峡复航 · 查看更多 »

名古屋市

名古屋市()是位於日本爱知县西部(尾張地方)的都市,也是愛知縣縣治,同時是中部地方的中樞都市、以及上述區域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人口約230萬,在日本各都市中排名第四,僅次於東京都區部、橫濱市及大阪市,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之一中京圈的主要城市。由於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因此又被稱為「中京」。全市劃分為16個區。 名古屋是中部地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領域的中樞,市中心的(名古屋站商圈)、榮、、、是全市主要的商業區,其中前兩地擁有大規模的地下街廓。2008年,名古屋市和神戶市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為「創意都市」。2017年,名古屋的城區人口約有1007萬人,在世界排名第37位。此外,在美國智庫AT Kearney頒布的全球城市排名中,名古屋市被評為世界第69位的都市。 名古屋的市徽由圓形中置一「八」字而成,取自江戶時代在此當家的尾張德川家的印記「丸八印」。.

新!!: 台灣海峽和名古屋市 · 查看更多 »

夏季

夏季是一年四季的第二季,也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同时也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此外,由於夏季時全球大部份學生都放暑假,因此也是相當旺盛的旅遊季節。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夏季:曼谷夏季約八個月、北極夏季約五個月(另外七個月為冬季)。.

新!!: 台灣海峽和夏季 · 查看更多 »

大理石

大理岩(Marble)是石灰岩或白云岩等受接触、区域变质作用重结晶形成,方解石和白云石的含量一般大于50%,有的达99%。遇盐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 大理岩源於其盛产于中国云南大理而得名。大理岩的名称逐渐发展成一切有各种颜色花纹的,用作建筑装饰材料的石灰岩,但制作雕像的白色大理岩也称为大理岩。.

新!!: 台灣海峽和大理石 · 查看更多 »

大陆架

大陆架,又称陸棚、--或陆--,是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的延伸,可以说是被海水所覆盖的大陆。在过去的冰川期,由于海平面下降,大陆架常常露出海面成为陆地、陆桥;在间冰期(冰川消退,如现在),则被上升的海水淹没,成为浅海。.

新!!: 台灣海峽和大陆架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台灣海峽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婆罗洲

婆罗洲(Borneo),印尼稱之為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是世界第三大岛,亞洲第一大島,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及新幾內亞。現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而菲律賓曾宣稱有沙巴部分的主權。.

新!!: 台灣海峽和婆罗洲 · 查看更多 »

季风

季風(又稱季候風)是週期性的風,隨著季節變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傳統定義,非全球性季風定義)。主要發生在季風亞洲(東亞、东南亚、南亞地區)、西非幾內亞和澳大利亚的北部沿海地带等地。北美、南美、阿拉伯半島及東南非亦有小範圍的季風現象,但未能形成大範圍且穩定的季風氣候帶。.

新!!: 台灣海峽和季风 · 查看更多 »

客家

#重定向 客家民系.

新!!: 台灣海峽和客家 · 查看更多 »

小琉球

#重定向 琉球嶼.

新!!: 台灣海峽和小琉球 · 查看更多 »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 CVN-68)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动力航空母艦,也是一系列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第一艘。尼米兹号于1972年5月13日正式下水,其艦名承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的契斯特·尼米茲海軍五星上将,該艦目前仍是美國海軍重要的打擊武力平台,也是迄今為止全世界最大型的軍艦之一。.

新!!: 台灣海峽和尼米茲號航空母艦 · 查看更多 »

屏東縣

屏東縣(排灣語:Qakaw;閩南語:Pîn-tong-kuān;六堆客語:Pinˇ dungˊ ian;馬卡道語:Akauw),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縣,位於臺灣本島最南端,也是臺灣西部南北最狹長的縣份,北與高雄市為界,東過北大武山與臺東縣為界,地處熱帶地區,富有熱帶風情。 本縣產業結構上偏重農、漁業,但近年來大力推動觀光產業,紅豆、皮蛋、鹹鴨蛋、鳳梨、芒果、蜜棗、蓮霧(黑珍珠)及石斑魚、櫻花蝦、黑鮪魚、可可、洋蔥已成為屏東縣最具代表性的特產。.

新!!: 台灣海峽和屏東縣 · 查看更多 »

巴拉巴克海峡

巴拉巴克海峡(Balabac Strait),是加里曼丹岛北部与巴拉巴克岛之间的海峡,分隔开了马来西亚沙巴州和菲律宾巴拉望省,连通了南中国海和苏禄海,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B B.

新!!: 台灣海峽和巴拉巴克海峡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位於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位于北京。中国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纯陸地面積第二大、陸地面積第三大、總面積第三大或第四大的國家,當中劃分為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中國地势西高东低而呈現三级阶梯分布,大部分地区属于溫帶、副熱帶季风气候,地理景致與氣候型態丰富多樣,有冰川、丹霞、黃土、沙漠、喀斯特等多种地貌杜蕙.

新!!: 台灣海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是已撤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主管交通工作。.

新!!: 台灣海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 查看更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介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國以來的軍事概況。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中國民兵组成,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指揮、采用“黨指揮槍”的军事领导体系。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负着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使命和职责。 中國採徵兵制和募兵制相結合,搭配民兵與後備軍事動員等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230萬名常備軍人(軍隊人數計畫在2017年底前裁减至兩百萬人),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設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及戰略支援部隊。政府在2014年表示年度軍事預算總額達13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國防部等部門認為考虑到中國未公开的開支,實際國防預算比官方預算多。 中国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並擁有可配備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但和美国、俄罗斯相比,中國力量投射能力仍显不足。 中国大力發展反舰弹道导弹及反卫星武器、反衛星飛彈、巡航飛彈、反彈道飛彈和潜射弹道导弹等設備。海军方面,近年来中国有大量舰艇服役,包括十数艘052C,052D级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数十艘054A,056级护卫舰,以及新近下水的055舰。2012年中国装备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并于2017年下水了一艘网传型号为001A的航空母舰,亦更新了更为现代化的彈道飛彈潛艇和組成的新的战略威慑潛艇艦隊。空軍的現代化亦取得顯著進步,自行開發生產隐形第五代戰鬥機、高超音速飛行器、無人飛行載具等現代化軍機。中國還以新研製的现代化陸軍武器替換既有裝備,系統也從C3I增強至C4I,強化對於網絡中心戰的掌控。 隨著保障制空權和能力的進步,中国對區域的影响力不斷增加,不仅與俄羅斯海軍在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还在白令海峽活動,而且在非洲吉布地建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並沿著海上航路建立。今日中國除了被視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外,還被視為軍事強國和潛在軍事超級大國。國防部白皮書《中國的國防》中提到,中国採取「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新!!: 台灣海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台灣海峽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的国家武装力量,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组成。解放军由中国共产党建立,自成立起坚持“党指挥枪”原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所领导,中央军委主席统率全军。 从其前身中国工农红军成立之时起,该军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就发挥了重要影响,并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历次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有兩百萬名现役軍人,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正规军队。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国防预算第二高的国家,年度官方軍事預算總額達15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約為美國的四分之一。此外,解放军还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陆军,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的海军以及规模庞大的空军,并拥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飛彈潛艇、战略轰炸机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2018年4月中旬其综合军事实力也位居世界第二超越俄罗斯,仅次於美国。.

新!!: 台灣海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 · 查看更多 »

中生代

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個地质时代之一,可分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最早是由義大利地質學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當時名為第二紀(Secondary),以相對於現代的第三紀。在希臘文中,中生代意為「中間的」+「生物」。中生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由於這段時期的優勢動物是爬行動物,尤其是恐龍,因此又稱為爬行動物時代(Age of the Reptiles)。 中生代也是板塊、氣候、生物演化改變極大的時代。在中生代開始時,各大陸連接為一塊超大陸-盘古大陆。盤古大陸後來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進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與馬達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氣候非常溫暖,對動物的演化產生影響。在中生代末期,已見現代生物的雛形。.

新!!: 台灣海峽和中生代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台灣海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李登輝於1988年1月繼任中華民國總統後,蔣家執政時代結束,臺灣人首次出任國家元首,臺灣社會要求政治民主化呼聲日益高漲。1990年,第1屆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總統時引發三月學運,中華民國政府在1991和1992年完成國會議員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與李登輝總統即開始推動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但因國民黨內保守派阻撓而未能實現。幾經折衝後,為避免於1994年12月即將首度民選的「臺灣省省長」引發葉爾辛效應,乃於1994年7月修改並凍結部分憲法,而於選舉總統和副總統時適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一改先前由國民大會代表間接選舉的方式,亦使直選總統與行政院長之權責關係類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1996年3月23日,於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即臺灣、澎湖、金門、與馬祖)舉行總統之首次直接選舉。, 條目撰稿人:政大歷史系薛化元教授, 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台灣光華雜誌, 2000.6.

新!!: 台灣海峽和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灣之公民直接選舉與罷免 · 查看更多 »

中華民國政府

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民國的治權機構,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11年肇建於武昌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之後歷經南京臨時政府、北京臨時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等多次政權替換。現今在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體制基於1947年施行的中華民國憲法、以及1991年首次制定的憲法增修條文,分為中央、地方兩大層級。 中華民國施行「一府五院」的中央政府組織,別稱「中樞」:「一府」是指總統、副總統、以及總統之幕僚單位(總統府、國安會等),「五院」則指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及下屬各政府機構,此乃依照孫中山自創之五權憲法理論,將國家治權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等五種,並分別設置一個「院」來執行。地方政府架構則分為省╱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等三級,但省的功能於1998年起虛級化,故一般均將省級剔除;原本屬於省轄下的縣、市,在省虛級化後實際上與直轄市同屬中央政府直轄。現今所稱的地方政府,指直轄市、縣、市、鄉、鎮、縣轄市、以及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設有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 中華民國政府也是迄今唯一曾經同時統治臺海兩岸的行憲政府。.

新!!: 台灣海峽和中華民國政府 · 查看更多 »

东南亚

东南亚是亚洲的一个地區,由中国以南、印度以東、新幾內亞以西與澳洲以北的國家組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東南亞分為兩個區域,陸域為中南半島,包括柬埔寨、寮國、緬甸、泰國、越南與馬來半島,海域大致為馬來群島,包括东马来西亚、汶莱、東帝汶、印度尼西亚、菲律賓、聖誕島、新加坡。不過,東南亞國家往往也被西方學者和傳媒納入东亚的範圍。此區地處板塊交界,地震與火山活動頻繁。 台灣在歷史文化上則因臺灣原住民與菲律賓、印尼等其他東南亞國家同屬南島語系,人種上屬馬來人種,血液成分亦與東南亞較相近;地理上則位處東北亞與東南亞交接的東亞島弧中心位置。而可能因此有時會被視為東南亞的一部分。印度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也是如此,七姐妹州如曼尼普爾邦有時亦然。 南岛民族与马来裔占主导位置,区域内居民多信奉伊斯蘭教与佛教,其它如基督宗教,包括印度教與泛靈論相關宗教等都可以在此区域内发现。印尼是全球穆斯林最多的国家,泰国则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国家。 除了新成立的东帝汶以外,區域內十国组成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即「东--盟 」或「 亚细--安」)組織。.

新!!: 台灣海峽和东南亚 · 查看更多 »

东山县

东山县(Tang-soaⁿ-koān)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东山岛上,是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邻接广东省。.

新!!: 台灣海峽和东山县 · 查看更多 »

东亚

东亚泛指亚洲東部,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列島、朝鮮半島和蒙古以及臺灣等地,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东亚总人口超过16亿。.

新!!: 台灣海峽和东亚 · 查看更多 »

东海

東海,亦稱東中國海、中國東海,是指長江出海口以南、中國大陸以東的大片海域,為太平洋西部的陸缘海之一。南接台灣海峽,北臨黃海以长江口北侧与韩国济州岛的连线为界,東臨太平洋,以日本九州和琉球群島為界。東海的面積大約是70餘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在1千餘米,最深處接近日本冲繩本島西側的中琉界沟(沖縄トラフ),約為2,700米。鹽度爲31-32‰,東部爲34‰。海水溫度平均9.2°C。冬季南部水溫在20°C以上。整個海區介于北緯23°00′~33°10′,東經117°11′~ 131°00′之間。.

新!!: 台灣海峽和东海 · 查看更多 »

三叠纪

三叠纪(Triassic)是2.5亿至2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三叠纪的开始和结束各以一次灭绝事件为标志。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其误差在正负数百万年。 三叠纪的名称是1834年弗里德里希·冯·阿尔伯提起的,他将在中欧普遍存在的位于白色的石灰岩和黑色的页岩以及其间的红色的三层岩石层统称为三叠纪。今天,三叠纪被分成更多亚层。 标志三叠纪的典型的红色沙岩说明当时的气候比较温暖干燥,没有任何冰川的迹象。今天一般认为当时在两极没有陆地或覆冰。因为当时地球上只有一个大陆,因此当时的海岸线比今天要短得多,三叠纪时遗留下来的近海沉积比较少,只有在西欧比较丰富。因此三叠纪的分层主要是依靠暗礁地带的生物化石来分的。 由于三叠纪以一次灭绝事件开始,因此其生物开始时分化很厉害。六放珊瑚亚纲是这时候出现的,第一批被子植物和第一种会飞的脊椎动物(翼龙)可能也是这时候出现的。.

新!!: 台灣海峽和三叠纪 · 查看更多 »

三貂角

三貂角(Ki-vanow-an;San Diego)為位於台灣最東境的岬角,即今新北市貢寮區福連里與宜蘭縣頭城鎮石城-里-之間的海岬。海岸遍布岩石。 1626年,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船艦航抵台灣東北角海域,準備進佔北台灣,將此地稱為“San Diego”(聖地牙哥),並相傳於此建立聖地牙哥城堡,後台灣人以台語將“San Diego”轉音成「三貂角」因而得名,與今日富貴角同為源於歐洲語言之地名。.

新!!: 台灣海峽和三貂角 · 查看更多 »

平戶島

平戶島位於日本長崎縣北松浦半島西方,東西最寬約10公里,南北長約32公里,面積為163.42平方公里,是長崎縣的第4大島,日本的第20大島。行政上全島隸屬於平戶市。平戶島與北松浦半島的最狹處約相隔570公尺,於1977年起建有平戶大橋相連接。 平戶島上的平戶市是日本最早對外通商的港口城市,荷蘭人及英國人曾經於此設立工廠,然而長崎港的興起取代了平戶市。在中國大陆、台灣及日本知名的鄭成功在平戶島上出生。.

新!!: 台灣海峽和平戶島 · 查看更多 »

广东省

廣東省,簡稱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省會廣州。廣東省位於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福建、廣西、湖南、江西接壤,與海南隔瓊州海峽相望。廣東省總面積約爲598,800平方公里,海洋及陸地面積分别爲419,000平方公里和179,800平方公里。 廣東是中國的人口大省,2015年該省人口約1.1億人,高居全國第一位,其人口密度爲每平方公里584人。該省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是大量外來人口的移居地,使其擁有相對多樣的族群面貌,廣東的漢族居民,主要可分爲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民系,此外還有不同的少數民族,其中人數最多的爲壯族。 該地區與廣西和海南同屬於嶺南文化圈,其語言、傳統風俗等方面都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廣東人以其經商傳統著名全国,歷史上的「粵商」就是指在廣東一帶行商的人(廣肇帮,在海外又稱廣東幫,海外所講的廣東帮不包括潮州幫和客家幫),與徽商、浙商、晉商、蘇商一同合稱爲歷史上的“五大商幫”。作爲廣東省會的廣州有「千年商都」之稱,自漢代開始番禺城(廣州市古名)便是中國的重要商業都市,以清代的廣州十三行(廣東十三行)最爲著名。 廣東省2016年估計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爲73,290元人民幣,在全國省級行政區中位列第八,而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則位列全國第一、世界第五。珠江三角洲地區是世界上大都會區和大都市之一。深圳、廣州、珠海、佛山、中山和東莞,這六個城市是廣東最富裕的地區;2015年,六個城市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可依國際匯率兌換為19,650美元。廣東省的水資源豐富,其水產品生產以近海養殖和海洋捕撈為主。位處珠江沿岸一帶的珠江三角洲被稱作南中國的「魚米之鄉」,是中國第二大水產品出產省份和第三大海產品出產省份。.

新!!: 台灣海峽和广东省 · 查看更多 »

亚洲

亞细亚洲(Ασία;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6%(或者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約60.5%(2010年);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 亞洲絕大部分土地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乌拉尔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峡。烏拉爾山脈以東及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西經169度40分,北緯60度5分),南至丹绒比亚(東經103度31分,北緯1度16分),西至巴巴角(東經26度3分,北緯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東經104度18分,北緯77度43分),最高峰為-zh-hans:珠穆朗玛峰;zh-hant:聖母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東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則瀕臨印度洋,西面以烏拉山脈、烏拉河、裏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及愛琴海與歐洲分界,西南面隔亞丁灣、曼德海峽、紅海與非洲相鄰,東北面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亞細亞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名稱,希臘人稱呼他們的東方(一說為太陽升起的地方)為亞細亞,可能是來源於亞述人的名稱,亞述一詞在亞述的語言中也代表東方,原來只指希臘東方的小亞細亞半島,後來擴展到包括所有東方地區。 亚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

新!!: 台灣海峽和亚洲 · 查看更多 »

于眉

于眉(),山东省蓬莱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

新!!: 台灣海峽和于眉 · 查看更多 »

人類演化

人類演化过去一直指的是旧的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演化假设,也就是進化論。通常包括灵长类的演化史。主要研究人属现代智人作为独特的人科物种出现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研究灵长类动物出现的演化过程。人类演化的研究涵盖多个学科领域,包括体质人类学、灵长类学、考古学、古生物学、行为学、语言学、进化心理学、胚胎学和遗传学。 在人類演化的脈絡下,「人類」這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人屬」,但人類演化的研究往往包括其他人科動物,如南方古猿,人屬是在大約230萬至240萬年前的非洲,從南方猿人屬分支出來。 Also ISBN 978-0-521-46786-5(paperback)科學家們估計,人類大約在距今500萬到700萬年之間,從他們與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分支出來。其後發展的若干人屬物種和亞種,已告滅絕。這些包括棲息在亞洲的直立人、棲息在歐洲的尼安德塔人。古智人(早期智人)大約在距今25萬年到40萬年間演變出來。 關於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的起源,科學家所持的主流觀點是「現代人類晚近非洲起源說」或稱「源出非洲」假說。此一演化說主張,智人興起於非洲,並且在大約距今5萬年到10萬年間遷移出非洲大陸,取代了在亞洲的直立人以及在歐洲的尼安德塔人。「源出非洲」的人類單一起源說,近期獲得粒線體DNA與Y染色體DNA兩項研究證據強力支持,成為國際主流普遍認同的人類演化起源說。 另一「現代人類多區域起源說」或稱「源起多地」假說的科學家主張,智人是在地理上相區隔但維持相互混血的諸多人類群體之間所產生的,這些群體源自於在距今約250萬年前,源出非洲的直立人所從事的一場遍及世界各地的遷徙。證據顯示,尼安德塔人的數個單倍群類型出現於目前在非洲以外的人類群體中;而且,尼安德塔人及其他人屬例如丹尼索瓦人可能貢獻了他們6%的基因體給現今的人類。.

新!!: 台灣海峽和人類演化 · 查看更多 »

云母

云母是云母族矿物的统称,是钾、铝、镁、铁、锂等金属的铝硅酸盐,都是层状结构,单斜晶系。晶体呈假六方片状或板状,偶见柱状。层状解理非常完全,有玻璃光泽,薄片具有弹性。 英语中“云母”一词来源于拉丁语中的“光亮”(micare)。 云母矿广泛存在于亚洲、非洲和美洲,但在欧洲很少,直到19世纪,云母在欧洲的价值还非常高,随着殖民者在非洲和南美开采云母,价格迅速低落。 云母具有非常高的绝缘、绝热性能,化学稳定性好,具有抗强酸、强碱和抗压能力,所以是制造电气设备的重要原材料,因此也能做為吹風機內的絕緣材料。云母同时具有双折射能力,所以也是制造偏振光片的光学仪器材料。 云母矿主要包括有黑云母、金云母、白云母、锂云母、铁锂云母等,砂金石是云母和石英的混合矿物。工业上应用最多的是白云母和金云母,锂云母是提炼锂的重要矿物原料。 Category:层状硅酸盐.

新!!: 台灣海峽和云母 · 查看更多 »

侏罗纪

侏罗纪(Jurassic)是一个地质年代,界于三叠纪和白垩纪之间,約1億9960萬年前(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前(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个纪,開始於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虽然这段时间的岩石标志非常明显和清晰,其开始和结束的准确时间却如同其它古远的地质时代,无法非常精确地被确定。 侏羅紀前期,因為經歷大滅絕,所以各種動植物都非常稀少(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但其中恐龍總目一枝獨秀,伺機稱霸陸地。侏羅紀中晚期以後,恐龍成為地球上最繁榮昌盛的優勢物種,此後會統治地球1.5億年,直到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為止。 现已发现的化石,记载了侏罗纪气候环境和构造活动十分独特。盘古联合大陆Pangea,自泥盆纪形成(4亿年前)以来,三叠纪持续维持,但在晚三叠世开始分裂。中晚侏罗世时,十足的板块运动,导致了南美洲的南部从非洲分开。劳亚古陆Laurasia(其中包括北美和欧亚大陆)也逐渐地从非洲和南美洲分离开,造就了大西洋和墨西哥湾。沿着这些裂谷大陆的边缘,火山活动频繁。与此同时,欧亚大陆(欧亚)南下,缩小了特提斯洋。侏罗纪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北美和欧洲间形成了大陆边缘的海道。侏罗纪时期,地球上要比三叠纪时拥有更多的独立陆块,导致海岸带增多。 整个侏罗纪世界,大多数时期处于温暖和潮湿,酷似温室气候。当时繁盛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如今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丰富的煤炭资源。尽管那时有局部的干旱地区,但绝大多数盘古大陆,均处于郁郁葱葱的绿洲。劳亚大陆Laurasia和南部的冈瓦纳大陆生物群,在许多方面,仍然十分独特。不过侏罗纪时,动物群具备了较多的洲际色彩。现已发现,一些动物和植物物种,几乎遍及全世界,而不是只被限制在特定区域。.

新!!: 台灣海峽和侏罗纪 · 查看更多 »

地壳

在地理上,地殼(Crust)是指一个星球最外層的實心薄殼,可以用化學方法将它与地幔區别。地球,月球,水星,金星,火星以及其它星球的地殼大部分都是由火成岩形成的,星球的地殼比起它们的地幔有更多的不相容成分。.

新!!: 台灣海峽和地壳 · 查看更多 »

北港

北港可以指:.

新!!: 台灣海峽和北港 · 查看更多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簡稱「臺史博」)基地位於臺南市安南區(原和順寮農場),建築物計行政典藏大樓、展示教育大樓各一座。展示內容著重在,包括多民族長時間與臺灣自然環境互動的歷史。另外也包括臺灣對外關係、臺灣各族群、以及現代化的臺灣等多項展覽主題。 其中行政典藏大樓於2007年完工啟用,全館於2011年10月29日開館,並列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系列活動之一。.

新!!: 台灣海峽和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新!!: 台灣海峽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冬季

冬季是部分地区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气转冷(赤道地区除外),在很多地區都意味着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約兩個月、北極冬季約七個月(另外五個月為夏季)。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並沒有非常低溫,但體感溫度卻會低於很多相當寒冷的國家,像 臺灣 平均冬季月溫達10-15°C,但卻與冬季平均溫僅5度的 大韩民国 感覺一樣冷,原因是 臺灣 空氣濕度高,所以通常臺北的10°C 就像首爾的0°C一樣。這算是個有趣的差別。而這樣的感受通常要在適應雙方環境後,才會明顯的感受到。.

新!!: 台灣海峽和冬季 · 查看更多 »

冰河期

#重定向 大冰期.

新!!: 台灣海峽和冰河期 · 查看更多 »

关闭政策

关闭政策或称闭港政策是自1949年6月起,中华民国政府针对中国共产党政权,由中华民国海军在渤海至南海海域实行的军事封锁政策。1950年,扩大封锁区域,基本封锁了中国大陆全部海岸线,意图摧毁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中国大陆的经济。1950年代后,逐步演变成中华民国方面在台湾海峡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军事封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运,尤其是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双方军事实力及国际政治环境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逐步突破军事封锁,恢复海运。1979年9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公告中止《戡乱时期截断匪区海上交通办法》,被视为法理上终止关闭政策。.

新!!: 台灣海峽和关闭政策 · 查看更多 »

石英

石英(quartz)是大陆地壳数量第二多的矿石,仅次于长石,其晶体结构是SiO4硅-氧四面体的连续框架,其中每个氧在两个四面体之间共享,得到SiO2的总化学式,石英的種類有很多,无色全透明的石英称为水晶。有一些被做為半寶石使用,自古以来石英被广泛用作制作珠宝和硬石雕刻,尤其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纯淨的石英能够让一定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通过,具有旋光性、压电效应和电致伸缩等性质。石英的完整晶体产于岩石晶洞中,块状的产于热液脉矿中,粒状的则是花岗岩、片麻岩和砂岩等各种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石英晶体也可用人工方法生长。.

新!!: 台灣海峽和石英 · 查看更多 »

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

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CVA-62),是美国海军福莱斯特級航空母艦4号舰,即最后一艘,该级舰是第一个服役的超级航母。它是第5艘命名为「独立号」的美国军舰,于1959年服役,早期多数时间在地中海舰队服役。 獨立號航空母艦曾于1965年参与越战的一次任务,在黎巴嫩内战期间参与空袭叙利亚,并在南方守望行动中对伊拉克,在伊拉克南部维持禁飞区。在台灣海峽飛彈危機中與尼米茲號航空母艦通過台灣海峽,警告中國大陸政府不要向台灣動武。1998年,独立号在服役39年后退役,现存放于华盛顿州布雷默顿军港。.

新!!: 台灣海峽和獨立號航空母艦 (CV-62) · 查看更多 »

福州市

福州市(ipa(福州話讀音)),別稱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是中華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的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的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之一。当地居民以汉族的福州族群为主,母语为闽东语福州话。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迄今2,200多年,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同时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新一线城市。福州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间。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马尾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中国船政文化的发祥地;曾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自宋代起福州的文化教育就非常发达,是当时产生进士、状元和两院院士最多的中国城市之一。在近现代史上,福州是中国最早开放通商的五个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工业、科技发源地之一。这裡的习俗、文化、传统艺术、建筑形式都自成风格,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福州还是300多万海外华人的祖籍地,为福建一大侨乡。 2017年福州辖6区1县级市5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常住人口757万人。.

新!!: 台灣海峽和福州市 · 查看更多 »

福建

#重定向 福建省.

新!!: 台灣海峽和福建 · 查看更多 »

福建省

福建省(Hók-gióng;Hok-kiàn;Fuk-kien),簡稱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南沿海的一个省,省会福州。东西最寬約為480公里,南北最長約為530公里,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東北與浙江省毗邻,西、西北與江西省接界,西南與廣東省相連,东隔臺灣海峽與臺灣相望。福建省下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建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而且由于福建位于东海与南海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和中国其他地方不同,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福建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第一章《综合》:基本省情 福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0位,是中國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2014年12月12日,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州片区共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共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共43.78平方公里),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后,中国第二批三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福建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和土楼、安平桥、三坊七巷等人文景观。 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其它民族人口多为近现代迁居而来,比重极小。福建汉族内部语言文化高度多元,分化成多个族群。.

新!!: 台灣海峽和福建省 · 查看更多 »

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美国第七舰队(United States Seventh Fleet)是美國海軍旗下的遠洋艦隊之一,隶属于美國印太司令部属下的太平洋舰队。第七艦隊司令部设在日本的横须贺港,驻地包括日本佐世保基地、冲绳和韩国釜山、浦项、镇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等地,是目前美国最大的海外前線投送部队。第七艦隊的主要任務包括威嚇敵國、與盟國合作保护海上通道、协防美國友邦領土以及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也经常充当美国对外進行军事行動時的機動艦隊,被盟国誉为“西太平洋自由之盾”。.

新!!: 台灣海峽和第七艦隊 (美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第一島鏈

一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至菲律賓、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的大韓民國有的時候也會被視為第一島鏈的一部份。在1996年台海危機后兩岸關係相對平和的時期里,這種描述在中國大陸比較少見,而在台灣媒體中則一直佔有相對重要的意義。.

新!!: 台灣海峽和第一島鏈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台灣海峽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第四紀

四纪(Quaternary Period)是地质时代中的最新的一个纪,包括全新世和更新世两个世。第四纪前是新近纪。它从约260万年前开始,一直延续至今。.

新!!: 台灣海峽和第四紀 · 查看更多 »

第四纪冰河时期

四纪冰河时期,也称作“第四纪冰期”、“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冰河期”、“第四纪冰川期”、“更新世冰川期”、“当前冰河时期”、“末次冰河时期”,是指从258万年前到现在的地球气候时段。在此期间,南极大陆与格陵兰岛形成了永久性的冰盖,欧亚大陆北部与北美的北部也出现了面积广大的大陆冰盖,并在世界各处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广泛出现了山岳冰川。此次冰河时期的主要效果是大陆上的冰川侵蚀与沉积,改变了河流系统的走向,产生了数百万湖泊並改变了海平面的高程,在远离冰川边缘的地方发育了雨成湖,地殼均衡,影响到海洋、洪水、生物物种。.

新!!: 台灣海峽和第四纪冰河时期 · 查看更多 »

總統

總統(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是共和制國家的元首稱呼。.

新!!: 台灣海峽和總統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台灣海峽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燕山构造期

燕山构造期,简称燕山期,是侏罗纪至早白垩世早期(2.05-1.35億年前)之间的构造期,在此期间,在今中国及周边地区发生了燕山运动或称燕山事件。.

新!!: 台灣海峽和燕山构造期 · 查看更多 »

白垩纪

白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長達80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約1亿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前至6550萬年前(誤差值為30萬年)。發生在白堊紀末的滅絕事件,是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的變化大。陸地生存著恐龍,海洋生存著海生爬行動物、菊石、以及厚殼蛤。新的哺乳類、鳥類出現,開花植物也首次出現。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是地質年代中最嚴重的大規模滅絕事件之一,包含非鳥類恐龍在內的大部分物種滅亡。 白堊紀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堊系”,縮寫記為K,是德文的白堊紀(Kreidezeit)縮寫。 白堊紀時期的大氣層氧氣含量是現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業時代前的6倍,氣溫則是高於今日約攝氏4°C。.

新!!: 台灣海峽和白垩纪 · 查看更多 »

花崗岩

花崗岩(香港又名麻石,Granite),英文名稱是從拉丁文granum來的,意指顆粒。而「花崗岩」一詞是指「花」紋美麗又質地「崗」強的「岩」石。 花岗岩经常用作建筑材料。它是芬兰岩石地表层中最常见的石头种类。当1989年为每个芬兰行政区推选代表性的石头时,制订候选名单的评委会一致认定花岗岩凭其独特的地位无愧为代表整个芬兰的国石。.

新!!: 台灣海峽和花崗岩 · 查看更多 »

菊石

菊石是一群已經滅絕的海洋生物總稱,隸屬於菊石亞綱(學名:Ammonoidea)。牠們約在志留紀晚期至泥盆紀初期第一次出現在地球上,最後與恐龍、箭石等生物一起於白堊紀晚期滅絕。由於菊石的演化速度很快,分布也很廣,非常適合作為標準化石,地質學家可以使用牠們來確定含有菊石化石的地層的年代。菊石亞綱與現存的頭足綱關係最接近的可能是蛸亞綱,如章魚、烏賊和魷魚等,而不是與其外觀相似的鸚鵡螺亞綱鸚鵡螺目。.

新!!: 台灣海峽和菊石 · 查看更多 »

菲律宾海

菲律宾海,又稱琉球海(Philippine Sea),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水域面積約500萬平方公里,位於菲律宾板块之上,西面是菲律宾和台湾,北面是日本,東面是馬里亚纳群岛(馬利安納群島及其海沟),南面是帕劳。菲律宾海板块潜没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菲律宾海沟。 另可參見「福爾摩沙三角」(龍三角、魔鬼海)。.

新!!: 台灣海峽和菲律宾海 · 查看更多 »

青岛市

青岛市(),简称青,别称胶,又被誉为琴岛和岛城,是中国的地級市、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青岛经济发达,在北方城市中,经济总量仅次于京津2个直辖市。 青岛位于中国海岸线的北部、胶东半岛南侧,西接广阔腹地,近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受到重视。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遂因“一港一路”而兴,进而成为德日在华商贸的中枢。近代青岛,在德租时期完成从偏远渔村到商贸城市的演变;日据时期又兴起以纺织为首的制造业,转型为工商业城市,城市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伴随城市发展兴起的交通、建筑、通信、教育和科研等方面均在中国乃至亚洲占据重要地位。青岛城市构建发展模式的西化从建置初一直持续半个世纪,使青岛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包括外国人)和较高的开放度,居民对国外的文化、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有着较高的认同感;相反也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在青岛积蓄不深,在作为现代文化依托的高校人才因在共和国建国初期的政策调整外迁流失及其他各种人为因素的作用后,青岛一度沦为“文化沙漠”;进入21世纪后,青岛積極引进高校人才,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致力于营造出“文化绿洲”的環境。 青岛现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滨海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宜居城市;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沿黄河流域主要出海通道和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海洋科研及其产业开发中心城市,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节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2017年10月3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青岛入选“世界电影之都“创意城市。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国家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山东海事局、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等单位的总部均设于青岛。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和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分赛场设于青岛,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于青岛举办、2018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年度峰会于青岛召开。.

新!!: 台灣海峽和青岛市 · 查看更多 »

西南氣流

西南氣流,是北半球夏季的西南季風低壓在副熱帶高壓引導作用下所帶來印度洋、南海等海洋暖濕氣流,風向呈西南風,故稱為西南氣流。在台灣由於西南氣流常伴隨颱風引進,此時西南氣流為海風由海洋帶來大量水氣,遇上台灣中央山脈後中臺灣、南部成為迎風面,暖濕氣流受到地形抬升常造成迎風面大量降雨,甚至造成水災。.

新!!: 台灣海峽和西南氣流 · 查看更多 »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新!!: 台灣海峽和香港 · 查看更多 »

马尼拉

尼拉(Maynila,Manila),又稱岷里拉,是菲律宾首都,位於菲律宾的最大岛—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今為菲國第二大城,人口有150萬;乃全國經濟、文化、教育和工業中心,現為人口達1000萬的馬尼拉大都會區之發展核心。2013年4月,馬尼拉人口排名全球第6名,達2120萬人。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马尼拉之名源於一种生长着白豔花朵的湿地树(Maynilad),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开着,便像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

新!!: 台灣海峽和马尼拉 · 查看更多 »

马六甲海峡

六甲海峡(Strait of Malacca;Selat Melaka),是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2.8公里,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一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新!!: 台灣海峽和马六甲海峡 · 查看更多 »

高雄

#重定向 高雄市.

新!!: 台灣海峽和高雄 · 查看更多 »

高雄市

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臺灣三大都市之一,位於臺灣西南部。其轄域東北至中央山脈及玉山主峰,西南至南海上之南沙太平島、中洲島、東沙群島。順時針方向與臺南市及嘉義縣、南投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澎湖縣(隔海鄰接)等縣市相鄰。面積達2,952平方公里;設籍人口277.4萬人,為臺灣人口排名第三的城市。高雄市自19世紀末開港,舊稱「打狗」,是高雄「たかお」(Takao)的日文發音,來自於竹林的平埔語Takou音譯近似於閩南語的「打狗」,於是漢人便以「打狗」稱之。日治時代發展為重工業林立的港埠城市與軍事要地,素有「港都」之稱,並在20世紀中葉後成為臺灣南部政治和經濟及交通中樞,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為中華民國海洋委員會的所在地,為臺北地區以外第一個設立中央部會的地區。.

新!!: 台灣海峽和高雄市 · 查看更多 »

貓鼻頭

#重定向 墾丁國家公園#貓鼻頭.

新!!: 台灣海峽和貓鼻頭 · 查看更多 »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简称越戰,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其本质为受美国等民主主義阵营国家支持的南越(越南共和国)對抗受苏联等共產主義国家支持的北越(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又稱越共)的一場战争。其发生在冷战时期的越南(主战场)、老挝、柬埔寨,是二戰以後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为深远的戰爭,最终美国在越南战争中遭受严重损失,综合国力随之削弱,冷战的优势逐渐为苏联占据。 最先开始援助南越的美国总统是艾森豪威尔;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尼克松执政后期,迫于国内迭起不断的反战运动、前线战事的吃紧以及同苏联长期对抗的需要,遂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越南人民軍(北越軍)和越共游擊隊最终于1975年占领南越首都西贡,南越政权垮台,一年后南北越统一。.

新!!: 台灣海峽和越南战争 · 查看更多 »

黑水溝

黑水溝可能指以下其中一個意思:.

新!!: 台灣海峽和黑水溝 · 查看更多 »

黑潮

黑潮(,Kuroshio Current),又称日本暖流,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為全球第二大洋流,只居於墨西哥灣暖流之後。自菲律賓開始,穿過臺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向流,在與親潮相遇後匯入東向的北太平洋洋流。黑潮將來自熱帶的溫暖海水帶往寒冷的北極海域,將冰冷的極地海水溫暖成適合生命生存的溫度。黑潮得名於其較其他正常海水的顏色深,這是由於黑潮內所含的雜質和營養鹽較少,陽光穿透過水的表面後,較少被反射回水面。黑潮的流速相當的快,就像搭上高速公路般,可提供回流性魚類一個快速便捷的路徑,向北方前進,故黑潮流域中可捕捉到為數可觀的迴游性魚類,及其他受這些魚類所吸引過來覓食的大型魚類。 黑潮流速約為,厚度約在,寬度約200多公里。於日本四國的潮岬外海測得海水流量達,約是世界流量最大的亞馬孫河流量之360倍。郭瑞濤,陳政宏,>,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4,頁251~252 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冬季約為攝氏,夏季可達攝氏。黑潮也較鄰近的黃海高,冬季更可高出。 黑潮的主流並非沿著東亞大陸邊緣流動,而是沿著東亞島弧流動,因此,黑潮對島弧的影響也較大陸顯著。然黑潮的支流延伸進入東亞大陸的邊緣海,也對大陸區域造成一定影響。.

新!!: 台灣海峽和黑潮 · 查看更多 »

黄尾屿

黃尾嶼又被稱作黃麻嶼、黃毛山、黃毛嶼或者是黃嶼,在日本則稱呼為久場島(),是一座位於臺灣東北方島鏈釣魚臺列嶼東側的荒島。黃尾嶼在一些古代文獻亦被稱為「黄尾山」、「黃尾島」以及「烏港」,並且於明清時期被視為琉球冊封使的航路指標島嶼之一;而在琉球國第二尚氏當時的文獻資料中也以「黃尾嶼」記載之,而由於島嶼上棲息著大量鳥隻使得該島又被稱作「鳥島」。而日語之中所使用的漢字「久場」一詞,則是將琉球語首里-那霸中央方言中原本指蒲葵的「クバ」借用而成,而沖繩地區便常以「クバ島」來指稱外觀像蒲葵的黃尾嶼。此外八重山群島地區則由於島嶼土壤呈現黃色緣故,因此常另外以「黃色之島」(チールージマ)形容之。.

新!!: 台灣海峽和黄尾屿 · 查看更多 »

黄海

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黄海平均水深44米,海底平缓,为东亚大陆架的一部分。.

新!!: 台灣海峽和黄海 · 查看更多 »

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مضيق هرمز,تنگه هرمز)是連接波斯灣和印度洋的海峽,亦是唯一一個進入波斯湾的水道。海峽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峽的南岸是阿曼的飞地穆桑代姆省,其南面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海峽中間偏近伊朗的一邊有一個大島叫做格什姆島,隸屬於伊朗。現時霍爾木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

新!!: 台灣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 · 查看更多 »

錢永昌

錢永昌(1933年4月-),上海市人,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並參加工作,大連海運學院航海系畢業,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曾任中國遠洋運輸總公司總經理、交通部部長。.

新!!: 台灣海峽和錢永昌 · 查看更多 »

航空母舰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空--母,美規常用代號為CV+其他字母以分類)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军舰,艦體通常擁有供飞机起降的巨大甲板和座落於左右其中一側的島式艦橋(一般稱為「艦島」)。航艦是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核心,艦隊中的其它船隻提供其保護和供給,而航母則提供空中支援和遠程打擊能力。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统平台,发展至今已是現代蓝水海军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艦艇之一。 航空母艦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間飛機作戰能力實用化後的影響,在各國航空技術進步、進而使陸基飛機有能力攻擊地面目標的同時,海軍亦用飛機來進行偵查與攻擊敵軍偵察機,因此出現了專門供水上飛機整備與其他雙翼機起飛的水上飛機母艦。一戰後,各大海軍強國主要仍維持著崇尚排水量大、裝載大口徑艦砲軍艦的大艦巨砲主義,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不少軍事理論家提倡將飛機用於攻擊軍艦的作法,因此研製出多種形式的航空母艦、奠定未來海空兵力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發後,航艦的重要性日益浮現,而在珍珠港事件以及馬來亞海戰的結果中顯示,大型軍艦在飛機的空中攻擊下十分脆弱,大艦巨砲主義也因此走向終結,到了戰爭後期各國不但趕緊將許多艦船改裝成臨時航母之外,還出現了如菲律賓海海戰此類的航艦大戰。 二戰結束後,航空母艦的地位一度因為核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但到了朝鲜战争後又恢復了其重要性,世界形成以美國為首的航艦武力對抗苏联水面艦艇部隊的格局,航空母艦更是參與了世界各地的局部衝突與代理戰爭。冷戰結束後,世界各國軍備緊縮,目前僅中國、俄罗斯、英国、法国、印度、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美國、泰国擁有或計划建造航空母艦,由於其造價與維護費用巨大,擁有航空母艦也是國力強大的表現,在這方面美國海軍即擁有世界上全部已服役航艦總數的一半,排水量則佔了超過80%,其相關科技也是世界領先。.

新!!: 台灣海峽和航空母舰 · 查看更多 »

鵝鑾鼻

鵝鑾鼻(Cape Eluanbi),為台灣最南端的岬角,又名南岬(South Cape)。其位置於臺灣屏東縣恒春鎮,為中央山脈盡處臺地的最南端,隔著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望。.

新!!: 台灣海峽和鵝鑾鼻 · 查看更多 »

*古闽人,夏朝至战国时期生活于今日中国福建一带的古人,闽越人的来源之一。.

新!!: 台灣海峽和闽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人

葡萄牙人(葡萄牙語:os portugueses)是歐洲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在歐洲西南部伊比利亞半島西端的葡萄牙。以葡萄牙語為母語。多信奉天主教。葡萄牙人是葡萄牙的主體民族,在葡萄牙居住的葡萄牙人約有1000萬。此外有大量的葡萄牙人移民到歐洲的其他國家及葡萄牙的殖民地如巴西。在歐洲國家中,以法國的葡萄牙人移民最多。此外葡萄牙人占了盧森堡人口的13%。在美國,約有140多萬人出生於葡萄牙家庭或擁有葡萄牙血統;而葡萄牙移民多居住於新英格蘭地區、新澤西州和加州。 Category:歐洲民族.

新!!: 台灣海峽和葡萄牙人 · 查看更多 »

葡萄牙語

葡萄牙語(葡语:Português,簡稱:葡語),是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葡語以使用國家數量來算是世界排名第七的語言,使用地區包括葡萄牙、巴西、安哥拉、莫桑比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東帝汶和澳门,共計九個國家或地區。超過兩億人口以葡萄牙语为母語。 由於葡萄牙從15世紀和16世紀開始向外進行殖民擴張,建立了包括美洲的巴西、亞洲的澳門的殖民統治,葡萄牙語也成為某些地區最常用的第二外語,如西印度的達曼-第烏聯邦區,以及馬來西亞的马六甲州。 最古早的葡萄牙語,源於中世紀的加里西亞王國所使用的一支通俗拉丁語變體。今日的母語人口約為2.1億左右,若包含第二語言使用者則約為2.4億人,通常被列為母語人口世界第6或第7多的語言。葡萄牙語使用區域佔地相當廣泛,同時主要因為巴西眾多的人口,葡萄牙語也是南半球最多人使用的語言,和拉丁美洲僅次於西班牙語的第二大語言。 西班牙作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曾把葡萄牙语称作“甜蜜的语言”,巴西诗人奥拉沃·比拉克则把葡萄牙语比作“última flor do Lácio, inculta e bela”,意即“拉齐奥最后一朵绚烂的野花”。 葡語界目前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若澤·薩拉馬戈曾說:「世上沒有葡萄牙語這種語言,而是有很多語言使用葡語。.

新!!: 台灣海峽和葡萄牙語 · 查看更多 »

鄭芝龍

鄭芝龍,字飛黃,小名一官(閩南語:It-kuan;荷蘭書寫Iquan),喀爾文教教名尼可拉斯(Nicholas)(),福建省南安縣人,在17世紀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與明朝封閉海疆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海盜),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且在台灣海峽抗擊及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的第一人。 鄭芝龍為中國明朝末年以華南、臺灣及日本等地為活躍舞臺的商人、軍人、官員兼且倭寇,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於世「Quon」、「Iquon」、「Iquam」、「Equan」所指均為其人。 1628年,身為海盜的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於1646年投降清朝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被殺。 鄭芝龍對歷史的影響,主要是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先驅漢人,繼承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開發福爾摩沙(臺灣),他在臺灣西南海岸魍港建立基礎,為漢人移台的主要據點。雖然明朝政府從未管轄過臺灣的土地,但鄭芝龍的兒子鄭成功後來於攻臺之役驅逐荷蘭人,並引渡大量漢人進入臺灣社會。.

新!!: 台灣海峽和鄭芝龍 · 查看更多 »

釣魚臺列嶼

釣魚台列嶼是位於東海南部、台灣與八重山群島以北、沖繩海槽南端西北方向的一组岛屿,由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等島嶼及岩礁構成,總陸地面積約6.1636-7平方公里,其中主島釣魚臺之面積約3.82-4.38平方公里(潮差變化),高363公尺。各島泥土不厚、風浪較大,僅釣魚臺上有淡水溪流。19世紀末期至太平洋戰爭期間曾有人定居,惟現今各島均為無人島。 目前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與日本国皆聲稱釣魚台列嶼為其領土。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釣魚台列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台灣附屬島嶼;日本稱其為尖閣諸島(),划属琉球群島;琉球語則稱為「魚國久場島」();该组島嶼的主權归属现在处于争议状态。.

新!!: 台灣海峽和釣魚臺列嶼 · 查看更多 »

臺南市

臺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位於臺灣西南部的都市,其西面臨臺灣海峽、東面臨阿里山山脈、北面與嘉義縣鄰接 、南面與高雄市鄰接。面積約2,191.65平方公里,為平原區比例最大,地形最平緩的城市,設籍人口約188.5萬人,為中華民國六個直轄市之一。臺南市區的建城歷史可上推至1620年代,為臺灣最早建立的城市。爾後從荷治時期到清治末期將巡撫衙門遷至臺北為止,臺南一直都是臺灣的首府,遂有「古都」之稱;清代設臺灣府治於此得名「府城」,臺南市在19世紀時為臺灣的政治、經濟、金融中心。現今則為南臺灣學術、教育之中心,包括中央研究院、國家圖書館、科學園區南部分址均位在臺南。依據平面媒體民調,台灣縣市競爭力排名,臺南市已連續3年高居全台第二名。現以小吃、夜市商圈、旅遊度假、古蹟文化、娛樂流行吸引觀光人潮。並以宜居、樂活城市著稱。.

新!!: 台灣海峽和臺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

臺灣,舊稱福爾摩沙,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国大陆相望,周圍從3點鐘方向以順時鐘排序分別為太平洋(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臺灣海峽、東海所環繞,為東亞島弧中一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第38大島嶼,其中七成為山地與丘陵,平原則主要集中於西部沿海,地形海拔變化大。因北回歸線貫穿,氣候介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帶之間,北回歸線以北為副熱帶季風氣候、以南為熱帶季風氣候,自然景觀與生態系資源相當豐富而多元。全島現今人口約2,331萬人,超過七成集中於西部的五大都會區,其中以行政中心臺北為核心的臺北都會區最大,總人口達700萬。族群構成以漢族、原住民族為兩大民族:原住民族由多個屬於南島民族的部族組成,漢族則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為河洛(閩南)、客家與外省族群,其中河洛為臺灣最大族群。 臺灣自古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台湾原住民在17世紀中葉來自中國大陸的漢人移民潮開始前居於主體民族地位;但隨著漢族不斷移入、持續向內陸開墾、以及與平埔族原住民通婚,漢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為臺灣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記錄以來,歷史上曾經歷大肚王國、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滿清時期、日本時期等多次政權遞嬗,最近一次為1945年10月後由中華民國統治。1949年兩岸分治後,中華民國的有效統治範圍限縮至臺澎金馬與部分南海島礁,臺灣自此實質上成為中華民國的主要領土,並延續至今。 歷經1860年臺灣開港以來至日治時期所打下的現代化基礎、以及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運用美援所進行的一系列的經濟建設,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締造舉世聞名的「臺灣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之後在1990年代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目前無論人均所得或人類發展指數均具世界先進國家水準。臺灣擁有蓬勃的製造業及尖端科技,在半導體、資訊科技、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執牛耳。貿易方面主要透過高科技產業賺取外匯,經濟發展上以高科技產業與服務業為中心,亦朝向文化產業及觀光業發展。 隨著解嚴以來政治上的自由化與民主化,以泛藍與泛綠為首的政黨政治、統一與獨立議題、以及公民社會的形成,臺灣逐漸捨棄過往戒嚴時代形塑的中國史觀,發展出臺灣主體性與多元文化主義,使得臺灣文化呈現多元並立、兼容並蓄的面貌。.

新!!: 台灣海峽和臺灣 · 查看更多 »

臺灣島

#重定向 臺灣.

新!!: 台灣海峽和臺灣島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中線

臺灣海峽中線或稱台海中線,或在特定文脈中簡稱海峽中線,是台灣海峽的一條無形界線,從北緯26度30分、東經121度23分─北緯24度50分、東經119度59分至北緯23度17分、東經117度51分。為一條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圓弧形。海峽中線为中华民国政府单方面所划定,因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长期秉持不承认、不接受“海峡中线”的立场。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民船不要进入海峡中线东侧海域。.

新!!: 台灣海峽和臺灣海峽中線 · 查看更多 »

臺灣海峽隧道

#重定向 台湾海峡隧道.

新!!: 台灣海峽和臺灣海峽隧道 · 查看更多 »

臺海現狀

臺海現狀意指當前海峽兩岸的政治地位與狀態,即臺灣與中國大陆分屬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統治的現狀。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停止對金門砲擊之後,兩岸處於實質性停火狀態。中華民國政府於1991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時期後,單方面結束兩岸敵對狀態。 以中國大陸方面為首的觀點認為,兩岸並無簽訂任何停火或停戰協議,依舊處於敵對狀態,並在政治、軍事、外交、意識形態等領域上仍有敵對心態。 「维持台海现状」被认为是目前暂时缓和海峽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兩岸均具有廣泛民意支持,但是中國大陆、臺灣和國際社會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看法不盡相同。.

新!!: 台灣海峽和臺海現狀 · 查看更多 »

長崎

长崎可能是指:.

新!!: 台灣海峽和長崎 · 查看更多 »

苏禄海

苏禄海(Sulu Sea),位于西南太平洋的一个海域,周围被菲律宾的苏禄群岛、巴拉望岛、棉兰老岛以及马来西亚的沙巴地区围绕,沟通南海 (消歧義)和苏拉威西海。该片海域是海龟的繁殖场所,盛产海龟。海域面积约3480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约1,570 米,最大深度5,576米,含盐度31-34‰。 除了马来西亚沿岸以外,苏禄海绝大部分是菲律宾内海。.

新!!: 台灣海峽和苏禄海 · 查看更多 »

苏里高海峡

苏里高海峡(Surigao Strait),是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和莱特岛之间的海峡。该海峡全长30海里,宽10海里,连通了保和海和菲律宾海的莱特湾。1944年10月25日,苏里高海峡海战在此发生,大日本帝国海军遭到了毁灭性的失败。 S.

新!!: 台灣海峽和苏里高海峡 · 查看更多 »

林道乾

林道乾(Lîm Tō-khiân,Tok Kayan,ลิ้มโต๊ะเคี่ยม,),明代的海盜,後來北大年王國拉圖·比魯(Ratu Biru)女王在位時代的華人高官。.

新!!: 台灣海峽和林道乾 · 查看更多 »

林鳳

林鳳可以指:.

新!!: 台灣海峽和林鳳 · 查看更多 »

東北季風

東北季風是因為強大的冷高壓在北半球的秋冬季節盤據蒙古,順著高壓梯度的空氣流動以及科氏力的影響(加強了行星風系的作用)。在中國東岸,北緯30度以南地區,東北風盛行稱為東北季風。,內容在宣導教育>>氣象百科>>氣象常識>>氣候現象>>季風成因。。在中國華北地區風向是西北,華中地區轉為正北,華南以南轉為東北,故稱東北季風。此季風因為發源於陸地上,因此帶來的都是較為乾燥寒冷的氣候,但是若經過海洋攜帶水氣,則容易在迎風面地區降雨,如臺灣北部、海南東北部、越南東岸等地區。東北季風的氣候影響,可及於赤道地區的新加坡一帶。東北季風不等同冷鋒,西南季風不等同暖鋒,雖然兩者間有其相關性。.

新!!: 台灣海峽和東北季風 · 查看更多 »

棉兰老岛

棉蘭老島(菲律賓文:Mindanao)菲律賓第二大島,也是世界第19大島。 是菲律賓最南的島嶼,北與米沙鄢群島相望,西與巴拉望島、蘇祿群島等相鄰,南為加里曼丹島;多崎岖的断层山和火山;阿波火山是全島最高點。 全島面積94,630平方公里,人口以信奉伊斯蘭教的摩洛人為主。主要城市有達沃市、三寶顏等。 全島分為六個大區:.

新!!: 台灣海峽和棉兰老岛 · 查看更多 »

欧洲

欧罗巴洲(Ευρώπη),简称欧洲,字源於希臘神话的「欧罗巴」(Ευρώπης),是世界第六大洲,面积,人口742,452,000(2013年),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僅次於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0人,共有50個已獨立的主權國家。 欧洲东以烏拉山脈、烏拉河,东南以裏海、高加索山脉和黑海與亞洲為界,西、西北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極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歐陸最北端是挪威的北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與亞洲合稱為亚欧大陆,而與亞洲、非洲合稱為歐亞非大陸。 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新!!: 台灣海峽和欧洲 · 查看更多 »

武装海商集团

#重定向 明朝海盜.

新!!: 台灣海峽和武装海商集团 · 查看更多 »

民歌

民歌或民谣可以指:.

新!!: 台灣海峽和民歌 · 查看更多 »

江澤民

#重定向 江泽民.

新!!: 台灣海峽和江澤民 · 查看更多 »

河洛

河洛可以是:.

新!!: 台灣海峽和河洛 · 查看更多 »

渡臺悲歌

渡臺悲歌(海陸腔台灣客拼:tu+ toi buiˋ goˋ、饒平腔台灣客拼:tuˋ toi biˇ goˇ)是台灣清治時期一首描述客家先民渡過臺灣海峽到臺灣辛勤開墾的詩歌,作者姓名已亡佚,書寫所使用的語言為客家語白話漢文。 渡臺悲歌有數個版本,1938年彭發勝從新竹縣芎林鄉的彭姓鄰居借得原稿抄錄,當時歌詞並無標題,於是教漢文學時以詩歌首句「勸君切莫過台灣」為主題。 因歌詞所描述渡臺過程,甚為悽慘悲切,後人乃以〈渡臺悲歌〉名之。彭發勝抄錄的歌詞共376句2632字。1989年鄉土學者黃榮洛出版的〈渡台悲歌--台灣的開拓與抗爭史話〉,對歌詞作了很仔細的解說與註釋,提供許多寶貴題材與貢獻。黃榮洛刊印的歌詞是在1986年向新竹地區的曾吉造先生購得的,原稿為手抄本,共352句合2,464 字,比彭發勝抄錄的短少了末尾的24句。原歌詞因有破損遺失,此版本經過改寫填詞。兩個版本之間,除了句數有長短差異外,少數句子之用字與詞意也有些微更動。 2004年曾學奎在出版的論文中表示,〈渡台悲歌〉的創作或傳唱者可能為饒平縣的客家人。 2008年黃菊芳在出版的論文中表示,發現〈渡臺悲歌〉第三個版本,並據以為底本,完成校勘工作,校勘本共計380句,2660字。黃菊芳在論文中引彭發勝所收藏的版本,表示本詩原作者的身分是「原鄉陸豐縣接近河田」。該論文亦指出本詩原作者的渡臺路線最可能是從家鄉(陸豐河田)→橫江→潮州府→柘林港→臺灣。.

新!!: 台灣海峽和渡臺悲歌 · 查看更多 »

湛江港

湛江港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湛江市,港口东临南海,南望海南岛,西靠北部湾,北倚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港口,中国与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洋沿岸和欧洲国家之间航程最短的外贸港口。.

新!!: 台灣海峽和湛江港 · 查看更多 »

澎湖群島

澎湖群島,亦稱澎湖列島,是位於臺灣海峽上的一組群島,東距臺灣本島約50公里,西離歐亞大陸約140公里,由90個大小島嶼組成,總面積約為128平方公里,全境均隸屬中華民國臺灣省澎湖縣管轄,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第一大離島群。16世紀時葡萄牙殖民者來到東方,發現澎湖海域魚產豐富,在島上住著許多漁民,因此稱呼澎湖為漁翁島(Pescadores)。澎湖群島多漁港,夜間萬點漁火流動,忽明忽滅,與水中映射之星--互相煇映,1953年臺灣省政府將「澎湖漁火」選定作為臺灣八景之一。《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勝蹟篇,第十五至十六頁觀光遊憩是現今澎湖群島的重要產業之一,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也在1995年於澎湖群島設立「澎湖國家風景區」。.

新!!: 台灣海峽和澎湖群島 · 查看更多 »

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与大韓民國之间,自1950年6月25日开战至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的一场战爭,因未有和平協議,战争在理论上上仍未結束。 朝鲜半岛自1910年起被日本统治,直至1945年二战结束。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根据与美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接受日本投降,占领朝鲜半岛。在1948年,南北两占领区内分别成立两个政府。南北双方均自认为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时对整个朝鮮半島声称主权,拒绝承认以北纬38度线划分的苏美对日受降分界线为边界。在冷战初期的紧张国际形势背景下,南北双方都企圖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沿三八线两边各自囤积大量军队,苏美占领军撤军后,自1949年1月起双方频繁發生小規模武装衝突,至朝鮮在充足准备后發動大规模攻势。它是冷战的第一场大規模“热战”。 朝鲜在1950年6月25日以反擊為理由越过三八线,一般以此為韩战(韩国内战)/朝鲜战争(朝鲜半岛战争,联合国当时用语)/朝韩内战(现今用语)之起点。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隨即介入,当时苏联、美国、中华民国为联合国成员,而朝鲜、韩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非联合国成员。联合国只承认美国支持的大韩民国为朝鲜半岛上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苏联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而认为是前者领土内的地方政治军事力量。25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蘇聯因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國席位問題而抵制出席會議,大韩民国向联合国控诉受到入侵,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通过第82号决议,声明此举为北朝鲜部队对大韩民国的武装攻击,并敦促其立即停火。6月27日,联合国安理会又通过第83號決議,要求北朝鲜军队撤回38度線,“建议联合国会员国给予大韩民国以击退北朝鲜武装攻击及恢复该区内国际和平与安全所需之援助”。随后1950年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过第84号决议,由21个会员国组成“联合国军”参战,包括美国、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外加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5个国家派遣的医疗队或医疗船,其中美国提供88%的战斗人员,占据主导地位。这支部队不听命于秘书长,而是受美国统一指挥,联合国要求由美國提交戰鬥行動報告。由此,以保卫和平的名义,韓戰演变为捲入数十个国家的国际武力争端。随后苏联空軍开始秘密參戰,而中方則譴責、呼籲雙方停火并保持一定中立。 朝鲜人民军在战争首兩個月占尽优势,三日內攻陷韩国首都汉城,韩国国军遭受巨大损失,不断后撤。至8月,朝鲜军队已抵达釜山环形防御圈。美军于9月15日在仁川登陸後迅速扭轉戰局,朝鲜军队後路被切斷,陷入不利地位,金日成向苏联集團請求協助,苏联也积极施压中国参战。随后,中国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警告,指出若聯合国軍越過38度线侵入北方,其中立政策可能改變;还谴责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抗议美国飞机轰炸中国丹东的文物市场。 10月初,聯合國軍逆轉戰情,向北開進,越過38度線,終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決定出兵介入。10月1日,韩国国軍越过三八線,美军则于10月8日正式越过三八线。10月19日,联合国军奪取包括平壤在内的朝鲜大部分地区,逼近中朝边境。同日晚,首批中国人民志願軍也秘密越過鴨綠江,開始激烈的攻防战斗。中国人民志愿军于参战后长驱直入,在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第三次战役中连续击败联合国军,将战线推回三八线,并于1951年1月4日一举攻占韩国首都汉城。其后,1951年1月13日,联合国提出停战建议,但战争双方均未对此有进一步回应,战争继续进行。联合国军在此后的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中阻滞志愿军的进攻,使戰線在開戰一年後再次回到三八线并陷入胶着。蘇聯首先主張停火,而中、美双方均表贊同并开始停战谈判,但双方边打边谈,构筑堑壕,并在上甘岭和金城等地展开拉锯,双方皆有重大损失。 1953年7月27日,参战方三边——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鮮人民军、联合国军——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建立朝韩非军事区作為緩衝區,并就战俘遣返问题作出安排。随后,朝韩双方仍继续保持外交冲突和军事对峙,持续至今。由于李承晚的反对,大韩民国国军并未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而以1950年7月李承晚将大韩民国国军指挥权交给联合国军为由,于金城战役后,在行动上遵守了朝鲜停战协定。因朝韩之间未直接签署停战协定或和平协议,韩国名义上自1953年后军队指挥权仍归联合国军而停止作战,所以理论上朝韩双方仍然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並未正式結束。至2018年4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签署《为促进韩半岛和平、繁荣、统一的板门店宣言》,其中提出将在2018年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朝鲜战争結束后及中美關係正常化後,隨著冷戰緩和,各方重新考慮在朝鲜半岛的政策,联合国和大多数國家逐渐改变为同时承认以停战分界线划疆而治的朝鲜、韩国两个政权,而不介入双方的领土争端。联合国于1991年同时首次接纳朝韩为会员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于1992年与韩国建交。.

新!!: 台灣海峽和朝鲜战争 · 查看更多 »

流速

流速,是流体的流动速度。当流速很小时,流体分层流动,互不混合,称为层流,或称为片流;逐渐增加流速,流体的流线开始出现波浪状的摆动,摆动的频率及振幅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加,此种流况称为过渡流;当流速增加到很大时,流线不再清楚可辨,流场中有许多小漩涡,称为湍流,又称为乱流、扰流或紊流。 这种变化可以用雷诺数来量化。雷诺数较小时,黏滞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惯性力,流场中流速的扰动会因黏滞力而衰减,流体流动稳定,为层流;反之,若雷诺数较大时,惯性力对流场的影响大于黏滞力,流体流动较不稳定,流速的微小变化容易发展、增强,形成紊乱、不规则的湍流流场。.

新!!: 台灣海峽和流速 · 查看更多 »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经济区或海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人民政府于2004年提出的的战略构想。2009年5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经过进一步修改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发布。 2009年5月14日,中国政府网全文刊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 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4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文发布《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指出,要将海峡西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福州、泉州、厦门、温州、汕头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五大中心城市。。 2011年7月29日上路的福建省內的9個城市居民赴金門、馬祖和澎湖個人遊,不得中轉至台灣本島(俗稱:小三通自由行)。2012年8月28日,再開放海西地區11個城市(包括浙江的溫州、衢州、麗水,江西的贛州、撫州、上饒、鷹潭以及廣東的梅州、潮州、汕頭、揭陽)居民赴金馬澎自由行政策。截至目前開放了20個城市。中華民國陸委會表示,經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評估,從2015年1月1日起,從中國大陆內地到金門、馬祖和澎湖(不含中轉到台灣)將可辦理落地簽入境。.

新!!: 台灣海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 · 查看更多 »

海峽

#重定向 海峡.

新!!: 台灣海峽和海峽 · 查看更多 »

新北市

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2010年由原臺北縣改制以來,為中華民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約四百萬人。全境環繞臺北市,東北則三面環繞基隆市,東南鄰宜蘭縣,西南鄰桃園市;其所轄石門區富貴角地處臺灣本島最北端,貢寮區三貂角地處臺灣本島最東端。全市共劃分為29區,其中政府所在地位於板橋區。 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淡水河左岸的各個行政區,清治前與淡水河右岸各自發展,在臺北都會區擴大及升格直轄市的雙重效應下,現今的新北市已逐漸發展成以淡水河左岸各區為臺北都會區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其人口眾多並匯集許多來自各地移民,是很多在臺北市工作的人口實際上的居住地區,因市區跟臺北市區重疊,因此雙北一般被視為台北都會區,儘管新北市本身有很多中小企業進駐。該市有高度都市化的區域,也有鄉間風情與自然山川風貌,樣貌多元,人口組成及經濟產業具多樣性。 新北市自臺北縣升格直轄市後,在各個市政領域推動都市轉型計畫,於2016年6月由英國金融時報及國際金融公司舉辦的城市轉型卓越獎中獲得全球首.

新!!: 台灣海峽和新北市 · 查看更多 »

新竹

新竹,是臺灣一個地名,可以指:.

新!!: 台灣海峽和新竹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台灣海峽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海

日本海或朝鮮東海、韩国東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东部的边界由北起为库页岛、日本列岛的北海道、本州和九州;西边的边界是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南部的边界是朝鲜半岛, 日本海的水域有六個海峽與外水域相通,分別為:鞑靼海峽、宗谷海峽、津輕海峽、關門海峽、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位於日本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有日本海盆,是最主要的海盆,另外東南部是大和海盆,還有西南部的对马海盆。日本海的東岸水深較淺,大陸棚較寬;海的西岸,特別是朝鮮半島附近的水域,大陸架的延伸只有約30公里左右。黑潮(日本暖流)的一個分支即对马海流進入此海域。 海域的北部和東南部都是渔业资源豐富的渔場,各國曾為了海域的漁獲而引發不少領土糾紛。位於本海域東南部的獨島就是韓國與朝鮮兩方和日本各自聲稱擁有主權的地方。此外,海底帶有磁性的海沙、海底下豐厚的天然氣及石油資源,都是各国希望得到的重要礦物。而自從東亞經濟發展起飛,日本海的重要性就日益顯著。.

新!!: 台灣海峽和日本海 · 查看更多 »

打通南北航线

打通南北航线,以黎明轮在1968年4月至5月间从广东湛江至山东青岛的航行为标志,中国大陆方面恢复使用本国船只运行南北港口间海运的事件。 1949年,随着兩岸分治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参加朝鲜战争,中华民国政府在美国政府支持下,开始对台湾海峡进行军事封锁,是为關閉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无力进行军事反击,只能租用外轮进行航运,本国船只在中国大陆南北港口间的航运就此中断。 1966年5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复交通部开辟南北航线的报告。交通部则选定广州远洋运输公司下属的黎明轮担任首航。1968年4月25日,黎明轮从广东湛江港起航南下,由巴拉巴克海峡进入苏禄海,沿棉兰老岛北岸通过苏里高、圣贝纳迪诺海峡进入太平洋,向东北折向日本沿海,过大隅海峡进入东海。黎明轮于5月8日抵达青岛港,航程4533海里,6月2日至14日原路返回湛江港。9月22日至10月4日,同属广州远洋运输公司的九江轮进行了湛江港至上海港的航行。10月22日,周恩来正式批准开辟南北航线。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破冰。10月,五指山轮从海南八所港至大连港的航行,将南北航线距离大大缩短。1974年7月,阳明山轮从湛江港至青岛港的航行再度缩短航程。但由于大陆方面船只不能在台湾海峡正常通行,南北航线只得长期绕行太平洋。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方面船只在台湾海峡复航。.

新!!: 台灣海峽和打通南北航线 · 查看更多 »

更新世

更新世(英語:Pleistocene),亦称洪积世(从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地质时代第四纪的早期。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七次冰期:、、、、、和玉木冰期(第四紀冰河時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生物群(Biota)都非常接近现代的形态——许多“属”一级的生物,甚至包括松柏科植物、被子植物、昆虫、软体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其他生存到今天的生物,已经在此时出现。.

新!!: 台灣海峽和更新世 · 查看更多 »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於1996年3月23日舉行,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第一次總統、副總統的公民直選,也是動員戡亂時期結束後的第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為繼1993年新加坡總統選舉之後,華人地區第二個、兩岸四地第一個以直接選舉的方式產生國家元首。當屆選舉共有四組候選人參選,雖執政的中國國民黨面臨部分黨員出走參選,但在當時發生台海飛彈危機的推波助瀾下,最終投票率為76.04%,由中國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辉、連戰當選,於同年5月20日於台北市總統府就職中華民國第九任正、副總統。.

新!!: 台灣海峽和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台海台湾海峡臺灣海峽閩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