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台灣新生報

指数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簡稱《新生報》,是在台灣發行的一份全國性報紙,其前身是台灣日治時期由台灣總督府控制的《台灣新報》。.

51 关系: 台灣台灣南部台灣報紙列表台灣總督台灣總督府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新報台灣新聞報台灣日治時期吳金鍊報紙太平洋战争中央日報中山區 (臺北市)于右任交通二二八事件復興北路全球兒玉源太郎石家庄市私有化童尚經精省繁体字经济美國銘傳大學行政院新聞局西門町高雄謝然之贸易阮朝日门户网站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臺灣省政府金鼎獎英寸MSN李萬居汉语河北教育出版社沈嫄璋海峽兩岸新台灣新聞周刊新臺幣日语日报...日本 扩展索引 (1 更多) »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台灣南部

#重定向 南臺灣.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南部 · 查看更多 »

台灣報紙列表

中華民國行政院于1951年6月10日,依據《國家總動員法》第22條「政府於必要時得對報館及通訊之設立加以限制或停止」,發佈行政命令,宣布:「台灣省全省報紙,雜誌已達飽和點,為節約用紙起見,今後新申請登記之報社雜誌通訊社,擬從嚴限制登記」,此即臺灣報禁中的「限證」。此一命令,直至1988年1月1日方告廢除,此後,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的態度從限制轉為開放,最終於1999年1月25日,出版登記事業證制度伴隨《出版法》,一起走入歷史。報禁解除後,出版事業登記證申請踴躍,一時間臺灣報社林立,但由於臺灣報紙閱讀人口逐漸衰退、報業市場競爭激烈,使得不少小型報社因不敵大型報業集團,陸續歇業。 報禁解除前,當時《中國時報》與《聯合報》、《中央日報》曾並稱「三大報」。報禁解除後,《自由時報》經營有道,在報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中央日報》則逐漸沒落。2003年,臺灣《蘋果日報》創刊,發行量成長快速,成為臺灣報界的新起之秀。此後至近年,閱報率最高的臺灣四大報長期依序為《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聯合報》、《中國時報》,前兩者相加超過親中媒體之後兩者相加約15~20%。上述四報與中央社合稱「四報一社」,又和《經濟日報》、《工商時報》合稱「六大報」。除四大報外,尚有以報導地方新聞為主的地方報社,於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報紙列表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

#重定向 臺灣總督.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總督 · 查看更多 »

台灣總督府

#重定向 臺灣總督府.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總督府 · 查看更多 »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重定向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報

#重定向 臺灣新報.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新報 · 查看更多 »

台灣新聞報

《台灣新聞報》(NewsTaiwan)是一份1961年創刊的台灣中文報紙,是由當時台灣省政府所屬中文報紙《台灣新生報》的「南部版」獨立而成,創辦人為謝然之,出版地為高雄市。創立之後,兩報同樣屬於台灣省政府所有。 1999年,當時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宣布精省,原來是官辦性質的《台灣新聞報》與《台灣新生報》改由行政院新聞局主管。2001年1月1日,《台灣新聞報》與《台灣新生報》奉令民營化。《台灣新聞報》民營化之後,由於經營人經營不善,時有財產掏空之報導。此後《台灣新聞報》財務每況愈下,終於在2004年2月停刊實體報紙。2005年初,《台灣新聞報》裁撤台北辦事處,停止大台北地區發報業務。2005年9月,《台灣新聞報》停止營運,總社停止發報,網站被裁撤;當時《台灣新聞報》社長高文雄說,報社內部正在改組;當時《台灣新聞報》副總經理兼台北總管理處處長宋智忱說,報社關閉的主因是內部經營不善導致無經費印報,而且發不出薪水。2007年4月起,《台灣新聞報》只維持網路版本運作,雖然副總經理宋智忱表示希望恢復出實體報,但在媒體市場規模無復甦跡象前,目前仍主要以對外廣告合作案作為電子報社的收入來源。美國時間2009年6月27日,謝然之在美國洛杉磯逝世,享年97歲。2010年11月,《台灣新聞報》台北管理處再度發行實體報紙,管理處處長宋智忱表示,先以周報形式發行,等廣告量穩定後再做加密出刊努力。 2013年2月16日,宋智忱所有的《台灣新聞報》商標被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告撤銷。2013年7月16日,《台灣新聞報電子報》商標也被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公告撤銷,同日《台灣新聞報》商標由陳宗義取得商標權,宋智忱在商標權之爭落敗,《台灣新聞報》正式由陳宗義主導。.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新聞報 · 查看更多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經濟置於日本帝國主義支配之下,身為最後一個躋身新帝國主義的日本,其帝國主義型態具有後進性,和西方由資本主義引導國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國內的資本主義尚不發達,無力在臺灣從事大規模資本活動,因此日治初期,是由臺灣總督府主導殖民地的開拓規劃。原則上,由官方為日本資本家量身定做各種規則,迫使臺灣提供資源、物產及勞力,為其服務。在殖民國家發展定位上,日本將臺灣做為支持本國工業的後盾,同時是日本向南洋發展的基地。日本在臺灣實行特別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會,臺灣人沒有平等的參政權,在日治初期的現代化教育程度也遠低於在臺灣的日本人,日後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與日本人相比仍不平等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頁189-201,1999年,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自大正時期後,日本對臺灣統治已漸趨穩固以及大正民主化的政治風氣改變,於日治中後期日方改取較為柔和的內地延長主義統治方針以及改派任文官總督,臺灣亦在短時期內發展蓬勃的本土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同時也其許多臺人出國前往中國東北的滿州國或到日本本土留學,如鍾理和等,甚至赴中國與國共合作抵抗日本統治。中日戰爭爆發後日方因應戰爭需要更進一步推行全面性的皇民化政策,以期將臺灣人同化於日本,不過儘管高砂族有志士、民間日籍台裔的志願兵力,仍有漢人赴中參戰抗日,日本政府在民族認同問題下,改派臺灣兵赴南洋即可看出官方與日籍臺灣人的煎熬,詳見臺灣抗日運動、高砂義勇隊。 基於日本殖民統治的需求,臺灣在日治時期於基礎設施、教育設施、公共衛生、農業以及工業等各方面得到相當程度的現代化,但在對外經濟關係上則被日本化。而因為日本統治末期推行皇民化運動造成的低中國性,與戰後初期「陳儀政府」治理失政集負面中國性大成,並視當時臺灣人為「日本奴化教育下的劣等國民」,在臺灣本地人與戰後來臺大陸人之間形成族群隔閡。許多臺灣人因而感到過去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情況比較良善。部份臺灣史學者認為,此情結不僅影響許多在日治時期出生的臺灣人,也相當程度地影響了戰後臺灣對本土認同、臺灣主體性、族群意識觀念乃至臺灣獨立運動的興起。儘管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推行中國導向的民族主義教育,強調日本殖民臺灣的負面影響,把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運動與中國抗日戰爭做連結,並將日本領臺視為等同日本侵華歷史的一部分,但臺灣民間對日本大多仍抱持好感,不過也有其他不同於上述調查結果之民調。日本留在臺灣的基礎建設、文化政策所造成的影響亦於近年來不斷被各界重新檢視或評價。為東亞乃至於世界殖民史上少見的情形,時常引起學術界的興趣及研討。.

新!!: 台灣新生報和台灣日治時期 · 查看更多 »

吳金鍊

吳金鍊(),台灣台北人,日本青山學院(今青山學院大學)文科畢業,台灣的媒體工作者。曾任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總編、報社副總編,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至今下落不明。.

新!!: 台灣新生報和吳金鍊 · 查看更多 »

報紙

報紙,或稱报章、新聞紙,是一種以重量較輕,價值較低的紙張印刷而成,閱讀後即可任意處置的出版品。報紙上通常刊載不同主題的新聞、消息、評論、專欄等,並且常附帶有商業廣告。這些不同的主題包括政治事件、犯罪、體育、意見、天氣、星座運勢等等,報紙通常也包括卡通或其他娛樂,如數獨、填字遊戲。報紙的收入來源是來自讀者訂閱或購買,以及廣告的收入。 在2007年時,世界上有6,580種日報,每天銷售將近四億份。不過在2008金融危機時,由於經濟的不景氣加上網路媒體的快速發展,造成銷售及廣告的巨幅下滑,因此許多報紙停刊或縮小規模。但也有許多報社將報紙的內容放在網站中,即為電子報。 報紙是传播媒体的一種。绝大多数國家的人民都可以自由創辦報刊,屬於言論自由中的一部份,但也有例外:像中華民國在戒嚴時期曾有报禁,停止新報紙登記,一直到1988年才解除报禁。.

新!!: 台灣新生報和報紙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台灣新生報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中央日報

《中央日報》,為中國國民黨創辦之中文報紙,由何浩若於民國17年(1928年)2月創刊於上海,彭學沛為首任總編輯。民國38年(1949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民國95年(2006年)實體報停刊,改為網路報形式繼續發行。實體報總計發行28356號。 中央日報為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時期之代表性的官方媒體。 1949年,中央政府撤退到臺北市;此後,《中央日報》接續在臺灣發行五十餘年,為中國國民黨黨營文化事業成員,幾乎為「黨報」。在報禁開放前,《中央日報》銷量很高。於1960年代至1980年代間,《中央日報》與《中國時報》和《聯合報》並稱為「三大報」。第一次政黨輪替(民國89年,西元2000年)以前,《中央日報》與《青年戰士報》(後改名《青年日報》,目前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有之中文報紙)同為宣導官方立場的主要媒體。 香港《大公報》與馬來西亞《光華日報》是少數歷史比《中央日報》長的中文報紙。.

新!!: 台灣新生報和中央日報 · 查看更多 »

中山區 (臺北市)

中山區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市中心偏北,此區因孫中山曾於中正區梅屋敷(今國父史蹟紀念館)休憩,為紀念之因而得名。中山區鄰近臺北車站,是較早開發的臺北城區,中山北路貫穿此區。沿著中山北路有銀行與許多旅館,為臺北市最具代表性的南北軸線,與其平行的林森北路則是臺北市區內知名的紅燈區。區內地標建築為中山足球場及臺北市立美術館。中山區在基隆河以北的部分為大直,是臺北市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新興起的高級住宅區,2010年臺北市舉辦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而制定區花,中山區為蝴蝶蘭,臺北市政府民政局也特別製作區花版門牌。.

新!!: 台灣新生報和中山區 (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于右任

--右任(),陕西三原人,祖籍涇陽。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别署“髾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中華民國開國元勛之一。--右任早年係中國同盟會成員,民國成立之後長年在政府擔任高級官員,尤其擔任監察院院長長達34年,是歷史上在任最久的五院院長。同時也是中國近代知名的書法家。--右任長髯飄飄,是其一大特徵。.

新!!: 台灣新生報和于右任 · 查看更多 »

交通

交通指所有透過器具(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或僅靠人力进行的人流、客流和货流的交流运输,但廣義解釋也包含郵遞、電信等人際資訊方面的交流。该词的现代释义取自于日文释义。.

新!!: 台灣新生報和交通 · 查看更多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發生的事件。1947年2月27日,因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查緝私煙時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死傷,引起28(次)日的陳抗傷亡,更擴及後續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佔官署。事件中,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當地人對外省人的報復攻擊,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逮捕與鎮壓殺害臺灣民眾,事件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然而傷亡數字眾說紛紜,由數百人至數萬人不等。 此事件亦稱作「二二八大屠殺」、「二二八革命」、「二二八起義」、「二二八事變」、「二二八慘案」、「二二八民變」等。 1945年,國民政府接替日本開始統治臺灣,然而來自中國大陸的軍政人員,甫經歷中日戰爭,對舉目皆是日本風格的臺灣生起排斥與歧視的心態,並時常對臺灣人抱持著優越感,以征服者、勝利者自居,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2004-10,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2001-02-28,蘇瑤崇,國史館學術集刊 第4期,20040901,對待人民驕縱專橫。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民,對於相對落後的中國社會現況、普及教育、法治觀念、衛生條件、生活習慣等缺乏瞭解,導致由原本的滿懷期望轉變成深感失望。許多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人毫無軍紀可言,例如乘車、用餐不付款、低價強購、賒借不認帳,乃至有偷竊、搶劫、恐嚇、詐欺、調戲婦女、強姦、開槍殺人等非法情事發生,與臺灣日治時期日籍軍政人員的軍紀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愈來愈敵視國民黨與長官公署,反而感到日治時期下的臺灣比較良善。 當時統治臺灣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政府一手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支援國共內戰,導致嚴重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臺灣經濟因而巨幅倒退,終至民不聊生。由於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種種歧視與打壓,使得台灣人民深受其害,因而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最終導致龐大民怨能量總爆發。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查緝員在臺北市天馬茶房前查緝私菸,因不當使用公權力造成民眾一死一傷,成為事件導火線。隔天民眾前往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示威請願,但遭公署衛兵開槍掃射,使原先的請願運動轉變成為反抗政府行動,臺灣在各地發生軍民衝突後,至3月6日已蔓延到除了澎湖外的全台灣,外省人受波及遭臺籍民眾攻擊傷亡.大紀元.2014-02-28.

新!!: 台灣新生報和二二八事件 · 查看更多 »

復興北路

復興北路為臺北市的重要幹道之一,呈南北向,北抵民族東路,南於八德路二段與復興南路相接。'''台北捷運文山線'''(中山國中站—南京復興站段)即位於復興北路上方,並設置了2座車站。此外復興北路北邊的地下道穿越松山機場並連接大直,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條在營運中機場跑道下方完成施工的地下車行地下道。.

新!!: 台灣新生報和復興北路 · 查看更多 »

全球

全球通常指的是「整個地球」,另可以指:.

新!!: 台灣新生報和全球 · 查看更多 »

兒玉源太郎

兒玉源太郎(),正二位勲一等功一級子爵(追封伯爵),长州藩的支藩——德山藩出身(今山口縣周南市),台灣日治時期第4任總督(1898-1906)。兒玉在總督任內,也在中央身兼數職(兼任日本內閣陸軍大臣、軍務大臣、文部大臣等職位),更領兵參與日俄戰爭,因此在台灣的時間很短。實際在台灣負責政務的人是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被稱為「兒玉、後藤時代」。 1903年(明治36年),兒玉中将后继田村怡与造为陆军参谋次长(参谋总长为大山巖),日俄战争中兒玉源太郎升为大将调为满州军总参谋长,在203高地争夺战中支援乃木希典大将为战场总指挥。 1906年(明治39年),兒玉源太郎奉調回國,任命其任職中國東北「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創立委員長」。上任之後,兒玉源太郎制定了對中國東北移民50萬的計畫,以日本化東三省。任職10天後在家因腦溢血逝世。 甲午戰爭(日本方面稱為:日清戰爭)時期擔任陸軍次官,之後獲升為陸軍大將,後續也擔任過內務大臣、文部大臣,並受封伯爵。.

新!!: 台灣新生報和兒玉源太郎 · 查看更多 »

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的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北靠京津、西倚太行山、东濒渤海、南控黄淮海平原,位于京广铁路、石德铁路、石太铁路、石太客运专线、京石客运专线、石武客运专线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

新!!: 台灣新生報和石家庄市 · 查看更多 »

私有化

私有化一词在中文中可用于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其一常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人,即民營化,相应英文为Privatization。其二指将上市公司的股份全部卖给同一个投资者,从而使一个公眾公司(Public Company)转变为私人公司(Private Company),对应英文为Taking Private。.

新!!: 台灣新生報和私有化 · 查看更多 »

童尚經

童尚經,筆名童常,江蘇鎮江人,臺灣兒童文學先驅,《臺灣新生報》副總編輯、《新生副刊》主編,在報社期間經常幫助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投稿,後在《臺灣新生報》第二次大肅清時因文字獄與支助政治犯被處死。.

新!!: 台灣新生報和童尚經 · 查看更多 »

精省

#重定向 臺灣省政府功能業務與組織調整.

新!!: 台灣新生報和精省 · 查看更多 »

繁体字

本文介绍的是与简化字对应的汉字字汇。 繁体字(unsimplified Hanzi《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第二版),un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与简化字相对,指已有简化字代替的通常笔画较多的汉字。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77页在实际生活中谈到的繁体字,实际上是指繁体字和传承字的集合。 ,或作傳統中文,與簡體中文(Simplified Chinese)相對,是使用繁體字作为書寫的最基本單元的文字系统。.

新!!: 台灣新生報和繁体字 · 查看更多 »

经济

經濟是指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一切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活動與關係的系統之總稱。另一涵意是隐藏的不平等的欲望交换,經世濟民是和諧的分配不平等化。而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即稱為經濟學。.

新!!: 台灣新生報和经济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台灣新生報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銘傳大學

銘傳大學(Ming Chuan University, MCU),是中華民國一所由家族興辦的私立大學,校址位於臺北市士林區、桃園市龜山區及金門縣金沙鎮等地,1957年由包德明與李應兆共同創辦,現任校長李銓為創辦人之子。 「銘傳」校址,因為得知先賢劉銘傳的嫡孫女劉德齡在臺北市圓山開設一所「銘傳育幼院」,迫於種種原因導致該校無法繼續維持,寄望有人能伸出援手協助解決困境。創辦人包德明乃接手「銘傳育幼院」,將校舍加以改建,仍沿用銘傳作為校名。除紀念清朝先賢劉銘傳巡撫於清末治理臺灣,奠定現代化基礎,以表達對先賢崇敬之意外;更期望以其為典範,激發師生的壯志雄心、見賢思齊。106學年度註冊率93.13%。.

新!!: 台灣新生報和銘傳大學 · 查看更多 »

行政院新聞局

行政院新聞局(簡稱新聞局)為中華民國行政院曾經設置的附屬機關,具有部會級地位。成立於1947年5月2日,後隨著政府遷台而有多次的縮編與恢復。其主要負責行政院的公共關係、政策宣傳、形象推廣、政府發言等工作,因而有「政府化妝師」之別稱;除此之外,並負有協助大眾傳播產業發展的任務。為配合行政院組織調整,新聞局於2012年5月20日裁撤,改為在行政院本部內設置發言人辦公室。.

新!!: 台灣新生報和行政院新聞局 · 查看更多 »

西門町

西門町(Se-mn̂g-ting,Ximending,),在台灣通常是指台北市的西門町。該區域位於台北市萬華區東北方,為台北市西區最重要且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消費商圈,以年輕族群為主要的消費对象,並吸引了許多國際觀光客以自助旅行造訪此處。其特色還包含擁有台北市第一條指標性意義的徒步區,以及象徵青少年的流行次文化、見證電影脈動的電影街。 西門町的範圍,街區長寬約500公尺,一般而言東至中華路、西至康定路、北至漢口街、南至成都路,由於中華路公車路線密集,所以也是公車轉乘的重點區域。台北捷運的板南線、松山新店線,亦在此設立西門站。.

新!!: 台灣新生報和西門町 · 查看更多 »

高雄

#重定向 高雄市.

新!!: 台灣新生報和高雄 · 查看更多 »

謝然之

谢然之(),出自余姚泗门谢氏,生於浙江余姚,中華民國著名报人、外交官、新聞學者,生平跨越国共两党,为一代传奇。.

新!!: 台灣新生報和謝然之 · 查看更多 »

贸易

贸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場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 貿易出現的原因眾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只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產某產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新!!: 台灣新生報和贸易 · 查看更多 »

阮朝日

阮朝日,是一位出生於臺灣屏東林邊竹林的企業家及二二八事件受難者。 他曾擔任台灣新生報總經理。.

新!!: 台灣新生報和阮朝日 · 查看更多 »

门户网站

--(英語對應詞:Web portal),又稱--網站、--,指的是将不同来源的信息以一种整齐划一的形式整理、储存并呈现的网站。用户可以根据信息来源、信息类型、关键字检索以及其他方式,来筛选并获取在门户网站内发布的所有内容。.

新!!: 台灣新生報和门户网站 · 查看更多 »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公司指由两个或以上个体持有公司股票份额的企业组织形式。在股份公司的形式下,股份是企业组织(公司、合伙制企业)的所有权凭证。股份公司通过公开、非公开的方式发行股票,通过经营、投资、财务融资等方式创造利润回报股东;而股东则可以出售手中股票,将代表自己对公司所有权的利益转让给其他人。近现代各国公司法都对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进行了界定,在法律学视角下,股份公司由于其法律定义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往往和“法人组织”、“有限责任”属于同义词,因此股份公司基本上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但在一些法律上没有界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地区,股份公司也可以以无限责任公司的方式注册。但在美国,无限责任公司依旧可以被称视为股份公司的一种。.

新!!: 台灣新生報和股份有限公司 · 查看更多 »

臺北市

臺北市是中華民國首都及直轄市,位於臺灣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全市下轄12個區,總面積271.8平方公里。人口總數約267.8萬,在臺灣各都市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位居第一。其設市之歷史,最早可追溯自1876年臺北府成立、1884年臺北城建立、以及1920年成立州轄市,並自1949年底國府遷臺後成為中華民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是臺灣近代歷史的發展舞臺,同時為臺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發展中樞。以其為中心的臺北都會區,總人口數達704萬人,是臺灣最大的都會區。依照GaWC所公布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臺北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舊金山、維也納、曼谷、广州、墨爾本同屬於Alpha-(國際四級)的國際都會。按照美國諮詢公司A.T科爾尼的全球城市排名,臺北市位居世界第33位,為亞洲重要的商業金融都會之一。.

新!!: 台灣新生報和臺北市 · 查看更多 »

臺灣省政府

臺灣省政府是中華民國臺灣省的最高行政機關,由行政院直接管轄,成立於1947年4月22日,前身為1945年9月1日成立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原具有完整的地方政府功能,在1998年實施精省後,改制為行政院的派出機關,僅專責中央政府交辦之指定業務,不具備施行地方自治的能力。.

新!!: 台灣新生報和臺灣省政府 · 查看更多 »

金鼎獎

金鼎獎(Golden Tripod Awards)是中華民國文化部主辦的一個國家級獎項,頒給在出版領域有卓越表現之出版事業及從業人員。.

新!!: 台灣新生報和金鼎獎 · 查看更多 »

英寸

英--(,眾數:inches;縮寫為in或″)(读音:cùn或yīngcùn),或英--,簡稱吋,是使用于英國(联合王国)及其前殖民地和--的长度单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前英國殖民地国家也用。 英寸的常用簡寫為 in或 "。 “吋”是近代新造的复音漢字(即单个漢字發两个音节,類似單位還有“哩”等),发音同“英--”,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寸”,並加口旁以示區別。中國大陸目前已很少使用單個漢字“吋”作單位,多直接使用词语“英--”。.

新!!: 台灣新生報和英寸 · 查看更多 »

MSN

MSN(全名:The Microsoft Network)是由微軟公司在1995年8月24日成立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并隨著Windows 95一起發布。 MSN曾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網際網路服務供應商,擁有9百萬的使用者,僅次於AOL。 MSN原是一个類似CompuServe及AOL的收费服務,提供撥號上網及附屬訊息、網路聊天室(網絡即時通訊)等服務,但同时亦允許其它現有網際網路使用者透過因特網来使用。後来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化,使微軟將大部份原来要付費的項目轉變為免費的MSN搜尋引擎網站,这是MSN的第二春。微軟在收購Hotmail之后,不斷將旗下的服務重新整合;特别是在微軟的「Microsoft Account」認證技術成熟之後,MSN擴充Outlook.com、MSN Messenger(終止服務)和MSN Spaces服務(MSN Spaces後被整合為OneDrive。.

新!!: 台灣新生報和MSN · 查看更多 »

李萬居

李萬居(),字孟南,台灣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人,法國巴黎大學畢業,中國青年黨資深黨員。他是知名的報人與政治家,與郭雨新、許世賢、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等人並稱臺灣省議會的「五龍一鳳」,有魯莽書生的稱號。兒子是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系主任的李南雄。.

新!!: 台灣新生報和李萬居 · 查看更多 »

汉语

漢語,又稱中文、華文、唐話、中國話等,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下之一種語文,為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目前世界有六分之一人口做為母語。漢語有多種分支语言,當中現代標準漢語為現行的漢語通用語,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通用语言(又稱為普通話)、以及中華民國的国语。此外,漢語還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華人社會習慣稱之為「漢語」,本文一律以漢族慣稱「漢語」來表示,國際間常稱中文。其他稱呼僅限特定人群使用,請另見相關條目。,并被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采用为官方语言。 汉字是汉语的文字書寫系统,又称汉文、中文、华文、唐文,在中华民国又称为国文,是一种意音文字,表意的同時也具一定的表音功能。漢語属分析语,有声调。漢語包含書面語及口語兩部分,古代書面汉语称为文言文,现代书面汉语一般指使用現代標準漢語語法、詞彙的中文通行文体(又称白话文)。 对于汉语的分支语言,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汉语定义为语言,并将官话、贛語、闽语、粤语、客家语、吴语、湘语七大语言定义为一级方言;另一种观点则将汉语视为语族,其下無法互相溝通的視為語言,如國際標準化組織就將漢語族分為13種語言:闽东语、晋语、官话、莆仙语、徽语、闽中语、赣语、客家语、湘语、闽北语、闽南语、吴语、粤语。.

新!!: 台灣新生報和汉语 · 查看更多 »

河北教育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是一家综合性出版社,成立于1986年12月,總部位于石家庄市。199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國優秀出版社”稱號。在歷屆“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等國家級圖書大獎的評比中,先後有20多種圖書榜上有名,印刷質量也連續獲得全國金獎。 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涵蓋教育、社科、藝術、古籍、兒童、辭書等幾大門類,圖書行銷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出书996种(其中初版322种),总印数1.1523亿册。2003年出书685种,印数4630万册,总定价23291万元。另外,目前已有小學數學、初中數學、小學語文、小學體育與健康、初中體育與健康、高中體育與健康、小學英語、初中英語、高中英語等9種新課程標準教材已通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審定。.

新!!: 台灣新生報和河北教育出版社 · 查看更多 »

沈嫄璋

沈嫄璋,化名林小書,人稱沈大姊,生於中國浙江吳興,女記者,臺灣白色恐怖時期因為捲入調查局鬥爭,在牢中被施刑致死。她下體受的繩刑成了2009年電影《風聲》周迅飾演演員受刑的橋段之一。.

新!!: 台灣新生報和沈嫄璋 · 查看更多 »

海峽兩岸

海峽兩岸,可以指以下事物:.

新!!: 台灣新生報和海峽兩岸 · 查看更多 »

新台灣新聞周刊

《新台灣新聞周刊》(New Taiwan Weekly)為「本土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1月1日成立,簡稱「本土文化」)所創立,以關懷台灣本土社會與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的政論性雜誌,1996年3月1日創刊 (一說1996年3月8日陳宗逸, ,《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63期,2008年12月3日。),2008年12月3日宣布「暫時停刊」但未曾復刊。創辦人及發行人為詹錫奎(筆名「老包」),每週發行一期。.

新!!: 台灣新生報和新台灣新聞周刊 · 查看更多 »

新臺幣

新臺幣,簡稱臺幣,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法定貨幣,於1949年6月15日起發行流通,當時定位為限定臺灣使用的區域貨幣,目前則在整個中華民國有效統治區域(臺灣地區)均可流通使用。原始發行機構為臺灣銀行,2000年起由中華民國中央銀行收回負責。基本單位為圓(簡作元)。貨幣代碼採行ISO 4217標準編為TWD,符號為NT$或NTD,並使用NT$100、NTD100之類方法表示(中間無空格)。 新臺幣現行的發行幣值自民國70年(1981年)起使用,硬幣單位包括:0.5圓(五角)、1圓、5圓、10圓、20圓及50圓,紙鈔單位有:10圓、50圓、100圓、200圓、500圓、1000圓與2000圓,塑膠鈔單位則為50圓。換算基準為:1圓=10角=100分。5角硬幣(角圓)至今已不常使用,日常生活只有郵票、汽油等在計算單價時會用到角,實際上的價金交付會四捨五入至1圓,例如3.5圓郵票的售價四捨五入為4圓,存款利息也是四捨五入至1圓。角圓雖然仍可流通使用,現在多為收藏用,故價值比面額還要貴。.

新!!: 台灣新生報和新臺幣 · 查看更多 »

日语

日本語(),簡稱日語,其文字称为日文,是一種主要為日本列島上大和族所使用的語言,日語也是大國語言之一。雖然日本并沒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其官方語言,但是各种法令都规定要使用日语,在学校教育中作为国语教授的也是日语。日語是日本的公用語言是不爭的事實。但僅為事實上的官方語言,類似於美國的英語的事實上的國語地位。 雖然并沒有精確的日語使用人口的統計,不過計算日本國內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國外的日本人和日僑,日語使用者應超過一億三千萬人。幾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長大的日本國民都以日語為母語。此外,對於失聰者,有對應日語文法及音韻系統的日本手語存在。 2017年3月的互联网使用语言排名中,日语仅次于英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語(馬來語),排名第七。 在日语语法学界,如果无特别说明,「日語」(日本語)这个詞彙,一般是指以江戶山手地區(今東京中心一帶)的中流階層方言為基礎的日语現代標準語,有時也稱作「共通語」(共通語)。.

新!!: 台灣新生報和日语 · 查看更多 »

日报

日報,又稱早報,指每日凌晨至上午之間印刷、發行的報紙,有別於中午至下午間出刊的晚報,或其他發行頻率的周報等等。 日報報導的範圍通常為出刊日前一日所發生的所有新聞。截稿、編輯時間大多為出刊日前一天的晚間至夜間,而印刷則從前一日夜間開始至出刊日當天凌晨,並於出刊日當天早上派送至訂戶及零售點。 依照報紙作業屬性不同,日報通常在晚上之前會召開第一次編輯會議,決定當日新聞走向,並調度人員,有些報紙甚至從早上就開始展開編輯會議。第一線記者通常在第一次編輯會議之前需要「報稿」,也就是告知報社當日有何新聞,會如何處理。依照版面不同,預發版面的稿子截稿時間可能設定在三天之前,而新聞版面的文稿則陸續在下午至晚間截稿,依照發行網路的大小,最後的截稿時間也有不同的彈性變化。一般而言,一般大型日報最遲的截稿時間在午夜左右,許多發行地區遼闊的日報,甚至會有多次截稿時間,日本有些日報甚至依照地區不同,可以發行三次報紙,以東京地區的截稿時間最晚。 日報一般為每日出報,但受到國情影響,歐美許多地區的日報以週一至週五的上班日為主,週末有些報紙照常出報,但也有些在星期五或星期六製作週末版,週日不出報。也有日報將週末的報紙獨立成“周末報”,形式、內容、價格都與上班日的日報不同。 Category:报纸 Category:出版物按頻率.

新!!: 台灣新生報和日报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台灣新生報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新生報臺灣新生報臺灣新生報業股份有限公司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