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自相 (佛教)

指数 自相 (佛教)

自相(svalakṣaṇa),舊譯自然,佛教術語,指個別的法,與其他法不同的形相。這個術語源自古印度哲學。自相是各個法,外顯、能被觀察到的特徵,而其內在性質,為自性。.

5 关系: 相 (佛教)自性 (佛教)殊相法 (佛教)

相 (佛教)

(巴利文與लक्षण,,或nimitta),又譯示相,佛教術語,字面意思為外形、形象、特徵與屬性等,源自古印度哲學,指能表現於外,由心識觀察描寫的各種特徵。其意義接近於古希臘哲學中的現象。.

新!!: 自相 (佛教)和相 (佛教)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盐.

新!!: 自相 (佛教)和鹽 · 查看更多 »

自性 (佛教)

在印度諸宗教中,自性(स्वभाव,,sabhāva,),又稱自體、法體、體、實性,是個哲學術語,指所有事物(法)自身擁有、自體形成、自身決定存在形態的性質,是常住的、不變的、獨立,不依緣起而變化的;其外在特徵,則為自相。這個概念在不二論、毘濕奴派中是個重要的課題。佛教也接受了這個概念,在部派佛教時期發展出自己的論述。在大乘佛教和大圓滿等中,也是很重要的理論之一。 在佛教文獻中,它與本性(prakṛti)或我(ātman)經常被視為同義詞,但自性的起源較晚,直到部派佛教的論藏中才使用這個術語。.

新!!: 自相 (佛教)和自性 (佛教) · 查看更多 »

殊相

在形上學中,殊相(Particular),又譯具相、自相、具體,指各別存在的實體或個體。起源自古希臘哲學,各別殊相的共同性質為共相。以殊相及共相概念進行討論的最早一批哲學家,為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他們對於共相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答。在經院哲學中,這也是重要的神學課題。這個概念延續到現代哲學中。.

新!!: 自相 (佛教)和殊相 · 查看更多 »

法 (佛教)

法(धर्म,,धम्म,),直译为世间法、万法,音譯為達磨、達摩、馱摩、曇無、曇,佛教術語,指佛教義理與修證的開示。 源自古印度哲學,即是在佛典上用例極多且語意不一。主要有.

新!!: 自相 (佛教)和法 (佛教)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