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胡鴻仁

指数 胡鴻仁

胡鴻仁,台灣資深新聞工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畢業,曾任美洲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國時報採訪主任、中時晚報總編輯、時報周刊社長、中國時報副社長、中時媒體集團董事兼執行長、大碩青年關懷基金會執行長、上報首任社長兼總經理。.

目录

  1. 6 关系: 上報中國時報中國時報集團中時晚報國立政治大學時報周刊

上報

上報(UP Media),臺灣的網路新媒體,2016年7月15日正式上線,以調查採訪與專題新聞為主。.

查看 胡鴻仁和上報

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是中華民國一份綜合性中文報紙,常被簡稱為《中時》,由中國時報社編輯與發行,《中國時報》由知名報人余紀忠創辦於1950年,現任董事長為蔡衍明,發行人為黃清龍,總經理為蔡紹中,總編輯為王綽中。.

查看 胡鴻仁和中國時報

中國時報集團

中國時報集團,別稱中國時報系、中時集團,以創立於1950年的《中國時報》為集團主體,是目前台灣媒體業的龍頭之一。2009年後成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一部分。.

查看 胡鴻仁和中國時報集團

中時晚報

《中時晚報》,簡稱《中晚》,(英文:China Times Express)是一份印行於台灣的中文報紙,隸屬於中時報系,是每天下午出刊的晚報。《中時晚報》創刊於1988年3月5日,在台灣股市飆漲期間發行量曾高達40餘萬份。 1988年《中時晚報》創刊這一年,即籌辦第一屆中時晚報電影獎,此即台北電影獎的前身。1996年2月1日,《中時晚報》確立了版面橫排走文,由左至右的直欄型式,賦予編輯更大膽運用圖片美化版面的空間。1998年3月5日,《中時晚報》慶祝十周年社慶,提出發展目標「前瞻、關懷、成熟」。 但在台灣有線電視興起後,台灣廣告預算急速向有線電視偏移,嚴重影響廣告營收,外加台灣股市景氣不佳、散戶讀者大量減少、股市交易延後結束、網路新聞取得便捷、有線電視24小時新聞台林立,及最后一刻中時報系与联合报系的合併谈判失败,中時報系為了減少虧損,宣布《中時晚報》於2005年10月31日發行最後刊,翌日起停止發報。 歸納而言,《中時晚報》的停刊是以新興媒體勢力興起和台灣整體經濟環境不佳等兩大因素所促成,而與聯合報系合併失敗則可說是「壓死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自2006年8月17日開始,《中時晚報》改以電子報方式(更名為:《今日晚報》)在《中時電子報》的網頁上重新出現。.

查看 胡鴻仁和中時晚報

國立政治大學

國立政治大學,簡稱政大,1927年建校於江蘇南京市,1954年由行政院核定,復校於臺灣臺北市,為中華民國首間在臺復校的國立大學。創校任務為負責培養國家政治、管理及法學人才的中央院校之一,其後發展為臺灣地區人文學科及社會科學領域為主的國立大學,也成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重要智庫之一。 學術及校務發展方面,國立政治大學始建於南京的國立中央大學基礎之上,在臺灣復校後亦與臺北的國立臺灣大學等校,皆享有良好的社會評價。並與臺北的國立陽明大學在心智與腦科學研究上,有緊密合作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除了以海峽兩岸地區華人為主要學生來源以外,同時也吸引不少海外國際學生入學就讀。.

查看 胡鴻仁和國立政治大學

時報周刊

《時報周刊》(China Times Weekly),簡稱「時周」、「CTW」,創刊於1978年3月5日,為台灣首創之大八開型綜合性雜誌,月刊型態發行時期名為《時報雜誌》,1986年至1988年名為《時報新聞周刊》,1988年改名《時報周刊》至今。不論是外觀形式(1997年10月2日改為大八開銅版紙、一刊二本,2007年3月2日從大八開改為菊八開、仍維持一刊二本)、報導方法、取材方向、新聞處理手法等,都是業界的先驅者。2000年代起,《時報周刊》一刊二本,一本提供讀者政治內幕、財經消費、科技新知、旅遊美食;另一本提供影劇動態、流行時尚、生活休閒等最新情報。 《時報周刊》的發行公司「時報周刊股份有限公司」為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的關係企業,所發行的雜誌為《時報周刊》,下屬出版公司為時周文化(已於2013年中結束營運)。作為一個綜合性期刊與叢書出版機構,《時報周刊》以讀者為導向,以大中華出版市場為目標,致力於提供全方位流行情報與趨勢的引領,以獨家報導精神,帶領讀者挖掘新聞背後的秘辛,並積極拓展大中華出版市場的合作領域。 自第1925期(2015年1月9日出刊)起,《時報周刊》標誌由綜藝體風格改為第一代書法風格字體再行設計的款式。2016年,《時報周刊》標誌再次改版。.

查看 胡鴻仁和時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