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聖體頌

指数 聖體頌

《聖體頌》(Ave verum corpus)是基督宗教礼拜仪式歌曲,用於聖體聖事 (聖餐禮) 中。歌詞相信為是13世紀教宗諾森三世所作,而及後的諾森四世與諾森六世也有貢獻。歌詞描述耶穌自童貞女瑪利亞而生,其血從肋旁的刺傷流出,象徵祂用自己的血洗除世人之罪。 這首詩是對天主教信仰耶穌在聖體聖事中的的,並將聖體聖事與所有信徒生活中的這個天主教概念聯繫起來。.

12 关系: 基督的血基督教天主教威廉·伯德爱德华·埃尔加聖餐禮馬利亞諾森三世諾森六世諾森四世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教宗

基督的血

基督的血是基督教神学術語,指基督耶稣被釘十字架死時流出的血。基督的血使新約聖經的救赎得以完成,使上帝與人的新約生效;也指圣餐中所使用的酒。.

新!!: 聖體頌和基督的血 · 查看更多 »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聖體頌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新!!: 聖體頌和天主教 · 查看更多 »

威廉·伯德

威廉·伯德(William Byrd,),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作曲家,罗马天主教徒,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他是托馬斯·塔利斯的学生,曾与之联合出版圣歌集。他的经文歌和弥撒曲都充分展示了他的对位才能,而他的器乐作品也在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伯德堪称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英国作曲家之一。.

新!!: 聖體頌和威廉·伯德 · 查看更多 »

爱德华·埃尔加

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爵士,第一代從男爵,OM,GCVO(Sir Edward William Elgar, 1st Baronet,),英国作曲家,代表作包括《谜语变奏曲》(''Enigma Variations'')和《威風凜凜進行曲》(''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其中較為華人熟悉的作品有,日本動畫《我們這一家》(あたしンち)結尾曲便是以其作品《威風凜凜進行曲》改編:而其另一名作《爱的礼赞》(Salut d'Amour)部分旋律先後出現於香港流行歌手梁洛施之《先苦後甜》及韓國兒童歌唱組合七公主的《Love Song》(中文改編版為台灣歌手楊丞琳之《慶祝》)中。.

新!!: 聖體頌和爱德华·埃尔加 · 查看更多 »

聖餐禮

聖餐是基督徒的重要禮儀。基督徒認為,聖餐的直接根據來自《新約聖經》。聖經中記載,耶穌基督在被釘十字架上死的晚上當時以色列是以天黑為一天的開始,到第二次天黑之間為一天,所以為同一天的晚餐。用現代以0:00為一天開始,24:00為結束的觀點來看,是前一天晚上。,與十二門徒共進逾越節晚餐。 在基督教會建立之後,舉辦聖餐禮逐漸制度化。根據聖經的記載,哥林多教會在領聖餐時的態度不夠嚴謹,使徒保羅立即加以糾正() 。 天主教將聖餐稱為聖體聖事,為七件聖事之一,並相信無酵餅和葡萄酒在神父祝聖時化成基督的體血(神學術語中稱之為「」,Transsubstantiation)。基督新教徒一般不認同此觀點。.

新!!: 聖體頌和聖餐禮 · 查看更多 »

馬利亞

麗亞、瑪利亞、瑪莉亞、馬利亞是一個在歐美常見的女性名字。它是新约圣经中“Μαριαμ”的拉丁转写。马利亚這名字的可能來源于古埃及語「Mery」(心愛的)或希伯来语“מרר”(苦涩)或“מרי”(反叛)。 由於瑪麗亞是耶稣的母親的名字,信奉基督宗教的國家喜歡给孩子取這個名字,在南非語、保加利亞語、加泰蘭語、英語、德語、希臘語、義大利語、馬其頓語、挪威語、波蘭語、葡萄牙語、俄語、羅馬尼亞語和西班牙語中都有此名字,另外現代日本因西方文化影響,也有女性取這個名。.

新!!: 聖體頌和馬利亞 · 查看更多 »

諾森三世

#重定向 依諾增爵三世.

新!!: 聖體頌和諾森三世 · 查看更多 »

諾森六世

#重定向 依諾增爵六世.

新!!: 聖體頌和諾森六世 · 查看更多 »

諾森四世

#重定向 依諾增爵四世.

新!!: 聖體頌和諾森四世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聖體頌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教宗

教宗(Papa)是羅馬主教,同時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與梵蒂岡城國国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天主教會使用「教--宗」为中文譯名,部分華語圈教外人士、日本、韓國、越南則譯為「教--皇」。現任(第266任)教宗為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

新!!: 聖體頌和教宗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