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罗兰之歌

指数 罗兰之歌

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是一首法蘭西11世紀的史詩(武功歌),改編自西元778年查理曼統治時期發生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它是現存最古老的重要法語文學,在各種手稿中皆有提及,證明了它在12世紀至14世紀間,廣大且長久的流行。 創作的年份在1040年到1115年之間,因年代久遠作者已不可考。最早的版本出現在1040年左右,直到1115年為止,增加並修改了不少篇幅,最終的版本大約有4,000行的詩歌。這首史詩是武功歌中第一個也是最傑出的例子之一,與《熙德之歌》齊名。.

15 关系: 基督教史诗巴斯克人倭马亚王朝穆斯林羅蘭 (騎士)熙德之歌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聖騎士西班牙騎士精神迪朗達爾查理曼武功歌法语文学

基督教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彌賽亞)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信徒稱為基督徒,基督徒組成的團體則稱為教會或基督教會。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現今亦与伊斯兰教、佛教共同視為世界三大宗教。其分為天主教、正教會、新教等三大宗派,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 基督教的信仰核心認為三位一體的獨一神(漢語亦譯為上帝或天主)創造了世界,並按照神自己的形像造人,由人來管理世界,後來人犯罪墮落,帶來了死亡;聖父派遣其子耶稣 道成了肉身,在其在世33年的最後,為世人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三天後從死裏復活而後升天,賜下聖神與信徒同在;他的死付上了罪的贖價,使一切信他的人得到拯救,並在神內有永遠的生命。 按照基督教在4世紀的歷史紀載,第一個教會在耶穌升天與聖神降臨(約公元30至33年)後由耶穌的宗徒建立,之後耶穌的宗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當時管轄巴勒斯坦的羅馬帝國境內及周邊地區傳播;雖曾長期遭羅馬帝國政府迫害,但約於公元325年由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合法化,狄奧多西大帝時更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至此成為西方世界的主要宗教。之後因羅馬帝國分裂後西方世界東西部的差异化发展,導致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形成以羅馬教宗為首的公教會、以及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为首的正教會。16世纪時,西歐又爆發了反對教宗權威的宗教改革運動,马丁·路德(路德派)、约翰·喀尔文(喀尔文派)、烏里希·慈運理等神學家與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安立甘派)先後脫離天主教而自立教會,日後出現了許多教義相近的教會,這些教會即為後世所統稱的新教。 基督教雖起源於西亞,但在7世紀創立的伊斯蘭教興起後,今日在當地的信徒人口反而居於少數。由於基督教重視傳教事業(又稱為「大使命」),加上近代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及文化上具有強勢的影響力,使得基督教的傳佈範圍遍及整個世界,基督教文化更成為世界許多文明的重要骨幹。粗估統計全球超過30%的人口信仰基督教,是當今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三大宗派中又以天主教的信徒佔約半數最多;基督徒最多的國家則是美國及巴西,大約占人口的75%。.

新!!: 罗兰之歌和基督教 · 查看更多 »

史诗

史詩是一種莊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它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歷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 專家Albert Lord和Milman Parry主張經典的史詩基本上是口傳形式流傳的。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史詩最初是純口述式記錄的,在傳達過程中,聽眾聆聽史詩後,會用口述形式將史詩世代相傳,隨著時間而增添情節,最後被整理、加工,以文字記載成為一部統一的作品。這類史詩的代表有荷馬的史詩作品《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另一種為文學作家以特定的觀念目的有意識地編寫而成的「文學史詩」,這類史詩的代表有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和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 epyllion是另一種篇幅簡短的史詩,字源來自古希臘文ἐπύλλιον,意思是「小的史詩」。epyllion一詞在十九世紀開始被使用,其敘述的內容通常是浪漫或神話的主題,經典的epyllion例子包括《埃涅阿斯紀》第六捲中關於Nisus和Euryalus的故事。另外,epyllion亦指一些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詩,特別是那些受奧維德影響的作品。 “史詩”這個詞在現代語文中,多用來指虛構的文藝作品,其特點是背景龐大、人物眾多,涉及大量的虛構地理,時間跨度大的敍事作品。典型的例子如《星球大戰》等,參見大河小說。.

新!!: 罗兰之歌和史诗 · 查看更多 »

巴斯克人

巴斯克人(巴斯克语:euskaldun)是一个居住于西班牙中北部以及法国西南部的民族。.

新!!: 罗兰之歌和巴斯克人 · 查看更多 »

倭马亚王朝

奧米亞王朝(أمويون),中國史籍稱之為白衣大食,是由奧米亞家族统治的哈里发国,是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在伊斯兰教最初的四位哈里发(即所谓“纯洁的哈里发”或“正统哈里发”)的执政结束之后,由阿拉伯帝国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后来的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从661年至750年,该王朝是穆斯林世界的统治王朝。.

新!!: 罗兰之歌和倭马亚王朝 · 查看更多 »

穆斯林

斯林(مسلم),即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是伊斯兰信徒的自称。“穆斯林”一词音译自阿拉伯语“مسلم”,其原意为“顺从(信仰)者”。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当代发展最快的國際性的宗教之一,属亚伯拉罕系一神教。全世界大約有16億穆斯林,大約佔全地球人口的25%。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穆斯林佔當地人口比率各有不同,如在北非、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均是多數,而在東亞、歐洲、美洲、大洋洲則是少數。 由于伊斯蘭教在中国长期被教外人士稱為回教,故穆斯林也被稱為回教徒。.

新!!: 罗兰之歌和穆斯林 · 查看更多 »

羅蘭 (騎士)

羅蘭(法蘭克語: Hruodland,)是查理曼麾下的法蘭克軍事領導人,也是法蘭西史詩《》中的主要登場人物。歷史上的羅蘭是駐守在的軍事總督,替法蘭克王國抵抗布列塔尼人的進攻。唯一提到他的歷史紀載是艾因哈德所寫的《查理大帝傳》,書中紀載其死於伊比利半島上的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作為法蘭克王國後衛部隊的指揮官,在戰役中被巴斯克人所殺。 羅蘭在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陣亡的故事在後來的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文學中經過了多次潤飾。最終,羅蘭的形象變成了查理曼旗下的首席聖騎士,並成為圍繞著查理曼的傳奇故事的核心人物,這些故事統稱為《加洛林故事群》(Carolingian cycle)。在這些史詩中,最早出現也最有名的是11世紀的古法語史詩《羅蘭之歌》。 之後在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兩部作品──《瘋狂的羅蘭》和《》──比起早期的羅蘭之歌更加偏離歷史。在這兩部作品中,羅蘭擁有寶劍杜蘭達爾、戰馬和象牙號角。.

新!!: 罗兰之歌和羅蘭 (騎士) · 查看更多 »

熙德之歌

《熙德之歌》(El Cantar de Mio Çid)是西班牙史詩,與《羅蘭之歌》齊名,描述一位偉大的騎士熙德,因為犯下了罪,被驅逐出王國,熙德為了贏回自己的榮耀,於是自願加入對抗摩爾人的戰爭,最後贏得勝利,光榮歸國,是當代偉大的騎士文學史詩。.

新!!: 罗兰之歌和熙德之歌 · 查看更多 »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Roncesvalles;Orreaga;-en、Roncevaux)是一場778年的戰役,身兼布列塔尼邊疆區的長官,與查理曼殿後軍隊的指揮官的羅蘭,在此戰役被巴斯克人擊敗。發生於隆塞斯瓦耶斯隘口,一個位於庇里牛斯深山的高山隘口,在今日法國與西班牙的邊界。 經過數年後,這場戰役被口說傳說浪漫化為一場基督徒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然而事實上戰役的雙方皆為基督徒。 這個傳說在11世紀被重寫成《羅蘭之歌》,這是現存最古老的法语文学重要作品,另外被寫進《奧蘭多的瘋狂》,是最有名的一部義大利文學作品之一。.

新!!: 罗兰之歌和隆塞斯瓦耶斯隘口戰役 (778年) · 查看更多 »

聖騎士

聖騎士(Paladin)或稱「聖武士」,在歐洲歷史上是指公元800年前後跟隨查理曼東征西討的十二位勇士。查理曼故事在基督教的正史裡廣為流傳,其中夾雜了很多有關神話魔法、愛情等的故事,查理曼的禁衛部隊和近身侍臣都是受封的騎士。.

新!!: 罗兰之歌和聖騎士 · 查看更多 »

西班牙

西班牙王国(Reino de España),通稱西班牙(España),古籍譯為日斯巴尼亞或以西巴尼亞,《聖經》曾譯為「士班雅」,是位於欧洲西南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与葡萄牙同处於伊比利亚半岛,东北部与法国、安道尔接壤,國土面積則佔伊比利亚半岛的五分之四。其领土还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岛、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以及在非洲北部的休达和梅利利亚。首都兼最大都市為馬德里。 由於位處歐洲與非洲的交界,西班牙自史前时代以来就一直受许多外来影响,中世紀時有多國並立,至15世纪始建立單一國家,在近代史上是影响其他地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全球帝国兴盛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语,使西班牙语成为世界上总使用人数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语言。.

新!!: 罗兰之歌和西班牙 · 查看更多 »

騎士精神

騎士精神,是中世紀歐洲上層社会的贵族精神文明,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的表现,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繼承了古代歐洲部落文明至早期工商業文明歷史以來的尚武精神,代表了中世纪贵族的高尚品格。 在中世紀,騎士們是貴族並屬於國家的精英階級,作為騎士有保衛教會及國家的責任。在戰爭來臨時,騎士必定身先士卒保护弱小,與日本的尚武文化有不少相似之處。除此之外,騎士亦有對野蛮地区進行文明教化的責任。騎士作為貴族,實際上是國家的統治者,但不像奴隶制國家一樣,統治者以上帝視角統治人民,每逢戰爭來臨,統治者必定逃之夭夭,騎士在戰爭來臨時勇於犧牲不畏縮退卻。騎士精神包括了英勇無畏、勇於犧牲、崇尚榮譽、憐憫弱者、誠實守信、謙卑禮貌、執著、大公無私這些美德。中世紀騎士亦有漠視騎士精神的例子,例如查理大帝的孫子們之間的衝突,日耳曼部落酋長會均分遺產給兒子,兄弟之間便為了爭奪財產引發戰爭。 時至今日,騎士精神對於歐洲民族特性有很大的影響,歐洲人許多道德修養皆源於它,構成了當中的紳士文化及歐洲文化中的貴族色彩。.

新!!: 罗兰之歌和騎士精神 · 查看更多 »

迪朗達爾

迪朗達爾 (Durandal)是中描述的一把屬於聖騎士的名劍。 關於此劍來源的傳說有許多,在加洛林故事群之中反復出現。其鑄造者可能為。根據《羅蘭之歌》,此劍是由天使帶給真福嘉祿大帝的,後者將之轉贈羅蘭。根據《瘋狂的羅蘭》,此劍一度屬於特洛伊的赫克托耳,將之送與羅蘭。 在《羅蘭之歌》之中,迪朗達爾的金劍柄中藏有一枚聖伯多祿的牙齒、一滴的血液、一根的頭髮和一段聖母瑪利亞的衣裝殘片,它是世界上最鋒利的劍。羅蘭用它抵禦過成千上萬的穆斯林士兵。羅蘭死前曾想將之毀去以免落入敵手,然而神劍堅不可摧,羅蘭徒勞的毀劍之舉惟造出了大裂痕。因此他只能將其與用來給真福嘉祿大帝示警的一起藏在了尸身下。 一些民間傳說認為迪朗達爾仍然存於世,即在今法國的羅卡馬杜的懸崖里。12世紀時有羅卡馬杜僧侶宣稱羅蘭並沒有將劍藏於身下,而是將之擲了出去。不過,根據現在羅卡馬杜官方旅遊機構稱,此劍只是一柄複製品。.

新!!: 罗兰之歌和迪朗達爾 · 查看更多 »

查理曼

查理曼(Charles Ier le Grand、Charlemagne,Karl I der Große,Carolus Magnus,()或稱「查理大帝」,是歐洲中世紀早期法兰克王国的国王(768年—814年)。華語中流行的譯名「查理曼大帝」是法文的錯譯,因為法文查理曼的「曼」字(-magne)由拉丁语「伟大的」(magnus)演变而来,本身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此一譯法是法文的錯譯,「曼」字本身便已含有「大帝」的意思。應譯作「查理大帝」,或把该詞音譯作「查理曼」。http://chowkafat.net/Term.html 查理曼是矮子丕平最年長的兒子,在768年丕平去世後繼承王位,起初,查理曼與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共同管治王国。卡洛曼一世在771年突然無故去世,令查理曼成為法蘭克王国獨一無二的统治者。他繼續了父親的傾向教皇的外交政策及成为教皇的保護國,將倫巴底人的勢力驅逐出北意大利及領導入侵穆斯林的伊比利半島。他也攻擊東方的撒克逊人,強迫他們皈依天主教,否則處決,他也参與了的策划。查理曼在800年的聖诞節受教皇李奧三世於罗马老圣伯多禄大殿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文明的啟導者」,權力逹到了顛峰。 自羅馬帝国以來,查理曼首度統一了西歐大部分地區,為後世的法国、德国以及低地諸國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奠下了基石。他在768年登上法兰克王国王位及在774年取得意大利王国的国王頭銜。自800年起,為羅馬人的皇帝,是西欧自西羅馬帝國覆亡三個世纪後的首位受認可的皇帝。其所建立的大法蘭克被稱為加洛林帝國。自此被稱為「歐洲之父」(Pater Europae)。查理曼的统治帶動了卡洛林文藝復興,是西方教會一段文學、藝術、宗教典籍、建築、法律哲學的興盛時期,被稱為是「歐洲的第一次覺醒」。后世所有的神聖羅馬皇帝都認為其王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國,一直至到最後一位皇帝弗朗茨二世,以及最後的法国君主和德国君主。 但是,東方正教會視查理曼為一位具爭議性的人物,指他是不正統的君主,這是由于他對和子說的支持,以及只是受羅馬主教指定為合法的羅馬皇帝,而不是像伊琳娜女皇那樣的羅馬正统。诸如這種猜度導致了1054年羅馬與君士坦丁堡最终的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查理曼於814年去世,當了皇帝超过十三年。他被安葬於(帝国自由城市),该城現在處於德國境內。他在生時有四段婚姻及生有三位合法兒子,但只有幼子虔诚者路易存活下來繼承他的帝国。 查理曼是扑克牌与法国塔罗牌红心K上的人物。.

新!!: 罗兰之歌和查理曼 · 查看更多 »

武功歌

武功歌(Chanson de geste)是在法语文学开端出现的史诗。已知最早的武功歌出现在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是在遊吟詩人的抒情诗和最早的骑士诗之前。 Category:中世紀傳說 Category:中世紀文學.

新!!: 罗兰之歌和武功歌 · 查看更多 »

法语文学

法语文学(Littérature française)是指用法语写成的文学,有时特指法国人用法语写成的文学,也可以指法國文學。.

新!!: 罗兰之歌和法语文学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羅蘭之歌羅蘭詩歌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