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动物
動物是多細胞真核生命體中的一大類群,統稱為動物界。動物身體的基本形態會隨著其發育而變得固定,通常是在其胚胎發育時,但也有些動物會在其生命中有變態的過程。 大多數動物能自發且獨立地移動探索,只有極少數的動物(如珊瑚)是固定在一點無法移動。動物行為學是研究動物行為的科學,較著名的行為理論為康納德·洛倫茨提出的本能理論。 已發現的動物化石,多是在五億四千萬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時的海洋物種。.
查看 缺齒鼴屬和动物
台灣高山鼴鼠
台灣高山鼴鼠又稱鹿野氏鼴鼠,學名Mogera kanoana。是生存於台灣的一種哺乳動物,屬於鼴類,曾在新聞有報導關於台灣高山鼴鼠被發現(尚待查證),這隻台灣高山鼴鼠是在被曬光,發現後成為新物種。 最早的紀錄為鹿野忠雄在1940年發現於雪山山脈,並於論文中記載分布高山的鼴鼠不同於平地的種類,只可惜沒有任何標本紀錄,直到2004年生物學家們證實此物種的存在,並由日本的川田伸一郎及台灣的林良恭以鹿野(Kano;拉丁化為kanoana)命名。結果發表於2007年。 比平地鼴鼠外觀黝黑的高山鼴鼠體長有12公分、重量不到40公克,平常棲息在土壤20公分深,以土壤中的蚯蚓、蠕蟲作為主食,分布於玉山、雪山等高山,另外墾丁、花蓮平地也有發現過。.
查看 缺齒鼴屬和台灣高山鼴鼠
壮鼹
壮鼹(学名:Mogera robusta)为鼹科缺齿鼹属的动物,分布在中国,朝鲜,韩国和俄国。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主要生活于阔叶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东部海参崴。.
查看 缺齒鼴屬和壮鼹
小缺齿鼹
小缺齿鼹(学名:Mogera insularis)为鼹科缺齿鼹属的动物。分布于台灣本島平地和中低海拔山區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海南、贵州、安徽、四川、江苏、广东、福建、浙江、湖南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查看 缺齒鼴屬和小缺齿鼹
島鼴屬
島鼴屬(島鼴),哺乳綱、食蟲目 、鼴科的一屬,而與島鼴屬(島鼴)同科的動物尚有北美鼩鼴屬(北美鼩鼴)、毛尾鼴屬(毛尾鼴)、缺齒鼴屬(缺齒鼴)、東方鼴屬(巨鼴)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
查看 缺齒鼴屬和島鼴屬
北美鼩鼴屬
北美鼩鼴屬(北美鼩鼴),哺乳綱、食蟲目 、鼴科的一屬,而與北美鼩鼴屬(北美鼩鼴)同科的動物尚有毛尾鼴屬(毛尾鼴)、白尾鼴屬(白尾鼴)、島鼴屬(島鼴)、缺齒鼴屬(缺齒鼴)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鼴科.
查看 缺齒鼴屬和北美鼩鼴屬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是指脊椎动物亚门下哺乳綱(学名:Mammalia)的一类用肺呼吸空气的温血脊椎动物,因能通过乳腺分泌乳汁来给幼体哺乳而得名。 按照《世界哺乳动物物种》(Mammal Species of the World)一书在2005年的资料,哺乳纲目前有约5676个(2008版的IUCN红皮书为5488个)不同物种,分布在1229个属,153个科和29个目中,约占脊索动物门的10%,地球所有物种的0.4%。啮齿目(老鼠、豪猪、海狸、水豚等)、翼手目(蝙蝠等)和鼩形目(鼩鼱等)是哺乳动物中物种最多的目。 哺乳动物的身体结构复杂,有区别于其他类群的大脑结构、恒温系统和循环系统,具有为后代哺乳、大多数属于胎生、具有毛囊和汗腺等共通的外在特征。 它们外型多样,小至体长30毫米长有翅膀的凹脸蝠,大至体长33米形同鱼类的蓝鲸。它们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分布在从海洋到高山,从热带到极地的广泛区域。人类也是哺乳动物的一员。.
查看 缺齒鼴屬和哺乳动物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查看 缺齒鼴屬和物种
牙齒
牙齒是存在於很多脊椎動物(鳥類除外)的頭部(或口部)內、用於咀嚼食物的鈣化組織。肉食性動物尤其倚賴牙齒進行獵食或搏鬥、禦敵。牙齒的構成成份不是骨骼,而是由動物體內不同密度與硬度的複雜組織組成,它的根部則由牙齦包覆、固定。 一些動物牙齒裏更有著複雜的神經,比如獨角鯨,其牙齒有上百萬神經,是目前已知最複雜的牙齒(以神經學而論)。這允許獨角鯨牙齒具食物觸覺,以及導航、交配作用。 隨著人類文明的創建,各種語言的發音已發展得多樣化。語言發音均非常依賴牙齒、舌頭和口腔的合作,應用到人類生活中的說話、歌唱。牙齒在古代被稱為“雅言”,牙齒的整潔,甚至關繫到社交活動和地位。專門為牙齒服務的醫學,稱為牙科。 牙齒在生物學與解剖學上,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查看 缺齒鼴屬和牙齒
鼩形目
鼩形目(学名:Soricomorpha),又名鼩鼱目,是生物學上哺乳動物綱的一個分化支。在過去,鼩形目的動物都屬於食虫目。後來發現食虫目屬下的物種其實原來是多系群,所以有不少原來屬於食虫目的動物都被分出來。這些物種包括有被歸入了非洲獸總目的非洲蝟目(Afrosoricida)動物(馬島蝟、金毛鼴和象鼩)及勞亞獸總目的蝟形目(Erinaceidae),餘下了現時鼩形目的四個科。待這四個科又再分出成為鼩形目時,食虫目變成了一個空殼,只好取消解散了。 鼩鼱目動物的大小相差很遠:從最小的伊特魯里亞鼩鼱,只有 3.5 cm 長及重 2 克;到古巴溝齒猥,長 32 cm 及重 1000 克。.
查看 缺齒鼴屬和鼩形目
鼴科
鼹科(學名:Talpidae)或鼴鼠科,哺乳纲鼩鼱目的一科,大多为穴居,体形结构适于地下生活,但也有部分的成员为水栖动物。过去曾与其它鼩鼱目成员一起被归类为食虫目。.
查看 缺齒鼴屬和鼴科
脊索动物
脊索动物门(学名:Chordata)是指有脊索,或其在演化过程退化而被脊椎取代的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脊索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脊索动物门可以分为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尾索动物幼虫期具有脊索和神经索,但在成体消失。头索动物终生保留脊索和神经索。在脊椎动物中,脊索作用由骨质脊柱代替。 少数学者提出将半索动物门也置于脊索动物门下,并命名为口索动物亚门。 通常说的脊椎动物学主要是指研究脊索动物的一个动物学分支,不單單是研究脊椎动物门。.
查看 缺齒鼴屬和脊索动物
釣魚台鼴
釣魚台鼴(學名:Mogera uchidai),或稱尖閣鼴鼠,棲息於釣魚台列嶼中的釣魚島上。身長129.9毫米,尾長12毫米,後腳長16毫米,體重約42.7克。.
查看 缺齒鼴屬和釣魚台鼴
東方鼴屬
東方鼴屬(巨鼴),哺乳綱、鼩鼱目 、鼴科的一屬,而與東方鼴屬(巨鼴)同科的動物尚有缺齒鼴屬(缺齒鼴)、島鼴屬(島鼴)、星鼻鼴屬(星鼻鼴)等之數種哺乳動物。 Category:鼴科.
查看 缺齒鼴屬和東方鼴屬
星鼻鼴
星鼻鼴(学名:Condylura cristata)是一種生長於北美洲東部,在加拿大東部及美國東北部都有發現的小鼴。哺乳綱、鼩鼱目 、鼴科的一屬,而與星鼻鼴屬(星鼻鼴)同科的動物尚有東方鼴屬(巨鼴)、缺齒鼴屬(缺齒鼴)等之數種哺乳動物。星鼻鼴是星鼻鼴族及星鼻鼴屬的唯一成員。 星鼻鼴的特點是牠在鼻尖長有22隻觸手,環繞着鼻尖,就像星星的光芒一樣,因而為名。透過這些觸手,星鼻鼴得以在完全黑暗的環境內找到獵物。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星鼻鼴透過觸手找到獵物的能力比其他鼴鼠單靠視覺捕食的能力大數倍。 星鼻鼴在潮濕的低地生活,以小型的無脊椎動物、水生昆蟲、蚯蚓及軟體動物為食糧。星鼻鼴是游泳能手,能夠在河或池塘的底部搜索糧秣,甚至能將在水中吐出的空氣吸回。與其他品種的鼴鼠一樣,星鼻鼴同樣會在離地不遠的地底挖掘隧道來覓食,而這些隧道的出口通常都在水底。星鼻鼴不管日夜都一樣活躍,就算是冬天,照舊保持活力。有生物學家留意到星鼻鼴即使是在雪裡亦能夠挖掘隧道,而且在冰封的河流亦一樣可以游泳。有關星鼻鼴的社會習性不詳,但估計應該是群居的。 星鼻鼴通常都在隆冬或早春時交配,到了晚春到初夏時,.
查看 缺齒鼴屬和星鼻鼴
日本缺齿鼹
日本缺齿鼹(学名:Mogera wogura)为鼹科缺齿鼹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河南、辽宁、安徽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查看 缺齒鼴屬和日本缺齿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