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数 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簡稱維也納愛樂,是位於奧地利维也纳的管弦乐团,成立于1842年。.

59 关系: 卡爾·貝姆卡洛斯·克莱伯古典音乐古斯塔夫·馬勒大地之歌奥地利奥托·尼古拉奥托·克伦佩勒安娜·妮塔布柯安东·布鲁克纳安德烈·普列文安格拉·默克爾富特萬格勒小约翰·施特劳斯尼基施·阿图尔尼伯龙根的指环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布鲁诺·瓦尔特乔治·塞尔乔治·索尔蒂庄严弥撒 (贝多芬)伯恩斯坦作曲家克劳迪奥·阿巴多理查德·瓦格纳理查德·施特劳斯第9號交響曲 (馬勒)管弦乐团列表管弦樂團維也納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约瑟夫·海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瓦尔特芝加哥交响乐团萨尔茨堡萨尔茨堡音乐节西蒙·拉特尔马里斯·扬颂斯魏恩加特纳鲁道夫·肯普路德维希·范·贝多芬茶花女 (歌劇)赫伯特·冯·卡拉扬里卡多·穆蒂金色大厅柏林爱乐乐团梅塔...楊頌斯民主汉斯·冯·彪罗汉斯·克纳佩茨布施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洛林·马泽尔朱塞佩·威尔第指挥家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扩展索引 (9 更多) »

卡爾·貝姆

卡尔·伯姆(Karl Böhm,),奥地利指揮家,被认作是德奥乐派管弦乐和歌剧最权威的诠释者。.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卡爾·貝姆 · 查看更多 »

卡洛斯·克莱伯

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1930年7月3日–2004年7月13日),奥地利籍指挥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卡洛斯·克莱伯 · 查看更多 »

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指根植于西方音乐传统(包括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艺术音乐,包含了从大约11世纪直至当代的广大时间范围。这一艺术传统的中坚时期通常被划定为从1550年到1900年的这段时间,又称共晓时期。 西方音乐记谱法除了为演奏者预设了一段音乐的音高、速度、拍子、节奏,其特別之處在於對細節的處理也進行了描述,例如裝飾音與力度變化,然而這些裝飾音通常是為了尚未精通即興演奏藝術的初學者而寫的,另一方面,力度變化在很多情況下沒有標示,需要仰賴演奏者對音樂的內在了解去做詮釋。與其他樂種一樣,古典音乐在器乐方面有相當高度的發展,这与以歌曲为主的流行音乐形頗為不同。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见于19早期初期,最初是用于凸显从巴赫到贝多芬的这一段黄金时期。牛津英语词典中“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一词最早出现在1836年。.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古典音乐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夫·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作为作曲家,他是19世纪德奥传统和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音乐之间承前启后的--。马勒之后,十二音和无调性音乐等先锋理念崛起,传统调性音乐的辉煌时代走向终结。他的指挥成就在生前就已得到广泛认可,但他所创作的音乐一度被忽视,在纳粹德国时期甚至因其猶太身份而被禁止,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因指揮家伯恩斯坦等人的推廣而得到复兴,其音樂价值方为人所周知。到如今,马勒的音乐甚為频繁地被演出,亦有無數其作品之录音發行。 马勒是犹太人,出生于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出身并不显贵,但在很早就显露出了音乐才华。1878年,从维也纳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欧洲众歌剧院中担当过指挥;并于1897年担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现在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总监。在维也纳的十年--,马勒从信仰犹太教转变为信仰天主教,但由于其犹太血统,还是颇受反犹舆论的攻击和排挤。然而他的演出不仅水平优异,而且具有创新性,使他至今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歌剧指挥家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他对瓦格纳和莫扎特舞台作品的演绎最为突出。晚年他也短暂地担任过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总监。 马勒的创作范围较窄,作品数量不多。终其一生,作曲总是指挥之外的副业。其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交响曲和歌曲。他的十部交响曲篇幅很长,最短者也接近一个小时;规模庞大,增加了乐队编--,并在第二、三、四、八几部中加入了人声;其宏篇巨製《第八交响曲》除超大編制管弦樂團外,更动用了八位独唱家和两个混声四部合唱团,首演时乐手数达一千人以上,因而得到「千人交響曲」之別稱。马勒作品的首演通常伴随着争议,很久之后才得到批评家的认可;只有《第八交响曲》在首演时就大获成功。马勒的音乐直接影响了许多第二维也纳乐派作曲家,尤其是zh:勋伯格; zh-hans:勋伯格; zh-hant:荀白克-、贝尔格和韦伯恩。此外,zh:肖斯塔科维奇; zh-hans:肖斯塔科维奇; zh-hant:蕭士塔高維契-和zh:布里顿; zh-hans:布里顿; zh-hant:布瑞頓-也为马勒所影响。1955年,国际古斯塔夫·马勒学院成立,以纪念其生平与作品。.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古斯塔夫·馬勒 · 查看更多 »

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是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一部大型交响声乐套曲作品。马勒写明作品“取材于汉斯·贝特格的《中国笛》”。作品一共六个乐章,采用了诗人汉斯·贝特格的意译诗集《中国笛》(Die Chinesische Floete,1907年出版)中的七首唐诗作为歌词。《中国笛》中的诗歌并非直接从中文译为德文,而是来源于两本法语中国古诗译集——法国女诗人、作家及东方学家朱迪·戈蒂埃的《玉书》(Le Livre de Jade)和汉学家德里文的《唐诗》(Poésies de l'époque des Tang)。德国人Hans Heilmann将这两部法语译集的相关内容转译成德语,结集成《中国诗歌》(Chinesische Lyrik,1905年)出版。Heilmann的译文文字比较平淡。汉斯·贝特格在三部法、德文翻译的基础上译成《中国笛》。除了马勒之外,理查德·斯特劳斯、阿诺德·勋伯格、安东·韦伯恩等其他许多著名作曲家也从《中国笛》中获得过灵感。 经过转译,加上所据法语译本,特别是《玉书》中的随意、错误和缺漏,辨认《中国笛》译诗的唐诗原作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找到《大地之歌》中诗歌的原作,中国学者做了不少努力。尤其对于第三乐章中用诗的出处,目前意见仍不统一。马勒在创作过程中,对汉斯·贝特格的文字又进行了多处的改动和调整。 《大地之歌》的创作时间是1908年至1909年,在《第8號交響曲》之后完成。虽然没有被冠以交响曲之名,这部作品实际上是马勒的第九部交响作品。作品于1911年11月20日在慕尼黑首演,指挥是布魯諾·瓦尔特,女中音Mme.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大地之歌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奥托·尼古拉

卡尔·奥托·埃亨弗里德·尼古拉(Carl Otto Ehrenfried Nicolai,)是一位德国作曲家。 他的名气来自于其意大利风格的歌剧,最出名的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奥托·尼古拉 · 查看更多 »

奥托·克伦佩勒

奥托·克伦佩勒 (Otto Klemperer,1885年5月14日生于弗罗茨瓦夫,1973年7月6日逝世于苏黎世)是犹太裔德国指挥家、作曲家,晚年获得以色列国籍。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奥托·克伦佩勒 · 查看更多 »

安娜·妮塔布柯

#重定向 安娜·涅特列布科.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安娜·妮塔布柯 · 查看更多 »

安东·布鲁克纳

安东·布鲁克纳(De-Anton Bruckner.oga,)生於奥地利安斯菲尔登,逝於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 管风琴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以创作交响曲、弥撒曲与经文歌而著称,亦有創作出優秀的室樂作品如弦樂四重奏和弦樂五重奏。其交响曲因其丰富的音响结构、多重的复调特性和宏大的结构而被认为是德奥派浪漫主义最后阶段的代表人物。布鲁克纳的作品以其对不和谐音的使用、突然的转调以及延绵不断的和声而对当代音乐激进主义产生了广博的影响。 与同时代的桀骜不驯的音乐激进派瓦格纳与伍尔夫不同的是,布鲁克纳对其他音乐家,尤其是瓦格纳,表现得极其谦虚。布鲁克纳这种作为一个人与其作为一个作曲家的迥异,使得描述他的人生以及通过这种描述去理解其音乐之背景变得极其困难。 他的作品尤其是交响曲,遭致许多人的批评。批评者中最著名的有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汉斯力克以及其他支持布拉姆斯的人们(这其中还包括瓦格纳的批评者)。作品冗长、旋律重复,以及布鲁克纳经常在他同僚的协助下不停修改自己作品的习惯,并且因此对哪个版本认可的举棋不定为他们所诟病。正因为布鲁克纳经常性重复地修改已完成的作品,造成他的交响曲作品版本众多,所以产生了音乐学中著名的布鲁克纳难题。 雖然批評者眾,但布鲁克纳亦有许多支持者,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的學生兼朋友古斯塔夫·马勒。马勒曾评价布鲁克纳为“半神半痴”。.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安东·布鲁克纳 · 查看更多 »

安德烈·普列文

安德烈·普列文(André Previn,),生于柏林,德国裔美國人,他有着俄國犹太人血统。世界著名的指挥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曾與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安娜-苏菲·穆特結婚,但於2006年離婚。.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安德烈·普列文 · 查看更多 »

安格拉·默克爾

安格拉·多羅特婭·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婚前姓卡斯納(Kasner),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籍女性政治家,现任德国联邦总理。2005年,她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性聯邦总理,她也是兩德統一後首位出身前東德地區的聯邦总理。 2015年12月,默克尔当选《时代周刊》2015年度风云人物,《时代周刊》总编赞扬她在欧洲主权债务、中东难民及俄罗斯干预乌克兰等危机期间所展现的非凡领导能力。近年,默克尔處理歐洲難民危機的表現受到爭議及批評。不少國家及政治人物批評德國總理默克爾為代表的難民政策,某些政治人物認為這樣的政策应证了右派民粹主義的預言,而造成了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安格拉·默克爾 · 查看更多 »

富特萬格勒

#重定向 威廉·富特文格勒.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富特萬格勒 · 查看更多 »

小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Johann Baptist Strauss,),因与其父同名,故通常称为约翰·施特劳斯二世或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以圆舞曲作品最为著名,如《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约翰·施特劳斯是著名音乐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他的两位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和爱德华·施特劳斯也是著名的音乐家。不过小约翰是整个家族中成就最大,名望最高的一位。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为19世纪维也纳圆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圆舞曲之王”的称号是由于他把华尔兹这种原本只属于农民的舞曲形式提升为了哈布斯堡宫廷中的一项高尚的娱乐形式。此外他的作品的艺术成就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辈们(例如约瑟夫·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也更为人所熟知。不仅是圆舞曲,他的一些波尔卡、进行曲以及轻歌剧也相当著名。.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小约翰·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尼基施·阿图尔

阿图尔·尼基施(匈牙利语:Nikisch Artúr,),匈牙利指挥家。他被视为布鲁克纳、柴可夫斯基、贝多芬和李斯特作品的杰出指挥家。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曾称赞尼基施把自己的第4交响曲演奏到“杰出、无以复加”的境地。.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尼基施·阿图尔 · 查看更多 »

尼伯龙根的指环

《尼伯龙根的指环》(Der Ring des Nibelungen),本意为尼伯龙人的指环,是一個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由華格納作曲及編劇,整個於1848年開始創作,至1874年完成,歷時共26年。創作靈感來自北歐神話《威爾森格英雄傳》及日爾曼敘事長詩《尼貝龍根之歌》內的故事及人物,特別是冰島家族傳說 (Icelanders' sagas,冰島歷史英雄故事散文)。 《尼伯龙根的指环》由四部歌劇組成,亦被瓦格納稱為“舞台节庆典三日剧及前夕”,包括:.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 · 查看更多 »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דניאל ברנבוים,),阿根廷-以色列的钢琴家、指挥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丹尼尔·巴伦博伊姆 · 查看更多 »

布鲁诺·瓦尔特

布努诺·瓦尔特 (Bruno Walter,) , 初名布努诺·施莱辛格(Bruno Schlesinger)是一位美籍德国猶太裔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他被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 瓦尔特是莱比锡格万豪斯乐团乐团长(1929-1933),纽约爱乐的首席指挥(1947-1949)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任客席指挥。.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布鲁诺·瓦尔特 · 查看更多 »

乔治·塞尔

乔治·塞尔(György Széll,)是一位美国籍的匈牙利指挥家。 1897年塞尔生于布达佩斯。很早就开始了其音乐生涯,在1908年,11岁的他就以钢琴家的身份登台演出。后来他在维也纳学习音乐作曲。 1970年塞尔在克利夫兰去世。.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乔治·塞尔 · 查看更多 »

乔治·索尔蒂

喬治·索尔蒂爵士(Sir Georg Solti,),英籍匈牙利裔指挥家。 索尔蒂生於布達佩斯,幼年学习钢琴,还于布达佩斯在贝拉·巴托克、多赫南伊·埃尔诺和柯达伊门下学习过音乐。1930年年代,他曾在匈牙利国家歌剧院当声乐教师。1935-37年他到萨尔斯堡在瓦尔特和托斯卡尼尼旁边当助手。索尔蒂1938年首度作为指挥演出,但当时在匈牙利的犹太人作公开场合演出,并不是很受欢迎。 索尔蒂在瑞士度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还到卢塞恩当过托斯卡尼尼的助手。1942年在日内瓦一个钢琴比赛中胜出。战后蕭提到百废待兴的德国去寻找工作。盟军指派他到慕尼黑巴伐利亚国立歌剧院接替被禁止演出的克莱门兹·克劳斯,担任指挥一职。 从1947年起索尔蒂便与DECCA唱片公司合作,两者的关系维持到索尔蒂逝世,长达50年。1952年索尔蒂调职到法兰克福歌剧院,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與大乐团和大歌剧院合作。 1961年起他开始了与皇家柯芬園歌劇院长达10年的合作。1972年他成为英国公民,并受封为爵士。 索尔蒂最伟大的成就是于1958年开始动工的浩大工程——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合作演奏的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时至今日,这套录音被奉为录音史上的里程碑。1969年起,索尔蒂事业的第二阶段,就是与芝加哥交响乐团22年的合作,直至1991年。同时,1971-1975年他还是巴黎管弦乐团的音乐指导,1979年-1983年为伦敦爱乐乐团的艺术指导。索尔蒂于1997年在睡夢中過世,没有任何先兆。 索尔蒂是20世纪后半叶重要的歌剧指挥家。他所录制的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威尔第的歌剧至今被认为是珍品。他的交响乐录音也很受欢迎。那里有着托斯卡尼尼式的直率、准确、迅猛、客观、流光溢彩且极具张力。其漫长的录音生涯造就了一批示范级录音,包括马勒的交响曲全集和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乔治·索尔蒂 · 查看更多 »

庄严弥撒 (贝多芬)

《D大调庄严弥撒》,作品12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9年至1823年间创作的弥撒。该作品一般被认为是贝多芬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齐名;此二者都是古典音乐时期最显著的弥撒。但该作品知名度不如同时期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和晚期钢琴奏鸣曲高。.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庄严弥撒 (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或伯恩施坦(Bernstein)是德国人(含在德犹太人)的姓氏,在德语中意思为“琥珀”。Bernstein的德语发音为,但是英语一般发成,可以指:.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伯恩斯坦 · 查看更多 »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類型。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類型,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類型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了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為了流行歌曲而作曲,要了解歌詞,了解目前流行的趨勢。要為交響樂作曲,不了解各種樂器是不行的。這些都是作曲家面臨的挑戰。.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作曲家 · 查看更多 »

克劳迪奥·阿巴多

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中央社,2014年1月20日),出生于米兰,意大利指挥家,世界著名的指挥大师。.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克劳迪奥·阿巴多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瓦格纳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Wilhelm Richard Wagner,),德国作曲家、劇作家,以其歌劇聞名。理查德·瓦格纳不同於其他的歌剧作者,他不但作曲,還自己編寫歌劇劇本。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德·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理查德·瓦格纳一開始是延續卡尔·马利亚·冯·韦伯和贾科莫·梅耶贝尔的浪漫主义傳統,但後來提出了整體藝術的概念,整合了詩歌、視覺藝術、歌劇及劇場,並在1849至1852年間提出許多的論述。瓦格纳後來將這些概念放入由四部歌劇組成的系列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中,共花了26年的時間才完成。 理查德·瓦格纳後期的作品以其複雜的音樂織度、豐富的和声及配器法著稱,另外他也在作品中靈活的使用主导动机,也就是會和特定人物、地點或是事物一起出現的一到兩個小節音樂。理查德·瓦格纳在音樂語言上的一些進展,例如極度的以及快速變換的調性,也影響古典音樂的發展。瓦格纳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可以算是現代音樂的開始。 理查德·瓦格纳曾建造自己的歌劇院,也就是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其中有許多新穎的設計,此歌劇院是為了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而興建,《帕西法爾》也是在這裡首演。後來的拜羅伊特音樂節也在此固定演出瓦格纳的十部樂劇。在瓦格纳建造歌劇院時,他對於音樂及戲劇的想法又改變了,他也將一些傳統形式引入他最後幾部作品中,包括《尼伯龍根的指環》。 在理查德·瓦格纳的最後幾年生命中,充斥著政治流亡者、動盪的愛情以及貧窮。他在音樂、戲劇及政治上的爭議作品在最近數十年來得到許多的注意,尤其是其中的反犹太詞句。他的概念在許多二十世紀的藝術中可以看出踪跡,其影響包括哲學、文學、視覺藝術及戲劇。.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理查德·瓦格纳 · 查看更多 »

理查德·施特劳斯

查·格奥尔格·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寫圓舞曲著稱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完全没有关系,一般都以全名理查·史特勞斯(R.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理查德·施特劳斯 · 查看更多 »

第9號交響曲 (馬勒)

D大調第九號交響曲由古斯塔夫·馬勒於1909年至1910年間所作,此曲連同《大地之歌》,成為第十套由馬勒創作之交響曲。由於馬勒未完成第十號交響曲便已與世長辭,故此首第九號交響曲,亦是馬勒生前最後完成之交響曲。 本曲於1912年6月26日由維也納愛樂管絃樂團及布鲁诺·瓦尔特帶領下作首演。當時馬勒已經離世,因此亦沒法親臨首演。本曲同時亦是馬勒唯一(如果撇除還沒有完成的第十)一首交響曲在完成初稿後未有作出任何修改。樂譜同年由樂譜出版商Universal Edition 出版。 全曲演奏時間約75分鐘。.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第9號交響曲 (馬勒) · 查看更多 »

管弦乐团列表

本列表所列为西洋管弦乐团。有关中国民族乐团及其他地区的民族乐团,详见各自条目,本表不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管弦乐团列表 · 查看更多 »

管弦樂團

管弦樂團(英語:Orchestra)是當今世上編制最龐大、最複雜的樂團型態,擁有極強大而廣泛之音樂表現力。管弦樂團一般演奏古典音樂或為歌劇伴奏,有時也會替流行音樂伴奏;現代不少管弦樂團也常為電影伴奏,製作電影原聲帶。 一个管弦樂團大多有70位以上的演奏家组成,有些甚至有上百位演奏家。形式比较小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室內樂團(Chamber Orchestra),室內樂團的成員數量一般少於30人,在兩者中間還有所謂小交響樂團(Sinfonietta Orchestra),主要演奏接近較大於真正室內樂和「典型」近代交響樂曲中間的管弦樂作品,如歷史上巴洛克樂派或古典樂派交響曲或大協奏曲,其編制是動用30到50人的中型樂團演出。一些大型的管弦樂團也被称为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或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兩者稱謂之間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有時是一个城市中有兩隊管弦樂團時,可以此來區分彼此,例如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 管弦樂團在演奏時,並不一定所有的團員都要參與演奏過程;一般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参加演奏的演奏者數目也不同。大多數管弦樂團尚未擁有全部樂器的演奏家,例如,很多樂團没有常態編制豎琴家,或是薩克斯風樂手、鋼琴家、爵士鼓鼓手。因此假如要演奏的作品中有他们不具有的樂器时,他们一般會與獨立音樂家合作,因此樂團人數相當具有彈性。.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管弦樂團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 他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大部分的创作时期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一些评论家将其与巴赫、贝多芬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他對標題音樂與華格納的樂劇形式不認同,而是走純粹音樂路線。 勃拉姆斯創作許多鋼琴曲、室內樂、交響樂及合唱曲。勃拉姆斯本身是炫技鋼琴家,首演過許多自己的作品。勃拉姆斯也和當時不少傑出的音樂家一起合作,包括鋼琴演奏家克拉拉·舒曼以及小提琴演奏家约瑟夫·约阿希姆。勃拉姆斯的很多作品已成為現代音樂會的主要曲目之一。勃拉姆斯是不妥協的完美主義者,曾毀掉他的部份作品.也有一些未發表的作品。.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海顿

法蘭茲·約瑟夫·海頓(Franz Joseph Haydn,),又译海登、海典、偕丁,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是继巴赫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被譽稱交響曲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 海顿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個小村莊羅勞,出身于一個贫穷的车匠家庭,27岁时受聘担任匈牙利埃施特哈齐亲王的乐长,任职达30年之久,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劇《创世记》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海顿的音乐幽默、明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的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他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爸爸”。.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约瑟夫·海顿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重定向 维也纳国立歌剧院.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

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Gesellschaft der Musikfreunde in Wien),简称“维也纳音乐协会”(Wiener Musikverein),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成立于1812年。.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 · 查看更多 »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开始于1939年,正式命名于1946年。.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 查看更多 »

瓦尔特

尔特或華爾特(Walter)可以指:.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瓦尔特 · 查看更多 »

芝加哥交响乐团

芝加哥交响乐团(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是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一支管弦乐团。它是美国五大管弦乐团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水准最高的乐团之一。 乐团的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在1891年到1905年亲自担任乐团首席指挥。其后很长的一段时间1905到1942年则由弗里德里克·斯托克接掌,但这段时间的录音却很少。而后是德斯雷·迪福(1943年到1947年),阿尔图·罗津斯基(1947年到1948年)和拉斐尔·库贝利克(1950年到1953年)。此后乐团迎来了一位重要人物,以追求准确著称的弗里兹·莱纳,乐团的成员虽然怕他,但莱纳却为乐团带到世界一流水准。1963年莱纳逝世后,法国人让·马蒂农1963年到1969年上任。再后则是乔治·索尔蒂,他任职到1991年并一直保持着乐团的水准。1991年丹尼尔·巴伦博姆入选成为继任者。 乐团的老家是芝加哥乐团大厅(有时也以其成立者希奥多·汤玛斯名之)。1904年竣工,1966年翻修,但声学效果反而下降。因此乐厅的声学条件并不适合录音,所以乐团大都在麦地纳教堂进行录音的。1997年再度完成新一轮的翻修,力求再现本来的声效。声音的宽度和亮度提高了,但乐手却抱怨了,原因是他们互相之间呼应不了。.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芝加哥交响乐团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

萨尔茨堡(Salzburg),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城市的历史相当悠久,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萨尔茨堡 · 查看更多 »

萨尔茨堡音乐节

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er Festspiele),又称“萨尔茨堡夏季艺术节”(以区别“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节”),为每年七月最后一个周六在莫扎特故乡——奥地利萨尔茨堡举办的连续五周的夏季音乐盛会。 萨尔茨堡音乐节由"莫扎特基金会"始创于1877年,以演奏莫扎特作品为初衷。1922年之后,加入德国作曲家、指挥家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1992年,年轻的剧院管理者、法学博士莫迪埃对音乐节曲目进行改革,直到近代,逐步加入穆索尔斯基、老约翰·施特劳斯、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马勒、瓦格纳、布鲁克纳等等音乐家的作品。表演的内容包括意大利歌剧、话剧、电影、音乐会、芭蕾舞等项目。 音乐节期间,萨尔茨堡音乐节大厅、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大学、州立剧院、米拉贝尔宫等都有音乐活动.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萨尔茨堡音乐节 · 查看更多 »

西蒙·拉特尔

西蒙·拉特尔爵士,OM,CBE,FRSA(Sir Simon Rattle,又譯:--,),生于利物浦,英国指挥家,曾任柏林爱乐管弦乐团首席指挥。.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西蒙·拉特尔 · 查看更多 »

马里斯·扬颂斯

里斯·伊瓦爾斯·喬治·扬颂斯(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又译:--,)生于里加,拉脱维亚指挥家。其父亲也是一名指挥家,母亲伊赖达·杨松斯(Iraida Jansons)是犹太女中音歌唱家,曾为里加歌剧院的首席歌手。.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马里斯·扬颂斯 · 查看更多 »

魏恩加特纳

#重定向 费利克斯·魏因加特纳.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魏恩加特纳 · 查看更多 »

鲁道夫·肯普

鲁道夫·肯普()是一位德国指挥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鲁道夫·肯普 · 查看更多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集古典主義大成的德國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貝多芬對後世影響深遠。一生共創作了9首編號交響曲、36首鋼琴奏鳴曲(其中32首带有编号,1首未完成)、10部小提琴奏鳴曲、16首弦樂四重奏、1部歌劇及2部彌撒曲等等。這些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貝多芬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 · 查看更多 »

茶花女 (歌劇)

《茶花女》(La traviata)是由朱塞佩·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劇。 意大利文劇本由(Francesco Maria Piave)編寫,改編自小仲马於1848年出版的小說《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劇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鳳凰歌劇院首演。作品名稱“La traviata”解作“迷途婦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說,亦被改拍成電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藍本改編。.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茶花女 (歌劇) · 查看更多 »

赫伯特·冯·卡拉扬

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出生于萨尔茨堡,是一位奥地利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卡拉扬在指挥舞台上活跃70年。他带领过欧洲众多顶尖的乐团,并且曾和柏林爱乐乐团有过长达34年的合作关系。他热衷于录音和导演,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到1988年为止他发行超过1万张唱片约700款录音),包括众多的管弦乐,歌剧录音和歌剧电影,涵括从巴洛克,到后浪漫主义欧洲作曲家,甚至部分現代樂派的作品。其中一些作品,如贝多芬的交响曲还被多次录制。卡拉扬在音乐界享有盛誉,甚至在中文领域被人称为“指挥帝王”。.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赫伯特·冯·卡拉扬 · 查看更多 »

里卡多·穆蒂

里卡多·穆蒂(Riccardo Muti,),意大利指揮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里卡多·穆蒂 · 查看更多 »

金色大厅

维也纳音乐协会大楼(,简稱:,)是位于奧地利維也納内城的一座音乐厅建筑。 该楼内有多个表演空间,其中面积最大的金色大厅(Großer Musikvereinssaal,或称:Goldener Saal)装修精美,音响效果出色,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厅之一。.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金色大厅 · 查看更多 »

柏林爱乐乐团

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簡稱柏林愛樂,舊名Berliner Philharmonisches Orchester),德国管弦樂團,成立于1882年。普遍认为柏林爱乐是世界级的管弦乐团。.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 · 查看更多 »

梅塔

梅塔有兩種可能:.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梅塔 · 查看更多 »

楊頌斯

#重定向 马里斯·扬颂斯.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楊頌斯 · 查看更多 »

民主

民主(dìmokratía),其本义是“人民的统治”,即“主权在民”,是一种现代的国家制度,国家权力由公民直接或间接行使。民主有时被称为“多数的统治”,与極權統治、独裁统治或寡头政治相对立。狭义的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平常所说的民主作风、民主原则、言論自由等民主权利,都从民主之含义派生而来。广义的民主应该是人民当家做主,既在一个完整的民主的社会里人们从一出生就平等,人们对社会负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建立起社会的法律法规以及对政权控制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等等。 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指出,民主包括四个关键要素:(1)通过自由和公正的选举产生政府; (2)作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和公民生活; (3)保护所有公民的人权;(4)法律和程序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民主 · 查看更多 »

汉斯·冯·彪罗

--(Hans Guido Freiherr von Bülow,)是19世纪重要德国指挥家、钢琴家和作曲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汉斯·冯·彪罗 · 查看更多 »

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Hans Knappertsbusch,),著名的德国指挥家,被誉为指挥界的凯撒,瓦格纳作品的权威。 死于慕尼黑。 他在科隆的音乐学院学习,1912年他在那市立剧院任乐队长,这也是他音乐生涯的开始。在慕尼黑他任国家歌剧院指导,后因反对纳粹党而被停职。1938年他出任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导。 从 1937年 到 1945年 他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 二战后他居住在慕尼黑,经常到拜鲁伊特音乐节上献演。 他的录音很少,代表性的录音有布鲁克纳的第五交响曲,瓦格纳的乐剧。 Category:德國指挥家.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汉斯·克纳佩茨布施 · 查看更多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出生于奧地利大公國薩爾斯堡,逝世于維也納,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他也是一位共濟會會員。.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 查看更多 »

洛林·马泽尔

洛林·马泽尔(Lorin Maazel;),指挥家,中提琴家,作曲家。以其敏锐,有时有些极端的演奏而闻名。.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洛林·马泽尔 · 查看更多 »

朱塞佩·威尔第

朱塞佩·福圖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出生于帕尔马附近的勒朗科勒(Le Roncole),逝世于米兰,意大利作曲家。 威尔第和理查德·瓦格纳一起被认为是19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创作者。 威尔第从1824年开始学习音乐,他为焦阿基诺·罗西尼的歌剧《塞維利亞的理髮師》写了序曲。然后他去米兰,但那里的音乐学院拒绝接受他,他并不灰心,继续自学。 他的处女作是《奧貝爾托》(Oberto),此后他又写了《一日國王》(Un Giorno di Regno),这是他第一部喜劇,但不成功。1842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不朽之作《納布科》。 其后他的佳作屡出不叠。1872年他的另一部巨著《阿依達》问世。對於这部歌剧的創作目的,坊間有不少傳言。實際上這歌劇並不是為开罗總督歌剧院的开幕式,也不是為苏伊士运河开航而作的。 威尔第晚年主要修改他早年的作品。威尔第支持意大利当时的独立运动,他的一些作品中有暗示这个运动的情节。直到今天还有人建议将他为《納布科》所作的合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作为意大利的国歌。.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朱塞佩·威尔第 · 查看更多 »

指挥家

指挥(英语:conducting,法语:chef d'orchestre,德语:Dirigent)是以手势操纵乐队或歌剧的表演的艺术(或方法),这种操纵包括打拍子,保证声部正确的进入演奏以及个别乐句的分句处理。至19世纪初期,指挥成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乐家,这种发展是与音乐中的表情的,浪漫主义因素的增加是平衡的。 从最基本的要求来说,指挥必须指出音乐的拍子,使全体演奏(唱)者能有统一的节拍,这些动作概括地刻画出一小节内的节拍,其重拍总是用向下的动作来表示。指挥们喜欢用右手握指挥棒或一细棒来强调节拍的轮廓,让左手来指示各个声部的进入和表示音乐的层次。然而许多现实指挥家遵循长期以来指挥无伴奏合唱的做法而不用指挥棒。可能第一位指挥大师(按现代人对此词的理解)当推瓦格纳。自瓦格纳树立起了“演绎”的传统,指挥不仅要使演出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而且要在作曲家的意图上建立起自己的个人风格。就音乐而言,指挥是指导管弦乐团、合唱队、歌剧团、舞剧团或其他音乐小组的演出或解释合奏(唱)作品的职业及技能。 指挥与一个乐团长期合作的例子极多。.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指挥家 · 查看更多 »

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斯维亚托斯拉夫·特奥菲洛维奇·里赫特(Святослав Теофилович Рихтер,Sviatoslav Teofilovich Richter,又译里希特或李希特,),德裔乌克兰钢琴家,里赫特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他以极广的演奏范围,举重若轻的技术以及富有诗意的分句闻名。.

新!!: 维也纳爱乐乐团和斯维亚托斯拉夫·里赫特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VpoWpo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