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縣 (羅馬尼亞)

指数 縣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亚的行政区划由41個縣(Județe)和布加勒斯特市组成的。按照欧盟规定的地域统计单位命名法(),这41个縣和1个市为NUTS-3级别,在罗马尼亚境内为地方政府。大多数县是以其境内的主要河流为名,少数则以大城市如县城的名字命名。 县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末的摩尔达维亚公国和瓦拉几亚大公国。1859年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行政区划体系与法国相似。这一体系曾经更改过几次,而县的数量也时常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71个县,而到了1968年就只剩39个县了。自1968年以来县的形式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这之间只发生过一些小变动,最后一次变动是在1997年。 据2011年人口普查统计数据,罗马尼亚41个县平均人口为445,000,其中雅西县人口最多(772,000),科瓦斯纳县人口最少(210,000)。县平均面积为5,809平方千米,其中蒂米什县最大(8,697平方千米),伊尔福夫县最小(1,583平方千米)。与县同级的布加勒斯特市人口为1,883,425,面积为228平方千米。.

73 关系: 加拉茨基层政权县城博托沙尼南布格河奥拉迪亚奧爾特縣布加勒斯特布勒伊拉布澤烏縣布拉索夫乡 (罗马尼亚)亚历山德里亚 (罗马尼亚)康斯坦察人口德瓦德涅斯特河匈牙利圖爾恰縣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克卢日-纳波卡克勒拉希克魯日縣克拉約瓦图尔恰皮特什蒂福克沙尼科瓦斯納縣穆列什縣穆列什河第二次世界大战米耶尔库雷亚丘克罗马尼亚城市列表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联合公国罗马尼亚行政区划羅馬尼亞省 (法国)瓦拉幾亞电话区号特尔古穆列什特兰西瓦尼亚Eurostat面积馬拉穆列什縣錫比烏錫比烏縣胡內多阿拉縣阿爾巴縣...阿爾傑什縣阿拉德阿拉德縣蘇恰瓦縣薩圖馬雷縣蒂米什縣蒂米什瓦拉蒂米什河苏联行政区划雷希察雅西雅西縣雅洛米察縣雅洛米察河ISO 3166-2欧洲联盟比薩拉比亞比斯特里察比斯特里察河战间期摩尔达维亚公国拜占庭帝国普洛耶什蒂 扩展索引 (23 更多) »

加拉茨

加拉茨(Galaţi)位于罗马尼亚东部多瑙河畔,是加拉茨县的首府,也是该国第七大城市(按人口)。.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加拉茨 · 查看更多 »

基层政权

基層政權(Municipality)是指一個國家內最基礎的政府機構,通常是對應的基層行政區的行政單位。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會有不同的稱呼。.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基层政权 · 查看更多 »

县城

縣城又称县治,即中国地方行政区——县的治所,近代指县级行政机关的常驻地。如今中国的县城(县包括县级行政区)有一千余个。越南沿用古称,称为县莅。 在中国,自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开始,即有县城。地方政府围绕人口聚集之地,建筑城墙,形成城郭,构建起独立的城池,用以抵御外敌,并保障居民安全。县城规模受所在地区经济、人口影响。明清之时,中国人口繁盛。在经济繁荣、人口稠密之地,一座县城可能会分属两县,长期处于同城而治的状态。晚清以后,随着热武器的广泛运用和不断升级。政府不再修筑围郭形式的县城。当代中国,明清修筑的县城城墙,多随着城市扩展而被破坏,而留存的城墙会因其文化价值成为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以来,一般在县政府的办公所在地,相应的为政府机构建立配套的行政、教育、生活服务机构。在县级行政区划范围内,选址于相对交通便利,通讯及时,经济发达的城镇。按人口及经济规模有大小区分。中国还存在一种县级市,该类市的市治所在地,也是一种县城的形式。 Category:中国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县城 · 查看更多 »

博托沙尼

博托沙尼 (Botoşani)是位於羅馬尼亞北部的一個城市。博托沙尼縣的縣府所在地。博托沙尼是一個文化名人輩出的城市,羅馬尼亞著名詩人米哈伊·愛明內斯庫就是博托沙尼出身。.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博托沙尼 · 查看更多 »

南布格河

南布格河(Південний Буг)為烏克蘭西南部河流。發源出,曲折東南流,注入黑海布格河口灣。長806公里,流域面積6.37萬平方公里。河口年平均流量90立方米/秒。春汛2月末至5月初,平水期6月至次年2月,冰期11月至次年3月中。沃茲涅先斯克以下可定期通航。建有水電站。三角洲漁業發達。河水主要用於灌溉。河口有艦船製造中心--尼古拉耶夫。 流经的主要城市有:赫梅利尼茨基、文尼察、五一城、尼古拉耶夫。 Category:基洛夫格勒州河流 Category:赫梅利尼茨基州河流 Category:尼古拉耶夫州河流 Category:敖德薩州河流 Category:文尼察州河流.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南布格河 · 查看更多 »

奥拉迪亚

奥拉迪亚(罗马尼亚语:Oradea;匈牙利语:Nagyvárad;德语:Großwardein;Varat;גרויסווארדיין;Varadinum)是罗马尼亚的城市,是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的比霍爾縣的首府。奥拉迪亚有206,527人口(根据2002年人口普查);此数字不包括奥拉迪亚大区范围内的其他区域,如果算上周边的城镇的话将有22万人左右,是罗马尼亚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奥拉迪亚 · 查看更多 »

奧爾特縣

奧爾特縣 (羅馬尼亞語:Judeţul Olt)是羅馬尼亞西南部的一個縣。南以多瑙河與保加利亞分隔開。面積5,498 平方公里,人口489,274 (2002年)。首府斯拉蒂納。 下設2市、6镇、93鄉。 O.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奧爾特縣 · 查看更多 »

布加勒斯特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语:București),罗马尼亚首都,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畔。有「小巴黎」之稱。面积约228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它是罗马尼亚最大的城市,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若以以人口計算,布加勒斯特是歐盟第六大都市。 据历史记载,该市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459年,布加勒斯特成为罗馬尼亞要塞,1574年发展成为城市,1659年起成为瓦拉几亚公国首都。1862年成为统一的罗马尼亚国家首都。1877年5月9日罗馬尼亞在此宣布独立。1947年为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首都。1977年发生地震。1989年爆发革命,成为新罗马尼亚的首都。此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羅馬尼亞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该市行政划分为六个区,设市长一名,各区区长一名,均由市民选举产生。布加勒斯特有兩支著名的足球強隊——布加勒斯特迪納摩和布加勒斯特星隊。位於布加勒斯特的羅馬尼亞人民宮號稱是世界第二大建築物。.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布加勒斯特 · 查看更多 »

布勒伊拉

布勒伊拉 (羅馬尼亞語:Brăila、希臘語:Μπράιλα、土耳其語:İbrail)是羅馬尼亞的一個城市。屬蒙特尼亞地區。布勒伊拉是布勒伊拉縣的首府所在地。此外布勒伊拉還是多瑙河岸的一個河港。 Category:羅馬尼亞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布勒伊拉 · 查看更多 »

布澤烏縣

布澤烏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Buzău)是羅馬尼亞東南部的一個縣。面積6,103 平方公里,人口496,214 (2002年)。首府布澤烏。 下設2市、3镇、82鄉。 B.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布澤烏縣 · 查看更多 »

布拉索夫

布拉索夫(羅馬尼亞語:Braşov;德語:Kronstadt,中文译为喀琅施塔特;匈牙利語:Brassó;Corona)為羅馬尼亞布拉索夫縣的首府,位於特兰西瓦尼亞南部,距離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約166公里。而這座城市更被南喀爾巴阡山脈包圍著。而這座城市最著名的是「金鹿國際流行音樂節」(Golden Stag International Music Festival),吸引各國參加。.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布拉索夫 · 查看更多 »

市是一個國家之行政区划单位,通常運用於城市,有時會另稱「建制市」以便與地理學或文化(約定俗成)上的都市區別。市建制基本反应其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化发展趋势。一個市通常會劃分為數個行政區,以方便政府之治理。 以下主要敘述漢字文化圈內之地區所定義的「市」。日本自1888年起在具有城市規模的地方實施市制,中國在民國建立後亦跟進採用,目前已廣泛使用於漢語環境之中。.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市 · 查看更多 »

乡 (罗马尼亚)

乡(comună),是罗马尼亚的第二级行政区划之一。罗马尼亚全国有2686个乡。乡是一个县的乡村地域的区划设置(城镇地区一般设为市或市镇)。乡的设定没有明确的界定,即使一个乡人口突破1万,辖境大部分为城镇化地区,也有可能保持为乡的建制。 每个乡设有乡长(primar)。每个乡辖有若干个村庄。.

新!!: 縣 (羅馬尼亞)和乡 (罗马尼亚) · 查看更多 »

亚历山德里亚 (罗马尼亚)

亚历山德里亚(罗马尼亚语:Alexandria)位于罗马尼亚语南部韦代亚河畔,是泰莱奥尔曼县的县治,人口58,651(2002年)。 A.

新!!: 縣 (羅馬尼亞)和亚历山德里亚 (罗马尼亚) · 查看更多 »

康斯坦察

康斯坦察(罗马尼亚语:Constanţa)位於黑海西岸的多布羅加地區,人口254,693(2011年),是羅馬尼亞康斯坦察縣首府,也是連接黑海和多瑙河的運河的終點。康斯坦察亦是羅馬尼亞現存最古老的城市。 康斯坦察是該國重要的港口,約長30公里(19英里),其面積達39.26平方公里(15.16平方英里)。康斯坦察港是黑海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最大的港口之一。 康斯坦察也是女子網球名將西莫娜·哈蕾普和著名演員賽巴斯汀·斯坦的出生地。.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康斯坦察 · 查看更多 »

人口

人口(Population),通常是指一个地理区域的人類数目,对人口进行研究的科目有社会学和地理学,它是人口学研究的最基本的范畴,一个地域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这限制了人口的数目的增长,一些人类社会学观察员建议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人口,并且认为未受抑制的人口增长有可能导致马尔萨斯学说灾难,但是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这个观点。人口具有自然的和社会的两重属性。.

新!!: 縣 (羅馬尼亞)和人口 · 查看更多 »

德瓦

德瓦(罗马尼亚语:Deva)位于罗马尼亚西部穆列什河畔,是胡内多阿拉县的县治所在,人口约8万(2002年)。 D.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德瓦 · 查看更多 »

德涅斯特河

德涅斯特河(烏克蘭語:Дністер;羅馬尼亞語:Nistru)是歐洲東部的一條河流,全長1,362公里。起源於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注入黑海。當中部份河段為乌摩邊界,有條支流為魯特河,中間大部份河段為摩爾多瓦與德涅斯特河沿岸摩尔达维亚共和國的邊界。歷史上也是比薩拉比亞的東部界線。 河名來自薩爾馬提亞人,意思是「近的河」,相對的「遠的河」指的是聶伯河。.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德涅斯特河 · 查看更多 »

匈牙利

匈牙利國(Magyarország),通称匈牙利,是一个位於中歐的內陸国家、但是長期和東歐、南歐歷史所有關聯。匈牙利與奧地利、斯洛伐克、乌克兰、罗马尼亞、塞尔維亞、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接壤,人口约1,000万,首都為布达佩斯。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這是歐洲最廣泛使用的非印歐語系語言。在歷史上匈牙利經常和遊牧民族與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奧地利和捷克、波蘭、當時統治南歐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匈牙利為匈人帝國、哈布斯堡君主國和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之一。.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匈牙利 · 查看更多 »

圖爾恰縣

图尔恰县(Judeţul Tulcea)位于东欧国家罗马尼亚的东南部,是该国东南开发区的一个县(“县”在罗马尼亚是一级行政区,相当于中国的“省”),也是该国最东部的县,濒临多瑙河和黑海,在罗马尼亚的历史上属于多布鲁贾地区,首府图尔恰。“图尔恰”(Tulcea)一词的国际音标是。.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圖爾恰縣 · 查看更多 »

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简写为NIST)的前身为国家标准局(NBS,1901年~1988年),是一家测量标准实验室,属于美国商务部的非监管机构。该研究所的官方使命为: NIST雇佣有大约2900名科学家、工程师、科技工作者,以及后勤和管理人员,大约1800名辅助工作人员(来自美国公司和国外的工程师和研究员),另外还有1400名专家分布在国内约350个附属研究中心里。.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 · 查看更多 »

克卢日-纳波卡

克卢日-纳波卡(Cluj-Napoca,Klausenburg,Kolozsvár,קלויזנבורג,中文译为克劳森堡),1974年前名为克卢日(Cluj),罗马尼亚西北部的一座城市,克卢日县首府,是该国的一个学术、文化和工业中心。克卢日-纳波卡位于布加勒斯特之西北约440千米,曾是特兰西瓦尼亚的首府。.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克卢日-纳波卡 · 查看更多 »

克勒拉希

克勒拉希(羅馬尼亞語:Călăraşi)是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的一個城市。屬瓦拉幾亞地區。克勒拉希是克勒拉希縣的首府所在地。克勒拉希靠近保加利亞邊境,距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約有125公里。 Category:羅馬尼亞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克勒拉希 · 查看更多 »

克魯日縣

克魯日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Cluj)是羅馬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縣。面積6,674 平方公里,人口702,755 (2002年)。首府克盧日-納波卡。 下設5市、1镇、75鄉。 C.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克魯日縣 · 查看更多 »

克拉約瓦

克拉約瓦(羅馬尼亞語:Craiova)為羅馬尼亞多爾日縣的首府,位於奧爾特尼亞中部的日烏河西岸,東歐喀爾巴阡山脈的北方及多瑙河的南部。而克拉約瓦也是布加勒斯特西邊的主要商業城市。 克拉約瓦是在古代達基亞人城市的廢墟上所建立,長久以來,它都受到當地的總督所統治。可是,在1395年,這個地方就是歐洲國家第一次擊退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一世進擊的地方。而這個地方最早在16世紀被稱作城市,並開始發展經濟。可是,在1718至1737年間,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統治此地時,它的經濟開始走下坡。 在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期間,這個城市因為兩大國的戰爭而從中獲利,經濟及文化急速發展,為今天的發展打下基礎。後來,在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以前,這個城市更開始工業化的發展。 1960年以後,隨著東歐共產政權開始漫延,羅馬尼亞也成為了共產政權。在共產主義政權統治下,這個城市開始轉向發展汽車、引擎工業、以及航天工業,化學工業、食品工業、工程、電機工程、採礦業及電力工業等。自1989年東歐革命以來,這個城市開始走向產業私有化的道路。直至今天,它成為了布加勒斯特附近一個最重要的商業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克拉約瓦 · 查看更多 »

图尔恰

#重定向 圖爾恰.

新!!: 縣 (羅馬尼亞)和图尔恰 · 查看更多 »

皮特什蒂

特什蒂(罗马尼亚语:Piteşti)是罗马尼亚的一座城市,阿尔杰什县首府。该市位于瓦拉几亚地区阿尔杰什河畔,有公路直达首都布加勒斯特,是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皮特什蒂 · 查看更多 »

福克沙尼

福克沙尼(Focşani,)是罗马尼亚东部的一座大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福克沙尼 · 查看更多 »

科瓦斯納縣

科瓦斯納縣 (Judeţul Covasna;Kovászna megye)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3,710 平方公里,人口206,261 (2011年)。首府聖格奧爾基。 下設2市、3镇、39鄉。 C.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科瓦斯納縣 · 查看更多 »

穆列什縣

穆列什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Mureş)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6,714 平方公里,人口580,851 (2002年)。首府特爾古穆列什。 下設5市、7镇、91鄉。 M.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穆列什縣 · 查看更多 »

穆列什河

列什河(罗马尼亚语:Mureş、匈牙利语:Maros)位于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境内,全长761公里。 穆列什河发源于罗马尼亚喀尔巴阡山脉,自东向西,最终在匈牙利塞格德注入蒂萨河。 穆列什河流经的城镇有:托普利察、雷金、特尔古穆列什、卢杜什、穆列什盐矿镇、阿尤德、泰尤什、阿尔巴尤利亚、乔阿久、奥勒什蒂耶、西梅里亚、德瓦、利波瓦、阿拉德、讷德拉克、毛科、塞格德。.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穆列什河 · 查看更多 »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戰(又常簡稱二次大戰、二戰、WWII等;World War II;Seconde Guerre mondiale;Zweiter Weltkrieg;Вторая мировая война;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次自1939年至1945年所爆發的全球性軍事衝突,整場戰爭涉及到全球絕大多數的國家,包括所有的大國,并最終分成了兩個彼此對立的軍事同盟─同盟國和軸心國。這次戰爭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動員了1億多名軍人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布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全部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包括有猶太人大屠殺、南京大屠殺、戰爭中日軍對中國軍民進行細菌戰、以及最终美國對日本首次使用原子彈等事件,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自有紀錄以來涉及最多大規模民眾死亡案例的軍事衝突,全部總計便將近有5,000萬至7,000萬人因而死亡,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 儘管早在1931年9月,日本便侵佔了中國的滿洲,而後建立了傀儡國家滿洲國。至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更爆發了全面戰爭。不過大多數人仍多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定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這次入侵行動隨即導致英國與法國向德國宣戰。然而德國在入侵波蘭後開始著手嘗試在歐洲建立一個大帝國,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為止,發動一連串戰爭並藉由條約的簽署使得德國幾乎佔領了歐洲絕大部分的地區,而名義上保持中立的蘇聯在和德國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後,也跟進侵略潮流,陸續佔領或者吞併了其在歐洲邊界的鄰近6個國家,在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所佔領的波蘭領土。英國以及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則堅持持續與軸心國繼續作戰,並分別在北非和大西洋海上發生多次軍事衝突,而這也使得英國成了歐洲地區少數仍能繼續反抗德軍入侵的主要武力之一。1941年6月,歐洲的軸心國集團決定撕毀與蘇聯的合作約定,聯合入侵蘇聯領土,這次攻勢也開始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面戰爭爆發,但也在之後讓原本幾乎統轄整個歐洲地區的軸心國被迫投入大量軍力來維持作戰優勢。到了1941年12月,已經加入軸心國的大日本帝國為了能夠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獲得領導地位,陸續襲擊位于太平洋的美國統轄地區和座落於與中南半島的歐洲殖民地,很快地於西太平洋和東亞戰區獲得了主導權。 到了1942年時日本開始在一系列的海戰中戰敗,位於歐洲的軸心國也陸續於北非戰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節節敗退,這些都迫使軸心國停下進攻的腳步。1943年時,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在西西里島戰役中面對同盟國部隊嚴重失利,另一方面德軍在库尔斯克会战戰敗後失去對於東歐的領導地位,同時美國也在太平洋戰區中獲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自此軸心國集團逐漸失去主導權並開始嘗試將佈署於各地的前線部隊進行戰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時,盟軍決定登陸法國以開闢第二戰場,而蘇聯除了成功收復過去被佔領的領土外,也開始轉往進攻德國與其同盟國家的土地。在蘇聯和波蘭部隊共同攻入柏林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最終在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的情況下宣告結束。而另一方面美國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擊敗了日本海軍部隊並陸續佔領了數個重要的西太平洋島嶼,這使得日本列島隨時面臨同盟國部隊入侵的危機。最後在美軍分別於廣島市和長崎市投下原子彈並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1945年8月8日蘇聯進攻日本控制下的中國東北地區,8月14日日本跟進宣佈願意接受無條件投降的條件,而隨著亞洲戰事的停息也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 1945年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勝利宣告結束,然而二次大戰對世界影響極為深遠,改變了往後世界的政治版圖和社會結構,特別是戰敗的軸心國集團被迫接受同盟國的安排。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夠促進各國合作並防止未來的軍事衝突;同時戰勝的盟軍各國,也紛紛在聯合國各個機構中擔任重要職位,特別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和法國5個國家為首成立聯合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主導著世界的秩序.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 查看更多 »

米耶尔库雷亚丘克

米耶尔库雷亚丘克(Miercurea-Ciuc,Csíkszereda,Szeklerburg,塞克勒尔堡)位于罗马尼亚中部,是哈尔吉塔县的首府,人口37,980人(2011年),其中81.39%为匈牙利族。.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米耶尔库雷亚丘克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城市列表

这是 罗马尼亚城市列表, 根据2002人口普查城市人口排名.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罗马尼亚城市列表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共产党

罗马尼亚共产党(罗马尼亚语:Partidul Comunist Român)于1921年由罗马尼亚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发展而来,1944年八月二十三日推翻安东内斯库政权统治,1947年建立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48年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恢复罗马尼亚共产党名称,1989年在罗马尼亚革命中解体。.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罗马尼亚共产党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联合公国

罗马尼亚联合公国,亦称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联合公国,罗马尼亚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存续时间为1859–1881年。1859–1862年间称作联合公国;1862年-1866年间称作罗马尼亚联合公国;1866年后,改称作罗马尼亚。1881年,成为罗马尼亚王国。.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罗马尼亚联合公国 · 查看更多 »

罗马尼亚行政区划

罗马尼亚分为8个区(用于促进各县经济发展,非行政区划)。.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罗马尼亚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羅馬尼亞

罗马尼亞(România),位於東歐洲。羅馬尼亞國境西方分別為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保加利亞在南,北邊與东北則是乌克兰與摩尔多瓦共和國。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多瑙河幾乎佔了南邊與保加利亞之間的國界大半,並且從該國东邊海岸流入黑海的西岸。 羅馬尼亞的首都為布加勒斯特,位於該國南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所流經的平原地帶上,是羅馬尼亞第一大城與工商業城市。值得提到的是,羅馬尼亞的女子組體操曾经相當強,與美國、俄羅斯、中國並駕齊驅,到目前為止獲得過70個世界冠軍。.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羅馬尼亞 · 查看更多 »

省 (法国)

法国行政区划中,直属“第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大区(法語:région)的“第二级地方行政单位”,法语为“département”,汉语将其翻译为“省”或「府」,这类行政单位英语将其与“county”(郡)看作类似,截止2011年3月共计101个,其中5个位于法国海外省或「海外自治領」。.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省 (法国) · 查看更多 »

瓦拉幾亞

拉幾亞(羅馬尼亞文:Ţara Românească)是一個在中世紀時期位於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歷史地區,位置大約在今日的羅馬尼亞東南部。.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瓦拉幾亞 · 查看更多 »

电话区号

电话区号可以指:.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电话区号 · 查看更多 »

特尔古穆列什

特尔古穆列什(罗马尼亚语:Târgu Mureş,德语:Neumarkt am Mieresch,米尔施的诺伊马克特)是罗马尼亚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穆列什县的一座城市,位于穆列什河畔,面积49.3平方公里,人口约14.6万(2006年),其中匈牙利人约占一半。.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特尔古穆列什 · 查看更多 »

特兰西瓦尼亚

特兰西瓦尼亚(Transsilvania;Transilvania/Ardeal;Erdély;Siebenbürgen,中文译为锡本布尔根),罗马尼亚中西部地区。中世纪时特兰西瓦尼亚曾是一个公国。 特兰西瓦尼亚原為匈牙利王國之領土,在奧斯曼帝國攻佔布達佩斯後,成為匈牙利貴族的避難所,抗拒土耳其文化入侵,在一戰後,因1920年簽訂的特里阿農條約,成為羅馬尼亞一部份。.

新!!: 縣 (羅馬尼亞)和特兰西瓦尼亚 · 查看更多 »

Eurostat

#重定向 欧洲统计局.

新!!: 縣 (羅馬尼亞)和Eurostat · 查看更多 »

面积

面積是一個用作表示一個曲面或平面圖形所佔範圍的量,可看成是長度(一維度量)及體積(三維度量)的二維類比。對三維立體圖形而言,圖形的邊界的面積稱為表面積。 計算各基本平面圖形面積及基本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公式早已為古希臘及古中國人所熟知。 面積在近代數學中佔相當重要的角色。面積除與幾何學及微積分有關外,亦與線性代數中的行列式有關。在分析學中,平面的面積通常以勒貝格測度(Lebesgue measure)定義。 我們可以利用公理,將面積定義為一個由平面圖形的集合映射至實數的函數。.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面积 · 查看更多 »

馬拉穆列什縣

拉穆列什縣(Judeţul Maramureş)是羅馬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縣。北鄰烏克蘭。面積6,304 平方公里,人口510,110 (2002年)。首府巴亞馬雷。 下設2市、6镇、62鄉。.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馬拉穆列什縣 · 查看更多 »

錫比烏

錫比烏(羅馬尼亞語:Sibiu;德語:Hermannstadt,赫尔曼施塔特;匈牙利語:Nagyszeben)為羅馬尼亞錫比烏縣的首府,位於特兰西瓦尼亚南部,橫跨著奧爾特河(Olt)的支流奇濱河(Cibin)。.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錫比烏 · 查看更多 »

錫比烏縣

錫比烏縣 (羅馬尼亞語:Judeţul Sibiu)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5,432 平方公里,人口421,724 (2002年)。首府錫比烏。 下設2市、9镇、53鄉。 S.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錫比烏縣 · 查看更多 »

胡內多阿拉縣

胡内多阿拉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Hunedoara)是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縣。面積7,063 平方公里,人口485,712 (2002年)。首府德瓦。 下設7市、7镇、55鄉。 H.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胡內多阿拉縣 · 查看更多 »

阿爾巴縣

阿爾巴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Alba)是羅馬尼亞中部的一個縣。面積6,242 平方公里,人口382,747 (2002年)。首府阿爾巴尤利亞。 下設4市、7镇、65鄉。 A.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阿爾巴縣 · 查看更多 »

阿爾傑什縣

阿爾傑什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Argeş)是羅馬尼亞南部的一個縣。面積6,862 平方公里,人口652,625 (2002年)。首府皮特什蒂。 下設3市、4镇、95鄉。 A.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阿爾傑什縣 · 查看更多 »

阿拉德

阿拉德(Arad)是希伯來語姓氏及波斯語男子名。其在不同場合下也可以指如下多個地名:.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阿拉德 · 查看更多 »

阿拉德縣

阿拉德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Arad)是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縣。西鄰匈牙利。面積7,754 平方公里,人口461,791(2002年)。首府阿拉德。 下設1市、9镇、68鄉。 A.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阿拉德縣 · 查看更多 »

蘇恰瓦縣

蘇恰瓦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Suceava)是羅馬尼亞東北部的一個縣。北臨烏克蘭。面積8,553 平方公里,人口688,435 (2002年)。首府蘇恰瓦。 下設5市、11镇、96鄉。 S.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蘇恰瓦縣 · 查看更多 »

薩圖馬雷縣

薩圖馬雷縣 (羅馬尼亞語:Judeţul Satu Mare)是羅馬尼亞西北部的一個縣。西臨匈牙利,北臨烏克蘭。面積4,418 平方公里,人口367,281 (2002年)。首府薩圖馬雷。 下設2市、2镇、57鄉。 S.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薩圖馬雷縣 · 查看更多 »

蒂米什縣

蒂米什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Timiş)是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縣。西北鄰匈牙利,西南界塞爾維亞。面積8,697 平方公里,是該國最大的縣。人口659,512 (2002年)。首府蒂米什瓦拉。 下設2市、8镇、85鄉。 T.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蒂米什縣 · 查看更多 »

蒂米什瓦拉

蒂米什瓦拉(罗马尼亚语:Timișoara,;匈牙利语:Temesvár;德语:Temeschburg,蒂米什堡;塞尔维亚语:Темишвар;巴纳特保加利亚语:Timišvár;土耳其语:Temeşvar),罗马尼亚西部主要城市,巴纳特地区的历史首都,现为蒂米什县首府,市区面积129.2平方公里,人口336,089人(2006年)。 蒂米什瓦拉得名于蒂米什河,虽然实际上流经该城的是贝加河。其人口以罗马尼亚人为主,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马扎尔人、德国人、塞尔维亚人,以及一些巴纳特保加利亚人、意大利人、希腊人、犹太人和吉普赛人。该城长期受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深受奥地利文化影响,有“小维也纳”之称。 蒂米什瓦拉是著名的教育和工业中心,以医药、机械和电子产品著名。它是第一个使用电灯作为街道照明的欧洲城市(1884年),传说市区内跨贝加河的桥梁是居斯塔夫·埃菲尔的杰作。 1989年,该城发生了蒂米什瓦拉事件,引发了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 德国、意大利和塞尔维亚三国在蒂米什瓦拉设有总领事馆。.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蒂米什瓦拉 · 查看更多 »

蒂米什河

蒂米什河(râul Timiş; Тамиш/Tamiš; Temesch; Temes)是羅馬尼亞西部、塞爾維亞北部的一條河流,多瑙河左支。全長339.8公里,流面積13,085平方公里。 起源於南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西南—西北流經巴納特地區,再以東南方在潘切沃以下注入多瑙河幹流。 流經其他主要城市有盧戈日。 Category:多瑙河支流 T 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蒂米什河 · 查看更多 »

苏联行政区划

蘇聯行政區劃主要架構如下.

新!!: 縣 (羅馬尼亞)和苏联行政区划 · 查看更多 »

雷希察

雷希察(羅馬尼亞語:Reşiţa,德語: Reschitz,匈牙利語: Resicabánya,捷克語: Rešice)是位於羅馬尼亞西部的一個城市。屬巴納特地區。雷希察是卡拉什-塞維林縣的首府所在地。2004年,人口有83,985人。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即有人居住。 Category:羅馬尼亞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雷希察 · 查看更多 »

雅西

雅西(羅馬尼亞語:Iaşi;匈牙利語:Jászvásár;希臘語:Ιάσιο;罗姆语:Yashi; 意第緒語:יאס Yas)是羅馬尼亞雅西縣的首府。2002年人口為320,888人,是羅馬尼亞次於布加勒斯特的第二大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雅西 · 查看更多 »

雅西縣

雅西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Iaşi)是羅馬尼亞東北部的一個縣,東與摩爾多瓦隔普魯特河相望。面積5,476平方公--,人口816,910人。雅西縣人口居羅馬尼亞的第三位,僅次於布加勒斯特與普拉霍瓦縣。首府在雅西。 下設2市、3鎮、92鄉。 I.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雅西縣 · 查看更多 »

雅洛米察縣

雅洛米察縣(羅馬尼亞語:Judeţul Ialomiţa)是羅馬尼亞南部的一個縣。面積4,453 平方公里,人口296,572 (2002年)。首府斯洛博齊亞。 下設3市、4镇、57鄉。.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雅洛米察縣 · 查看更多 »

雅洛米察河

雅洛米察河(râul Ialomiţa)是羅馬尼亞東南部的一條河流、多瑙河左支。全長417公里。 起源於南喀爾巴阡山脈的布切吉山,先向南,再向東南流經羅馬尼亞平原。在赫爾紹瓦附近注入多瑙河幹流。 流經主要城市有特爾戈維什泰和斯洛博齊亞。 Category:多瑙河支流 I.

新!!: 縣 (羅馬尼亞)和雅洛米察河 · 查看更多 »

ISO 3166-2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ISO 3166-2國際標準是ISO 3166的第二部份,定義約3700個國家或地區的主要行政區代碼。每一行政區代碼格式為「國家縮寫-行政區代碼」,國家縮寫是ISO 3166-1的兩字代碼,行政區代碼則經常依據各國標準,以字母、數字或混用的方式,制定一到三字的代碼。 例:CN-11是中國北京市的代碼,前者為ISO 3166-1代碼,後者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2260制定而成。.

新!!: 縣 (羅馬尼亞)和ISO 3166-2 · 查看更多 »

欧洲联盟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Union européenne;Europäische Union),简称欧盟(EU;UE;EU),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也称《欧洲联盟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現拥有28個成员国,正式官方语言有24种。規範歐盟的條約經過多次修訂,目前歐盟的運作方式依照《里斯本條約》。政治上所有成員國均為議會民主國家(2008年《經濟學人》民主狀態調查);经济上為仅次于以美国為首的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实体,德国、法国及意大利為歐盟三大核心成員國;軍事上絕大多數歐盟成員國均為北大西洋公約组织成員。 歐盟的歷史可追溯至1952年建立的歐洲煤鋼共同體,當時只有六個成員國。1958年又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統合在歐洲各共同體之下,1993年又統合在歐洲聯盟之下,欧盟已经漸漸地从贸易实体转变成经济和政治联盟。同時,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後來的歐盟在1973年至2013年期間進行了八次擴大,成員國從6個增至28個。起初推動歐盟建立的動機,是渴望重建二戰后损失惨重的欧洲,以及擔憂欧洲會再度陷入战争泥潭。 歐盟的主要機構有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家首腦組成)、欧盟理事会(成員國家部長組成的欧盟的上議院)、欧盟委员会(欧盟的行政机构)、歐洲議會(欧盟的眾議院,唯一的直接民選機構)、歐洲法院、歐洲中央銀行等。此外,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也在歐洲共同體的管轄範圍之內,但在法律上是獨立於歐盟的國際組織。 歐元由28個成員國中的19個採納為流通貨幣;《申根條約》取消了部分成員國之間的邊境管制,目前已有22個歐盟成員國和4個非成員國實施。 目前欧盟的主要议题有英國脫歐、欧盟的扩大、落實《里斯本條約》、全球暖化問題、非歐元區成員國加入欧元区、主權債務危機、移民危機等。 2012年10月12日,歐盟獲頒諾貝爾和平獎。.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欧洲联盟 · 查看更多 »

比薩拉比亞

比薩拉比亞(羅馬尼亞語:Basarabia;烏克蘭語:Бесарабія;Бессарабия;保加利亞語:Бесарабия;土耳其語:Besarabya)是指德涅斯特河、普魯特河-多瑙河和黑海形成的三角地帶。 在第七次俄土戰爭後鄂圖曼帝國讓予俄羅斯帝國。沙俄在1812年建立了州,1873年改置省。1918年與羅馬尼亞合併。二次大戰期間被蘇聯佔領,大部分土地改為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小部份劃歸烏克蘭(南比薩拉比亞)。1989年罗马尼亚革命后,曾出现羅馬尼亞及摩爾多瓦統一運動,主张将苏联境内的比薩拉比亞地区并入罗马尼亚,但始终未果。摩爾達維亞后于1991年脱离苏联獨立成為摩爾多瓦共和國。 Category:羅馬尼亞 Category:摩爾多瓦 Б.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比薩拉比亞 · 查看更多 »

比斯特里察

比斯特里察 (羅馬尼亞語:Bistriţa;德語:Bistritz,中文比斯特里茨,旧称Nösen;匈牙利語:Beszterce)是位於羅馬尼亞北部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一個城市。是比斯特里察-訥瑟烏德縣的首府所在地。曾長期為匈牙利所統治。一戰後,該城改歸屬羅馬尼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割讓給匈牙利。二戰結束後交還羅馬尼亞。 Category:羅馬尼亞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比斯特里察 · 查看更多 »

比斯特里察河

比斯特里察河是羅馬尼亞的河流,屬於錫雷特河的支流,河道全長283公里,流域面積7,039平方公里,發源自羅德納山脈,河畔城鎮有布羅什泰尼。 Category:羅馬尼亞河流.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比斯特里察河 · 查看更多 »

战间期

戰間期,指的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段时期。这一时期,世界局势仍然十分动荡。欧洲在这一时期仍然处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创伤恢复的时期。而在北美(指美國與加拿大),1920年代曾经有过经济的快速成长(咆哮的二十年代),但在1929年爆发的經濟大恐慌使得情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魏玛共和国崩溃,纳粹主义兴起。1930年代後,随着九一八事变、日本建立满洲国;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德奥合併等事件发生,人类距离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越来越近。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间期宣告结束。 戰間期的局勢發展:.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战间期 · 查看更多 »

摩尔达维亚公国

摩尔达维亚公国,罗马尼亚历史上的一个公国,形成于14世纪,1859年与瓦拉几亚公国合并,成为现代罗马尼亚的前身。.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摩尔达维亚公国 · 查看更多 »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歷史上知名的帝國。羅馬帝國自东西分治後,帝國東部羅馬政權的延續被稱為東羅馬帝國(相对于帝國西部的西羅馬帝國),16世紀以後,開始有學者稱之為拜占庭帝国。其国民在其一千多年的存在期内自称为“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帝國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歐亞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東羅馬帝國共历经12个王朝及93位皇帝,首都为新罗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即君士坦丁堡)。其疆域在11个世纪中不断变动。色雷斯、希腊和小亚细亚西部是帝国的核心地区;今日的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从4世纪至13世纪是帝国领土的主要组成部分;意大利和原南斯拉夫的大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也在7世纪之前曾是帝国的國土。 关于帝國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主流观点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東羅馬帝國成立的标志。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为東羅馬帝國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帝国皇权统一归于东罗马皇帝)、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東羅馬帝國起始的标志。 東羅馬帝國本为羅馬帝國的东半部,較為崇尚希臘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東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席哈克略皇帝首次讓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使得東羅馬帝國成為不同于古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聖羅馬帝國成立後,这个帝国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歷史學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為了區分其帝國的古羅馬時期及神聖羅馬帝國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國」作為稱呼,並被現代史學上所使用。 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宗教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國有很大的影响。此外,東羅馬帝國在其十一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 1204年4月13日,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收复。1453年5月29日,鄂圖曼帝国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灭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拜占庭帝国 · 查看更多 »

普洛耶什蒂

普洛耶什蒂(羅馬尼亞语:Ploieşti)是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的一個城市。屬瓦拉幾亞地區。距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以北56公里。普洛耶什蒂是普拉霍瓦縣的縣府所在地。在2002年,該市有人口232,527人,是羅馬尼亞第九大城市。 Category:羅馬尼亞城市.

新!!: 縣 (羅馬尼亞)和普洛耶什蒂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