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回旋加速器

指数 回旋加速器

迴旋加速器是一種粒子加速器。迴旋加速器通過高頻交流電壓來加速帶電粒子。大小從數英吋到數公尺都有。它是由欧内斯特·劳伦斯於1929年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發明。 許多原子核、基本粒子的性質有關的資訊,均是利用高能粒子轟擊原子靶(atomic target)而獲得的。1932年,約翰·柯克勞夫與歐內斯特·沃吞在英國製造了第一台「原子擊破器」(atom smasher)。他們乃是利用700,000V的高電壓對質子加速,然後再拿它們轟擊鋰靶。 他們採用的方法雖然較為野蠻,但確實是建構出了這麼個高電壓。在1929年時,勞倫斯就已經考慮過這種可能性:將粒子重複地經由一「相對小電壓」做加速,而不是一次就用一個巨大電壓去做加速。他於是與李明斯頓(M.S.Livingston)合作,發展出了迴旋加速器(cyclotron)。第一部迴旋加速器建於1930年,稍後的改良則於1934年完成。 回旋加速器的基本构成是两个处于磁场中的半圆D型盒和D型盒之间的交变电场。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进入磁场,由于受到洛伦兹力F.

12 关系: 帶電粒子磁感应强度米 (单位)粒子加速器约翰·考克饶夫狭义相对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英寸柏克萊加州大學欧内斯特·劳伦斯欧内斯特·沃尔顿洛伦兹力

帶電粒子

帶電粒子在物理學是指帶有電荷的粒子。它可以是離子,像是有多餘或欠缺電子的分子,或原子與質子的聯繫。它也可以是電子或質子本身,或是其它的基本粒子,像是正電子。它也可能是沒有電子的原子核,像是α粒子、氦核。中子沒有電荷,所以除非它們是帶正電的原子核的一部分,否則他們不是帶電粒子。電漿是原子核和電子分開的帶電粒子的集合體,但也可以是含有大量帶電粒子的氣體。電漿因為性質和固體、液體和氣體都不同,所以被稱為物質的第四態。 在極區常見的極光也是一種電漿,詳見極光。.

新!!: 回旋加速器和帶電粒子 · 查看更多 »

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也被称为磁通量密度或磁通密度,是一个表示贯穿一个标准面积的磁通量的物理量,其符号是B,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是T。 此物理量也常被稱為磁場,例如在核磁共振、磁振造影等領域,此命名歧異參見磁場。.

新!!: 回旋加速器和磁感应强度 · 查看更多 »

米 (单位)

-- --( → metre,),中國大陸和香港音譯為「--」(亦稱「公--尺」),台灣作「--」(口語偶稱「--」),舊譯「邁當」、「--達」。它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长度单位,符号为m。1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經線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其后随着人们对度量衡学的认识加深,米的长度的定义几经修改。从1983年至今,米的长度已经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

新!!: 回旋加速器和米 (单位) · 查看更多 »

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particle accelerator)是利用電場來推動帶電粒子使之獲得高能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粒子加速器有用於電視的陰極射線管及X光管等設施。只有当被加速的粒子置於抽真空的管中时,才不會被空氣中的分子所撞擊而潰散。在高能加速器裡的粒子由四極磁鐵(quadrupole magnet)聚焦成束,使粒子不會因為彼此間產生的排斥力而散開。 粒子加速器有兩種基本型式,環形加速器和直線加速器。.

新!!: 回旋加速器和粒子加速器 · 查看更多 »

约翰·考克饶夫

约翰·考克饶夫爵士,OM,KCB,CBE,FRS(Sir John Douglas Cockcroft,),英国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61-1965年間,曾擔任澳洲國立大學校監。.

新!!: 回旋加速器和约翰·考克饶夫 · 查看更多 »

狭义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英文:Special relativity)是由爱因斯坦、洛仑兹和庞加莱等人创立的,應用在惯性参考系下的时空理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拓展和修正。爱因斯坦在1905年完成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論文中提出了狭义相对论Albert Einstein (1905) "", Annalen der Physik 17: 891; 英文翻譯為George Barker Jeffery和 Wilfrid Perrett翻譯的(1923); 另一版英文翻譯為Megh Nad Saha翻譯的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1920).

新!!: 回旋加速器和狭义相对论 · 查看更多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譯亞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创立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之一的相对论,也是質能等價公式()的發現者。他在科學哲學領域頗具影響力。因為“對理論物理的貢獻,特別是發現了光電效應的原理”,他榮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發現為量子理論的建立踏出了關鍵性的一步。 愛因斯坦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發覺經典力學與電磁場無法相互共存,因而發展出狹義相對論。他又發現,相對論原理可以延伸至重力場的建模。從研究出來的一些重力理論,他於1915年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持續研究統計力學與量子理論,導致他給出粒子論與對於分子運動的解釋。在1917年,愛因斯坦應用廣義相對論來建立大尺度結構宇宙的模型。 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開始掌權成為德國總理之時,愛因斯坦正在走訪美國。由於愛因斯坦是猶太裔人,所以儘管身為普魯士科學院教授,亦沒有返回德國。1940年,他定居美國,隨後成為美國公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他在一封寫給當時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信裏署名,信內提到德國可能發展出一種新式且深具威力的炸彈,因此建議美國也盡早進行相關研究,美國因此開啟了曼哈頓計劃。愛因斯坦支持增強同盟國的武力,但譴責將當時新發現的核裂变用於武器用途的想法,後來愛因斯坦與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共同簽署《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強調核武器的危險性。 愛因斯坦總共發表了300多篇科學論文和150篇非科學作品。愛因斯坦被誉为是“現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紀世界最重要科學家之一。他卓越和原創性的科學成就使得“愛因斯坦”一詞成為“天才”的同義詞。.

新!!: 回旋加速器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查看更多 »

英寸

英--(,眾數:inches;縮寫為in或″)(读音:cùn或yīngcùn),或英--,簡稱吋,是使用于英國(联合王国)及其前殖民地和--的长度单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前英國殖民地国家也用。 英寸的常用簡寫為 in或 "。 “吋”是近代新造的复音漢字(即单个漢字發两个音节,類似單位還有“哩”等),发音同“英--”,借用中國傳統的長度單位“寸”,並加口旁以示區別。中國大陸目前已很少使用單個漢字“吋”作單位,多直接使用词语“英--”。.

新!!: 回旋加速器和英寸 · 查看更多 »

柏克萊加州大學

#重定向 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新!!: 回旋加速器和柏克萊加州大學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劳伦斯

欧内斯特·奥兰多·劳伦斯(Ernest Orlando Lawrence,),又译恩奈斯特·勞倫斯,美国物理学家。1939年因为参与发明回旋加速器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 回旋加速器和欧内斯特·劳伦斯 · 查看更多 »

欧内斯特·沃尔顿

欧内斯特·托马斯·辛顿·沃尔顿(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爱尔兰物理学家,195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與約翰·考克饒夫於20世纪30年代初在劍橋大學做「原子撞擊」實驗,而成為歷史上第一個以人為方式分裂原子的人,因此開創了核時代。沃尔顿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愛爾蘭人。.

新!!: 回旋加速器和欧内斯特·沃尔顿 · 查看更多 »

洛伦兹力

在電動力學裏,勞侖茲力(Lorentz force)是運動於電磁場的帶電粒子所感受到的作用力。勞侖茲力是因荷蘭物理學者亨德里克·勞侖茲而命名。根據勞侖茲力定律,勞侖茲力可以用方程式,稱為勞侖茲力方程式,表達為 其中,\mathbf是勞侖茲力,q是帶電粒子的電荷量,\mathbf是電場强度,\mathbf是帶電粒子的速度,\mathbf是磁感应强度。 勞侖茲力定律是一個基本公理,不是從別的理論推導出來的定律,而是由多次重複完成的實驗所得到的同樣的結果。 感受到電場的作用,正電荷會朝著電場的方向加速;但是感受到磁場的作用,按照右手定則,正電荷會朝著垂直於速度\mathbf和磁場\mathbf的方向彎曲(詳細地說,假設右手的大拇指與\mathbf同向,食指與\mathbf同向,則中指會指向\mathbf的方向)。 勞侖茲力方程式的q\mathbf項目是電場力項目,q\mathbf \times \mathbf項目是磁場力項目。處於磁場內的載電導線感受到的磁場力就是這勞侖茲力的磁場力分量。 勞侖茲力方程式的积分形式为 其中,\mathbb是積分的體積,\rho是電荷密度,\mathbf是電流密度,\mathrm\tau是微小體元素。 勞侖茲力密度\mathbf是單位體積的勞侖茲力,表達為:.

新!!: 回旋加速器和洛伦兹力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粒子迴旋加速器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