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

指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

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又譯作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第四次拉特蘭會議(英文:Fourth Council of the Lateran),是第四次在羅馬拉特蘭宮所舉行的第十二次大公會議,由教宗依諾森三世在1215年所召開。 會議中的決定不僅確立了教會生活與教宗權力的頂峯,也象徵教廷的權力已支配拉丁基督教界的每一個方面。陶理博士主編,《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紀至當代》,李伯明、林牧野譯(香港:海天書樓有限公司,2004),263。 參加會議者包括了七十一位大主教(其中包括君士坦丁堡及耶路撒冷大主敎)、四百多位主教、八百多位修道院院長及副院長、宗教團體領袖和法王、英王、匈牙利王、德皇腓得利、亞拉岡(Aragon )王、耶路撒冷王、塞浦路斯(Cyprus )王派來的特使,以及義大利各城的代表。 為俗世統治者的代表。 此會議所造成的影響與作出的決定如下:.

9 关系: 卡特里派大公會議宗教裁判所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瓦勒度派諾森三世贖罪券臺灣地區方济各会

卡特里派

卡特里派(Catharism),又稱為純潔派(Cathari,又譯迦他利,名稱源自希臘文Katharoi,「清潔」的意思),是一個中世紀的基督教派别,受到摩尼教思想的影響,兴盛于12世纪与13世纪的西欧,主要分布在法國南部。 由於該教派於1145年傳入法國南部的阿爾比(Albi)城,因此又稱阿爾比派(法语 Albigeois, 英文 Albigenses)。.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卡特里派 · 查看更多 »

大公會議

大公會議(Ecumenical Synods,或稱公會議、普世公会议、普教會議)是傳統基督教中有普遍代表意义的的世界性主教會議,咨审表决重要教务和教理争端。大公會議的英文“Ecumenical Councils” 源自希臘文“Οικουμένη”,意为“普世性的”。對基督教教義有深遠影響的基督教早期会议是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和以弗所公會議。在公元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自此之後,東正教(希臘正教)只信守首七次大公會議所確立之大公會議信條。雖然第四次君士坦丁堡會議是在教會大分裂之前舉行,卻不獲東正教承認。故此,今日的東正教只承認七次大公會議,而羅馬天主教則認為是八次。而教會大分裂之後的大公會議由羅馬天主教單方面舉行,所以內容不為東正教所承認。 儘管如此,部分東正教徒認為第四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879-880年)、第五次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公元1341–1351年)和耶路撒冷會議(公元1672年)是大公會議。 天主教和東正教公認的會議如下:.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大公會議 · 查看更多 »

宗教裁判所

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 Haereticae Pravitatis,或稱異端裁判所、異端審判)是在公元1231年天主教會教宗格里高利九世決意、由道明會設立的宗教法庭。此法庭是負責偵查、审判和裁决天主教會認為是異端的法庭,曾监禁和處死異見份子。今天,異端裁判所已改組為信理部。.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宗教裁判所 · 查看更多 »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第五次十字軍東征(1217年—1221年),是受教皇所支配的最後一次十字軍。1213年4月19日,教皇英诺森三世要求信徒组建一支新十字军。不過,此教令得不到欧洲的君主们支持。於是,教皇要求教士进行布道宣传,将信徒、社会地位较低的贵族和破落的骑士加入十字军。1215年11月,教皇在拉特兰大堂主持召开了宗教会議,宣佈组建一支以攻打埃及为目标的十字军,通过战胜埃及的穆斯林王朝进而重新夺取耶路撒冷。 1217年,十字军先到地中海东岸的十字军城市阿卡开拔。途中,君士坦丁堡拉丁帝国年邁的皇帝约翰、塞浦路斯的于格一世和安条克公国的王储博希蒙德四世也加入支持。其間,十字军按惯例沿途掳掠。在1218年6月,开始包围达米埃塔。但在几个月的戰爭中,疾病困扰着十字军。適逢此時,穆斯林苏丹阿迪尔死了。1219年11月,达米埃塔失守。十字军終打開了勝利之門。 1221年,十字军企图进攻开罗。戰役中,穆斯林军队藉尼罗河水截断十字军的路,并包围十字军。9月,穆斯林收复达米埃塔。第五次十字军战争終告失败。 Category:十字军东征.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第五次十字军东征 · 查看更多 »

瓦勒度派

勒度福音教會 (Waldensian Evangelical Church) ,屬於瓦勒度派 (Waldensians、Waldenses 或作 Vaudois) ,也譯作韋爾多派、瓦爾多派、華爾多派、瓦燈派,是約從中世紀興起的基督教教派。在教義上接近歸正宗 (Calvinists) ,以上帝的聖言為信仰和生活的唯一準則。它被當時的羅馬天主教會視為異端,也因此受到大迫害。現在它被新教視為宗教改革的先聲。.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瓦勒度派 · 查看更多 »

諾森三世

#重定向 依諾增爵三世.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諾森三世 · 查看更多 »

贖罪券

#重定向 大赦 (基督教).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贖罪券 · 查看更多 »

臺灣地區

臺灣地區,《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歷次版本中稱為自由地區,亦称臺澎金馬地區、臺澎金馬、臺閩地區,是指自1955年大陳島撤退之後迄今,中華民國有效管理的領土,與1949年國共內戰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統治的「大陸地區」相對。涵蓋範圍包括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烏坵列嶼、東沙群島、南沙群島之太平島與中洲礁、以及存有主權爭議的釣魚臺列嶼,全由島嶼構成。由於臺灣為最主要的組成領土,因此得名。.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臺灣地區 · 查看更多 »

方济各会

方济各会(Ordine francescano)又稱方濟會或小兄弟会,或译法兰西斯会、佛蘭西斯會是一個跟隨聖方濟亞西西教導及靈修方式的修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其拉丁语會名稱為「Ordo Fratrum Minorum」(簡寫為OFM),是「小兄弟会」的意思(方济会提倡过清贫生活,互称“小兄弟”)。另外,在不同地方的舊天主教會、聖公會及路德會均有方濟會。.

新!!: 第四次拉特朗公會議和方济各会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Fourth Lateran Council第四次拉特朗大公會議第四次拉特蘭會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