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

指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

13届奥斯卡金像奖于1941年2月27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举行,予以表彰1940年美国电影人的成就。这是第一年以密封信封的形式来揭开获奖人或获奖电影的面纱,“请把信封给我。”也成为了一句名言。普华永道作为计票的会计师事务所,此举是为防止1939年《洛杉矶时报》泄密事件再次发生。 最佳改编剧本有史以来第一次被拆分为了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改编剧本。 曾经制作过前一年的大赢家《乱世佳人》的独立制作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他制作的《蝴蝶梦》又获得了1940年的最佳影片。塞尔兹尼克是第一个连续两届参与制作的电影获奖的制作人,不过尽管《蝴蝶梦》获得了11项提名,它仅赢得了两项大奖:最佳影片和最佳摄影。 联美公司是最后一个获得最佳影片的原创电影制片厂(其余几家为:米高梅、哥伦比亚、二十世纪福斯、华纳兄弟、环球影业和派拉蒙)。《蝴蝶梦》是第一个由希区柯克执导的美国电影,也是其唯一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作品。在本届奥斯卡上,希区柯克有两部电影参选,另一部是被提名为最佳影片的《》。 《木偶奇遇记》是第一个被带回国竞选奥斯卡的动画电影,它被提名最佳原创音乐和最佳原创歌曲,开创了动画电影屡获这两个奖项的先河。 《》获得了最多大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最多大奖但未被提名为最佳影片的电影。.

61 关系: 加利福尼亚州劳伦斯·奥利维尔埃里希·科恩戈尔德华纳兄弟塞德里克·吉本森塞缪尔·戈尔德温多尔顿·特朗博大卫·O·塞尔兹尼克大独裁者奥斯卡荣誉奖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威廉·布拉德福德威廉·惠勒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乱世佳人乔治·丘克亞弗列·希治閣亨利·方达二十世紀福斯弗朗茨·沃克斯曼傲慢与偏见 (1940年电影)凯瑟琳·赫本环球影业简·达维尔米克洛什·罗饶米高梅公司约翰·福特维尔纳·埃曼联美公司蝴蝶梦蝴蝶梦 (电影)魂断蓝桥鲍勃·霍普贝蒂·戴维斯费城故事黃宗霑阿隆·科普兰里奥·麦凯里...艾佛瑞·纽曼雷电华电影公司查理·卓别林沃尔特·布伦南派拉蒙电影公司洛杉矶木偶奇遇记 (电影)本·赫克特朱迪斯·安德森愤怒的葡萄普华永道 扩展索引 (11 更多) »

加利福尼亚州

加利福尼亚州(State of California),簡稱加州,是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積位列美國第三;人口為3,930萬,位列美國各州第一。州首府是沙加緬度。在地理、地貌、物產、人口構成方面都具有多样化的特點。加州有一别名叫做“金州”(The Golden State),邮政缩写是CA,此外尚有英文昵称为Cali。 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分別為美國第二及第五大都會區,人口分別為1,870萬及880萬人。洛杉矶為加利福尼亞州,且為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纽约。洛杉矶县為;聖貝納迪諾縣為美國面積最大的縣。 加利福尼亞州地區生產總額達$2.67兆美元,居各州第一位。與國家相比,加利福尼亞州位居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口居世界第36位。大洛杉矶地区及舊金山灣區為美國第二及第三大都會區經濟體。舊金山灣區為美國人均生產總額最高的地區,世界市值前十大公司有4家總部位於此地區,世界前十大富豪有4位亦居住於此地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加利福尼亚州 · 查看更多 »

劳伦斯·奥利维尔

劳伦斯·奥利维尔,奥利维尔男爵,OM(Laurence Kerr Olivier, Baron Olivier,),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和制片人,奥斯卡奖得主,三次获得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两次获得奥斯卡榮譽獎,五次获得艾美奖。和约翰·吉尔古德、並稱是20世纪最著名和最受尊崇的演员。他和費雯·麗是美國影史上第一對奧斯卡影帝影后夫妻檔(奧斯卡史上共有兩對影帝影后夫妻檔,另一對則是保羅·紐曼與喬安娜·華德)。 勞倫斯·奧立維耶在舞台和银幕上诠释了从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到文艺复兴喜剧、再到现代英美戏剧的诸多角色。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戏剧演员,就如同卡萊·葛倫、理查德·伯比奇、爱德蒙·基恩和亨利·欧文分别是他们的世纪的表演大师。而在电影表演方面,他则得到了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的高度承认——一生共获得14次奥斯卡提名,并凭借1948年的影片《哈姆雷特》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影片奖,两次获得终身成就奖。另外,他还获得9次艾美奖提名并5次获奖。.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劳伦斯·奥利维尔 · 查看更多 »

埃里希·科恩戈尔德

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Erich Wolfgang Korngold,),犹太血统的美籍奥地利作曲家。.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埃里希·科恩戈尔德 · 查看更多 »

华纳兄弟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Warner Bros.),或者简称华纳兄弟(Warner Bros.)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是时代华纳旗下子公司,总部分别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以及纽约市。 华纳兄弟包括几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华纳兄弟电视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兄弟遊戲、WB电视网(网络)、DC漫画、和CW电视网。 华纳兄弟成立于1918年,是美国成立时间第三悠久的电影公司,前两家为环球影业和派拉蒙电影公司,均成立于1912年。华纳兄弟虽然于2005年和传奇影业达成合作协议,但是好景不长。2013年,传奇影业表态说华纳兄弟把《悍戰太平洋》宣传得不够好,结果导致华纳兄弟就和传奇影业解约。传奇影业後來改和环球影业合作。.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华纳兄弟 · 查看更多 »

塞德里克·吉本森

塞德里克·吉本森 (Austin Cedric Gibbons,1893年3月23日 – 1960年7月26日) 是一位爱尔兰美术指导,曾获得过39次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奖提名,赢得其中11次,是获得该荣誉提名数和得奖数最多的美术指导。.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塞德里克·吉本森 · 查看更多 »

塞缪尔·戈尔德温

#重定向 塞缪尔·戈德温.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塞缪尔·戈尔德温 · 查看更多 »

多尔顿·特朗博

#重定向 达尔顿·特朗勃.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多尔顿·特朗博 · 查看更多 »

大卫·O·塞尔兹尼克

大卫·O·塞尔兹尼克(David O. Selznick,),生于美国匹兹堡,犹太人,美国电影业巨擘,《乱世佳人》的编剧,连续两年夺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他是好莱坞黄金时代核心传奇制片人之一,最成功的作品莫过于1939年的《乱世佳人》,由此首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随后第二年又以《蝴蝶梦》卫冕同一奖项,创下了奥斯卡奖奇迹之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大卫·O·塞尔兹尼克 · 查看更多 »

大独裁者

《大獨裁者》(英語:The Great Dictator)是由查理·卓別林自導自演的一部電影。於1940年首映,它尖銳諷刺了納粹主義和阿道夫·希特勒。全戲高潮是在片末,他公然要求在政治上對抗法西斯主義。 本片特別之處在於其上映時代,那是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仍和納粹德國保持良好關係。在對納粹主義的恐慌還未完全爆發時,卓別林此作就已經震撼人心了,並對希特勒、法西斯主義、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予以譴責。他在片末說道:「機器人只有機械的思想和機械的心靈!」(machine men, with machine minds and machine hearts) 這部戲是卓別林首部有聲電影,也是他票房最好的電影之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大独裁者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荣誉奖

奥斯卡荣誉奖(Academy Honorary Award),近年来中文或又被称为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在奥斯卡奖设立之初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给奥斯卡奖项没有包括的领域的杰出人士或团体机构。后来随着奥斯卡奖项的增加和完善,奥斯卡荣誉奖逐渐演变成颁给终身为电影事业贡献的人士。.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荣誉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金像奖

学院奖(Academy Award),全名學院功績獎(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稱奧斯卡金像獎、金獎、奥斯卡奖或奧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為正式名稱),是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組織與頒發,旨在鼓励過去一年間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獎勵活動,不仅是美国电影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動,亦是目前最受世界矚目的電影獎之一。目前設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身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演藝獎勵活動,其在美國演藝業界的地位与针对流行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舞台劇的東尼獎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奧斯卡金像獎为榜样而創建的。 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设立以来每年都在加州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第1屆于1929年在好莱坞的罗斯福酒店举行,奖励的是1927-1928年间的电影成就。自2002年第75届开始,洛杉矶好莱坞的柯達剧院(Kodak Theatre,2012年5月起更名為杜比劇院(Dolby Theatre))成为颁奖典礼永久举行地。由於出席颁奖典礼須得到邀请,并没有向公众发行觀禮之门票,僅有提名者相關人士和其近親能進入會場参加,因此該獎本身即是一種电影界的身份象征。做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其每年的颁奖典礼都会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进行電視直播。.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金像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Academy Award for Animated Short Film)具有很長的歷史,從1932年開始頒發,只是早期的動畫並沒有借助電腦技術,現在意義的動畫短片是從1974年開始的。早期的動畫短片一半使用木偶、粘土模型等道具拍攝,每個場景要拍攝很多幀,因此拍攝耗費的時間可能比其它影片都長。.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奥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reenplay)是奥斯卡金像奖的其中一个奖项,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颁发给该年度写出最杰出原著剧本的编剧。.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core)又译原创配乐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对优秀的电影配乐颁发给其作者的奖励。此奖项最初设立于1934年,并且是学院奖历史上变动最多的奖项。曾按不同类型片分开颁奖(如音乐剧类和正剧/喜剧类分开,或正剧类和喜剧/音乐剧类分开),也曾按不同创作来源分开颁奖(原创配乐与改编配乐分开),还曾按曲目有无人声演唱分开颁奖(歌曲类音乐和背景配乐分开,但歌曲类又与原创歌曲奖保持区别)等等。.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Original Song)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AMPAS)颁发给致力于电影界的电影人的奖项之一。此奖颁发给特别为电影创作的最佳原创歌曲的曲作者。一般歌曲的表演者不参与评奖,除非此表演者参与了音乐或歌词的创作。 此奖项设立于1934年的第7届奥斯卡金像奖。是由金像奖身为词曲作家和作曲家的成员提名,并由金像奖全体成员最终选出获得者的。.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励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女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第七天堂》、《马路天使》和《日出》的珍妮·盖诺。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会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6年,共有74位女演员获得过这一奖项。凯瑟琳·赫本曾4次胜出,是获奖次数最多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提名次数最多,达17次(其中有两次获奖)。奖项的最近一位胜出者则是因《三块广告牌》获奖的法蘭西絲·麥朵曼。.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ress in a Supporting Role)是奥斯卡金像奖的奖项之一,评选方式为业内人士投票,然后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提名者。1935年(第8屆)以前,頒發的獎項稱為「最佳女演員」,不分女主角和女配角。目前的女配角獎从1936年开始颁发,晚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最初,女配角奖获奖者得到是一面奖牌,而不是著名的奥斯卡小金人獎座,1943年改为颁發獎座。.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Directing),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导演,奥斯卡金像奖之一。 每一年度第一部影片為得獎影片,其後為其他被提名者。每一项显示年份、届数、姓名、获奖影片。年份指电影上映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1967年度的最佳导演奖。.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通过业内人士投票,颁给每年得票最高的电影,奥斯卡金像奖之一。此奖项起初被称为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奧斯卡第一屆時(1927-28年,於1929年頒發),「最佳影片獎」頒發了兩座,一座最佳作品獎(Best Production)頒給了史詩片《鐵翼雄風》,另一座傑出藝術作品獎(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則頒給了藝術片《日出》。這兩座獎都是授予當年度最傑出的影片,其表現手法兩異但同樣為優秀的電影。而事實上,評審和片廠老闆們卻以他們的影響力來改變了影片的獲獎。米高梅老闆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歡自己公司的金·維多所拍的《群眾》的寫實手法,而無奈地將獎項頒給了《日出》。隔年,奧斯卡又改回單一的「最佳作品獎」,而《鐵翼雄風》總被誤作是頭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至1931年改稱為最佳影片)。 經過多年的發展,於1944年起,奧斯卡將最佳影片獎的提名數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 有人認為,非英語系的電影只會入圍最佳外語片,也就是說,只有相當少數的非英語電影,能夠因為其藝術價值,而獲入圍最佳外語片以外的其他獎項。因此,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幾乎可稱作是「奧斯卡最佳『英語』片獎」。時至2012年止,僅有九部非英語電影獲得最佳影片獎的提名,分別是1938年的《大幻影》、1969年的《焦點新聞》、1972年的《大移民》、1973年的《哭泣與耳語》、1995年的《-zh-hans: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 zh-hant:郵差;-》、1998年的《-zh-hans:美丽人生;zh-hk:一個快樂的傳說;zh-tw:美麗人生;-》、2000年的《臥虎藏龍》、2006年的《-zh-hans:来自硫磺岛的信;zh-hk:琉璜島戰書;zh-tw:來自硫磺島的信;-》和2012年的《爱》。 本页所示,当年第一部电影为得奖影片,之后为提名影片。除有國旗標誌注明外,語言皆為英語,出品國不另標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

学院奖最佳剪辑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Film Editing)是一个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年度奖项。多数情况下,能够得到该奖项提名的电影获最佳影片奖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从1981年起至今,任何一部最佳获得最佳影片奖的电影都得到了剪辑奖的提名,其中大部分也最终获得了这个奖项(有约三分之二)。 1980年的电影《普通人》获第53届学院奖最佳影片奖,但影片未获剪辑奖提名。总的来说,只有出现在影片主创人员名单上的剪辑师会得到提名(登记在提名名单上),其他的如后备剪辑师、监督剪辑师一般不会被提名。提名名单的确定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剪辑分支进行,2008年时该分支拥有233名成员,任何成员可以投票选择最多5部电影,之后统计获得票数最多的5部电影将获得提名参加最终的角逐。每年,奖项投票的具体规则都会重新公布。早期曾有过不尽相同的规则,比如1949年的电影《当代奸雄》获此奖项提名的就是一位“编辑顾问”("editorial consultant")。确定提名影片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所有活动或终身会员都可以投票来决定最终胜出的电影。这一程序正好与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剪辑奖相反,后者是先由所有成员投票决定提名影片,再由剪辑分支投票决定最终胜出的作品。.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一个年度奖项,旨在奖项在电影中有杰出表现的男性主演演员。奖项于1929年的第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首度颁发,获奖者是主演《最后命令》和《众生之路》(The Way of All Flesh)的爱米尔·强宁斯。目前,奖项提名人选由学院演员分部成员通过可转移单票制选出,获奖者则由学院全部投票成员通过多数制决定。 第1到3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期间,所有提名人都可以因相应年度的多部作品获得同一项提名,这其中最多的达到3部,片名均将列在提名人选的姓名之后。不过,在1930年举行的第3届颁奖典礼上,获奖者虽然是因两部电影获得提名,但最终的获奖作品只列出了一部。次年,这套既不实用、又容易造成混乱的制度被新的制度取代,这一新制度也沿用至今,每位男演员均是因单独一部电影中的表演获提名,但仍然可以凭借多部电影获得多项提名。从1937年举行的第9届颁奖典礼开始,这一奖项正式固定为每年提名5位人选。 截至2017年,一共有80位男演员获得了这一奖项。丹尼尔·戴-刘易斯是唯一3次获奖的男演员。史宾塞·屈赛和劳伦斯·奥利维尔提名次数最多,达到9次。最近的一位获奖者则是因《最黑暗的時刻》获奖的蓋瑞·歐德曼。.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是奧斯卡金像獎的其中一項,每年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頒發給電影中表現傑出但戲份沒男主角多的男性演員。 入圍名單由學會中的演員會員進行提名,得獎者是由全體學會會員共同選出。依據學會的做法,以下列出的影片是依照發行年份排序:例如,奧斯卡「1999年最佳男配角」是在2000年舉行的頒獎典禮中公佈。得獎者將列在第一位,接著列出其他的獲提名者。.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 · 查看更多 »

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奥斯卡最佳製作設計獎(Academy Award for Best Production Design)是奥斯卡金像奖的其中一个奖项,每年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颁发给该年度杰出的电影艺术指导和布景师(道具)。.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 · 查看更多 »

威廉·布拉德福德

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美国律师、法官、政治家,曾任美国司法部长(1794年-1795年)。 B.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威廉·布拉德福德 · 查看更多 »

威廉·惠勒

威廉·惠勒(英语:William Wyler,),美国电影导演,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获得者。 在西方,他常與另一位奧斯卡獎得主的導演比利·懷德被混淆,甚至誤為同一人。因為他們是同時代的大導演;又皆是猶太血統的德裔美國人;「Wyler」及「Wilder」形音近;「Billy」又是「William」的暱稱。.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威廉·惠勒 · 查看更多 »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部分美國人通常以其姓名縮寫FDR稱之)第32任美國總統,是美國1920至1930年代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中心人物之一。从1933年至1945年間,連續出任四屆美國總統,且是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美國總統。他也是一名共濟會成員。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如公共事业振兴署(WPA)、(NRA)和(AAA)等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雖然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美國的經濟仍未能完全復甦,但是他所發起的一些計划,如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田納西河谷管理局(TVA)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包括和(NLRB)等等,仍然保留至今。 早在1941年12月以前,英國正與納粹德國作戰,而美軍還未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際,羅斯福已經利用租借法案向邱吉爾領導的英國政府及英國軍方提供援助。在後方,他引進了價格管制和配給,並將大約11萬日裔美國人遷往收容所。1941年羅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羅斯福與他的助手哈里·霍普金斯緊密合作,使美國成為同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並為非裔和婦女製造了新的機會。而隨著經濟漸有起色,國會內的保守派聯盟(Conservative Coalition)主張失業已經消失,促使不少如公共事业振兴署(WPA)與平民保育團(CCC)等救濟計畫被解散。踏入二戰後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納粹德國、意大利和日本。 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大膽地利用聯邦政府導致新政聯盟的建立,政治學家稱之為「第五政黨制度」。該聯盟主導美國政治近半個世紀,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羅斯福推出的新政,影響到所有的收入群體。雖受保守派的強烈反擊,但羅斯福領導的新政聯盟仍常佔優勢,直到他在1937年試圖打發走最高法院。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至今仍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羅斯福政府重新定義了自由主義,並根據他的新政聯盟重組了民主黨。 羅斯福是第一位將飛機作為交通工具的美國總統,1943年他到摩洛哥參加卡薩布蘭卡會議,為了避免乘坐客輪可能遭到納粹德國潛艇襲擊的威脅,他搭乘了波音公司的波音314「狄克西快艇號」,飛行了5,500英哩抵達目的地。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远房堂兄西奥多·罗斯福是第26任美国总统,故在中文环境經常称呼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小罗斯福”总统,而称西奥多·罗斯福为“老罗斯福”总统。 美國在線曾于2005年舉辦“最偉大的美國人”票選活動,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中的第十位。.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 查看更多 »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是一部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英文同名小說《飘》(Gone with the Wind)改编的美国电影。男女主角分别由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和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 本片在文化與商業上都獲得極大的成功。1940年的奥斯卡奖中,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本片獨得十項,此紀錄維持了20年,直至1959年才被《賓漢》(Ben-Hur)以十一項超越,《亂世佳人》並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 而在商業上,本片是美國史上售出票數最多者,並有許多研究指出在考慮通胀後,這是美國史上票房最高的電影。.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乱世佳人 · 查看更多 »

乔治·丘克

乔治·杜威·丘克(George Dewey Cukor,),生于美国纽约,犹太人,美国电影导演,著名影星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轻喜剧电影《窈窕淑女》即是由他导演,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McGilligan, p. 343.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乔治·丘克 · 查看更多 »

亞弗列·希治閣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爵士(Sir Alfred Hitchcock,)是一位英国電影導演及製片人,被稱為「懸疑電影大師」。1920、30年代希区柯克在英国拍摄大批默片和有声片,之后他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并在美国拍了很多电影。他1956年加入美国国籍,同时保留英国国籍。 美国电影学会評選的AFI百年百大電影名單上,希区柯克的作品有四部入選(《迷魂記》、《驚魂記》、《後窗》、《奪魄驚魂》);在AFI百年百大愛情電影名單上,他有三部電影入選(《迷魂記》、《捉賊記》、《美人計》),在AFI百年百大驚悚電影名單上,希区柯克主導了最多的九部電影(《驚魂記》、《奪魄驚魂》、《鳥》、《後窗》、《迷魂記》、《火車怪客》、《美人計》、《電話情殺案》、《蝴蝶夢》),在前七名囊括了三部,包括榜首的影片。 在长达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希区柯克共拍摄了逾五十部电影,成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大师,他的作品经受住了岁月的考验。.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亞弗列·希治閣 · 查看更多 »

亨利·方达

亨利·杰因斯·方达(Henry Jaynes Fonda,),美国著名电影、電視、舞台劇演员。珍·方達之父。亨利·方達被他的親友稱為「Hank」。 方达早年参加百老汇的舞台剧演出,1935年后开始从影。在其长达46年的演出生涯中,方达出演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勝任正派及反派的角色。他是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金球奬終身成就獎得主。1999年,他被美國電影學會评为百年來最伟大的男影星第6名。.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亨利·方达 · 查看更多 »

二十世紀福斯

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Twentieth 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通稱20th Century Fox;前稱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是美國最主要的電影、电视节目发行和制作公司之一,總部座落在美國加州洛杉磯比佛利山莊西側的世纪城。曾是新聞集團的一个子公司,現屬於21世紀福斯的福斯娛樂集團旗下。.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二十世紀福斯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沃克斯曼

弗朗茨·沃克斯曼(Franz Waxman,)德国-美国犹太作曲家,电影配乐作曲家,指挥家。 他知名的作品是根据比才歌剧《卡门》改编的《小提琴卡门幻想曲》(1946),和他为《日落大道》(1950)等影片谱写的配乐。他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12次获得提名。他一生曾为200部电影写过配乐。2005年《日落大道》配乐被列入《AFI百年百大电影配乐》。 沃克斯曼1906年生于Königshütte(當時屬德国,现属波兰,名Chorzów),少年时代学习过6年钢琴,但是不得不尊重父亲意愿进入一家银行工作,在那里做过2年出纳。之后他离开银行,前往德累斯顿,然后又到柏林,继续学习音乐创作,晚间则在一家爵士音乐俱乐部弹钢琴。1930年他为德国导演 Josef von Sternberg 的电影《Der blaue Engel》写音乐配器,从此小有名气。1933年纳粹上台之后,因他是犹太人,为逃避迫害,先迁移到法国,在巴黎他为弗里茨·朗导演的法语版《Liliom》配乐。1935年他又迁到美国。导演James Whale邀请他为《Bride of Frankenstein》一片配乐,这是他在美国第一部电影音乐作品。以后他因《日落大道》和《郎心如鐵》(1952)2次获得奥斯卡音乐奖。.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弗朗茨·沃克斯曼 · 查看更多 »

傲慢与偏见 (1940年电影)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是一部1940年基于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的美国电影,由导演,著名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参与编剧,劳伦斯·奥利弗和葛麗·嘉遜主演。本片除了基于小说外,更多地参考了海伦·杰洛米(Helen Jerome)的舞台改编版。片中复杂华丽的服饰所属的历史年代晚于奥斯汀小说所处年代,部分故事情节也和原著有很大不同。该电影获得1941年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黑白片)提名。.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傲慢与偏见 (1940年电影) · 查看更多 »

凯瑟琳·赫本

凯瑟琳·霍頓·赫本(Katharine Houghton Hepburn,),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美国国宝级电影女演员,美国电影与戏剧界的标志性人物、好莱坞的传奇。凱瑟琳·赫本近六十年的演藝生涯横跨数种表演类型,有“美國影壇第一夫人”美譽,她亦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自1929年創立以來,唯一一位能四度摘下奧斯卡影后的女星,她也是史上首位穿長褲出席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影后。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将凱瑟琳·赫本评为美国影视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凯瑟琳·赫本 · 查看更多 »

环球影业

环球影业(Universal Studios),美国最大的电影公司之一,隶属于康卡斯特旗下的NBC环球集团。 环球影业的制作片厂和办公室设在加利福尼亚环球城环球城广场大街100号,位于洛杉矶和伯班克之间。发行、其他部门以及行政办公室则設在纽约。环球是好莱坞历史第二悠久的电影公司。(维亚康姆旗下的派拉蒙影业——曾經和环球合资成立联合国际影业在全球发行派拉蒙和环球的电影——则是历史最悠久的).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环球影业 · 查看更多 »

简·达维尔

#重定向 簡·達威爾.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简·达维尔 · 查看更多 »

米克洛什·罗饶

#重定向 罗饶·米克罗斯.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米克洛什·罗饶 · 查看更多 »

米高梅公司

#重定向 米高梅.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米高梅公司 · 查看更多 »

约翰·福特

约翰·福特(John Ford,),原名John Martin Feeney,是美国著名电影导演。生于缅因州伊丽莎白角一个爱尔兰移民家庭。早年曾在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戴维·沃克·格里菲思执导)演出。1928年首次拍片《铁骑》,至1966年共拍摄140多部影片。福特的创作最能体现勇敢开拓的美国精神,他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 约翰·福特是有史以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得獎最多的電影導演,計4次得獎:《革命叛徒》(The Informer)、《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翡翠谷》、《蓬門今始為君開》(The Quiet Man)。他在二次大戰期間兩度得到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中途岛战役》(The Battle of Midway)和《十二月七日》(December 7th)。福特也是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首位得主。 他與演員約翰·韋恩維持長達35年,多達21次的合作。其他經常合作的著名演員還有詹姆斯·史都華(4次)、亨利·方達(8次)、維多·麥克勞倫(12次)。福特是位溫和派共和黨人,他與韋恩及史都華相當志同道合,與導演霍華·霍克斯也有甚好的交情。 在约翰·福特眾多經典西部片中,一般被認為是巔峰之作的有《驛馬車》、《侠骨柔情》、《搜索者》、《雙虎屠龍》等影片。他另有3部經典作品《要塞風雲》、《黃巾騎兵隊》、《邊疆鐵騎軍》被合稱為「騎兵隊三部曲」。 约翰·福特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他於二次大戰期間參與過諾曼第戰役的奧馬哈海灘登陸,以攝影機紀錄歷史,曾被授與功績勳章(美軍第6高勳獎)及紫心勳章。戰後晉升至美國海軍預備役一星少將(Rear Admiral,美國海軍無准將銜,Rear Admiral當時還沒有lower half與upper half之分,現在的美國海軍少將Rear Admiral lower half相當於准將)。1973年獲頒美國平民的最高榮譽總統自由勳章。他與詹姆斯·史都華是好萊塢僅有的兩位將軍。.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约翰·福特 · 查看更多 »

维尔纳·埃曼

#重定向 沃納·理查德·海曼.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维尔纳·埃曼 · 查看更多 »

联美公司

#重定向 聯美.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联美公司 · 查看更多 »

蝴蝶梦

蝴蝶梦可以指:.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蝴蝶梦 · 查看更多 »

蝴蝶梦 (电影)

《蝴蝶梦》(Rebecca)是一部由希区柯克所导演的黑白悬疑电影,改编自女作家达夫妮·莫里哀的同名小说,劳伦斯·奥利维尔和琼·芳登主演。这是希区柯克来到好莱坞以后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本片获得了1940年奥斯卡奖的11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以及黑白片类型的最佳摄影奖,希区柯克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同时也是唯一一个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是制片人大卫·O·塞尔兹尼克在《乱世佳人》之后连续第二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蝴蝶梦 (电影) · 查看更多 »

魂断蓝桥

《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是一部美国黑白电影,由米高梅電影公司于1940年出品;导演是茂文·李洛埃(Mervyn LeRoy),女主角是主演《亂世佳人》的费雯·丽(Vivien Leigh)而男主角是罗伯特·泰勒(Robert Taylor)。主题曲《Auld Lang Syne》與電影情節的意境相當配合,使此影片被誉为电影史上最凄美不朽爱情片之一。 原文片名意指「滑鐵盧橋」,中譯成「藍橋」點出“尾生抱柱”的故事。《庄子·盗趾》中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亦有一部粵劇以這個「魂斷藍橋」來命名。.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魂断蓝桥 · 查看更多 »

鲍勃·霍普

莱斯利·汤斯·霍普(Leslie Townes Hope,),常被称为鲍勃·霍普(Bob Hope),是美国著名的演艺者、喜剧演员,曾经出现在百老汇、广播中、电视上以及电影中。霍普以他几部百老汇音乐剧开始闻名。在成为演员之前,鲍勃·霍普曾以「Packey East」的名字在拳击场打拳击。 鲍勃·霍普出生于英国的埃尔特姆,在7兄弟中排行第五。他的父亲英国人威廉·亨利·霍普是一名石匠,他的母亲艾维斯·汤斯(Avis Townes)是一个戏剧歌唱家。他一家人于1907年移居美國克里夫蘭,于1920年获得美国公民身份。 曾经4次获得奥斯卡荣誉奖。在美国享有很高声誉。他是共和黨支持者,與隆納·雷根總統及共事過的影星詹姆斯·史都華交情甚篤。 霍普曾于1979年6月至中国拍摄电视片《去中国之路》,在此期间曾登上过长城、去过天安门广场,成为当时中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使者。此段影像亦出现在纪录片《天安门》中。 在他100岁生日的两个月后,2003年7月27日,他因肺炎在家中逝世。 在鲍勃·霍普還在世時,美國海軍以他的名字替新下水的(USNS Bob Hope T-AKR-300)命名,使得霍普除了成為海軍史上少數還在世時就被選為船隻命名來源的人之外,也是第一位被作為軍用船隻命名的藝人。除此之外,美國空軍也將一架編號AF99-211的C-17「空中霸主III式」運輸機命名為「鮑勃·霍普精神號」(Spirit of Bob Hope),是一系列以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得主命名的C-17機隊之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鲍勃·霍普 · 查看更多 »

贝蒂·戴维斯

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原名露丝·伊丽莎白·戴维斯(Ruth Elizabeth Davis),美国电影、电视和戏剧女演员,两度荣获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在百老汇音乐剧登台演出后不久,戴维斯于1930年搬到好莱坞居住,然而她早期为环球影业所拍摄的电影並不成功。1932年,她成為了华纳兄弟电影公司的合約演員,拍摄了多部电影,廣受讚賞。1937年,她离开公司,寻求独立发展,尽管在这场著名的官司中她败诉,却也是她演艺生涯中最成功阶段的开始。1940年代末期,她已经是美国电影界顶尖的女演员之一。她的表演充满激情,事事追求完美。为了能夠具體塑造角色而经常与制片人、导演和其他演员深入探讨,甚至发生争执,并经常被报道。她直率的个性、清脆的嗓音和叼着香烟的形象经常被效仿和挖苦;「Bette Davis eyes」是1980年代美國流行音樂排行榜的冠軍歌,訴說贝蒂·戴维斯時而嬌媚,時而潑辣的非凡眼神演技,廣受美國人歡迎且已成為20世紀流行文化著名代表之一。 戴维斯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第一位担任主席職位的女性。她是第一位得到10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演员,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AFI终身成就奖的女演员。她的演艺生涯几经起伏,演绎了超过100个电影、电视和戏剧角色。她一生结婚四次,其中守寡一次,离婚三次,并以单身母亲的身分独立抚养孩子。她的晚年疾病缠身,然而直至因乳腺癌復发去世不久前她还坚持表演。.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贝蒂·戴维斯 · 查看更多 »

费城故事

舊歡新寵:費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是1940年導演喬治·丘克執導的經典脫線喜劇(screwball comedy)。改編自百老匯的舞台劇。由詹姆斯·史都華、凱瑟琳·赫本、卡萊·葛倫聯合主演。1956年被重拍為葛莉絲·凱莉、平·克勞斯貝、法蘭克·辛納屈主演的《》。 《舊歡新寵:費城故事》是有關三角戀愛、離婚又復合的喜劇電影,在1930至1940年代,這是非常典型且受歡迎的影劇題材。然而此片之所以在當代及後世都被認為是傑作主要原因,在於導演、編劇、3位男女主角、2位男女配角的整體表現傑出,劇中人物的心理、彼此之間的互動,刻劃得細膩且傳神。.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费城故事 · 查看更多 »

黃宗霑

宗霑(James Wong Howe,漢語拼音:Huáng Zōngzhān,粵拼:wong4 zung1 zim1,1899年8月28日-1976年7月12日),美籍华人,生于中国廣東省新寧縣永安村,1904移民美國,1976年因癌症逝于美国加州好莱坞。曾获得10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電影《》(1956)和《》(1964年)两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他毕生拍摄了130多部电影,被國際電影攝影師協會(International Cinematographers Guild)会员投票评选为电影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电影摄影师之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黃宗霑 · 查看更多 »

阿隆·科普兰

阿隆·科普兰(Aaron Copland,),美国古典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阿隆·科普兰 · 查看更多 »

里奥·麦凯里

#重定向 李歐·麥卡瑞.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里奥·麦凯里 · 查看更多 »

艾佛瑞·纽曼

艾佛瑞·纽曼,(Alfred Newman,),生于美国康州纽黑文,美国电影配乐作曲家。他获得45次奥斯卡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9次获奖。其中包括根据女作家韩素音小说改编的影片《生死恋》(1955)配乐。他是20世纪美国电影音乐重要作曲家之一。.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艾佛瑞·纽曼 · 查看更多 »

雷电华电影公司

#重定向 雷电华电影.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雷电华电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查理·卓别林

查尔斯·斯宾赛·「查理」·卓别林爵士,KBE(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是一位英国喜剧演员及反战人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卓别林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尤为成功活跃。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與哈羅德·勞埃德和巴斯特·基頓並稱為「世界三大喜剧演员」,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模仿过他的表演方式。 卓内心则一副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逝世為止,他的職業生涯超過70年。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別林已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查理·卓别林 · 查看更多 »

沃尔特·布伦南

沃尔特·安德魯·布伦南(Walter Andrew Brennan,)已故美国殿堂级男演员、军人,全世界至今唯一一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三冠王。.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沃尔特·布伦南 · 查看更多 »

派拉蒙电影公司

#重定向 派拉蒙影業.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派拉蒙电影公司 · 查看更多 »

洛杉矶

洛杉磯(City of Los Angeles,缩写为L.A.),簡稱洛城,當地華僑亦稱羅省,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都市,也是洛杉矶县的县治,人口約397萬,為加州第一大城,同時也是美國人口第二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市。全市面积为469.1平方英里(1214.9平方公里)。由洛杉矶、長灘、安那翰3市組成的洛杉磯都會區擁有約1331萬的人口,涵蓋範圍更廣的大洛杉磯地區則達到1870萬,兩者在統計上均次於紐約都會區,為全美國第二大都會區。 洛杉矶在1781年由西屬上加利福尼亞總督建立。它曾先後屬於西班牙與墨西哥,但在1848年美墨战争結束後,墨西哥將包括洛杉磯在內的上加利福尼亞地區割让给美国。1850年4月4日,洛杉矶正式建市,比加州加入聯邦的時間早了5個月。時至今日,洛杉磯已發展成為全世界的文化、科学、技术、体育、国际贸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还拥有世界知名的各种专业与文化领域的机构。整個大洛杉磯地區在电影、电视、音乐等文化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构成了洛杉矶的国际声誉和全球地位的基础。截至2014年,洛杉磯的達860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洛杉矶 · 查看更多 »

木偶奇遇记 (电影)

《木偶奇遇記》(Pinocchio)是一部1940年的美國奇幻音樂劇動畫電影,改編自卡洛·科洛迪撰写的《木偶奇遇记》。本片是迪士尼继《白雪公主》的成功之後,推出的第二部動畫長篇電影。.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木偶奇遇记 (电影) · 查看更多 »

本·赫克特

本·赫克特(Ben Hecht,)美國小說家、劇作家、好萊塢電影編劇。他也是一位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和人權運動者。.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本·赫克特 · 查看更多 »

朱迪斯·安德森

#重定向 朱迪丝·安德森.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朱迪斯·安德森 · 查看更多 »

愤怒的葡萄

《憤怒的葡萄》(英語:The Grapes of Wrath),美國作家約翰·史坦貝克于1939出版的長篇小說,是一部偉大的美國社會紀實文學,這部小說在當年「賣得最快,評價最高,爭論最激烈」,一時成為禁書,又被當眾焚毀,最後迫使國會立法,資助農民。 小说获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1939 Book Awards Given by Critics: Elgin Groseclose's 'Ararat' is Picked as Work Which Failed to Get Due Recognition", The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14, 1940, page 25.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愤怒的葡萄 · 查看更多 »

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简称 PwC)是一國際會計審計专业服务網路。普华永道是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其他三大事務所是毕马威、德勤和安永。.

新!!: 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和普华永道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第13届奥斯卡第13届奥斯卡奖第13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第13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第1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第13届学院奖第13届学院奖颁奖典礼第十三届奥斯卡第十三届奥斯卡奖第十三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第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第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第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第十三届学院奖第十三届学院奖颁奖典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