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指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d小调第12號交响曲,作品112,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創作於1961年,作曲家將樂曲題獻給已故的蘇聯的第一位領導人列寧。樂曲於10月1日在列寧格勒首演,由列寧格勒愛樂樂團演奏。和以往幾首蕭氏的首演作品一樣,負責指揮的同樣是穆拉文斯基。可是,這首交響曲亦成為蕭士達高維契和穆拉文斯基的最後一次合作,前者於翌年創作了題裁敏感的《第13號交響曲》,穆拉文斯基拒絕擔任首演指揮,雙方的關係自此起便告終。.

49 关系: 十月革命古斯塔沃·杜達美史大林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大号大鼓大提琴委內瑞拉定音鼓小鼓小號小提琴中提琴布尔什维克低音巴松管低音管低音提琴作品号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寧單簧管短笛第11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13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4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5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6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7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第9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真理报銅管樂器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莫斯科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蘇聯赫魯曉夫长号长笛雙簧管木管乐器斯大林日丹諾夫打击乐器

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p),苏联文献中正式称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r),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列寧革命或布尔什维克政變,是1917年俄國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个阶段,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政府。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 这场革命跟随并且利用了发生于同年的二月革命,那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并建立了以贵族和前贵族为主体组建的临时政府。此时城市工人开始组建委员会(俄语称「苏维埃」),其中革命者批评临时政府及其行动。发生于彼得格勒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并给当地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占据多数(俄语称「布尔什维克」)的派别控制的苏维埃赋予了权力。紧接着开始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宣扬社会主义的国家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随着这场革命未能得到彼得格勒以外地区的广泛承认,俄国内战(1917–1922)爆发并于1922年建立苏联。 这场革命由布尔什维克利用他们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影响力组建武装力量来领导。布尔什维克赤卫队武装在指挥下开始于儒略历1917年10月24日接管政府建筑。翌日,冬宫(当时俄国首都彼得格勒的临时政府所在地)被夺取。 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組織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派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以资产阶级的俄国临时政府,為1918至1920年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礎。而持有反对观点的学者认为,俄国临时政府实质上是由俄国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派等社会主义者为主要成员的政府,而并非“资产阶级政府”;“冬宫之夜”也并未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十月革命 · 查看更多 »

古斯塔沃·杜達美

古斯塔沃·阿道夫·杜達美·拉米列茲 (Gustavo Adolfo Dudamel Ramírez,)是著名委內瑞拉籍指揮家和小提琴家,現任西蒙·玻利瓦爾交響樂團(Orquesta Sinfónica Simón Bolívar)音樂總監、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洛杉磯愛樂音樂總監。 他于2017年指挥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新年音乐会指挥家,也是迄今唯一一位指挥新年音乐会时未满40岁的指挥家。.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古斯塔沃·杜達美 · 查看更多 »

史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史大林 · 查看更多 »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

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穆拉文斯基(俄语 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Мравинский,)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亦是女高音穆拉汶娜的侄兒。.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叶夫根尼·亚历山德罗维奇·姆拉温斯基 · 查看更多 »

大号

低--音號(Tuba)(亦称“低音大喇叭”或“土巴号”,在大陸地區多稱之為“大--号”),是一种低音铜管乐器。在管弦乐队、管乐队中经常使用,是音域最低,体积最大的铜管乐器。.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大号 · 查看更多 »

大鼓

大鼓 (Bass Drum, Gran Cassa, Große Trommel),泛指體積較大的雙皮鼓。在西洋敲擊樂器中較常使用。兩邊鼓面原來用動物皮革製作,近年已全改用塑膠或纖維鼓面。鼓桶原來用木製作,現在和定音鼓、小鼓一樣,都改用較輕的合成纖維材料製造。 現時所指的大鼓,主要可分為三種:.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大鼓 · 查看更多 »

大提琴

大提琴(;)是一種弓弦樂器,為維奧爾家族(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低音提琴)樂器之一,除可擔當獨奏外,在室內樂、弦樂團和管弦樂團中也負責低音弦樂的部份。 大提琴演奏者最初是坐著且兩腳夾琴演奏,後來改良增加尾針支撐琴體。但仍有少部分國家的演奏家是夾琴呈幾乎水平的姿態演奏。其最常見的演奏方式是持弓擦過琴上的弦(拉弦),但有時也會撥弦或敲弦。 大提琴每條弦之間的音程相差完全五度。4根琴弦由高音至低音稱為1弦至4弦,音高分別為A3、D3、G2和C2。大提琴譜通常使用低音譜號記譜;而演奏較高音域時會使用次中音譜號或高音譜號。 大提琴有時候會在國樂團作為低音樂器以取代低胡,後有人發明琶琴、拉阮、革胡等低音乐器,但效果未如大提琴。.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大提琴 · 查看更多 »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玻利瓦爾共和國(República Bolivariana de Venezuela),簡稱委內瑞拉,是一個位於南美洲北部的熱帶國家,為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員國。首都為卡拉卡斯。西與哥倫比亞接壤,東與蓋亞那毗鄰,南與巴西交界。海岸線包括北部加勒比海及東北部大西洋島嶼總長約2,800公里。委內瑞拉生物多樣性豐富,為西至安地斯山脈、南至亞馬遜盆地、東至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物種的生物棲息地。.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委內瑞拉 · 查看更多 »

定音鼓

定音鼓(Timpani,Tímpano,Timpani或Kettledrum,Pauken,Timbales)是一種膜鳴樂器,由古代戰爭時的戰鼓所演变出來的變種樂器。在巴洛克時代後期開始在樂隊中使用,古典時期起已成為了常規化的樂器,亦成為了整个交響樂團中的一個重要樂器。 現時定音鼓較常採用的外語名稱為意大利語的timpani,是源自於義大利語,為timpano的複數形。這個字的起源來自希臘字τύμπανον(tumpanon,複數為tumpana),經過拉丁字母化後,變成tympanum(複數:tympani),意思為「敲打」。不過自定音鼓出現於樂隊起,絕少情況下只使用一隻,因此通常都會使用複數形。另外,18世紀、19世紀的英、美地區亦會寫作timpany、tympani或tympany等。現代英、美作曲家則較常用Kettledrum一字。.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定音鼓 · 查看更多 »

小鼓

小鼓(Snare drum,又稱小軍鼓、響弦鼓),是一種具有響弦(Snare)橫置在鼓面的打擊樂器。常出現於軍樂隊、管弦樂團、管樂團等,以一線譜或者低音譜記譜。.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小鼓 · 查看更多 »

小號

小號(英語:Trumpet),是一種銅管樂器,常用於古典音樂及爵士樂,是銅管樂器家族中音域最高的樂器之一。演奏小號時,吹奏者經過號嘴,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現代的小號一般有3個按鍵(有時或有4個),透過讓吹奏者按下按鍵來調低音高;按鍵通常為活塞式,而轉閥式按鍵較為少見。一般最為常見的小號是降B調小號,為移調樂器。.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小號 · 查看更多 »

小提琴

小提琴(Violin)属于四弦的弓弦乐器,是现代管弦樂團弦乐组中最重要的乐器之一,一般在管弦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作为现代弦乐器中最具份量的乐器,小提琴主要的特点在于其辉煌的声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丰富、广泛的表现力。又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小提琴 · 查看更多 »

中提琴

中提琴是一種弓弦乐器,其音域比小提琴低完全五度。其空弦從粗到细依序是c-g-d'-a'。音色相較於小提琴、大提琴顯得相對隱晦。平時使用中音譜記號(alto clef)記譜,高音域則使用高音譜記號。 在18世紀中葉之前,中提琴只在管弦樂團中使用。之後隨著弦樂四重奏的興盛,成為室內樂中不可或缺的樂器。但當作獨奏樂器使用則要一直到18世紀後半。著名的中提琴獨奏曲有史塔密茲(C.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中提琴 · 查看更多 »

布尔什维克

布尔什维克(большевик),旧译布尔塞维克,在俄语中意为“多数派”,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个派别。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人物列宁认为,社会民主工党应该建立一个以少数“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多数党员对其绝对服从的组织模式,即民主集中制。遭到了党内另一派的质疑和反对。1903年在布鲁塞尔和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布尔什维克派与党内的另一派孟什维克因意见不合最终分道扬镳。在《火星报》编辑部领导层选举时,由于布尔什维克人数多于对方,因此以俄语“多数派”得名。1917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以暴力夺取了俄国政权,最终在日后成为苏联共产党。虽然布尔什维克在俄语当中的意思是多数派,但是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的时候,布尔什维克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当中实际上一直是少数。.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布尔什维克 · 查看更多 »

低音巴松管

低音巴松管(英文: Contrabassoon, double bassoon)是巴松管的變形樂器,屬於雙簧樂器,音域較巴松管低1個八度,是交響樂隊木管樂器組中音域最低的樂器。演奏技巧除了少部份的指法外,大致和巴松管相近。在現代的交響樂團中,一般都有至少一位巴松管手同時演奏巴松管及低音巴松管。而演奏現代作品或者需運用較大樂隊規模的樂曲(如馬勒、理察·史特勞斯、蕭士塔高維契等)時,更需要一位獨立的低音巴松管手。.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低音巴松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管

--(Bassoon,Fagotto),或稱--,在中國大陸又稱--。其意大利文Fagotto来源于乐器的形狀──一綑木材,是木管樂器中雙簧樂器家族的成員,自19世紀,低音管衍變成現在的樣子。它在管弦樂團和室內樂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色獨特,低音域結實而有力,中音域及高音域如男中音歌聲般的音色。 自巴洛克時代起,巴松管已在樂團中佔有一席,不過常用作與低音弦樂器作齊奏,這情況直至古典樂派前期,如.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低音管 · 查看更多 »

低音提琴

低音提琴是西洋弦乐器中的一种,也是现代交响乐队中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在台灣或港澳地區別稱低音大提琴。.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低音提琴 · 查看更多 »

作品号

作品(拉丁文:Opus),复数opera或opuses,单数简称Op.,复数简称Opp.,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编号系统。.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作品号 · 查看更多 »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蕭斯塔科维奇(Дмитрий Дмитриевич Шостакович,),前苏联时期俄国作曲家。他一生大部份時間都留在蘇聯,但同時也是當年少數名氣能傳至西方世界的作曲家,被譽為是二十世紀其中一位最重要的作曲家。 蕭斯塔科维奇在蘇共政權中曾得過不少榮譽。例如他曾獲得當年蘇聯紅軍總參謀長、蘇聯元帥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的資助,可是,亦因為他曾試過與斯大林主義及官僚作風有所衝突而兩度遭蘇共譴責兩次(在1936年和1948年)他的作品亦一度被禁止演出。斯大林死後,他多次獲頒發多項國家的獎項和榮譽,也曾當過最高蘇維埃代表。 蕭斯塔科维奇的音樂作品既融合了後浪漫主義(如馬勒)和新古典主義風格(如普羅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但亦不乏二十世紀的不協調音色和創作手法,因此他的音樂作品間中受到了官方的爭議,然而他的作品,普遍仍受到歡迎和好評。.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a,缩写为РФ),簡稱俄罗斯(a),是位於欧亚大陆北部的聯邦共和國,國土横跨欧亞两大洲,为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占地球陆地面积八分之一;它也是世界上第九大人口国家,拥有1.47亿人口,77%居住于其较为发达的欧洲部分。俄罗斯国土覆盖整个亚洲北部及东欧大部,横跨11个时区,涵盖广泛的环境和地形。拥有全世界最大的森林储备和含有约世界四分之一的淡水的湖泊。俄罗斯有十四個陸上鄰國(從西北方向起逆时针序):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蘭、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和朝鲜(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加里寧格勒州接壤),另外與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兩個只有俄羅斯承認的非聯合國會員國接壤。同時,俄羅斯還與日本、美国、加拿大、格陵蘭(丹麥)、冰島、瑞典、土耳其隔海相望。俄羅斯北部和東部分別為北冰洋和太平洋包圍,西北和西南則分別可經由波羅的海和黑海通往大西洋。 俄罗斯历史始于欧洲的东斯拉夫民族,聚集区域自公元3世纪至8世纪逐渐扩大。在9世纪,源自北欧的瓦良格人武士精英建立了基辅罗斯这个中世纪国家并开始统治。公元988年,国家从拜占庭帝国采纳了东正教会,随后由此开始,千年拜占庭与斯拉夫文化的融合成为了今日的俄罗斯文化。基辅罗斯最终解散分化为众多公国,被蒙古人逐一击破,并均在13世纪成为了金帐汗国的一部份。莫斯科大公自14世纪起逐渐崛起并统一周边俄罗斯诸侯国,在15世纪成功从金帐汗国独立,且成为了基辅罗斯文化和政治的继承者。16世纪起伊凡四世自称沙皇,自詡「第三羅馬」。在18世纪,俄罗斯沙皇国通过征服、吞并和探索而擴張。彼得一世稱帝成立了俄罗斯帝国,最終成為史上領土第三大帝国,疆域最大曾自中欧的波兰连绵至北美的阿拉斯加。 1917年俄国革命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宪法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并成为随后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主体和其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二战时期,苏联为同盟国的胜利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战后其崛起成为公认的超级大国,并在冷战时期与美国互相竞争。苏联时期产生了20世纪的许多最重要的科技成就,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及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在1990年,苏联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且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常备军人以及最多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库存。1991年苏联解体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5个共和国从原苏联独立;身為原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羅斯通过修宪改制为俄罗斯联邦,成为原苏联的唯一法理继承国家,政體採用聯邦制、民主共和制及半总统制。 截至2015年,俄罗斯根据国民生产总值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输出国.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俄罗斯 · 查看更多 »

圣彼得堡

聖彼得堡(p),中文俗稱彼得堡,是俄羅斯的聯邦直轄市,也是西北部联邦管区和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位於俄羅斯西北部,瀕臨芬蘭灣,涅瓦河流經過市區,為俄羅斯在波羅的海一帶的重要港口。全市人口約520万,是俄羅斯人口第二大城、以及世界上居民超過100萬人的最北端城市。此城是俄羅斯最西方化的城市,也是俄羅斯文化、經濟、科學中心和交通樞紐之一。俄羅斯有眾多重要政府機構設於該市,包括、、列寧格勒州政府、、俄羅斯海軍司令部和司令部。 聖彼得堡由彼得大帝於1703年5月27日建立,在1712年至1918年期間為俄羅斯帝國的首都,並為帝國三次大革命——第一次俄國革命、俄國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三月革命的中心。聖彼得堡多次因時空背景而易名: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爆發後,聖彼得堡為因應當時「去日耳曼化」的風潮而改名為「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在列宁逝世後又改名為「列寧格勒」(Ленингра́д)。第二次世界大戰苏德战争期間,列寧格勒被德軍圍城封鎖長達872天,導致多達150萬人死於飢餓,戰後該城被授予「英雄城市」稱號,並有三個下轄城市被授予「軍事榮譽城市」稱號——羅蒙諾索夫、克隆斯塔和科爾皮諾。1991年蘇聯解體後,列寧格勒經過公投決議後,恢復使用聖彼得堡的原名。 2013年,聖彼得堡制定了2030年戰略發展目標,屆時估計將有市民590萬人。以聖彼得堡為中心構築的面積達1439平方公里,僅次於,在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後,聖彼得堡成為繼塞瓦斯托波爾後第二小的聯邦主體單位。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旅遊業是聖彼得堡的核心產業之一,該市擁有眾多的文化景點,如冬宮、、馬林斯基劇院、俄羅斯國家圖書館、俄羅斯恐龍復活博物館、俄羅斯博物館、俄羅斯有羽毛恐龍博物館、彼得保羅要塞、聖以撒大教堂和聖基道霍大教堂等等。.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圣彼得堡 · 查看更多 »

列寧

#重定向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列寧 · 查看更多 »

單簧管

單簧管,又稱豎笛、黑管,是一种木管乐器,從夏盧摩笛(法語:Chalumeau,一種古代的單簧低音樂器)發展而來的,形成於17世紀末,很有可能是由德國的長笛製造家丹纳(Johann Denner,1655年—1707年)所發明的。最早為人所知的單簧管音樂收在阿姆斯特丹的羅傑(Estienne Roger)出版的曲集內(1716年再版)。從大約1780年起,它被一些最大的管弦樂隊採用。現代單簧管則是在1800—1850年發展而成的。单簧管由于音域宽,管乐队或以管乐为主的军乐队的首席通常由单簧管手担任。.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單簧管 · 查看更多 »

短笛

短笛(piccolo),是長笛家族的一種變種樂器,名稱源自意大利文“flauto piccolo”,長度為普通長笛的一半。音域則比長笛高1個八度,所以部份意大利作曲家亦會以“ottavino”稱呼短笛。.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短笛 · 查看更多 »

第11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重定向 第11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11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第13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降b小調第13號交響曲,作品113,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完成於1962年,同年12月18日由莫斯科交響樂團、指揮基里爾·康德拉辛(Kirill Kondrashin)、男低音格諾密斯基(Vitali Gromadsky)及來自共和國合唱團(the Republican State)和格涅斯辛國立音樂學院合唱團(Gnessin Institute Choirs)的男低音聲部作首演。 作曲家以娘子谷大屠殺事件為題裁,並選取俄國詩人葉甫根尼·葉夫圖申科於1961年為巴比雅爾所創作的詩篇作為交響曲的歌詞部份。因此這首交響曲亦冠以標題為「巴比雅爾」。.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13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B大調第2號交響曲,作品14,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創作於1927年,並於同年11月5日於列寧格勒首演,和第1號交響曲一樣,都是由梅高(Nikolai Malko)帶領列寧格勒交響樂團作演出,擔任合唱團的是嘉佩樂學院合唱團(Academic Capella)作首演。 樂曲是為了慶祝十月革命十周年而創作的,因此它亦附有標題,稱作《獻給十月》。.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4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c小調第4號交響曲,作品43,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創作於1935年9月至1936年5月,本來安於1936年12月11日由列寧格勒交響樂團作首演,但因相信是由史大林於撰寫的文章「混沌埋沒了音樂」,並於1月28日的《真理報》社論上刊載,嚴厲批判他的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自此他感受到官方帶來的壓力,不得不到最後關頭放棄了這場首演。直至1961年12月30日,由莫斯科交響樂團及基里爾·康德拉辛指揮下,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大廳中才作出首演。 本曲的手稿已經遺失,音樂研究學者相信它是在二戰期間,蕭士達高維契在撤離列寧格勒時所遺失的。一直以來,作曲家都只保留了雙鋼琴版本的手稿,並於1946年出版。1960年,於列寧格勒交響樂團當樂譜管理的沙曼(Boris Shalman)在樂團的資料庫中意外尋獲回首演時的各樂器分譜,經康德拉辛的協助和作曲家的同意下,把總譜重新組合起來。.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4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5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d小調第5號交響曲,作品47,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創作於1937年,並於同年11月21日由穆拉文斯基率領列寧格勒管絃樂團作首演。獲得相當成功,根據當年樂團總監憶述,鼓掌達半小時之久。 《第5》和《第10》同樣是蕭士達高維契最常演奏的交響曲。.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5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6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b小調第6號交響曲,作品54,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創作於1939年,並於同年11月由穆拉文斯基率領列寧格勒管絃樂團作首演。然而,首演日期卻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是11月5日,另一個則為11月21日-剛好是他的第5號交響曲的首演後兩年。.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6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7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重定向 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7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 查看更多 »

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C大调第七交響曲,作品60,是俄國作曲家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創作於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並於同年12月27日完成。作曲家將樂曲題獻給自己的出生和成長地-受德軍所圍困的列寧格勒,因此本曲亦加有副題「列寧格勒」(Leningrad)。樂曲於1942年3月5日在薩馬拉(以前稱為「古比雪夫」(Kuibyshev))作首演。3月29日在莫斯科首演,而則遲至8月9日才舉行,原因是當時列寧格勒電台交響樂團(Leningrad Radio Orchestra)卻只有15名樂手仍留在當地,其他樂手不是已死於戰爭中,就是被派往戰場,所以樂團管理階層只好在全市招募能演奏樂器的市民加入,才湊足樂手得以演奏。 這是蕭士達高維契所創作的15首交響曲中,演奏時間最長的一首。另外本曲亦獲得1942年史達林獎一等獎。.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7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第9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降E大调第9號交响曲,作品70,是俄國作曲家蕭士達高維契的音樂作品。创作于1945年,同年11月3日在列宁格勒首演,由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奏,穆拉文斯基指挥。 该作品原目的是庆祝苏联在二战时期战胜纳粹德国(见苏德战争),但实际结果却与最初目的大相径庭;蕭士達高維契的最初構思,本來亦打算以一首大規模樂隊及加入獨唱和合唱的作品,作為《戰爭三部曲》(即第7, 8, 9 號交響曲)的終結。當初斯大林亦期望蕭士達高維契的第9號交響曲能和貝多芬、馬勒、舒伯特的第9交響曲一樣具規模。另一方面,蕭士達高維契很早以前亦曾提及過想撰寫一首有合唱成份的交響曲來獻給列寧(他的第六交響曲一度盛傳就是「列寧交響曲」,但最終沒有實現),所以斯大林有這樣的期望自然是非常合理。 但最後的產物,卻是短小、輕快而精焊的作品,与之前宏大的、史诗般的、有着悲剧英雄气息的第七与第八交響曲大不一样。結果這個被視為「開玩笑」的作品再次觸怒了史大林,此曲於1946年曾角逐斯大林獎不但落選,同時亦令史大林藉一套帶諷刺性的劇作,找來日丹諾夫進行文化界整頓,更於1948年對蕭士達高維契等作曲家進行另一次的讉責。他的第九連同第六、第八同被禁止演出。直至1955年才解禁。.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第9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 · 查看更多 »

真理报

《真理报》(Пра́вда),创刊于1912年5月5日,前身为托洛茨基于1908年10月3日在维也纳创办的同名报纸,是1918年至1991年间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91年被时任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关闭。苏联解体后,叶利钦将《真理报》出售,几经转手,其所有权被一个希腊商业家族取得。1997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收购了这份报纸,并将其作为自己的中央机关报。.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真理报 · 查看更多 »

銅管樂器

銅管樂器是一種利用氣流振動嘴唇發音,借由吹嘴協助,導入樂器共鳴發聲的樂器。也被稱為「labrosones」,字面的意思就是「嘴唇振動的樂器」。銅管樂器改變音高有兩種方式:一、壓放按鍵或推拉滑管,來改變管身的長度,二、吹奏者改變嘴唇振動的發聲頻率。 多數人認為:銅管樂器應該是由樂器的發聲方式來決定,而不是製作所使用的材質。因此有時候會發現木頭製的銅管樂器,像號角、低音角笛、以及蛇型管,也有許多木管樂器是由金屬做成,例如薩克斯風,近代的長笛也是由金屬製成。另外像是蘇沙號的喇叭口會用塑膠製成,以減輕重量。.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銅管樂器 · 查看更多 »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Модест Петрович Мусоргский,),俄罗斯作曲家。他以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歌曲和钢琴组曲《展览会之画》著名。他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居伊以及巴拉基列夫组成“强力集团”或称“五人团”,被认为是19世纪典型的俄罗斯本土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早逝,其身后留下很多未完成或未配器的作品,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或拉威尔等人补充完成。.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 · 查看更多 »

莫斯科

莫斯科(a)是俄羅斯首都與最大都市、以及莫斯科州首府,為俄羅斯全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的中心。面積2,510平方公里,與莫斯科州和卡盧加州接壤。城区人口约12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伊斯坦布尔,佔俄羅斯總人口的1/10。 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由1147年的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在沙皇俄国、蘇聯及今日的俄羅斯聯邦時代,都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的角色。它是歷史悠久的克里姆林宮所在地,並做為上述政權的總部,是俄羅斯數個被列入世界遺產的建築群之一。.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莫斯科 · 查看更多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阿芙罗拉号巡洋舰(p)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这艘传奇的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十月革命而闻名于世。.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 查看更多 »

蘇聯

#重定向 苏联.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蘇聯 · 查看更多 »

赫魯曉夫

#重定向 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赫魯曉夫.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赫魯曉夫 · 查看更多 »

钹属中国民乐中的打击乐器,主要有大钹和小钹(镲),它们是由两个圆形的铜片(直径由15厘米到69厘米不等)互相撞击发声的。它通常与锣、鼓一起组成锣鼓队进行演奏。中國鈸亦有在西洋音樂裡出現,但其尺寸通常都在11厘米以下,而且是用棒撞击发声的。 Category:東亞打擊樂器 de:Becken (Musikinstrument)#China-Becken.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钹 · 查看更多 »

锣是一类属于打击乐器,以金屬制成,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鑼。.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锣 · 查看更多 »

长号

长号(英語:Trombone,德語:Posaune),又稱伸縮号或伸縮喇叭,是一種銅管樂器。一如所有銅管樂器,長號透過吹奏者以雙唇振動空氣來發聲;而與其他使用按鍵的銅管樂器不同之處在於,一般的長號透過吹奏者來回伸縮滑管(英語:)的長短來改變音高。最為常見的長號種類為次中音長號(tenor trombone)。.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长号 · 查看更多 »

长笛

没有描述。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长笛 · 查看更多 »

雙簧管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雙簧」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振動而發聲。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團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雙簧管是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的樂器。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2Hz或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有一說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而根據現代的研究,雙簧管在演奏這個音高時,樂器的狀況最穩定,且音色較具穿透力,故用來作為樂團調音的標準。.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雙簧管 · 查看更多 »

木管乐器

木管樂器大多數由堅實耐用的木材製作。木管樂器的歷史很久遠,大致上古代人類在動物的腿骨上打洞製造出來的原始笛子就是木管樂器的祖先。現代木管樂器是從各國民間音樂中使用的類似蘆笛、笛和簫之類的樂器發展而來。 木管樂器大致有兩種外形,一種是圓柱型,比如長笛和單簧管。另一種是圓錐型,比如雙簧管和大管。從發音原理來講,木管樂器分三類:.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木管乐器 · 查看更多 »

斯大林

#重定向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斯大林 · 查看更多 »

日丹諾夫

#重定向 安德烈·亞歷山德羅維奇·日丹諾夫.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日丹諾夫 · 查看更多 »

打击乐器

打擊樂器,又名敲擊樂器,是一種以打、搖動、摩擦、刮等方式產生效果的樂器族群。打擊樂器可能是最古老的樂器。有些打擊樂器不僅僅能產生節奏,還能作出旋律和合聲的效果。 而打擊樂器是來自世界各地,而鼓棒還有分軟棒還有硬棒。.

新!!: 第12號交響曲 (蕭士塔高維奇)和打击乐器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蕭士塔高維奇第12號交響曲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