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6 关系: 埃尔利希陨石坑,反照率,天文学家,帕森斯陨石坑,國際天文聯會,商博良陨石坑,约瑟夫·海恩斯·穆尔,美國地質調查局,美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温克勒陨石坑,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月球背面,月面座標,撞击坑,拉莫尔环形山。
- LQ02方格
埃尔利希陨石坑
埃尔利希陨石坑(Ehrlich)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德国细菌学家暨免疫学家,19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埃尔利希(1854年-1915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反照率
反照率(albedo)通常是指物體反射太陽輻射與該物體表面接收太陽總輻射的兩者比率或分數度量,也就是指反射輻射與入射總輻射的比值。 反照率或反射係數,是從拉丁文的“白反照”("albedo whiteness"),或“反射的陽光”衍伸出來的,意思是漫反射或是表面反射的能力。 它是從表面反射輻射與入射輻射的比率,是無量綱量。其性質以百分比來表示,度量上從完全黑的表面反照率為0,至表面完美的白色反照率為1。 註解:因為它是以全部的反射輻射對入射輻射,所以包括漫反射和鏡面反射。射輻射對入射輻射的它將包括彌漫性和鏡面反射輻射反映。它們共同承擔表面的反射,然而我們通常假設只有完全漫射或只有完全的鏡面反射,以簡化計算。 反照率取決於輻射的頻率。當引用時未加說明,通常是指適當且平均跨越可見光的光譜。一般情況下,反照率取決於入射輻射的方向分布,除了朗伯表面,其分散是以餘弦函數輻射在所有的方向上,因此反照率是獨立分布的事件。在實務上,雙向反射分布函數(BRDF)可能需要精確的表面特徵的散射特性,但反照率是非常有用的一次近似值。 反照率在氣象學、天文學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在LEED可持續系統性的評量建築物,計算表面的反射率。地球的整體平均反照率,是行星反照率,因為雲層的覆蓋,是30到35%,但由於不同的地質環境特徵,局部的表面有廣泛的不同。 約翰·海因里希·朗伯在1760年將Photometria這個名詞引入光學。.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反照率
天文学家
天文学家是研究天文学、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科学家。因为有些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对天文理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所以下面的列表中也包括这些人。.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天文学家
帕森斯陨石坑
帕森斯陨石坑(Parsons)是月球背面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火箭工程师、化学家、发明家及泰勒玛神秘学家约翰·怀特赛德·帕森斯(1914年-195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帕森斯陨石坑
國際天文聯會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缩写为IAU;法語:Union astronomique internationale,縮寫為UAI),由博士以上的專業天文學家所組成,積極參與天文學研究與教育。於1919年7月28日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成立,由當時的國際天文星圖計畫(Carte du Ciel)、太陽天文聯合會(Solar Union)和國際時間局(Bureau International de l'Heure)等數個組織合併而成。其後,世界各國的國家級天文組織陸續加入,构成今日的規模。該會是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的國際科學聯合成員,也是國際上承認的權威机构,負責統合恆星、小行星、衛星、彗星等新天體以及天文學名詞的定義與英文命名。2014年7月10日宣布「外星世界命名」(NameExoWorlds)活動啟動,開放公眾參與系外行星的命名。 IAU下分成數個工作單位,IAU也負責天文訊息全球電報通報系統,實際工作由中央天文電報局(Central Bureau for Astronomical Telegrams,CBAT)汇总整理天文訊息的匯報及電報的發布。 總會共有90個不同國家或地區共10144位會員,其中美國最多,有2579位會員,其次为法國(700位)、日本(598位)、義大利(568位)、德國(532位)和英國(523位)。.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國際天文聯會
商博良陨石坑
商博良陨石坑(Champollion)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的大撞击坑,其名称取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暨埃及学家让-弗朗索瓦·商博良(1794年-183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商博良陨石坑
约瑟夫·海恩斯·穆尔
约瑟夫·海恩斯·穆尔(Joseph Haines Moore)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 1878年9月7日,穆尔出生在俄亥俄州威尔明顿,是贵格会成员约翰·海恩斯·穆尔和安妮·海恩斯的独生子。他就读于俄亥俄威尔明顿学院,并在1897年取得学士学位,此后,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天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进入位于汉密尔顿山的利克天文台,担任威廉·华莱士·坎贝尔博士的助理。1909至1913年间,他主要负责设在智利的天文台南部分站。多年来他致力于测量恒星的径向速度,并在1928年发表了一本总目录,穆尔还特别着重对双星光谱的研究。1920年和1928年曾二次担任太平洋天文学会主席。 1936年,他出任利克天文台副台长,并在1942年升任为台长。他曾参加过五次远征观察日食,并组织了其中的二次。1944年始,由于天文台海拨高度的影响,他的健康状况逐惭出现问题,因而,在1948年他辞去了台长一职。在退休前,他曾在伯克利教书,1949年3月15日去世。在去世之前,他与F.
美國地質調查局
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縮寫:USGS)是美國內政部轄下的科學機構,是內政部唯一一個純粹的科學部門,有約一萬名人員,總部設在弗吉尼亚州里斯頓,在科羅拉多州丹佛和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設有辦事處。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主要研究美國的地形、自然資源和自然災害與其的應付方法;負責四大科學範疇: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和水文學。.
美国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为 United States、America、The States,縮寫为 U.S.A.、U.S.),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五个自治领土及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国。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民族和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美国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縮寫为NASA)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美国的民用太空计划、與开展航空科學暨太空科學的研究。1958年7月29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美国公共法案85-568》,创立了國家NASA航空和太空管理局,取代了其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於1958年10月開始運作。自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負責了美國的太空探索,例如登月的阿波羅計劃,太空實驗室,以及隨後的航天飞机。自2006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愿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并保护我们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启示我们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计划之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进行长期的民用以及军用航空航天研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被广泛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太空机构中執牛耳者。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透過地球觀測系統提升對地球的了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械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天文觀測台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數據。.
温克勒陨石坑
温克勒陨石坑(Winkle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小撞击坑,其名称取自德国火箭先驱约翰内斯·温克勒(1897年-1947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温克勒陨石坑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
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是美国一个发射至月球轨道的无人宇宙飞船。该飞行器原本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但为了让曾发生氢燃料漏泄的奋进号航天飞机成功发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发射计划遭到了推迟。这个属于月球先锋机器人计划(Lunar Precursor Robotic Program)的无人驾驶飞行器于2009年6月18日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这是10年来美国首个目标为月球的航天任务。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首要任务是完成美国的外层空间探索计划。为了成功的达到“计划”的目标,包括人类再次登月,该飞行器将会勘测月球的资源并决定可能的登陆地点。它将沿着绕月轨道运行,这有助于绘制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图。 搭载了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还携带了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它的任务是在月球表面实施两次撞击,探测月球表面的深坑以及在地表之下寻找月球水冰存在的线索。月球坑观测和遥感卫星和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外层空间探索计划重返月球的先锋。.
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是月球永遠背對地球的那一面。月球背面的第一張影像由前蘇聯的月球3號太空船在1959年拍攝,而人類直到1968年的阿波羅8號任務環繞月球時,才直接用眼睛看見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擊坑,如太陽系第二大的撞擊坑,南極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對較少。在月球背面,來自地球的電波干擾會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議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電波望遠鏡。.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月球背面
月面座標
月面座標是用來標示地球的衛星,月球表面上的位置。在月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都可以經由相當於地球上的經度和緯度的兩組數字指出位置。經度給出在月球子午線 (這是通過月球面對地球這一側表面中心點的經線,參見地球的本初子午線) 的東側或西側,這個點被認為是從地球上可以看見的月球表面的中間點;緯度給出在月球赤道以南或北的位置。這兩個座標直都以度表示。 天文學家以一個小的碗狀隕石坑 ('莫斯汀 A') 作為定義月面座標的基準點。這個隕石坑的座標定義如下: |緯度: |南緯3° 12' 43.2" |- |經度: |西經5° 12' 39.6" | 這個座標系統已經由月球激光测距实验精確的定義。 在經度90°E至 90°W 之間的表面可都以從地球上看見,但因為天秤動使我們可以看見的月球兩側的總表面達到59%。.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月面座標
撞击坑
撞击坑(又称陨石坑或环形山)為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撞击坑的中心往往会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击坑内常常会積水,形成撞击湖,湖心则有一座小岛。 在具有风化过程的天体上或者具有地壳运动的天体上老的撞击坑会逐渐被磨灭。比如在地球上通过风化、风吹来的尘沙的堆积、岩浆撞击坑会被掩盖或者磨灭。在其它天体上有可能有其它效应来磨灭撞击坑。比如木卫四的表面是冰,随着时间的流易,冰会慢慢流动,使得这颗卫星表面的撞击坑消失。 在地球上约有150个大的依然可以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其中直徑大於100公里的僅有5個,通过对这些撞击坑的研究地质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已经无法辨认出来的撞击坑。几乎所有具有固体表面的行星和卫星均带有撞击坑。在有些天体上撞击坑的密度可以被用来确定相应的表面地区的形成年代。.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撞击坑
拉莫尔环形山
拉莫尔环形山(Larmor)是位于月球背面北半部的一座古老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其名称取自北爱尔兰著名物理学家暨数学家约瑟夫·拉莫尔爵士(1857年-1942年),1970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接受。.
查看 穆尔环形山和拉莫尔环形山
另见
LQ02方格
- 伍德环形山
- 伯克霍夫环形山
- 克卢特环形山
- 克拉默斯环形山
- 克雷洛夫陨石坑
- 冯·蔡佩尔环形山
- 凯特尔环形山
- 加多姆斯基环形山
- 卡诺环形山
- 古尔斯特兰德陨石坑
- 叶夫多基莫夫陨石坑
- 埃姆登环形山
- 埃尔利希陨石坑
- 埃弗谢德环形山
- 埃斯诺-佩尔蒂埃环形山
- 布拉日科环形山
- 帕拉斯基沃普洛斯环形山
- 帕森斯陨石坑
- 库仑-萨尔顿盆地
- 库利克环形山
- 德拜环形山
- 戴森环形山
- 斯托列托夫陨石坑
- 斯特宾斯环形山
- 施内勒尔环形山
- 施莱辛格环形山
- 查普尔环形山
- 柯瓦列夫斯卡娅环形山
- 桑福德环形山
- 沃尔彻陨石坑
- 沙利叶环形山
- 泰塞朗·德博尔环形山
- 温克勒陨石坑
- 珀赖因环形山
- 福勒环形山
- 穆尔环形山
- 纪尧姆环形山
- 罗兰环形山
- 考克饶夫环形山
- 范托夫环形山
- 范登贝赫陨石坑
- 萨尔顿环形山
- 蒂尔陨石坑
- 蒙戈尔费埃环形山
- 道格拉斯环形山
- 韦伯陨石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