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福州教堂

指数 福州教堂

没有描述。

目录

  1. 33 关系: 城守前堂城门基督教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徒聚会处大根堂天安基督教堂天主教小岭堂上渡基督教堂中洲基督教堂循道宗地方教会公理会福华堂福州基督教福州宗教福州圣约翰堂福州真神堂真耶稣教会花巷基督教堂聖公宗西门若瑟堂观巷基督教堂马厂街基督教堂铺前基督教堂长乐城关天主堂苍霞洲基督堂苍霞洲耶稣圣心堂泛船浦圣多明我主教座堂津门路聚会所澳尾巷玫瑰圣母堂明道堂施埔基督教堂

城守前堂

城守前堂原名大根堂(与真耶稣教会的一个教堂同名),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福建最大的一个教堂。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于1911年从厦门传入福州,1914年租南营一处房屋作会堂,不久就不敷使用,于1915年购买城内大墙根2号、青都观1号开设福音堂。1920年成立闽北区会,此后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先后由美国人摩尔士、马良理和戴天德担任会长。1941年以后,由中国人金素坦、谢春恩、林伯和接任会长。闽北区会又下辖福州、长乐等14个堂会。其中福州有4个堂会:大根路、南公园、西园、洪山桥。南公园堂在南公园敦仁里5号,1922年开设。洪山桥堂于1925年成立。    1979年福州安息日会恢复活动,在花巷堂恢复聚会,由林伯和长老负责。1994年有信徒1400人。现已改名城守前堂重新开放。暂时借用五金大楼聚会。 Category:福州教堂 Category:中国安息日会教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城守前堂

城门基督教堂

城门基督教堂,位于福州市仓山城门镇城门街206号。.

查看 福州教堂和城门基督教堂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dventist),是一個異端,源自19世紀中期美國的米勒派運動,该組織成立於1863年,以遵守聖經於創世紀中上帝所設立的每一週的第七天為安息日(即星期六)(創2:1-3)為安息日和宣揚基督再臨為人所知,也稱「第七日再臨團」。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神學觀點大致取自福音派中的耶穌再臨論,例如三位一體和聖經無誤等。另外有獨特的教义則包括死人無知覺和查案審判等。另外,這個组织也因強調飲食和健康,宣揚宗教自由和強調信心與行為是並行的,及提倡以上帝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為人所知。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全球組織由全球總會(General Conference)統管,轄下分為分會、聯合會和地方區會,自称其成员人數超過1700萬,在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駐有組織。除信徒聚會外,教會對外傳道的主力是教育、醫療、文字印刷、廣播和救災。.

查看 福州教堂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基督徒聚会处

#重定向 地方教会.

查看 福州教堂和基督徒聚会处

大根堂

大根堂原名大墙根教堂,是真耶稣教会在福州建立的中心教堂,创建于1928年,位于城内(鼓楼区)大墙根(大根路)15号。 1923年,真耶稣教会创始人之一张巴拿巴来福州传道,有105人受洗,于是成立福州真耶稣教会,按立金复生、郭多马为长老,钱亚伯、陈道生、陈马利亚等为执事。1928年,福州信徒集资在城内大根路建造福州第一座真耶稣教会的教堂。此后,福州成为真耶稣教会向海内外宣道的中心,先后向台湾、东南亚地区传扬福音。 1979年,福州真耶稣教会在花巷堂恢复聚会,现大根堂已重新开放。1994年有信徒1700人。.

查看 福州教堂和大根堂

天安基督教堂

福州天安堂是美以美会在福州、也是在整个东亚建造的第2座教堂,与最早建成的茶亭街真神堂都是在1856年建造的,只比真神堂晚几个月,至今已经有150年的历史。该教堂位于福州仓山区天安里的山坡上,北面就是湍急的闽江。原来这里有一座寺庙天安寺。 1847年9月7日,美以美会第一批来华传教士柯林教士(Rev,Judson Dwight Collins)和怀德牧师夫妇(Rev,and Mr M.C.White)到达福州。1856年,该会传教士麦君利主持在福州南台茶亭建造该会在东亚建造的第1座真神堂,同年10月18日,仓前天安堂也由美国传教士麦利和博士主持落成献堂仪式。耗资1,500两银圆。 1866年,福州美以美会在该堂召开第一届布道年会,将福州宣教区划分为真神堂、天安堂、福音堂、小岭堂四个教区,并陆续先后派出传教士到福清、兴化、古田、南平、江西省九江以及北京等地宣教,建立新教区。天安堂对面曾设立美华书局。 1877年以后,天安堂正式成为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的所在地。1897年,黄治基牧师筹集银两万元将该堂扩为千人大教堂,并在此纪念美以美会传入福州50周年。1947年在此纪念美以美会传入福州100周年,并以这里作为卫理公会在中国地区的总部。 1900年,天安堂牧师黄乃裳招募600乡民前往南洋新福州垦场拓荒。 1920年2月,余慈度小姐来到福州,在美以美会天安堂领复兴聚会。倪柝声母子先后来听道。 1930年代,宋尚节曾在天安堂带领过数次复兴聚会,产生很大影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天安堂被占用。1980年9月1日重新开放。1988年,天安堂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该堂有信徒1,600人。1996年,拆除百年老堂重建,1999年10月30日举行献堂典礼。新堂面积达2,300平方米,可容纳1,500人聚会,造价300万元。.

查看 福州教堂和天安基督教堂

天主教

天主教(Catholicismus)是對罗马公教會(天主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学、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纲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其拉丁文本意為「普世的」,因此又譯為公教會。另一個經常並用的名稱是「大公教會」,通常用來概括基督教會的普遍特徵,以用來區別狹義的、與聖座共融的公教會,即天主教會。在大多數情況中,天主教是天主教會的代稱。 天主教的中文名稱源自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之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故稱之。天主教在與新教並提時亦被稱為「舊教」,全國宗教資訊網,兩者分別代表著第一個千禧年開始的「傳承式信仰」、以及16世紀宗教改革開始的「書面式信仰」。這一概念曾在恢復公教傳統的牛津運動提出。.

查看 福州教堂和天主教

小岭堂

小岭堂是美以美会在中国福州创立的主要教堂之一,1998年以前位于仓山小岭顶,起初是公理会向当地中国蔡姓居民租用的布道处(1855年),后来公理会放弃仓山,转向闽江以北开拓,美以美会福州年议会就接手这个布道处,改称小岭堂,并派传教士孟存慈主理该堂,1893年成立牧区。1914年,这里建成有三进院落的新教堂:一进为阅报所和钟楼;二进为礼拜堂;三进为牧师楼和小学,于是小岭堂成为当时福州的有名教堂之一。1995年作为天安堂的附属堂重新开放。1998年,因旧城改造拆迁;2000年,位于仓山下渡十锦祠的壮观的新教堂落成,建筑面积700平方米。 Category:福州教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小岭堂

上渡基督教堂

上渡基督教堂,原名福民堂,是美以美会于1921年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教堂,地址在今福州市仓山区上渡路。旧堂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1984年更名为“上渡基督教堂”重新开放。1994年信徒发展到800人。2000年,上渡棚屋区动迁,于是重建起宏伟壮观的新教堂,建筑面积达1500平方米。 Category:福州教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上渡基督教堂

中洲基督教堂

中洲基督徒聚会处(buc)是中国第一处地方教会——福州教会所建最大的一个聚会所,1948年,福州教会发生大复兴,信徒人数大量增加,于是倪柝声将中洲岛中东巷24号祖产奉献出来改建成福州教会第二个聚会所,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聚会,规模大于津门路聚会所。后期由郑证光长老负责。 1949年-1951年间,为中洲聚会所的鼎盛时期,聚会的信徒约有1400多人。1952年倪柝声被捕后,参加聚会的信徒逐渐减少,1956年1月,在肃反运动中又有一批地方教会领袖被捕,聚会处信徒减至100多人。 1966年文革中被关闭。会所被船民占用。1980年恢复聚会,但此时聚会所内仍住着32户居民,信徒还无法使用。到1990年才搬走聚会所内的所有占用的居民,收回中洲聚会处。1993年,中洲岛改建为公园,八百多户居民迁出,只保留中洲聚会处,并配合公园修建得更美观。1994年有信徒2000人。现名中洲基督教堂。2000年-2002年,港商张礼星开发中洲岛,该教堂由东侧移位到西侧,占地面积被减少一半,重建完毕后,根据“榕民宗57号”文件,信徒们终于依法搬进新堂聚会。教会的负责弟兄是叶祖德先生。.

查看 福州教堂和中洲基督教堂

循道宗

循道宗(Methodism),又稱卫斯理宗(Wesleyans)、監理宗,現代亦以衛理宗、衛理公會之名而著稱。是基督教新教主要宗派之一,現傳佈於英國、美國、中國,和世界各地。世界最大的循道宗教會是聯合循道宗。.

查看 福州教堂和循道宗

地方教会

“地方召会”运动是倪柝声及其同工创立的一个中国基督教新教自立教会运动,其早期团体名为地方教会、基督徒聚会处、小群等。 并非所有“地方召会”运动的团体都是李常受在台湾和美国等地组织起来的“召会”,在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和海外有许多地方性的教会基本从是从倪柝声所带领的「地方教会」而传承下来的。比如:温属地方教会、蒙头教会、地方召会,以及很多基督教团契,根基教会、夜点教会、窄门耶稣独立教会、重生教会、三班仆人派、呼喊派,以及由呼喊派衍生的安徽吴扬明被立王派,湖南刘家国的主神教派......等。大陆基督教新教团契,基本都是从地方教会传承过来的。随着60多年以来经历政府不间断的打击,很多人被显明出来。有的中国地方教会被迫加入了三自爱国委员会;但也有很多地方教会依然不畏强暴,一直以秘密家庭教会的形式持守纯正信仰。在逼迫患难之中变得更加刚强。.

查看 福州教堂和地方教会

公理会

公理會(Congregational Church),又譯美部會,是一個信奉基督教新教公理宗的傳教組織。在教會組織體制上主張各個堂會獨立,會眾實行自治(即公理制)。公理會的信仰比較自由化,強調個人信仰自由,尊重個人理解上的差異。.

查看 福州教堂和公理会

福华堂

福华堂是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座大型基督教堂,目前是福建省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教堂。 1863年,福州美以美会传教士麦利和(Robert Samuel Maclay)派遣小岭堂信徒林振珍到福清县城传教,租到后埔街郑姓房屋作为布道所。得到第一批信徒杨得义、刘自振、蒋抗三、胡大明、林美来、孙得益6人。1884年,美教士武林吉和中国籍传道叶英官,在后埔街购买卓姓民房,改建为教堂,名福华堂。20世纪初,信徒人数大幅增加,于是美教士何志仁和中国籍传道魏其兰筹建新教堂。1910年,新福华堂落成。1922年,福华堂有教徒500多人,牧师、传道4人。1930年,美籍传教士富品德等人再次扩建福华堂,为石木结构、钢木屋架的两层建筑,可容纳1000多人聚会 。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福华堂被关闭,由大队粮食加工厂和榨油厂占用。1984年5月20日,福华堂恢复聚会 。 2000年10月1日,6000名信徒参加了福华堂举行重建落成典礼,投入资金1000多万,建成7层(不含停车场),二楼礼拜大厅和三楼环形礼拜厅相连,四楼也是礼拜大厅,观看投影。共设有4000多 座位。.

查看 福州教堂和福华堂

福州基督教

前在中國福州市活動的基督教團體主要是基督教新教和羅馬天主教兩大派別。.

查看 福州教堂和福州基督教

福州宗教

福州的宗教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宗教有基督新教、天主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其中以佛教、道教信徒最多。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福州人祭祀祖先和地主非常普遍,许多家庭中设有祖先和地主牌位。.

查看 福州教堂和福州宗教

福州圣约翰堂

福州圣约翰堂,俗称“石厝教堂”,是英国圣公会为在福州定居的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美丽典雅的哥特式石头教堂,地址在福州仓山当年侨民聚居区的中心乐群路。1856年筹建,1861年落成。1906年併入中華聖公會福建教區。堂内有纪念1906年死于海难的霍约瑟主教的铜质纪念碑,大门正中为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福州英国侨民的纪念坊。1992年该教堂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Category:中国新教教堂 Category:福州教堂 Category:福州前圣公会教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福州圣约翰堂

福州真神堂

福州真神堂是中国福州第一座新教教堂,也是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差会在东亚的第一座教堂。 该堂兴建于1856年,于1857年8月3日建成,比福州天安堂稍早,由麦利和牧师主持建立。遗址位于中国福州台江区八一七中路(茶亭街)661号。真神堂的地基高于地面5英尺,外墙粉刷为灰色,正立面为红砖砌筑,运用白板条。 1857年6月14日,美以美会第一位华人信徒,天泰染坊老板陈安在此受洗。卫理公会从这里扩展到中国北方(1869年)和内地、朝鲜、日本(1871年)和东南亚。 茶亭真神堂长期被卫生院占用,2006年茶亭街改造时,真神堂遗址被市政府拆毁。昔日堂前的1910年石碑保存在于山九仙观碑廊。.

查看 福州教堂和福州真神堂

真耶稣教会

真耶穌教會(True Jesus Church),基督教教派之一,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北京,創始於1917年,早期的聖工人員領受了聖靈和全備福音的啟示,在中國的各省份傳播基督教。由於其福音工作的積極投入,該教會迅速地到擴張到亞洲及太平洋的其他區域。在1960年代初期,教會先後成立於北美洲、歐洲、大洋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俄羅斯。信徒人數大約一百五十萬人分佈於六十個國家。.

查看 福州教堂和真耶稣教会

花巷基督教堂

花巷基督教堂,原名尚友堂,是中国福州一座古老的教堂,由美以美会创建于1864年,位于福州古城(鼓楼区)中心东街口附近的花巷。1915年,美以美会买下清代琉球王兆新的王府,改为教堂,中文名尚友堂,英文名Institutional Church,意为社交堂会。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停止教会活动。1979年10月28日,尚友堂改名花巷堂重新开放,是福州最早恢复开放的基督教堂。1994年,原卫理公会背景的信徒有3000人。另外借用本堂的原真耶稣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地方教会的信徒分别都在1000人以上。现在花巷堂聚会人数超过1万,居福州各教堂之首。.

查看 福州教堂和花巷基督教堂

聖公宗

聖公宗(Anglicanism,音譯安立甘宗),是源自英國(英格蘭)的英格蘭國教會和愛爾蘭教會及其於世界各地衍伸出來的教會之總稱。目前世界上的聖公宗教徒約有7300萬人(2008年)。 聖公宗,英文原名「Anglican」,意譯是英式教會,形容制度、教會、禮儀傳統和神學思想,是從英格蘭的國教——英格蘭教會所衍生而来的教会,成為普世聖公宗。這個詞語亦可形容其他採用聖公宗的其他教會,他們因為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而成為普世聖公宗的一員。由於「Anglican」一詞與盎格鲁人一詞詞型較為相近,有時會被誤認為是民族名稱而非宗派名稱,因此在美國及蘇格蘭等的強調聖公會非英格蘭人特性的地區,改以「The Episcopal Church」自稱,用「Episcopalian」稱呼其成員。「Episcopal」意思為主教制的。普世華人、台灣、韓國及日本基督徒都使用「聖公會」為公用名稱。 普世聖公宗團契是神聖、大公及使徒所傳的教會的一部分,是與坎特伯里大主教共融的成員教會構成的一个教會,是既大公又經過改革的教會。托馬斯·克蘭麥、理查德·霍克和奧卡姆的威廉等是聖公宗的代表人物,一如其他教派的馬丁·路德、克爾文、諾克斯、慈運理和約翰衛斯理等神學家。.

查看 福州教堂和聖公宗

西门若瑟堂

西门若瑟堂是位于中国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路的一座天主教堂。该堂创建于1946年,木结构,面积约200平方米,可容教徒三四百人,奉若瑟圣人为主保,传教范围为福州城内西北片。1966年文革期间,教堂被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占用。1979年,天主教会先收回了神父楼。1983年进修学校搬迁,西门堂完全收回,成为福州首先恢复活动的天主教堂。1990年,神父楼底层被改建为约300平方米的祈祷厅。 Category:福州教堂 闽 Category:福建天主教.

查看 福州教堂和西门若瑟堂

观巷基督教堂

观巷基督教堂,原名刘公纪念堂,是美国公理会在福州创建的第二座教堂,也是该会闽北教区以及1927年以后的中华基督教会闽中协会的总堂。该堂1881年创建,位于福州古城(鼓楼区)南部的太平街。后来信徒刘谦安为纪念其父刘孟湜牧师,捐献巨款扩建新堂,1916年改名刘公(孟湜)纪念堂。面积1888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装有巨型管风琴,为福建第一台管风琴。该会的节日大型音乐会均在此召开。1992年改名观巷堂重新开放。1994年该堂信徒1200人。 观巷堂在2006年重建。.

查看 福州教堂和观巷基督教堂

马厂街基督教堂

马厂街基督教堂位于中国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路马厂街,其前身陶园路十二间排聚会所是中国第一个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第一个会所,称为马厂街聚会所,创始人为为海军退役军官王载和三一书院学生倪柝声。不久王连俊、陆忠信、缪受训、王峙等人相继加入。1923年开始正式租用十二间排房屋聚会,称“基督教会堂”。1936年移址球场后信徒家中,改称“基督徒聚会所”。1955年华侨邱少陵将马厂街私房献给教会,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张启珍负责。1966年文革中关闭。现改名“马厂街基督教堂”重新开放。 Category:福州教堂 Category:地方教会.

查看 福州教堂和马厂街基督教堂

铺前基督教堂

铺前顶救主堂是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的一座基督教堂,位于台江区八一七中路772号。 该堂由美国公理会差会传教士杨顺于1858年创建,是该会在福建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位于福州铺前顶保福山。1947年在这里举行基督教传入福州100周年纪念大会。 1959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让出大教堂办革新纸品厂,聚会移至小堂。1966年文革中彻底关闭,完全被工厂占用。1990年1月7日改名铺前堂重新开放。1994年该堂有信徒2000人。 2008年在旧城改造中拆除,搬迁至橫街巷以南重建。.

查看 福州教堂和铺前基督教堂

长乐城关天主堂

长乐城关天主堂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复兴路二峰巷,是该省第二大天主教堂。该堂始建于1906年,起初为中西合壁式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1966年,文革开始,教堂被长乐县印刷厂占用。1981年10月,产权归还教会。1992年,拆除旧堂建造新堂。到1994年新堂落成。新堂面积800多平方米,钟楼高28米,为现代化无柱式教堂建筑。 Category:福建教堂 闽.

查看 福州教堂和长乐城关天主堂

苍霞洲基督堂

苍霞洲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福建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交通巷17号。 福建教区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开创的规模最大的一个教区。1850年该会传入福州,初期受到当地士绅强烈反对,1862年,在福州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南后街萃贤堂也被烧毁。但传教士们继续不懈的工作,终于使福建成为圣公会在中国最重要的传教区。1906年,中华圣公会福建教区脱离香港主教(港粵教區)的管辖,成为一个独立教区,在中华圣公会11个教区中信徒人数遥遥领先。第一任主教是贝嘉德(1906—1918年)。 该堂创建于1870年,最初在苍霞洲广裕楼租房设立布道所,信徒增加后,1882年,以1800银元买下倚霞桥1号的一个旧茶仓。1924年11月1日诸圣日,圣公会福建教区主教恒约翰在此主持奠基仪式,开工建造主教座堂,到1927年11月13日全部建成,举行座堂落成祝圣典礼,由中华圣公会主教院主席鄂方智主持并讲道。堂为砖木结构,英国建筑风格,可容纳1000人。中华圣公会重要会议常在此召开。 1950年,中国大陆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的签名活动由该堂开始。1958年,教堂部分场所被台江制药厂占用。1966年8月17日,文革开始后,座堂被关闭,全部被药厂占用。 1985年8月11日改名苍霞堂重新开放。1994年有信徒1500人,仍是福州市一座重要的基督教堂。 苍霞洲基督堂是福州现存的老教堂之一,被列为台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

查看 福州教堂和苍霞洲基督堂

苍霞洲耶稣圣心堂

苍霞洲耶稣圣心堂 是位于中国福州市台江区敬义巷的一座天主教堂,系1933年天主教福州教区用购得的一个茶行仓库改建而成,面积约800平方米,可容纳1200名教友。该堂奉耶稣圣心为主保,传教范围主要是在美达道、三县洲、义洲、帮洲一带。教友大多数都是船民。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关闭,并被福州汽车配件七厂占用。1981年,教会收回产权。1988年,该堂经过整修,重新恢复宗教活动。 Category:福州教堂 闽 Category:福建天主教.

查看 福州教堂和苍霞洲耶稣圣心堂

泛船浦圣多明我主教座堂

福州圣多明我主教座堂,又名泛船浦天主堂,位于中国福州市仓山区泛船浦菖蒲墩,面对闽江,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天主教堂。 该堂是由来华的西班牙多明我会创建于1864年。当时福建官府用这片闽江边的农田来抵换城内宫巷禁教时期被没收改为关帝庙的旧天主堂。 1911年,泛船浦天主堂成为天主教福州教区的主教座堂。传教范围是仓山区的东半部。1932年重建为一座哥特式建筑,高31米,面积为1371.4平方米,可容2000余人。1949年以前,福州市区的1万多天主教徒中,就有一半属于该堂(5153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水上的船民。 泛船浦天主教堂在1966年文革中关闭,改作他用。1985年重新开放。1994年,该堂教友有16000人,仍占福州市区信徒(3万)的一半。该堂现在被列为仓山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泛船浦圣多明我主教座堂位于规划开辟的南江滨大道中央,从2008年8月30日开始的半个月内,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其进行平移,向东移动75.6米,向南移动30.7米,并且旋转了90度,由东西向改为向北面向闽江。.

查看 福州教堂和泛船浦圣多明我主教座堂

津门路聚会所

津门路聚会所是地方教会福州教会的一个重要聚会所,位于城内(鼓楼区)津门路。 1924年,地方教会的2个创始人倪柝声与王载在传道上意见分歧,倪柝声离开福州到外地建立教会。 1930年代,王载的弟弟王峙在城内鳌峰坊开辟第二个聚会点,1936年改址河西路,称基督徒聚集处。1946年迁到津门路,改称基督徒聚会处,由祁文郁、张诗贞、唐一帆、郑证光负责。 1948年春节期间,他们邀请李常受等人在此讲道,并接受倪柝声、李常受的带领,重新安排了陈恪三、陈必荫、陈贞藩等人负责。此后,不接受倪带领的祁文郁又在河西路恢复基督徒聚集处。津门路聚会所大传福音,人数迅速扩增。不久又增设了中洲聚会所(倪柝声祖产改建),以及12个家(聚会所)。1966年文革期间关闭。 1980年代恢复聚会。1994年,津门路聚会所信徒有1000人,暂借花巷堂聚会。 Category:福州教堂 Category:地方教会.

查看 福州教堂和津门路聚会所

澳尾巷玫瑰圣母堂

澳尾巷玫瑰圣母堂 位于中国福州市台江区南门外八一七中路澳尾巷口。由西班牙多明我会建于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奉玫瑰圣母为主保,是现存福州地区最早建立的天主教堂。 教堂外仿意大利教堂,砖木结构;内为中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总面积360平方米。教堂正门留存‘奉旨’刻石、‘1848’石刻和建堂纪事石碑一方。堂内悬挂清康熙帝钦赐建堂‘万有真原’匾额及楹联题刻。 教堂中西合壁,外观采取地中海式建筑装饰,正面墙壁体镶嵌有墨绿色碎玻璃,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整个建筑宏伟挺拔,且矗立着两座大钟楼,每日早6时、午12时、晚6时各鸣钟一次,钟声嘹亮,十里之外亦能闻之。堂内祭台顶端是仿古殿宇建筑,堂面积507.8平方米,内能容纳1000名左右信徒过宗教生活。1883年-1911年间为天主教福建北境代牧区主教座堂。 民国时期主教座堂迁往泛船浦,该堂改为多明我会会院,1932年,多明我会迁往中选路崇真堂,此后澳尾巷玫瑰圣母堂成为一个普通的堂会,传教范围为南门内外一带,南到洋头口,北到安泰桥。 1966年文革期间被关闭,被福州市电镀厂占用,受到破坏。市电镀厂搬迁时又转手给福州市儿童医院。1987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把澳尾巷教堂产权归还爱国会,把澳尾巷天主堂作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该历史建筑于1992年被公布为福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福州市儿童医院拆除后,建起活动板房作为食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澳尾巷玫瑰圣母堂

明道堂

明道堂 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位于仓山区塔亭路。1866年与圣公会所办的塔亭医院(今福州市第二医院)同时建成。该堂的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门厅三层,礼拜厅二层,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该堂的建筑物至今犹存,现在作为福州天安堂的附属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Category:中国新教教堂 Category:福州教堂 Category:福州前圣公会教堂.

查看 福州教堂和明道堂

施埔基督教堂

施埔基督教堂,原名真学堂,是英国圣公会在中国福州建造的一座重要教堂,由包尔腾牧师建于1883年T.

查看 福州教堂和施埔基督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