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菏泽神会

指数 菏泽神会

菏泽神会,又作荷澤神會()禪師,俗姓高(一說俗姓萬),敕謚真宗大師,湖北襄阳人,是唐朝中期的佛教高僧,六祖惠能的著名弟子之一,曾被奉為中國禪宗七祖,為菏澤宗的建立者。.

48 关系: 垂拱华北地区印順印順導師天宝安史之亂宋高僧傳上元 (唐肅宗)中國禪宗史乾封乾元 (唐朝)开元佛教忽滑谷快天圭峰宗密北宗圆觉经嗣圣呂澂唐中宗唐德宗唐睿宗唐高宗唐肅宗唐朝六祖坛经王维神秀禅宗荆州菏澤宗裴冕襄州襄阳市香油錢貞元 (唐朝)胡適郭子仪釋印順武则天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滑县惠能敕書曹溪法海景德傳燈錄

垂拱

垂拱(685年正月—688十二月)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但是实际上武則天操纵朝政,睿宗毫无实权。一般算作武則天的年号。.

新!!: 菏泽神会和垂拱 · 查看更多 »

华北地区

华北、华北地区指位于中国北部的区域。一般指秦岭-淮河线以北,长城以南的中国的广大区域。现时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计5个省级行政单位。.

新!!: 菏泽神会和华北地区 · 查看更多 »

印順

#重定向 释印顺.

新!!: 菏泽神会和印順 · 查看更多 »

印順導師

#重定向 释印顺.

新!!: 菏泽神会和印順導師 · 查看更多 »

天宝

天寶是: 年号.

新!!: 菏泽神会和天宝 · 查看更多 »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唐朝於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安祿山與史思明向唐朝發動,同唐朝皇室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及动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造成唐代藩鎮割據。由於反唐戰爭的發起者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亦稱天寶之亂。.

新!!: 菏泽神会和安史之亂 · 查看更多 »

宋高僧傳

《宋高僧傳》,或稱《大宋高僧傳》,三十卷,宋代釋贊寧著。 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贊寧任右街副僧錄時,奉令回杭州編纂《大宋高僧傳》,撰成於端拱元年(988年),序称正传五三三人,附见一三O人,實則少於此數,前後歷時七年,宋太宗令僧錄司編入大藏經,賜絹三千匹。至道二年(996年),又重新整理。全書分为十科:〈译经〉三十二人(附见十二人);〈义解〉七十二人(附见二十二人);〈习禅〉一O三人(附见二十九人);〈明律〉五十八人(附见十人);〈护法〉一十八人(附见一人);〈感通〉八十九人(附见二十三人);〈遗身〉二十二人(附见二人);〈读诵〉四十二人(附见八人);〈兴福〉五十人(附见六人);〈杂科〉四十五人(附见一十二人)。每篇之末有论,与《续高僧传》同。 本书最精彩者为〈习禅篇〉,〈习禅篇〉反映南顿北渐之争,是研究禅宗史的很好资料。《宋高僧傳》多用野史,常有怪诞之谈,如〈善无畏传〉载天宝年间北邙山巨蛇事,时善无畏早已逝世,乃誤引《宣室志》事。又載法藏参与玄奘译经,麟德元年(664)玄奘去世时,法藏才二十一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赞宁此书于武后时人皆系之周朝,殊乖史法。”又谓︰“本书所载,即托始于唐,而〈杂科篇〉中乃有刘宋、元魏时代两人,亦为未明限断。” Category:子部釋家類 Category:史傳部.

新!!: 菏泽神会和宋高僧傳 · 查看更多 »

上元 (唐肅宗)

上元(760年閏四月-761年九月)是唐肅宗的年號,共计2年。 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去年号,明年只称元年,以建子之月为岁首。.

新!!: 菏泽神会和上元 (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中國禪宗史

宗,是漢傳佛教的一個主要宗派,南北朝期間自印度傳自中國。 禪宗的傳承,相傳是兩千五百年前,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迦葉微笑,頓將「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 相傳迦葉以後至達摩,凡二十八人,稱為「禪宗西天二十八祖」(胡適在《荷澤大師神會傳》中考證二十八祖的法脈是後人杜撰的。在梵文中也沒有印度禪宗二十八祖法脈的記載。胡适以为二十八说最早出现于大历九年(774年)后出现的《历代法宝记》。胡適認為二十八祖說是神會晚年所提倡: “我現在主張二十八祖之說成立雖甚晚,而起來卻在神會生時,也許即是神會所倡。”。印順則認為:“《南宗定是非論》僅說西土八祖……《顯宗記》的二十八祖說,應該是神會門下所增入的。”)。中國南北朝時期,菩提達摩將本宗入中國。.

新!!: 菏泽神会和中國禪宗史 · 查看更多 »

乾封

--封(666年正月-668年二月)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唐朝使用这个年号共2年餘。.

新!!: 菏泽神会和乾封 · 查看更多 »

乾元 (唐朝)

乾元(758年二月-760年閏四月)是唐肅宗的年号,共计三年。 乾元元年二月复载为年。(参看天寶、至德)元年七月发行乾元重宝。.

新!!: 菏泽神会和乾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开元

开元(713年十二月—741年十二月)为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共计29年。开元意思是开辟新纪元。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處於最强盛的時期,史称开元盛世。.

新!!: 菏泽神会和开元 · 查看更多 »

佛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河流域迦毗羅衛國(现在的尼泊尔和印度邊界中間,較為靠近尼泊爾)的太子悉達多·喬答摩(古譯:瞿曇)(佛號屎嘎懶覺泥)在大約西元前6世紀對於佛弟子所開示的教導,後发展为宗教。全世界约有5億佛教徒.

新!!: 菏泽神会和佛教 · 查看更多 »

忽滑谷快天

忽滑谷快天(ぬかりや かいてん,),生於日本武藏國(今埼玉縣川越市),日本曹洞宗僧侶、佛教學者、陽明學家、東洋思想家、文學博士。法號佛山。在禪宗思想方面卓然成家,被稱為忽滑谷禪學、或忽滑谷派。曹洞宗大学升格为驹泽大学时,他就任第一代学长。.

新!!: 菏泽神会和忽滑谷快天 · 查看更多 »

圭峰宗密

圭峰宗密禪師,俗姓何,名炯,號宗密,,唐代果州西充(今四川西充縣)人,華嚴宗第五祖。因常住圭峰草堂寺(位於今中國陝西戶縣),世稱圭峰禪師。唐宣宗時,追謚定慧禪師.

新!!: 菏泽神会和圭峰宗密 · 查看更多 »

北宗

北宗可以指.

新!!: 菏泽神会和北宗 · 查看更多 »

圆觉经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簡稱圆觉经,大乘佛教经典,相傳在初唐時,由佛陀多羅在洛陽白馬寺譯出。此經歷來受到天台宗、華嚴宗及禪宗的高度推崇,在漢傳佛教中有重要地位,根據其內容思想,佛教學者將其歸類為如來藏學派的作品。 但因為其譯出過程不詳,又無梵文本傳世,現代佛教研究學者懷疑此經可能是在中國寫成,非由印度傳入。.

新!!: 菏泽神会和圆觉经 · 查看更多 »

嗣圣

嗣圣(684年1月23日-684年2月27日),是唐中宗李哲 第一次在位时所改的唯一的年号,使用时间共计2个月不到。由于该年号使用期间武太后临朝称制,掌握实际大权,所以有些史书把它作为武则天的年号,不过大部分史书还是把它作为唐中宗的年号。该年号仅仅使用1个月又6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六,684年2月26日)后,唐中宗就因一句戏言被母后武则天抓住把柄而废黜,第二天(即嗣圣元年二月初七,684年2月27日)唐睿宗继位,改元文明,“嗣圣”年号随之废止。 “嗣圣”年号的废止和“文明”年号的建立,标志着武则天“圣衷独断”的时代开始,始称“则天朝”。.

新!!: 菏泽神会和嗣圣 · 查看更多 »

呂澂

呂澂(),原名呂渭,字秋逸,或秋一、鷲子,江蘇丹陽人,是二十世紀中國有名的佛學家、佛教居士,與其師歐陽漸共同創辦支那內學院,復興了唯識學。 呂澂精於英、日、梵、藏、巴利文等語言,長於佛教文獻比對與義理探討。呂澂對印度佛學及藏傳佛學有深入的造詣,在佛學研究方面上與印順法師齊名。.

新!!: 菏泽神会和呂澂 · 查看更多 »

唐中宗

唐中宗李顯(),后改名李哲,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任皇帝,两次在位:第一次在位时间为684年1月3日-684年2月26日,第二次在位时间为705年2月23日-710年7月3日。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病逝,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新!!: 菏泽神会和唐中宗 · 查看更多 »

唐德宗

唐德宗李适()(),唐代宗與睿真皇后所生的长子,唐朝第12代皇帝(除去武则天以外),779年6月12日―805年2月25日在位,在位26年,享壽62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

新!!: 菏泽神会和唐德宗 · 查看更多 »

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之子,唐朝的第五和第八任皇帝,曾用名李旭轮、李轮,他一生兩度登基,兩讓天下。两次在位,第一次為天后武氏 (登基前的武則天) 廢唐中宗李顯而繼位,在位时间是文明元年至載初二年(684年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後上表自行退位,禪讓予母親武則天;第二次是在唐隆之變誅除韋皇后及其黨羽後復辟,在位时间是景雲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7月25日-712年9月8日),後退位禪讓於子李隆基(唐玄宗)。李旦為唐高宗李治諸子之中排行第八,母为武则天,李弘、李贤、唐中宗李顯等都是其兄长。.

新!!: 菏泽神会和唐睿宗 · 查看更多 »

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字为善,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母文德皇后。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领土面積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西临鹹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683年)崩于洛阳紫微宫贞观殿,終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大帝。.

新!!: 菏泽神会和唐高宗 · 查看更多 »

唐肅宗

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母杨贵嫔,唐朝第10代皇帝(不計武则天),756年8月12日—762年5月16日在位,在位6年。在位期間,是唐朝安史之亂時期。.

新!!: 菏泽神会和唐肅宗 · 查看更多 »

唐朝

唐朝(),中國朝代,國祚共历289年,21位皇帝。由唐高祖李淵所建立,與隋朝合稱隋唐。唐室出身自關隴世族,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其後代李淵為隋朝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留守,在隋末民變時出兵入關中以爭奪天下,於618年受隋恭帝楊侑禪位,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統一天下。唐朝定都長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并设东都洛陽、北都晋阳等陪都。 唐朝歷史可以概略分成數個時期,大致上以安史之亂為界。初唐時國力強盛,李淵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王子李世民以玄武門之變,殺死兄李建成、弟李元吉,逼迫高祖內禪帝位,即為唐太宗,是唐朝多次首都兵變的開端。太宗一手將唐朝帶向盛世,擊敗強敵东突厥,受尊為「天可汗」,成就貞觀之治。唐高宗時期击败西突厥、高句麗等強敵,建立永徽之治,把唐朝版圖擴到最大。高宗去世後,其皇后武后先後擁立兒子中宗和睿宗當傀儡,最後於690年廢睿宗自立為皇帝,改國號曰「周」,即武周,人稱「武則天」,而此時女主政治也達到高峰。直到705年中宗因神龍革命而復辟,唐朝國號得以恢復。但接著還有韋后專權,之後宗室李隆基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共同發起唐隆之變,才掃蕩韋氏勢力,結束自從中宗復辟後朝政紊亂的情況。李隆基也實際掌權,成為日後的唐玄宗。玄宗即位後便發動先天之變,賜死太平公主,結束數十年來的女主政治與百年來的政變時代,進入盛唐時期,是唐朝的第二高峰與轉折,開元時期唐玄宗革除前朝弊端,政治開明,威服四周國家,史稱開元盛世。到天寶時期,政治逐漸混亂,於755年爆發安史之亂,唐朝極盛而衰。中唐時,唐朝受到河朔三鎮、吐蕃的侵擾、宦官專權與牛李黨爭等內憂外患的影響而衰退。其間雖然有唐憲宗的元和中興、唐武宗的會昌中興與唐宣宗的大中之治,但是都未能根治唐朝的內憂外患。在晚唐時因為政治腐敗,爆發唐末民變,其中黃巢之亂破壞江南經濟,使唐朝經濟完全瓦解,导致全国性的藩鎮割據,唐室最後被藩鎮朱全忠控制。他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並於907年逼唐哀帝禅位,唐亡,共289年。朱全忠建國梁,史称后梁,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唐朝的疆域廣大,但時常變動,630年就超过隋朝极盛时的版图。唐朝也是自秦汉以来,第一个不使用前朝所筑长城及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其鼎盛时期為7世纪,當時中亚的綠洲地帶受唐朝支配。其最大範圍南至罗伏州(今越南河静)、北括玄阙州(今俄罗斯安加拉河流域)、西及安息州(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东临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辽阔疆域,国土面积达1076万平方公里。中唐後漠北、西域的領地相繼失去,到晚唐時衰退到等同中國本部的大小,但仍然保有河套地區及河西走廊。天宝十三年(754年)户口统计为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统计不严,存在大量没有计入统计的瞒报户口,此外还有隐户、佃农、奴婢、士兵、僧道等人群不纳入户口统计,故大多数学者认为唐朝人口峰值在八千万左右。此时,长安辖区人口估算在200万人左右,而市区则是100万人。 唐朝全盛时在文化、科技、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大量的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之中有两个即火药和印刷术都诞生于唐朝。其政治為三省六部制,前期中央權力在皇帝與宰相,到後期變成皇帝與宦官。同隋朝推行科舉制度,使得晉朝南朝的世族制度不再興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三元及第,都诞生于唐朝,即622年状元孙伏伽(一说651年的颜康成)。軍事制度前期採用府兵制,軍力強盛,多次擊敗外族。後期則出現節度使(藩鎮)的軍政制度,割據一方,到唐朝後期還出現四十八個藩鎮。唐朝是当时世界的强国之首,與突厥、高句丽、吐蕃、大食爭奪四方霸權。藉由羈縻制度控制回紇、契丹等等北方各族,还调度漠北地区的突厥诸部军队攻打西突厥、高句丽,並且讓南诏、高昌、龟兹、粟特、吐蕃、新罗、渤海国和日本等國家吸收唐朝的文化與政治體制。唐朝的經濟富盛,結合華北、關中與江南的經濟,到後期更加依重江南赋税。土地、盐铁與赋税制度隨著社会改變而改革,由均田制與租庸調制轉向兩稅制,並且增加許多雜稅。其中兩稅制影響中國後半期的賦稅制度。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各個民族與宗教,進行交流融合,成為開放的國際文化。其文學發展達到高峰,以詩最為興盛。當時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以及推行古文運動的韓愈,其史書與傳奇(小說的前身)也十分發達。由於吸收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其壁畫、雕刻、書法與音樂都很發達。唐朝声誉远及海外,其歷史地位深重,到明清時期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新!!: 菏泽神会和唐朝 · 查看更多 »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全称《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

新!!: 菏泽神会和六祖坛经 · 查看更多 »

王维

王维(,一说699 —759),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園派詩人、畫家,號稱「詩佛」,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受母親影響,精通佛学,其字「摩詰」,是取自佛教的《維摩詰經》。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新!!: 菏泽神会和王维 · 查看更多 »

神秀

(606年-706年),禪宗大師,俗姓李氏,洛阳尉氏人,生於隋末,少時博覽經史,聰敏多聞,佛教禪宗五祖弘忍首座弟子,為汉传佛教禅宗的北宗开创者。其教義傳遍西京長安、東京洛邑,並曾獲得武后、中宗、睿宗三帝之皈依,有「二京法主、三君帝師」之尊號,谥大通禅师,當時與其同修惠能分庭抗禮,有南能北秀之稱。.

新!!: 菏泽神会和神秀 · 查看更多 »

禅宗

禅宗,又称佛心宗、宗门。2500年前,釋尊在靈山法會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將佛陀心印傳給禪宗初祖摩訶迦葉尊者。爾後才由摩訶迦葉尊者創立禪宗門派,直至第28代禪宗祖師菩提達摩方傳至中國,因禪宗的傳承不在於文字,甚至並非衣缽,而在於釋尊及代代祖師傳承下來的釋尊心印,因此非大根器者難以瞭解並繼承,故歷代幾乎都只傳大根器者,並未公開傳法,直到六祖惠(慧)能 大師一花開五葉,才有第一次普傳,五葉,也就是五個支脈,分別是臨濟宗、法眼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 禪宗祖師會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第一義諦、真如法性、自性清淨,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真修實證,並將禪融入日常生活中,直到見性,也就是真正見證自己的本來面目。然「見性」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淨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在中國歷史上,禪宗發展可分成四個時期,由菩提達摩至中國開始,至惠能大宏禪宗為止,此為禪宗的開始,可稱為早期禪宗。由六祖惠能門下,洪州、石頭二宗,發展為五宗七派,此為禪宗的發展期,時間約當晚唐至南宋初。自南宋初年臨濟宗大慧宗杲起而倡話頭禪,曹洞宗宏智正覺倡導默照禪,至於明朝中晚期,此為禪宗的成熟期,又可稱為中期禪宗。至於明朝中葉淨土宗興起,此時佛教的特色為禪淨合一,與儒、釋、道三教合一,禪淨合一的影響,使得當時的僧人唯以唸佛坐禪為主,禪宗逐漸失去創新的生命力,為禪宗的衰落期,又稱為晚期禪宗,始於晚明至清朝結束為止。清末民初之際,有鑑於佛教的衰微,虛雲大師起而中興禪宗,為近代禪宗中興之祖。 禪宗最盛行的流播地區主要為中國江南以南,集中於兩湖、兩江、廣東、福建一帶。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流传时间最长,影响甚广,至今仍延绵不绝,在中国哲学思想及艺术思想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深远,自唐代创立后流传于中國、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地區,至今不衰,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鈴木大拙至美國弘法,禪宗在歐美頗受歡迎,因而將禪宗的影響力推至世界各地。.

新!!: 菏泽神会和禅宗 · 查看更多 »

荆州

荆州,地理上可以指:.

新!!: 菏泽神会和荆州 · 查看更多 »

菏澤宗

菏澤宗,又稱荷澤宗,漢傳佛教禪宗宗派之一,為曹溪禪(南宗)中的北派。始於菏澤神會(荷澤神會),承繼曹溪六祖法脈,又被尊為禪宗七祖,但他的地位不被南宗各派所承認,因荷澤宗在洛陽一帶傳布,因此又被石頭、洪州稱為「北宗」。.

新!!: 菏泽神会和菏澤宗 · 查看更多 »

裴冕

裴冕(),字章甫,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人。河东裴氏东眷裴出身。 世代為河东冠族。天宝初年,以门荫迁升為渭南县尉。御史中丞王鉷充任京畿采访使,表为判官。历官殿中侍御史。又官河西行军司马。天寶十五載(756年),奉詔入京為御史中丞,後至灵武,与杜鸿渐、崔漪等请太子李亨即位,七月十二日,太子在灵武城南楼即位,改元為至德元年,裴冕跪稱“臣稽首上千萬歲壽。”以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肅宗移幸鳳翔,为尚书右仆射。兩京平定後,以功封冀國公。 裴冕性豪侈,喜好车服、美食、名马,自创巾子,其状新奇,人争效之,号为“僕射樣”。他在代替杜鸿渐为宰相后,小吏以俸钱文簿呈献给他看,他见自己的俸钱每月有二千余贯,当着家中子弟的面,就喜笑颜开。.

新!!: 菏泽神会和裴冕 · 查看更多 »

襄州

襄州可以指:.

新!!: 菏泽神会和襄州 · 查看更多 »

襄阳市

襄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於长江支流汉江的中游,是鄂、豫、渝、陕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為汉水(沔水)南北两岸的襄城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後才將兩城合二為一稱襄樊市。分设襄城、樊城2区。2010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今天,中共襄阳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市委员会均驻襄城。 襄阳市的发展肇始于西周分封邓国于今襄阳市区,从荆州牧刘表徙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市域内现已查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中,大小战役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朱序抗拒苻丕之战、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樊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等。其间人文荟萃、灿若繁星,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英才,为襄阳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和轶闻传说,历来就有“文化古城”的雅称。 今日的襄阳,既有闻名于世的历史积淀出的深厚人文底蕴,又有汽车制造、航天装备等高新科技产业及都会发展,“新旧和谐共生”成为了本市最突出特色。.

新!!: 菏泽神会和襄阳市 · 查看更多 »

香油錢

日本的賽銭箱 香油錢,又稱「香火錢」、「香紙錢」、「添油香」、「添香油」等,在台灣,俗稱「添油香」、「功德金」、「寄付」、「寄付金」(來自日語,捐款之意),在日本稱「賽錢」。有時被引申為奉獻給各種宗教的金錢。 古時信徒常以線香、蠟燭、燈油、金紙等物品,捐獻廟宇、寺院,以供祭祀之用。但後來逐漸不以實物捐贈,而以金錢替代,故稱香油錢、香火錢、香紙錢。.

新!!: 菏泽神会和香油錢 · 查看更多 »

貞元 (唐朝)

貞元(785年正月—805年八月)是唐德宗的年號,共计21年。貞元這年號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和唐玄宗年號開元合二為一,成為新年號貞元。.

新!!: 菏泽神会和貞元 (唐朝) · 查看更多 »

胡適

胡適,原名嗣穈,行名洪骍,字希彊,后改名適,字適之,笔名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私立南开大学校董会董事等職。胡适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紅學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主張少談主義,主張先疑後信,主張科學佐證,盡信書不如無書。.

新!!: 菏泽神会和胡適 · 查看更多 »

郭子仪

郭子儀(),華州鄭縣(今陝西渭南市华州区)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平定安史之亂等諸多亂事,歷事玄、肅、代、德四帝,封汾陽郡王,世稱郭令公。為傳說“富貴壽考”典故的主人公,頤和園長廊畫中有描繪。.

新!!: 菏泽神会和郭子仪 · 查看更多 »

釋印順

#重定向 释印顺.

新!!: 菏泽神会和釋印順 · 查看更多 »

武则天

武曌《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载初赦文......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朕宜以曌为名。自卦演龙图......(),唐高宗的皇后、武周開國皇帝,當代稱則天順聖皇后,或武后(遺詔退稱皇后),後代通称武则天,并州文水县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因執掌君權因而得到正史追認的女性皇帝。十四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唐高宗时復为昭儀,謀廢得到唐太宗託付于重臣褚遂良的“佳兒佳婦”元后與淑妃,得立为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天皇李治并称“二圣”。由于唐高宗患风眩病,無力聽政,660年11月开始臨朝,史载“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利用酷吏集團屢次屠殺唐室諸王大臣以求立威,殺害嫌疑對象遍及子、女、媳、婿、孫、孫女、孫婿、庶子、嫡兄、親姊、親甥女、夫之伯叔姑嫂、堂兄,終於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晚年惑于內寵,不知當立侄或立子,705年元月,被宰相狄仁傑舉薦的後任張柬之與禁衛軍背叛,被迫還位。同年崩于洛陽上陽宮仙居殿。若从660年算起掌权前后45年,从683年算起掌权前后22年,统治掌权时长仅次于清朝慈禧太后。武則天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第三长的皇帝(终年82岁),僅次於清高宗(87歲)和梁武帝(86歲)。 武氏本名无记载,为唐开国勳舊武士彠次女,母亲杨氏為隋朝宗室楊達之女是武士彠繼室,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十四岁時(貞觀11年)因貌美而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高宗时为昭仪,后封为皇后,又上尊号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称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退位后中宗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武氏遗制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武氏另有废除的尊号“圣母神皇、圣神皇帝、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金轮圣神皇帝”等。在位期間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傳說洛陽龍門石窟的奉先寺大佛是模仿其面容而作。.

新!!: 菏泽神会和武则天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菏泽神会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洛阳市

洛阳市(,邮政式拼音:Loya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中原地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丝绸之路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认定的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1年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称号。洛阳自夏朝开始,前后有十三个正统朝代以其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建都政权数量最多、持续建都时间最久的都城,拥有5000年文明史、3000年建城史和1500年建都史。仰韶曙光,夏商肇基,周制礼乐,两汉文章,魏晋风流,南北融合,隋唐盛世,宋金兵戈,洛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数度兴废,活跃在文明中心长达数千年,与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始终相依。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乃谓“阳”,故名洛阳,又称雒阳、洛邑、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內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洛阳地处中原,境内山川纵横,西依崤山,由函谷关通关中平原,东临嵩岳,北靠太行与黄河之险,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洛阳以其四面环山、八关都邑的地理优势,成为历代帝王青睐之所;也因其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居中位置,成为古往今来的水陆交通要地。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中国”一词最初便是指古代洛阳地区。沿洛水自东向西的洛河两岸,于不足3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五大都城遗址,人称“五都贯洛”。都城遗址分布之密集,联系之密切,时间跨度之大,举世罕见。 现代的洛阳以龙门石窟、白马寺和关林等历史名胜,牡丹、水席、杜康酒等传统文化,以及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国家大遗址而闻名,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有三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遗产数量在中国城市中仅次于北京。洛阳有5A级景区四项五处,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洛阳是首批经中国国务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权的13个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也是首批中国创新型试点城市,中原经济区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阳全境总面积15,230平方公里,现下辖八县一市六区,截止2015年,洛阳市中心市区建成面积达209平方公里。根据中国国务院2012年批准的《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85万人,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逐步把洛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友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2016年,国务院相继批复《洛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一期建设规划》、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千年古都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 菏泽神会和洛阳市 · 查看更多 »

湖北省

湖北省,简称“鄂”(别称:“楚”、“荆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为武汉市。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北接河南省为邻。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居全国第14位。截止2015年底,全省常住人口5851万,户籍人口6138万。.

新!!: 菏泽神会和湖北省 · 查看更多 »

滑县

滑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一个直管县。与濮阳、延津、浚县、长垣、封丘、内黄接壤。下辖1新区10镇12乡,1019个行政村。.

新!!: 菏泽神会和滑县 · 查看更多 »

惠能

惠能,又作慧能,俗姓盧,是一位漢傳佛教南宗禪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互別苗頭,世称禅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唐憲宗追謚大鑒禪師,至宋太宗加諡日「大鑒真空禪師」,仁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禪師」,神宗加諡日「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元仁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圓明廣照禪師”。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新!!: 菏泽神会和惠能 · 查看更多 »

敕書

敕書今簡作敕(異體字簡稱:勅、勑、飭)是君主制國家的一種文件。.

新!!: 菏泽神会和敕書 · 查看更多 »

曹溪法海

曹溪法海,唐代曲江人(今屬廣東),俗姓張,生卒年不詳,大約是唐睿宗至唐玄宗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弟子,一般認為是《六祖壇經》的編者。 法海在韶州大梵寺謁惠能大師,問「即心即佛」之義,一言即頓悟,而後將惠能大師的生平、事蹟、講道紀錄為《六祖大師法寶壇經》,通稱《六祖壇經》,簡稱 《壇經》,是佛教界第一本由禪師所說之「經」。 佛教諸學者皆認為法海為《六祖壇經》的編者,但胡適提出《壇經》是「成於神會或神會一派之手」的論文。錢穆以〈略述有關六祖壇經之真偽問題〉一文反駁。印順法師也駁斥,“錯誤的根源,在(胡適)不知敦煌本‘壇經’成立的過程,而誤認敦煌寫本為『壇經』最古本。”楊曾文〈《壇經》敦博本的學術價值探討〉一文指出:“《壇經》當是惠能的弟子法海編錄,既非神會或神會弟子所作,也沒有可信的證據是別的甚麼人所作。”.

新!!: 菏泽神会和曹溪法海 · 查看更多 »

景德傳燈錄

傳燈錄,全稱景德傳燈錄,景德是北宋真宗年号,本書原題名為《佛祖同參集》,中國佛教禪宗史書。共30卷,宋景德元年(1004年)東吳僧道原撰,被收入《大正藏》。 “傳燈錄”只限于禅宗,属记言体及按世次记载的谱录体。《傳燈錄》載自過去七佛、第一祖摩诃迦叶、至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东土六祖,至法眼宗文益禅师法嗣的禅宗传法世系,共1701人的机缘语句,载明各禅师之俗姓、籍贯、修行经历、住地、示寂年代、世寿、法腊、谥号等。另附语录951人。傳燈錄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並引出了禪宗一系列的燈錄著述,如:《天聖廣燈錄》、《續傳燈錄》。 在《宝林传》、《祖堂集》尚未重新为世人发现之前,《景德传灯录》是禅宗最早的一部史书,位居“五灯”(即《传灯录》、《广灯录》、《续灯录》、《联灯会要》、《普灯录》)之首,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自上述二书(《宝林传》、《祖堂集》)于二十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得知本书曾受其影响,且多所取材。事实上,在本书完成前的唐末、五代时,已有多种禅宗史书出现。在内容上,《景德传灯录》是以这些史书为基础,并进一步搜集资料,经筛选润色而成。 Category:子部釋家類 Category:禪宗經典 Category:史傳部 Category:11世紀書籍.

新!!: 菏泽神会和景德傳燈錄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神会神会和尚神會荷澤神會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