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信度
信度(Reliability),指的是测量方法的品質,即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观察之后是否可以得到相同资料的一种反映。对可信度的讨论往往出现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和自然科学家一样,社会科学研究者试图使用一系列的指标来测量个人或社会现象。可信度概念的提出是研究者们用以反应测量的稳定程度。比如说如果用磅秤来测量一个人的体重,如果第一次称重是100公斤,而第二次称重是150公斤,那么很明显用这台磅秤来反应体重不是很可信的办法。这个类比也适用于其他的社会科学测量方式,比方各种问卷调查、心理量表、以及更广义上的观察。因为社会科学里往往缺乏客观统一的衡量标准(如品質、速度),所以研究者们希望能够通过探讨可信度提高社会科学测量的可靠程度。 有许多因素会影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可信度的问题。很多时候社会科学研究是由单一研究人员完成并且无法复制数据采集的过程的,在这种情况下,所采集的数据品質往往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程度。但是由于个人因素的影响(如情绪、既有观念等),很难保证研究者所采集的数据是客观公正的。在更多的情况中,由于对于个体和社会现象缺乏明确的定义,所以研究者不得不借助许多易于观察到的事件来反应这些现象。艾尔·巴比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何来测量工厂里员工的士气?一种方法是去观察工厂里员工之间是不是会互相开玩笑。但是有可能工人之间某种形式的玩笑会被误认为是争吵。这是因为研究者既有的对于“玩笑”的定义是一个受个人成长背景(如阶级和文化)所影响的认知。所以有可能某一个研究者认为工人之间的士气很高,另外一些人认为他们之间关系很差劲。另一种策略是去收集工厂里工人申诉的档案。研究者可以假定申诉多的工厂士气更低,而申诉少的工厂士气更高。这种策略往往更可靠,也就是说可信度更高。 但是请注意可信度高并不意味着一种测量方式更准确。这是有效度的问题。可信度所讨论的是针对同样或者类似的现象,一种测量方式能否忠实地反应现实。有效度和可信度是不同的范畴。.
查看 社會統計學和信度
問卷調查
問卷調查是有目標對象的意見調查的其中一個方法,問卷調查的形式是由一連串寫好的小問題組成,然後去訪問,收集被訪問者的意見、感受、反應及對知識的認識等。.
查看 社會統計學和問卷調查
统计学
统计学是在資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數據資料,以便给出正确訊息的科學。這一门学科自17世纪中叶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它廣泛地應用在各門學科,從自然科学、社會科學到人文學科,甚至被用於工商業及政府的情報決策。隨著大数据(Big Data)時代來臨,統計的面貌也逐漸改變,與資訊、計算等領域密切結合,是資料科學(Data Science)中的重要主軸之一。 譬如自一組數據中,可以摘要並且描述這份數據的集中和離散情形,這個用法稱作為描述統計學。另外,觀察者以數據的形態,建立出一個用以解釋其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的數學模型,以之來推論研究中的步驟及母體,這種用法被稱做推論統計學。這兩種用法都可以被稱作為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则是討論背後的理論基礎的學科。.
查看 社會統計學和统计学
測量尺度
測量尺度(scale of measure)或稱度量水平(level of measurement)、度量類別,是統計學和定量研究中,對不同種類的數據,依據其尺度水平所劃分的類別,這些尺度水平分別為:名目(nominal)、次序(ordinal)、等距(interval)、等比(ratio)。 名目尺度和次序尺度是定性的,而等距尺度和等比尺度是定量的。定量數據,又根據數據是否可數,分為离散的和连续的。.
查看 社會統計學和測量尺度
效度
有效度(Validité; Validity;德语: Validität)是研究方法中關於測量方式能否如實反映所欲測量或衡量標的的程度。一項有效度高的衡量較一項有效度低的衡量更為準確。 譬如以一個國家的國會是否定期經人民於公平公開的競爭性普選產生;政府領袖是否經人民直接選舉或由人民直選產生的國會間接選舉產生;國會內的有效政黨數目;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出版自由、集會自由、結社自由等人權是否受保障等指標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自由民主就比一個國家是否有憲法、是否存在投票制度、有多少位國會議員等來得更精確。 有效度與可信度(信度)是判斷研究設計、過程、與結果是否科學的兩項重要指標。.
查看 社會統計學和效度
亦称为 社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