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知华派

指数 知华派

知华派指日本外务省等处理对华关系的政府部门中的一批比较了解中国、在中国任职经历较长的官员,也被称作“中国学派”(China school,或“中国学院派”),对待中日双边关系比较理性。但在日本逐渐右倾的舆论氛围中,“知华派”逐渐成了亲中派的代名词。.

27 关系: 加藤紘一南京大屠殺古森義久台湾台日關係外交部宫本雄二小泉纯一郎岡崎久彦中嶋嶺雄中國通中国大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日关系井出敬二佐藤重和產經新聞隈丸優次青木直人谷野作太郎阿南惟茂樽井澄夫沼田幹男温家宝日本日本駐華大使館日本政府发展援助

加藤紘一

加藤紘一(),日本政治家。生于山形县鹤冈市,日本政治家,日本自由民主党前主要领导人之一,曾經擔任日本自民党干事长、政務調查會長、防衛廳長官及内閣官房長官。前任日中友好协会会长。.

新!!: 知华派和加藤紘一 · 查看更多 »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杀(日中歴史共同研究報告書)是侵华日军在大日本帝国侵华战争全面升级的初期占领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后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以上,直到1938年2月才开始有所收敛。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在大屠杀第一个月内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 1945年日本投降后,1947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认为南京大屠杀中有超过20万的中国人被日军杀害。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日本学界对遇难人数的估计有20万人、4万人、2万人等几种,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區引起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新!!: 知华派和南京大屠殺 · 查看更多 »

古森義久

古森義久,知名日本記者、時事評論員、國際關係評論家。現任麗澤大學特別教授、國際教養大學客席教授、產經新聞駐華盛頓特區特派員。出身於東京府(現東京都),1963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隨後前赴華盛頓大學取得新聞碩士,然後進入每日新聞社工作。曾多次發表右翼言論,並猛烈批判知華派。 Category:日本記者 Category:產經新聞人物 Category:每日新聞社人物 Category:東京都出身人物 Category:慶應義塾大學校友 Category:華盛頓大學校友.

新!!: 知华派和古森義久 · 查看更多 »

台湾

#重定向 臺灣.

新!!: 知华派和台湾 · 查看更多 »

台日關係

#重定向 臺灣與日本關係史.

新!!: 知华派和台日關係 · 查看更多 »

外交部

外交部是一个主權國家負責國家對外事務的專門政府機關,其部門主官稱作外交部長或外交大臣,為內閣成員之一,且通常被視為僅次於最高行政長官(總統制國家為總統,內閣制國家則為總理)的主要官員之一,有時該職甚至由副總理兼任。 外交部英文名稱一般為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各國會視部份與國家對外事務相關領域事務劃歸外交部負責,如經貿商務、援助合作及宗教和移民事務,因此在名稱上均會有所不同。 日本及朝鮮的外交部稱為「外務省」,是受到日本漢字的影響。 英國外交部大臣同時負責英國海外領地事務。在1968年以前,外交大臣僅負責與非大英國協成員國之外交關係事務,大英國協及其他殖民地事務則由英聯邦事務部負責;1968年後,兩部合併為外交及聯邦事務部。大英國協成員國中除了英國外,其他成員國的外交部同時負責與成員國和非成員國之外交事務,因此英文名稱為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直譯為對外事務部,但一般均稱為外交部。 外交部長的英文名稱為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或是Foreign Minister,但部份國家不論中文或英文名稱與一般稱呼略有不同。如美國國務卿(Secretary of State)通常被視為美國外交部長,但實際上美國國務卿的地位是美國內閣首席官員,與一般國家的外交部長不太相同;英國的外交大臣及菲律賓的英文職稱也是Secretary而非一般的Minister;拉丁美洲的西語系國家則稱為Canciller(英文為Chancellor);在部份有皇室系統的國家中,外交大臣亦稱為外相。 外交部的職權雖是負責國家對外事務,但因政府組織不同而影響到職權範圍。在以前的內閣制國家中,外交部長可直接制定國家對外政策,但若碰到強勢的總理,那外交部長通常就是一般行政內閣或是在外交政策制定上給予些許意見,此情形在總統制國家中是差不多的。在二次大戰以後,各國為了將外交及國防等國家整體政策協調一致,通常將外交部長和國防部長視為核心內閣之一,也就是國家安全會議成員。雖然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期,許多國家的最高行政首長將外交視為自身權責之一,但此情形在已開發國家中並不常見。例如中華民國,外交部為行政院所轄部會之一,但外交、兩岸及國防是中華民國總統的權限而非行政院院長的權限。 不論外交部長的政治角色及職權範圍如何,最基本的即是負責外交事務,像是安排外國政要訪問及出訪他國等事務;且外交部長不論在那個國家,都是出國率最高的內閣成員。.

新!!: 知华派和外交部 · 查看更多 »

宫本雄二

宫本雄二(),日本外交家,“知华派”人物之一,1997年任日本驻华全权公使,2006年4月10日就任日本驻华大使。2010年因丹羽宇一郎接任而卸任.

新!!: 知华派和宫本雄二 · 查看更多 »

小泉纯一郎

小泉纯一郎(,)是一名日本政治家,第87-8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是日本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位時間第四長的首相,也是自1987年中曾根康弘後連續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 在很多日本人看來,曾任日本自由民主党總裁的小泉純一郎是一位改革派代表:他曾不顧黨內反對,強力推動郵政私有化改革,為此不惜以自己的政治生命作賭注。在2005年大選中,小泉帶領多年士氣不振的自民黨獲得大勝,其政治生涯也達到巔峰。 小泉純一郎積極與美國政府達成戰略夥伴關係,使日美關係在其首相任期內得到改善和加強。此外,小泉還積極支持派遣日本自衛隊前往伊拉克,這也是日本在二戰後首次的境外軍事行動。與此相對,小泉對中國和韓國的外交未取得重大成果,在靖國神社爭議、北方四岛領土糾紛等問題上糾纏不清。 小泉純一郎為1972年來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首相,也是日本戰後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直到2006年卸任之後都擁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但2008年,與小泉純一郎政見相悖的麻生太郎以絕對優勢當選第23代自民黨總裁和第92代內閣總理大臣之後,小泉純一郎宣佈退出政壇。.

新!!: 知华派和小泉纯一郎 · 查看更多 »

岡崎久彦

#重定向 岡崎久彥.

新!!: 知华派和岡崎久彦 · 查看更多 »

中嶋嶺雄

中嶋嶺雄(中嶋嶺雄,なかじま みねお,)日本政治學者、社會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現代中國政治。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前校長、國際教養大學理事長·校長。曾與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合著《亞洲的智略》,提出「中國分裂論」。.

新!!: 知华派和中嶋嶺雄 · 查看更多 »

中國通

中國通一詞,意指對中國政治制度、文化歷史、生活型態或其他與中國或中國人息息相關之事,有精闢認識與理解,並能向其他人說明、闡述、分析之非中國籍之人士;而現今所稱之中國通,多在該國之政府、學術或民間智庫單位居有要職,且常為政府主管、媒體人士之諮詢對象。 此類稱謂多有致敬之意,另亦有諸如:美國通、日本通、東南亞通……等同樣性質之用詞。.

新!!: 知华派和中國通 · 查看更多 »

中国大陆

中國大陸,中文使用上常通稱大陸或大陸地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有时也使用祖国大陆。此詞的使用在古代即有,非現代两岸关系中具有政治含义的大陆,而是中原文化圈中相對海洋島嶼的地理用詞。如在日本也有大陸文化的說法,二戰時曾用來稱呼中國外,至今以大陸代稱的用法在學術上仍有在使用。在海外的華人移民圈也有不少使用此用法的人。 在當代的使用上,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此肇因於第二次國共內戰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所導致的海峽兩岸政治分立。 地理上,該詞是指中國的大陸領土,屬於歐亞大陸的一部分的事实,與海島相對;但當代的使用上,其做為一個政治名詞的用途遠大於地理名詞,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直接管轄的區域,故海南島、舟山群島等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海洋及海島領土,都被視為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香港、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以及「台灣」則排除在外。使用情形類似的還有「中国内地」一詞。 另一方面,第二次國共內戰後撤退至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法律上仍然主張中國大陸為其疆域,在《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等法律中稱為「大陸地區」、並定義為「臺灣地區以外之中華民國領土」,同時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獨立之主權國家,而僅將其視為統治中國大陸之政治實體;在陳水扁政府上台前,中華民國政府認定的「大陸地區」還包括在1946年就已獨立建國的外蒙古、以及中俄邊境的爭議領土。香港與澳門因政治地位特殊,在法律上又另外以「港澳地區」合稱。 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定義,是中國國民黨執政時期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兩岸政策的重要基礎。而民主進步黨執政時期,由於其政治立場偏向臺灣獨立及臺灣主體性,此主張並不活躍,尤其在陳水扁政府時期起,主要以一邊一國思維處理兩岸關係,直接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視為與中華民國(台灣)分立的國家。也讓大陸這個地理代稱用法再增添更多政治含义。.

新!!: 知华派和中国大陆 · 查看更多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重定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知华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 查看更多 »

中日关系

中日關係(),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間的雙邊關係。在汉唐时期,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科技等很多方面都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日本明治維新後到1945年二戰結束前,中日间发生了多次军事冲突及全面战争,形成了战后两国的政治格局并影响了以后的中日关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日本仍与中华民国保持外交关系,直到1972年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現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將兩國關係稱為「戰略互惠關係」,然而兩國事實上並未達到戰略互惠。而且在歷史认识問題和經濟等方面均存在許多矛盾。.

新!!: 知华派和中日关系 · 查看更多 »

井出敬二

井出敬二是一名知名的日本外交官,曾經擔任駐俄羅斯公使和日本駐華大使館廣播文化中心長・公使,故在中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現任駐克羅地亞特命全權大使。出身於東京都,1980年畢業於東京大學經濟學部並且進入外務省工作,期間曾到哈佛大學修讀俄羅斯研究和到莫斯科國立大學研習俄語。.

新!!: 知华派和井出敬二 · 查看更多 »

佐藤重和

佐藤重和(佐藤重和,)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为日本外交官。.

新!!: 知华派和佐藤重和 · 查看更多 »

產經新聞

《產經新聞》是日本的全國性報紙之一,由富士產經集團旗下的產業經濟新聞社(產經新聞社)所發行。其報社宣稱2011年每日發行量为日刊160万,晚报53万,日报的发行量位居全日本第七位(前六位分別為《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中日新聞》和《日本經濟新聞》、《东京体育》)。其前身是1933年(昭和8年)6月20日在大阪創刊的《日本工業新聞》。1969年5月至1988年間,報頭題字曾一度改為《サンケイ新聞》。该报近年经营不振,业绩不佳,需要富士产经集团对其进行资金支持。 該報的宣傳口號是「不避諱,不一窩蜂,講重點的报纸」,立場偏右,较为亲近自民党,有媒体称其為“自民党推销员”。.

新!!: 知华派和產經新聞 · 查看更多 »

隈丸優次

丸優次,日本外交官,也是有名的知華派。出身於福岡縣久留米市,1975年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後進入外務省並被派遣至中國課。1976年6月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亞書院、同年9月在北京語言学院(現北京語言大学)學習中文。 1986年7月起任職於聯合國秘書處,1989年6月起擔任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處一等秘書、1989年7月擔任日本駐華大使館參贊、1992年2月擔任外務省聯合國局社会協力課長、1993年8月擔任外務省綜合外交政策局国際社会協力部聯合國行政課長、1994年5月任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參贊、1996年5月任財團法人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總務部長、1999年4月任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公使、2001年任日本駐華大使館公使、2004年4月成為獨立行政法人国際交流基金統括役。 2005年2月擔任駐上海總領事、2008年7月擔任駐泰國大使館特命全權公使兼東南亞地球科學計劃調整委員会常駐代表、2010年8月擔任駐香港總領事、2013年1月15日擔任駐柬埔寨特命全權大使。.

新!!: 知华派和隈丸優次 · 查看更多 »

青木直人

青木直人是一名日本記者、中國研究者。.

新!!: 知华派和青木直人 · 查看更多 »

谷野作太郎

谷野作太郎是一名知名日本外交官,曾任駐中國和印度大使。出身於東京都。.

新!!: 知华派和谷野作太郎 · 查看更多 »

阿南惟茂

阿南惟茂(あなみ これしげ、),日本外交官。曾任日本駐中國大使。在瀋陽總領事館事件中因處理不當而備受日本方面批判。 阿南惟茂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1967年入外務省。曾任外務省在日本駐華大使館參贊、情報調査局企畫課長、亞洲局中國課長、大臣官房會計課長、亞特蘭大總領事、亞洲局局長。.

新!!: 知华派和阿南惟茂 · 查看更多 »

樽井澄夫

樽井澄夫,日本知名外交官和知華派。 出身於福島縣郡山市,畢業於福島縣立安積高等學校和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學部。1970年4月進入慶應義塾大学大学院修讀經濟碩士,但是1971年退學進入外務省。1972年起派到台灣、香港、北京等地修讀中文。 1986年擔任外務省條約局法規調整官、1988年擔任日本常駐聯合國代表處參贊、1989年任職日本駐印尼大使館參贊、1991年擔任外務省亞洲局中国課長、1993年擔任外務省綜合外交政策局安全保障政策課長、1995年擔任駐中国公使、1998年擔任外務大臣官房審議官、1999年擔任外務大臣官房總括審議官、2001年擔任防衛參贊(国際) 、2002年擔任駐科威特大使、2004年擔任内閣府國際平和協力本部事務局局長兼内閣官房内閣審議官、2006年擔任日本常駐裁軍會議代表處特命全權大使、2009年6月、沖繩担当特命全權大使。 2011年10月從外務省退休。2012年4月9日擔任財團法人交流協會理事会、台北事務所長・代表(相當於駐台灣大使)。2014年7月14日卸任台北事務所代表職務。2014年8月起擔任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國際問題研究所軍縮・防擴散促進中心所長。.

新!!: 知华派和樽井澄夫 · 查看更多 »

沼田幹男

沼田幹男(),一名沼田幹夫(「幹夫」與「幹男」日語發音相同),日本外交官,曾經擔任駐緬甸大使、外務省領事局長,2014年起擔任日本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代表。.

新!!: 知华派和沼田幹男 · 查看更多 »

温家宝

温家宝(),天津人,中国政治人物。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前主要领导人之一,第十六、十七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至2013年间担任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1998至2003年间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地质学院毕业,后分配至甘肃省从事地质工作,经推荐进入地质矿产部党委工作。随后在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连续三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时期,分别担任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和主任的职务。 溫家寶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進入中央高層;被任命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兼中央辦公廳主任,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1992年中共十四大,晋升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兼中央書記處書記,开始参与中央的经济和农业工作。1997年中共十五大,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书记处书记。並於1998年至2003年,在朱镕基任职总理期间,出任主管农业和金融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 2002-2012年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及2003至2013年间担任国务院总理。还曾兼任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等职。.

新!!: 知华派和温家宝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知华派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日本駐華大使館

日本駐華大使館(在中華人民共和国日本国大使館)是日本國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外交代表機構,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內的亮馬橋東街1號。本使館是在1972年中日建交後,於1973年1月正式開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陝西省、山西省、甘肅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北省、湖南省、青海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及內蒙古自治區。.

新!!: 知华派和日本駐華大使館 · 查看更多 »

日本政府发展援助

日本政府發展援助,也称作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是日本政府对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開發援助。.

新!!: 知华派和日本政府发展援助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中国学派三大卖国奴知華派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