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Firenze,Florentia,意大利诗歌:Fiorenza),又譯--,在19世紀的中國或者現代文學、藝術、餐飲的場合也經常翻譯成翡冷翠。是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和佛羅倫斯省的首府,拥有366,091名城市人口,是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主要的历史、文化和商业中心。从该市延伸出去的佛罗伦萨-普拉托-皮斯托亚都会区共有1,506,098名居民。 佛罗伦萨曾经长期处于美第奇家族控制之下,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化、商业和金融中心,并曾一度是意大利统一后的首都(1865-1871年)。 佛罗伦萨被认为是文艺复兴运动的诞生地,艺术与建筑的摇篮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诸如烏菲茲美術館、学院美术馆、巴杰罗美术馆、碧提宫内的帕拉提那美术馆等)。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诞生、活动于此地,比较著名的有诗人但丁、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科学家伽利略、政治理论家馬基維利、雕塑家多纳太罗等。佛罗伦萨历史中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的美名由來是徐志摩前往度假時,因飽覽當地的湖山之勝,因而觸發內心美的悸動,便將意大利语的Firenze翻譯成--,並寫下《--》及《--》兩篇散文。.
佛罗伦萨共和国
佛罗伦萨共和国(Repubblica Fiorentina)是中世纪意大利的一个城邦国家,位于今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以佛罗伦萨为中心。.
罗马
羅馬(Roma)是意大利首都及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文明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並保存大量古蹟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其位於意大利半島中西部,台伯河下游平原地的七座小山丘上,市中心面積有1200多平方公里。羅馬同時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樞,擁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城是罗马主教即天主教会教宗及聖座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現今仍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费拉拉
费拉拉(意大利语:Ferrara),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艾米利亚-罗马涅波河畔的一座城市,也是费拉拉省的首府。.
阿雷佐
阿雷佐(意大利语:Arezzo)位于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是阿雷佐省的首府,面积386.25平方公里,人口96,494人(2007年)。.
里米尼
里米尼(意大利语:Rimini),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一城市,里米尼省首府,位于海滨,里米尼城区面积134.20平方公里,人口138,060(2007年6月30日统计),是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的一座城市,是里米尼省的首府。里米尼在古羅馬叫做「阿里米努姆」(拉丁語: Ariminum),有弗拉米尼亚大道連接羅馬。.
透视
透视分三种:线透视、空气透视、隐没透视。.
桑塞波尔克罗
桑塞波尔克罗(Sansepolcro),是意大利阿雷佐省的一个市镇。总面积91.48平方公里,人口16365人,人口密度178.9人/平方公里(2009年)。ISTAT代码为051034。.
油画
油畫,指用干的油調配的顏料所作的繪畫。油畫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漢代有油帛的記載,明代《髯飾錄》記載了諸種油畫技法。油畫在歐洲文藝復興以後兴盛起来,並傳播到各地。歐洲油畫一說大約15世紀時由荷蘭人發明,一說由中國傳入,其說待訂。 傳統油画以亚麻子油调和颜料稱為油彩繪制。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乾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或油漆而不局限於狹義的油彩等。.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另见
1415年出生
- 尚圓王
- 尚泰久王
- 扬·德乌戈什
- 瓦西里二世 (莫斯科)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 腓特烈三世 (神圣罗马帝国)
- 莲如
- 迪里克·鲍茨
- 阿方索·贡萨尔维斯·巴尔达亚
- 韓明澮
1492年逝世
15世纪佛罗伦萨共和国人物
- 乔凡尼·德·美第奇
- 亚美利哥·韦斯普奇
- 保罗·达尔·波佐·托斯卡内利
- 保羅·烏切洛
- 列奥纳多·达·芬奇
-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
- 多纳托·阿恰约利
- 多那太羅
- 安杰利科修士
- 安東尼奧·德爾·波拉約洛
- 尼科利
- 斯特罗齐家族
- 朱利亚诺·德·美第奇
- 洛伦佐·吉贝尔蒂
- 洛伦佐·德·美第奇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 皮耶罗一世·德·美第奇
- 皮耶罗二世·德·美第奇
- 科西莫·德·美第奇
- 科西莫·羅塞利
- 米开朗基罗
- 老洛伦佐
- 菲利普·利皮
-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 馬泰奧·帕爾米耶里
- 马萨乔
15世纪意大利画家
- 乔尔乔内
- 乔瓦尼·贝利尼
- 保羅·烏切洛
- 列奥纳多·达·芬奇
- 卡罗·克里韦利
-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
- 多纳托·伯拉孟特
- 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
-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
- 安德里亞·索拉里
- 安托内罗·达·梅西那
- 安杰利科修士
- 安東尼奧·德爾·波拉約洛
- 巴尔达萨雷·佩鲁齐
- 彼得羅·佩魯吉諾
- 提齊安諾·維伽略
- 桑德罗·波提切利
- 琴尼诺·琴尼尼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 皮耶羅·迪·科西莫
- 盧卡·西諾萊利
- 真蒂莱·贝利尼
- 科西莫·羅塞利
- 米开朗基罗
- 美洛佐·达·弗利
-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 菲利普·利皮
- 菲利皮诺·利皮
- 雅各布·德巴尔巴里
- 雅科波·贝利尼
- 马萨乔
意大利文藝復興畫家
- 乔尔乔内
- 乔瓦尼·贝利尼
- 佛羅里亞諾·費拉莫拉
- 保罗·委罗内塞
- 列奥纳多·达·芬奇
- 卡罗·克里韦利
- 多米尼哥·基蘭達奧
- 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
- 安德烈亚·曼特尼亚
- 安德里亞·索拉里
- 安托内罗·达·梅西那
- 安杰利科修士
- 安東尼奧·德爾·波拉約洛
- 巴尔达萨雷·佩鲁齐
- 彼得羅·佩魯吉諾
- 拉斐尔
- 拉维尼亚·丰塔纳
- 提齊安諾·維伽略
- 桑德罗·波提切利
- 琴尼诺·琴尼尼
- 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
- 皮耶羅·迪·科西莫
- 盧卡·西諾萊利
- 真蒂莱·贝利尼
- 科西莫·羅塞利
- 米开朗基罗
- 索福尼斯巴·安圭索拉
- 美洛佐·达·弗利
-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 菲利普·利皮
- 菲利皮诺·利皮
- 雅克伯·帕尔马
- 雅各布·德巴尔巴里
- 雅科波·贝利尼
- 马萨乔
亦称为 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