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吴哥城
吴哥城()又名大吴哥,是9世纪至15世纪高棉帝国最长久的国都。 吴哥都城占地9平方公里,在这范围内包括一系列各朝建立的古都遗迹:苏利耶跋摩一世重建的空中宫殿,優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建立的巴普昂寺,闍耶跋摩七世建立的巴戎寺(Bayon)、群象台和瘌王台等。.
查看 皇家浴池和吴哥城
塔布茏寺
塔布茏寺(,又譯塔普倫寺)為柬埔寨吳哥古蹟的一座古寺廟建築,位于吴哥城东约一公里处。塔布茏寺興建於1186年,為闍耶跋摩七世為紀念其母興建,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般若经),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當初被發現時即被當地人稱之為卡波克(吉贝)的大樹所盤據而放棄整修。.
查看 皇家浴池和塔布茏寺
塔逊寺
達松將軍廟(ប្រាសាទតាសោម,Ta Som),位於亞洲柬埔寨吳哥古迹內,完成於12世紀末,用以祭祀微笑國王加雅巴爾曼七世(Jayavarman VII)的父親。四周被卡波克樹(吉贝)環抱,而东門可以看到巨樹包裹了整個門廊的景象。.
查看 皇家浴池和塔逊寺
水庫
水庫是指人造的湖泊,而規模較小的則稱為水塘、塘坝和蓄水池。一般的形成方法是在河流的中上流建造堤壩,河水把河谷淹没後便形成水庫。不過也有的水庫是建於海上的,例如香港的船灣淡水湖。水壩一般都建於狹窄的谷地,因為兩岸的山坡可以作為水庫的天然圍牆,而水壩的長度也可大大縮短。興建之前,將被水淹地帶的民居和古蹟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
查看 皇家浴池和水庫
斑黛喀蒂寺
斑黛喀蒂寺(ប្រាសាទបន្ទាយក្តី;罗马化:Prasat Banteay Kdei), 是柬埔寨吴哥的一个佛教寺庙,位于塔普伦寺东南,吴哥城之东。建造于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的阇耶跋摩七世时期, ,建筑风格为巴戎风格,与塔布茏寺和圣剑寺接近,只是规模和复杂度较小。 斑黛喀蒂寺由于错误的结构以及使用的砂岩质量差,导致破败不堪,目前正在整新。斑黛喀蒂寺在过去几个世纪中,直到20世纪60年代,数次被僧侣占领。.
查看 皇家浴池和斑黛喀蒂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