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痛苦指数

指数 痛苦指数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一種總體經濟指標,於1970年代由亞瑟·奧肯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總和。 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目录

  1. 5 关系: 停滯性通貨膨脹失業亞瑟·奧肯货币主义通货膨胀

  2. 失业
  3. 政治學理論
  4. 经济指数
  5. 通货膨胀

停滯性通貨膨脹

停滯性通貨膨漲(stagflation),簡稱滞漲或停滯性通漲,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stagnation),失业及通货膨胀(inflation,此處指"物價持續上漲")同时持續增长的经济现象。滞漲(stagflation)作為混成詞起源於英国政治人物麥克勞德1965年在國會的演說中。 這個概念值得注意的原因,部分基於在戰後的宏观经济学理論上,人們認為通货膨漲與经济衰退不能並存,亦因為人們廣泛認為滞漲與財政赤字一樣,一旦開始就難於根治。 在政治場上滯脹以通货膨漲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來量度(簡單以失業率及通漲率相加),用以影響美国1976年及1980年的總統选举。.

查看 痛苦指数和停滯性通貨膨脹

失業

意指未獲得任何有薪工作的狀態。在經濟學范畴中,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且有獲取工作的行動,但卻沒找到工作的情况,就被認爲是失業。失業率是勞動人口裡符合「失業條件」者所佔的比例。 实际上,确定确实在找工作的失业人员数量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找到工作前失业救济金已经过期的那些人的数量。失业的历史就是現代化的历史。在古代这并不被看作是一个问题,尽管农村劳动力的隐藏性失业人员几乎没什么事可做,特别是在人口过剩的情况下。这一情况如今依然普遍存在于类似中国大陆地区这样的城乡二元经济体之中,如果将该国农村的隐性失业人口也计算在内,那么失业总数约为2亿人,真实失业率超过了30%,远远高于17%的城镇登记失业率。 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失业趋势”报告说,2009年全球的失业人口已接近2亿1千2百万,创下该组织1991年开始统计该项数据以来的最高记录。.

查看 痛苦指数和失業

亞瑟·奧肯

亞瑟·馬文·奧肯(Arthur Melvin Okun,),小名Art,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泽西市,美國總體經濟學家,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屬於新凱恩斯學派。曾在1964年至1969年間,進入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擔任主席。 他最為人熟知的,是提出了奧肯法則。痛苦指數(Misery index)也是由他提出的。.

查看 痛苦指数和亞瑟·奧肯

货币主义

貨幣主義(Monetarism),又稱重貨幣學派、貨幣學派,是1960年代形成的經濟學流派,以挑战凱恩斯主义的面貌出现。其領袖人物為米爾頓·傅利曼,他在1976年10月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货币经济学认为货币的供應量在短期内对国家的产出、在较长期上的物價水準有巨大的影响。这种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透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来实行。 貨幣主義的核心命题是:在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發行過多货币。政府的角色是透過中央銀行,調控在經濟體中流通的貨幣數量,除此之外,不需要干預經濟活動。.

查看 痛苦指数和货币主义

通货膨胀

通货膨脹(inflation,在臺灣簡稱--,香港和中國大陆簡稱通--胀)本意為貨幣流通數量增加,但也指向因貨幣流通數量增加,而使得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地以相當的幅度上漲,也就是物價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的現象。「通貨」意指流通的貨幣,通貨膨胀指貨幣發行數量上升,而物價上漲是因需求增加或供給減少,兩者關聯為貨幣發行數量上升投入消費,「太多的貨幣追逐太少的商品」而使得物價上漲,而現在人們經常直接使用「通貨膨胀」一詞來表示「物價上升」的現象。而貨幣發行數量上升,不一定使物價上升,因為可能尚未投入消費,或是被更多的商品(服務)生產或科技進步所抵消,而某些情況,比如說,若新發行的貨幣是流向生產端擴充產能,反而可能造成供過於求,物價反而會下跌,形成貨幣發行數量增加但物價卻下跌,與常識相悖的經濟現象。 通货膨脹與貨幣貶值不同,整體通貨膨脹為特定經濟體內之貨幣購買力的下降,而貨幣貶値為貨幣在不同經濟體之間相對價値的降低。前者影響此貨幣在國內市場上的價値,而後者影響此貨幣在國際市場上的價値,兩者之相關性為經濟學上的爭議之一。 因為不同物價影響不同人,通貨膨脹有許多不同的衡量方式,最常見兩種衡量指數為衡量帳面消費者物價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和衡量新出現的商品和服務的通貨膨脹的GDP平减指数。 主流經濟學家對於通貨膨脹起因的看法可大略分為兩派,「貨幣主義者」相信貨幣是通脹率數值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相信貨幣、利率和產出間的相互作用才是最主要的影響,凱因斯主義者也傾向除了一般標準消費性商品物價通脹外再另附上生產性商品(資本)通脹。其他理論,例如奧地利經濟學派,相信通膨是中央銀行增加貨幣供給導致。簡單地說,當政府發行了過多貨幣時,貨幣貶値,物價上升。 相關概念包括:.

查看 痛苦指数和通货膨胀

另见

失业

政治學理論

经济指数

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