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自由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異葉公鯷

指数 異葉公鯷

尖吻半棱鯷(学名:Encrasicholina heteroloba)又稱異葉公鯷、尖吻小公鱼,俗名魩仔、白鱙,為輻鰭魚綱鯡形目鯡亞目鳀科的其中一種。.

27 关系: 印度印度尼西亚南海台湾岛大溪地太平洋孟加拉灣學名东非红海物种白色萨摩亚青色马达加斯加马来半岛魚乾鯡亞目鲱形目鳀科輻鰭魚綱澳洲浮游動物斐濟新喀里多尼亞日本所罗门群岛

印度

印度共和国(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Republic of India),通称印度(भारत;India),是位于南亚印度次大陆上的国家,印度面积位列世界第七,印度人口众多,位列世界第二,截至2018年1月印度拥有人口13.4亿,仅次于中国人口的13.8亿,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還快,预计近年将交叉。是亚洲第二大也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328万平方公里(实际管辖),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购买力平价/PPP)经济体。 印度并非单一民族及文化的国家。印度的民族和种族非常之多,有“民族大熔炉”之称,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印度总人口的大约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各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语言,仅宪法承认的官方语言就有22种之多,其中印地语和英语被定为印度共和国的联邦官方语言,并且法院裁定印度没有国语。英语在印度非常流行,尤其在南印地位甚至高于印地语,但受限于教育水平,普通民众普遍不精通英语。另外,印度也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世界4大宗教其中的佛教和印度教都源自印度。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是印度的第二大宗教,信教者约占印度的14.6%(截至2011年,共有约1亿7千7百万人)。伊斯兰教是在公元8世纪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传播到印度的。公元10世纪后,北印的大多数王朝统治者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特别是莫卧儿王朝。印度也是众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多边国际组织的成员,包括世界贸易组织、英联邦、金砖五国、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和不结盟运动等。 以耕种农业、城市手工业、服务业以及其支撑产业为主的部分行业已经相对取得了进展。除了民族文化与北方地形的丰富使印度旅游业颇受欢迎之外,由于时差,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也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另一方面,宝莱坞电影的文化输出在英语圈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不亚于世界主流。同时印度还是很多专利过期药物的生产地,以低价格提供可靠的医疗。近年来,印度政府还大力投资本国高等教育,以利于在科学上与国际接轨,例如自主太空研究、南亚半岛生态研究等等。印度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新!!: 異葉公鯷和印度 · 查看更多 »

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亞共和国(Republik Indonesia,IPA讀音:),简称印度尼西亞或印尼,为东南亚国家;約由17,508個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印度尼西亞人口超過2.65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國體屬共和國,國會代表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印度尼西亞首都為雅加達。印度尼西亞國界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亚等其他鄰國。印度尼西亞為东南亚国家联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6年,依國際匯率計算,印度尼西亞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购买力平价計算則為世界第8大經濟體。 印度尼西亞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齐及之後的满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印度尼西亞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岛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印度尼西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進程、經濟上劇變等挑戰。 由於島嶼遍布,印度尼西亞有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國家語言、種族多樣性、穆斯林占多數人口、殖民歷史及反抗殖民為印度尼西亞人的共同身分。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了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因而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但也有針對該地天然資源保育或收穫而來的西方人,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新!!: 異葉公鯷和印度尼西亚 · 查看更多 »

南海

南海,又稱為南中國海、中国南海,是位於东南亚的陸緣海,被中國大陆、台灣、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南半岛各國所环绕,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海域面积有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原住民居住的島嶼和岩礁,這些島礁被合稱為南海諸島。除了是主要的海上运输航线外,南海据信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牵涉到许多周邊国家的利益,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地区。.

新!!: 異葉公鯷和南海 · 查看更多 »

台湾岛

#重定向 臺灣.

新!!: 異葉公鯷和台湾岛 · 查看更多 »

大溪地

--(Tahiti),又譯--,是法屬玻里尼西亞向风群岛(社會群島的一部份)上最大的岛屿,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它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火山活动造就了大溪地高耸的、山脉众多的地理环境,四周由珊瑚礁环绕。岛上人口数量为183,456(2012年人口普查),是法属波利尼西亚人口最多的岛屿,它占向风群岛总人口比率的68.6%。 法屬玻里尼西亞的首府帕皮提位于西海岸,法阿國際機場是这个地区唯一的国际机场,距离城市中心5公里(3.11英里)。大溪地在公元300至800年间最原始的定居者是波利尼西亚人,肥沃的土地和捕鱼为他们提供了食物,他们组成了这个岛上70%的人口。其余的人口主要由欧洲人,中国人以及他们通婚的后代组成。该岛在1880年就已被宣布为法国殖民地,但直到1946年那些当地居民才开始获得法国国籍。法语是大溪地岛上唯一官方语言,但当地语言大溪地语却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语言。 大溪地是南太平洋諸島中最多華人移居的地方,當中以客家人為主。島上佳麗多次在國際選美中贏得獎項。大溪地岛也是著名的旅游勝地,除了有陽光、沙灘等景點,也有不少渡假村。.

新!!: 異葉公鯷和大溪地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五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洋,面積1.813億平方公里,它從北極海一直延伸至南極洲,其西面为亞洲、大洋洲,東面为美洲,覆蓋着地球約46%的水面及約32%的總面積,比地球上所有陸地面積加起來還要大。赤道将太平洋分為北太平洋及南太平洋。北面連接白令海峽,南面則以南緯60度為界。 位于北太平洋西侧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最深的位置。海沟最大深度为海平面下 。 太平洋之名稱起源自拉丁文「Mare Pacificum」,意為「平靜的海洋」,由航海家麥哲倫命名。受雇于西班牙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0年10月,率領5艘船從大西洋找到了一個西南出口(麥哲倫海峽)向西航行,經過38天的驚濤駭浪後到達一個平靜的洋面,他因稱之為太平洋。.

新!!: 異葉公鯷和太平洋 · 查看更多 »

孟加拉灣

孟加拉灣在印度洋的位置 孟加拉湾(、、)是印度洋北部的一个海湾,西临印度半岛,东临中南半岛,北临缅甸和孟加拉国,南在斯里兰卡至苏门达腊岛一线与印度洋本体相交,经马六甲海峡与暹罗湾和南海相连。宽约1600公里,面积217万平方公里;水深2000-4000米,南部较深;盐度30-34‰。 沿岸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缅甸、泰国、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印度和缅甸的一些主要河流均流入孟加拉湾,著名的大河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克里希纳河等等。孟加拉湾中著名的岛屿包括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普吉岛等。 孟加拉湾沿岸贸易发达,主要港口有:印度的加尔各答、金奈、本地治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缅甸的仰光、毛淡棉、泰国的普吉、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印度尼西亚的班达亚齐、斯里兰卡的贾夫纳等等。 Category:印度洋海湾 Category:南亚地理.

新!!: 異葉公鯷和孟加拉灣 · 查看更多 »

學名

在生物分类学中,學名按字面即為科學名,名词组合基于拉丁文文法。它在科學,特別是生物學上使用的名稱。例如,廣為人所接受的植物 (生物)名稱;它也受到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CBN)之規範。:「Scientific name: A formal, universally accepted nam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which (for plants, algae, fungi and organisms traditionally treated as such) are provi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 學名的第一個字需大寫。而習慣上,在科學文獻的印刷出版時,學名之引用常以斜體表示,或是於正排体學名下加底線表示。學名内所指的有可能是一種生物、一屬的生物或一科的生物。这可因為不同的國際命名法規,有不同的變化。原則上,一種生物的學名只有一個,而這一個學名也只會用來稱呼這一種生物,但目前命名法規各自獨立,因此有可能出現同種動物、植物用同樣的學名。相對的親屬生物可能還有許多不同的名字,學名以外的名字均為俗名。學名使用拉丁化文字,而俗名沒有限制。除拉丁学名外的其他任何名称都是俗名。 目前已知最長的學名為雙翅目的,由42個字母組成,意思是「擁有近似黃蜂飛行姿態而接近水虻的」。最短的學名則分別為南蝠的 Ia io 和奇翼龍的 Yi qi,都僅有4個字母。.

新!!: 異葉公鯷和學名 · 查看更多 »

东非

东非即东部非洲地区,根據聯合國的次分區共有19個国家或屬地:.

新!!: 異葉公鯷和东非 · 查看更多 »

红海

红海(البحر الأحمر;יַם סוּף;Mer Rouge;Red Sea)位于非洲东北部与阿拉伯半岛之间,呈狭长型,长约2250公里,最宽355公里,均深490公尺,最深2211公尺,面积438,000平方公里。其西北面通过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紅海是印度洋的陆间海,实际是东非大裂谷的北部延伸。.

新!!: 異葉公鯷和红海 · 查看更多 »

物种

种(Species)或稱物种,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生物分类法中最後一级,在属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与其它这样的群体形态相同,並能够交配繁殖出具生殖能力後代的相关生物群体。以演化生物學家恩斯特·麥爾的定义来说,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这样的类群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昆虫学家陈世骧(1978)对物种所下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所组成;物种是进化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在分类学中,一个物种被赋予一个拉丁化的雙名法名称。该名称使用斜体印刷,手写时则加上底線;属名首字母大写,屬名之後紧跟一个唯一的形容词,這個詞稱為種小名或種加詞,其首字母不可大寫。只有完整的双名制名称才称为「种名」,而非仅仅是双名制名称的第二个部分。例如人的种名叫Homo sapiens(智人),而不是sapiens。 物种也是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单元。.

新!!: 異葉公鯷和物种 · 查看更多 »

白色

白色是一种包含光谱中所有颜色光的颜色,其明度最高,就如電腦程式設計領域就依照白色科學的定義而將參數值常定義成所有色彩的最大值,如白色=RGB(255,255,255)或#FFFFFF最大值(而不是將白色定義成像水H2O的無色=透明色或無色=null值)。可以将光谱中三原色的光:红色、蓝色和绿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光谱中所有可见光的混合也是白光。.

新!!: 異葉公鯷和白色 · 查看更多 »

萨摩亚

薩摩亞独立国(薩摩亞語:Malo Sa'oloto Tuto'atasi o Samoa,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简称萨摩亚,是一個南太平洋岛国,約位於夏威夷与新西蘭的中間、美屬薩摩亞的西方,為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中心。1962年独立。.

新!!: 異葉公鯷和萨摩亚 · 查看更多 »

青色

青色又稱綠藍色,在是指在介於綠色和藍色之間的颜色,波长大约为500-485奈米。 青色的含义没有统一规定,因人而异,可以泛指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的各种颜色。在中國的五行學說中,青色是木的一種象徵;青色在中國文化中有生命的含義,也是春季的象徵。現代日語用詞上分指藍色(青/あお,ao)和綠色(緑/みどり,midori)。 在加色法中,青色被定义为等量的绿色光和蓝色光混合而成的颜色(如右方色标所示)。.

新!!: 異葉公鯷和青色 · 查看更多 »

马达加斯加

达加斯加共和国(Repoblikan'i Madagasikara ;République de Madagascar),简称马达加斯加,前称,是一个位于非洲东南部近海的印度洋岛屿国家,该国包括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岛)及其周边多个比较小的岛屿。冈瓦那超大陆在早侏罗纪解体后,马达加斯加岛在约8800万年前从印度板块分裂,当地的原生动植物因此得以在相对隔离的自然条件下演化。马达加斯加也因此成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90%的野生动植物都是该国独有。但是,岛上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种类也日益受到迅速增长人口侵占的威胁。 公元前350年到公元550年间,南岛民族从婆罗洲乘浮架独木舟前来,马达加斯加开始有人类定居。公元1000年左右,班图人穿越莫桑比克海峡移居此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多个族群陆续前来当地定居,每个族群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持久的风景线。马达加斯加族群通常可以划分成18或更多个较小的族裔团体,其中又以中部高地的梅里纳人所占规模最大。 马达加斯加岛曾长期由零散的社会政治联盟统治。从19世纪开始,岛上大部分地区都由一系列的伊默里纳贵族统一成马达加斯加王国加以统治。1897年,该岛成为法兰西殖民帝国的一部分,君主政体随之土崩瓦解,之后一直到1960年才获得独立。独立后的马达加斯加称为共和国,先后经历四大宪政时期。1992年起,该国开始正式由以首都塔那那利佛为中心的宪政民主政体统领。但是,经选举上台的总统马克·拉瓦卢马纳纳在2009年的民众起义中被迫辞职,总统权力于2009年3月移交安德里·拉乔利纳,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此举乃是一场政变。 截至2014年4月,马达加斯加人口刚超过2300万,其中90%日均收入不到2美元。该国有两种官方语言,分别是马达加斯加语和法语。生态旅游和农业是该国的支柱产业,对教育、卫生和民营企业提供更多投资则都是马达加斯加发展战略的关键要素。在拉瓦卢马纳纳的统治下,这些投资使该国经济大幅增长,但利益的分配存在失衡,导致贫困人口和中层阶级间因生活成本的逐渐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下降而关系紧张。.

新!!: 異葉公鯷和马达加斯加 · 查看更多 »

马来半岛

来半岛(Malay Peninsula,Semenanjung Tanah Melayu)位于亚洲大陆最南端,是東南亞中南半岛的一個主要半島,与苏门答腊岛隔着马六甲海峡,是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线。 半島走向大致從北至南,最狹窄之處在克拉地峽,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當地的一個要塞。蒂迪旺沙山脈構成了半島的主體。 半岛上有马来西亚、泰国、缅甸3个国家:緬甸國土的最南部位於半島的西北,半島中部、東北部屬於泰國,餘下的南部又稱馬來西亞半岛、馬來亞或西马。環繞半島的水體從東北起,按順時針順序分別為:暹羅灣、南中國海(與砂拉越、汶萊、纳闽、沙巴相對)、柔佛海峡(與新加坡、廖內群島相對)、馬六甲海峽(與蘇門答臘相對)及安達曼海。.

新!!: 異葉公鯷和马来半岛 · 查看更多 »

魚乾

魚乾(英文名:Annie),台灣知名YouTuber,於2012年8月4日創立頻道,前期多以遊戲影片及實況為主,之後主題越來越多元,包括料理、開箱、日常生活、美妝、音樂等等。.

新!!: 異葉公鯷和魚乾 · 查看更多 »

鯡亞目

鯡亞目為輻鰭魚綱鯡形目的一個亞目。.

新!!: 異葉公鯷和鯡亞目 · 查看更多 »

鲱形目

鲱形目(学名Clupeiformes)是輻鰭魚綱中的一个目,其中包括许多在渔业上非常重要的成群鱼类如鲱鱼等。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共有400多种,其中20多种占世界捕鱼量的1/3,有生活在海中的也有生活在淡水中的,70%生活在热带,但也有20 多种只生活在北方。本目鱼一般都大量产卵,即使孵化出的幼鱼死亡率也高达99%,是各种大鱼、水鸟的食物。本目鱼大多集群,一群多达数亿尾,有每日垂直移动的习性,白天在水深处,夜晚浮出水面。.

新!!: 異葉公鯷和鲱形目 · 查看更多 »

鳀科

科為輻鰭魚綱鯡形目的其中一科,通称江鱼仔、小公鱼,是海水魚、餌料魚。這一科共17屬146種,分成2个亚科,分佈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通常也被作為供油類魚。.

新!!: 異葉公鯷和鳀科 · 查看更多 »

輻鰭魚綱

辐鳍鱼纲(學名:Actinopteri)又名条鳍鱼纲,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的一纲,也是辐鳍鱼总纲的两个演化支之一,包含了所有与新鳍亚纲关系较近、离多鳍鱼目较远的辐鳍鱼。.

新!!: 異葉公鯷和輻鰭魚綱 · 查看更多 »

澳洲

#重定向 澳大利亚.

新!!: 異葉公鯷和澳洲 · 查看更多 »

浮游動物

浮游動物屬於浮游生物的一類,通常為異營生物。與其他的浮游生物一樣,它們漂浮在水面上,因而得名。它們通常都是小型的原生動物,但也包括一些較大型動物的幼體,以浮游细菌、浮游植物或其他的浮游動物為食,反過來亦是其他一些大型動物的食物。 主要的原生浮游動物包括有孔蟲、放射蟲和雙鞭毛蟲。大型的浮游動物則包括部分刺胞动物门(例如一些水母)、甲壳亚门(例如橈腳類和介形蟲)、毛颚动物门、软体动物门(例如翼足目)和脊索動物門(例如紐鰓樽科和一些魚類幼體)的動物。 和浮游植物一樣,它們成群結隊地漂浮在水面上,依照對水溫和鹽分等外部環境的適應性,分佈于不同的區域。所有外部因素中,以上升流和沉降流導致的營養物質變化為最。 浮游動物有時也會成爲疾病庫。比如一些甲殼綱的浮游生物會攜帶著可能引發霍亂的霍亂弧菌,後者以甲殼綱生物的外骨骼為食。.

新!!: 異葉公鯷和浮游動物 · 查看更多 »

斐濟

斐濟共和國(Republic of Fiji,Matanitu Tugalala o Viti,斐濟印地語:रिपब्लिक ऑफ फीजी)為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東加以西、吐瓦魯以南的群島國家,由330個島嶼組成(一半為無人島,而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佔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東加語中的「島嶼」,並且轉為斐濟文中的“Viti”。.

新!!: 異葉公鯷和斐濟 · 查看更多 »

新喀里多尼亞

新喀里多尼亞(Nouvelle-Calédonie),位於南回歸線附近,是法國在大洋洲西南部的一個特别集体(Collectivité sui generis)。該地區整體主要由新喀里多尼亞島和洛亞蒂群島组成。作爲法國的海外属地之一,除官方語言法語以外,美拉尼西亞語和玻里尼西亞語亦通用於此。.

新!!: 異葉公鯷和新喀里多尼亞 · 查看更多 »

日本

日本國(),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由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和伊豆-小笠原群島等6,852個島嶼組成,面積約37.8万平方公里。國土全境被太平洋及其緣海環抱,西鄰朝鮮半島及俄罗斯,北面堪察加半島,西南為臺灣及中國東部。人口達1.26億,居於世界各國第11位,當中逾3,500萬以上的人口居住於東京都與周邊數縣構成的首都圈,為世界最大的都市圈。政體施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君主天皇為日本國家與國民的象徵,實際的政治權力則由國會(參眾兩院)、以及內閣總理大臣(首相)所領導的內閣掌理,最高法院為最高裁判所。 傳說日本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由天照大神之孫下凡所生之後代磐余彥尊所建,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並於大化改新中確立了天皇的中央集权體制。至平安時代結束前,日本透過文字、宗教、藝術、政治制度等從漢文化引進的事物,開始衍生出今日為人所知的文化基礎。12世紀後的六百年間,日本由武家階級建立的幕府實際掌權。17世纪起江户幕府頒布锁国令,至1854年被迫開港才結束。此後,日本在西方列強進逼的時局下,首先天皇從幕府手中收回統治權,接著在19世紀中期的明治维新進行大規模政治與經濟改革,實現工業化及現代化;而自19世纪末起,日本首先兼併琉球,再拿下台灣、朝鮮、樺太等地為屬地。進入20世紀時,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的帝國主義強權之一,也是當時東方世界唯一的大國。日本後來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之一,對中國與南洋發動全面侵略,但最终於1945年戰敗投降。日本投降至1952年《旧金山和约》生效前,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並監督日本制定新憲法、建立今日所見的政治架構,日本轉型為以國會為中心的民主政體,天皇地位虛位化,並依照憲法第九條放棄維持武装以及宣戰權。而日本雖在法律上實施非武裝化,出於自我防衛上的需要,仍擁有功能等同於其他國家軍隊的自衛隊。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亦為七大工業國組織成員,是世界先進國家之一,主要奠基於日本經濟在二戰後的巨幅增長。現時日本的科研能力、工業基礎和製造業技術均位居世界前茅,並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和進口國。2015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依國際匯率可兌換成為三萬二千,人均國民收入則在三萬七千美元左右,人類發展指數亦一直維持在極高水平。.

新!!: 異葉公鯷和日本 · 查看更多 »

所罗门群岛

所罗门群岛(英语: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岛国,位於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亞紐幾內亞東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首都霍尼亞拉所在地瓜達康納爾島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太平洋的转折点所在地。 所罗门群岛共有超過990個島,陸地總面積共有28,450平方公里,人口64万。所罗门群岛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低度开发国家)之一,其人類發展指數為0.610。.

新!!: 異葉公鯷和所罗门群岛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尖吻半棱鯷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