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玛丽·安托瓦内特

指数 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或;; 原名瑪麗亞·安東尼亞·約瑟法·約翰娜,Maria Antonia Josepha Johanna;),早年為,後爲法國王后。她是神聖羅馬皇帝弗朗茨一世與皇后玛丽亚·特蕾西亚的第十五個子女,在所有子女中排行倒數第二。1785年项链事件公諸于世后,安托瓦内特的民望滑入谷底。大革命發生後,她被称为“赤字夫人”(Madame Déficit)。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王室出逃未成,1792年9月21日,路易十六被废,法国宣布废除君主制。王室遭拘于圣殿塔内。安托瓦内特被控犯有叛国罪,路易十六处决九个月后,即1793年10月16日,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魂断断头台,享年38岁。.

48 关系: 协和广场天主教會奥地利家庭教師巴黎布莉歐帕尔马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圣但尼圣殿圣殿塔圣母玛丽亚包办婚姻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洛林皇朝哈布斯堡王朝凡爾賽玫瑰凡爾賽拜金女勃利夫人王妃玛丽亚·卡洛琳娜玛丽亚·特蕾西亚神圣罗马帝国神聖羅馬皇帝維也納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絶代艷后 (1938年電影)聖約翰荷兰费迪南多一世 (两西西里)路易十七路易十五路易十六路易十六的出逃茨威格钻石项链事件那不勒斯Fate/Grand Order杜巴利伯爵夫人权宜婚姻法國王后和皇后列表法兰西的路易-约瑟夫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法国大革命惡之系列惣領冬實斷頭台晉惠帝

协和广场

协和广场(法文:Place de la Concorde),法国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岸的一个大广场,面积约8.4万平方米。.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协和广场 · 查看更多 »

天主教會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καθολικην εκκλησίαν;意為“大公教会”)是基督教各教派中人數最多的教會,其以羅馬主教(即教宗)為領袖,故又称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羅馬公教會或羅馬大公教會,對西方文明有重大的影響。在沒有歧義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可等同於天主教,後者為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 根據《宗座年鑑》的統計,全球天主教會約有12.54億信徒,約佔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天主教會 · 查看更多 »

奥地利

奥地利共和国()通稱奥地利(Österreich ),是一个位在於中歐的内陆国家,但在歷史上也被分類成西歐或者東歐的國家國。奧地利与多國接壤,东面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面是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西面是列支敦士登和瑞士,北面是德国和捷克。首都兼最大城市是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國土面積,同時因阿爾卑斯山存在的緣故,奧地利成爲了一個山地國,只有32%的國土海拔低於,最高點海拔。 如今的奧地利是一個半總統制的代議民主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Lonnie Johnson 17奧地利是當今世界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12年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46,330美元。其人類發展指數在2014年排世界第21位。同時自1995年以來就是歐盟成員, 是OECD的創始國之一。1995年簽訂申根公約,1999年接受並于2002年起使用歐元。奧地利曾是統治中歐650年到191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核心部份,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的首都,並且奧地利在民族上屬於日耳曼民族的居住地,和德國、瑞士、盧森堡同為德語區,在歷史上和中歐東歐的的匈牙利、捷克、波蘭都有緊密的關聯。.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奥地利 · 查看更多 »

家庭教師

家庭教师是职业的一种,被个别家庭以特定的报酬聘为私人教师的从业者。学校教育普及前,受教于家庭教师是个人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 现代家庭教师是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部份。家庭教師通常負責补习功课,或者是或教授某些技能,例如樂器、語言等。但在一些可以在家學習取得被承認學歷的國家,有些家庭教師會提供正式的教育。中国大陆和台灣通常简称为家教,香港則稱為上門導師,而專門替學生補習的則稱為上門補習導師。家庭教师通常以时薪計。一些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和大學生,为了赚取报酬,通常也以當家庭教师作為工讀的兼職;常見的除了補習外,還有教授鋼琴等樂器。由于报酬一般很少,从业者往往是临时或兼職性质,所有家庭老师的待聘者并不会花费太多的金钱用于宣传上,通常他们会采取张贴街招的形式或於校內找需要補習的學弟妹。 在網路發達的時代,許多人會透過家教仲介業者或者人力銀行之類的網站招募或應徵家庭教師。.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家庭教師 · 查看更多 »

巴黎

巴黎(Paris)是法國的首都及最大都市,同時是法蘭西島大區首府,為法國的政治與文化中心,隸屬法蘭西島大區之下的巴黎省(編號第75省;僅轄有1個同名市鎮)。目前的巴黎市轄區範圍大致為舊巴黎城牆內(環城大道內側),依照發展歷史共分成20個區,自從1860年代開始就沒有重大變化。截至2011年為止,巴黎市内人口超過225萬,的人口則逾1,229萬,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 巴黎在近1,000年的時間内是西方最大的城市,也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16世紀至19世紀期间)。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在教育、娛樂、時尚、科學、媒體、藝術、金融、政治等方面皆有重大影響力,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大都会之一.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巴黎 · 查看更多 »

布莉歐

布莉歐(Brioche)為法國的甜點(或麵包,亦有稱「甜點包」者)。其質外酥內軟、由豐富的高、中筋麵粉、糖、奶油、雞蛋與牛奶製作烘培而成;其味甜而不膩,不但可爲茶點,亦可與鵝肝、香腸一同品嘗。常見的布莉歐略分兩種:第一種為麵包型(Pain Brioche,亦稱Brioche Nanterre),外型為吐司狀,雞蛋、麵粉比例較高,口感扎實,有時可加入葡萄乾(後者稱Brioche aux raisins或Panettone)。第二種為尖型(Brioche à tête),上有一尖頭(tête),奶油比例較高,口感綿密。.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布莉歐 · 查看更多 »

帕尔马

帕爾馬可以指:.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帕尔马 · 查看更多 »

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弗朗茨一世(Franz I;),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745年-1765年在位)。称帝前是洛林公爵(弗朗索瓦三世,1729年-1736年)。他也是1737年-1765年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弗朗切斯科二世)。.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弗朗茨一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圣但尼圣殿

聖但尼聖殿主教座堂(Basilique cathédrale de Saint-Denis),簡稱聖但尼聖殿(Basilique de Saint-Denis),前身為聖但尼修道院(Abbaye de Saint-Denis),位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圣但尼,自克洛维一世以来的几乎所有法国君主均葬于此。 圣但尼圣殿源自法国主保圣德尼。法国王后的加冕仪式通常在该教堂举行,而国王的加冕仪式则通常在兰斯主教座堂进行。 尽管它并非真正的天主教宗座圣殿,但却被称作圣殿(Basilique)。1966年升格為大教堂,成為聖但尼主教駐地。.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圣但尼圣殿 · 查看更多 »

圣殿塔

圣殿塔(Tour du Temple)是巴黎历史上的一座中世纪堡垒,位于今天的巴黎第三区。12世纪,圣殿骑士团在玛莱区兴建旧圣殿塔,作为其欧洲总部。13世纪,另建一座圣殿塔。堡垒的一部分后来用作监狱.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圣殿塔 · 查看更多 »

圣母玛丽亚

#重定向 馬利亞 (耶穌的母親).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圣母玛丽亚 · 查看更多 »

包办婚姻

包办婚姻指的是并非由结婚者来决定對象的婚姻。包辦婚姻不一定是強逼婚姻,有些包辦婚姻是得到結婚者同意由他人代替他們選擇對象。.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包办婚姻 · 查看更多 »

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倒數第二任皇帝(1790年—1792年在位),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国王。他也是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大公(称利奥波多一世,1765年起)。.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利奥波德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哈布斯堡-洛林皇朝是统治奥地利大公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部分公国和1804年至1918年间统治奥地利帝国和后期奥匈帝国的家族。 他的前身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1918年后帝国被肢解,奥地利成为共和国,王室被迫举家流亡海外。.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 查看更多 »

哈布斯堡王朝

哈布斯堡王朝(),也称哈普斯堡家族(),是歐洲歷史上最為顯赫、統治地域最廣的王室之一。 其家族成員曾出任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273年—1291年,1298年—1308年,1438年—1742年,1745年—1806年),奧地利公爵(1282年—1453年)、大公(1453年—1804年)、奧地利帝國皇帝(1804年—1918年),匈牙利國王(1526年—1918年),波希米亞國王(1526年—1918年),西班牙國王(1516年—1700年),葡萄牙國王(1580年—1640年),墨西哥皇帝(1864年—1867年)和今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境内及南部斯拉夫地區若干王國、公國的國王、大公與公爵。 16世纪中叶查理五世退位後,哈布斯堡家族分为奥地利与西班牙两个分支,前者占据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称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后者则为西班牙国王,统治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撒丁王国以及美洲新世界的广袤领土,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但由于多代近支联姻,西班牙分支在1700年,奥地利分支在1740年相继男嗣断绝。西班牙王位落入法國皇室波旁家族之手;而奥地利分支与洛林家族联姻,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嫁于洛林公爵、托斯卡纳大公弗兰茨·斯蒂芬,并依据《国本诏书》继承了奥地利、匈牙利与波希米亚等家族领地,由此创建了哈布斯堡-洛林皇朝,1745年弗兰茨·斯蒂芬当选为帝国皇帝。.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哈布斯堡王朝 · 查看更多 »

凡爾賽玫瑰

《凡爾賽玫瑰》(日文原名:ベルサイユのばら)是日本漫畫家池田理代子的少女漫畫作品,自1972年至1973年於Margaret連載。香港版譯名最早為《凡爾賽的玫瑰》,後來改成為《女強人奧斯卡》,台灣版漫畫由大然出版社譯為《玉女英豪》,後因該作品被法國導演雅克·德米拍攝成電影,在台灣上映時片商譯為凡爾賽玫瑰,後來動畫版同樣譯為凡爾賽玫瑰,接手版權的東立因之。.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凡爾賽玫瑰 · 查看更多 »

凡爾賽拜金女

是一部描述法国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生平的2006年電影,由蘇菲亞·柯波拉執導。電影大致以所寫的歷史傳記《》為藍本,並且以「凡爾賽的殞落」(the fall of Versailles)做為結尾。 這是繼1938年奧斯卡提名的好莱坞電影《-zh-tw:瑪麗皇后; zh-hk:絶代艷后; zh-cn:绝代艳后-》之後,首部以英語發音的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傳記電影。.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凡爾賽拜金女 · 查看更多 »

勃利夫人

波利內公爵夫人(Comtesse de Polignac),本名是約蘭德·瑪婷·嘉布麗葉兒·德·波拉斯壯,波利內公爵夫人,Yolande Martine Gabrielle de Polastron, duchesse de Polignac)是出生於法國巴黎的貴族。她相當瑪麗·安托瓦內特重用,之後還成為王后子女的家庭教師。而波利內家族仗著瑪麗王后對其的寵幸得到許多榮華富貴。但當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後,該家族卻拋下瑪麗王后逃往奧地利避難,公爵夫人不久後即去世。 Category:法国公爵夫人 P Category:巴黎人.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勃利夫人 · 查看更多 »

王妃

王妃,為男性國王或王爵的正妻封號。在一夫多妻制的东亚地区,王、親王、國王的嫡妻所获得的封號通常稱王妃。在歐洲,採取一夫一妻制,國王之妻稱王后(Queen consort),皇帝之妻稱皇后(empress consort),親王之妻則稱王妃。王妃比王后較次一等。.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王妃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卡洛琳娜

玛丽亚·卡洛琳娜(本名:Maria Carolina Louise Josepha Johanna Antonia von Habsburg-Lothringen,在歷史上以Maria Carolina之名更為人所知;),出生時為奧地利女大公(Archduchess),之後成為那不勒斯(Naples)和西西里(Two Siclies)的王后。她在十六歲時與费迪南多一世結婚,並且是玛丽·安托瓦内特最喜愛的姐姐。 Category:奥地利君主女儿 Category:奥地利女大公 Category:意大利王后 Category: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M Category:玛丽亚·路易莎皇后勋章得主 Category:波旁-两西西里王朝.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玛丽亚·卡洛琳娜 · 查看更多 »

玛丽亚·特蕾西亚

玛丽亚·特蕾西亚·沃尔布加·阿玛丽亚·克里斯蒂娜(Maria Theresia Walburga Amalia Christina;),哈布斯堡君主国史上唯一女性统治者,亦为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君主,统治范围覆盖奥地利、匈牙利王国、克罗地亚、波希米亚、特兰西瓦尼亚、曼托瓦、米兰、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奥属尼德兰及帕尔马。通过婚姻,其亦为洛林公爵夫人、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及.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玛丽亚·特蕾西亚 · 查看更多 »

神圣罗马帝国

圣罗马帝国,亦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1512年以后的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封建君主制帝国。帝国的版图以德意志地区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王国和勃艮第王国。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它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帝国自由城市和其他区域。神圣罗马帝国早期是由擁有實際權力的皇帝統治的封建君主制国,中世纪時演变成承认皇帝為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帝国自由城市的政治联合体。.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神聖羅馬皇帝

聖羅馬皇帝(Römisch-deutscher Kaiser,Imperatores Romani Sacri)是歷史學家稱呼中世紀時獲教宗賜予「羅馬皇帝」頭銜的东法兰克国王和罗马人民的國王,和1356年後統治神聖羅馬帝國的君主。 最早「神聖羅馬皇帝」只是歐洲中世紀時的一個富宗教色彩的頭銜,首個獲教宗加冕為「羅馬皇帝」的君主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曼。直至十世紀中後期,奧托大帝在加洛林王朝的東法蘭克,即德意志地區,建立神聖羅馬帝國,该名稱才作为該帝国的君主頭銜使用,後來的纳粹德国称其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帝國內的公爵會先互相選舉出「东法兰克國王」,然後由教宗加冕為皇帝。但事实上,在查理五世後的皇帝都沒有得到教宗的加冕,法律上只是「皇帝當選人」。最後一個神聖羅馬皇帝當選人是弗朗茨二世,他在1806年拿破崙戰爭期間退位,神聖羅馬帝國滅亡。 「神聖羅馬皇帝」該詞是歷史學家對該時期受天主教教宗加冕的羅馬皇帝的稱呼,而當中「神聖」一詞事實上從未在正式文件的皇帝頭銜中出現。「神聖羅馬皇帝」頭銜的正式名稱應為「蒙上帝恩典的羅馬皇帝,永恒的奧古斯都」(Dei Gratia Romanorum Imperator Semper Augustus)。查理曼在八百年加冕時,他的頭銜是「蒙上帝加冕的最尊貴的奧古斯都,平和而偉大的皇帝,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卡尔」(Karolus serenissimus Augustus a Deo coronatus magnus pacificus imperator Romanum gubernans imperium),當中包含了「神聖」和「羅馬」兩個元素。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象徵「皇權的過渡」(translatio imperii),即承認神聖羅馬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而這頭銜在480年尼波斯死後一直懸空。.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神聖羅馬皇帝 · 查看更多 »

維也納

維也納(Wien;奧地利德語:Wean)是奧地利共和國首都和維也納州首府,人口172.3萬人,都會區約240萬人,佔奧地利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維也納是歐洲著名的都會區之一,拥有许多重要的国际组织,OPEC的總部也設於此。同時,維也納與美國紐約和瑞士日內瓦同為聯合國僅有的駐地城市。位於北緯48度12分5秒、東經16度22分38秒。具“世界音樂之都”美譽。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是領域曾遍及除德意志以外的中東歐大部分地區的奧匈帝國首都。按照市区人口,它是欧盟第七大城。在20世纪初以前,它是德語圈最大的城市,奥匈帝国分裂之前,該市已经擁有200萬人口。時至今日,它仍是德语圈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柏林。該市位於奥地利東部,靠近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边界。其市中心古城區被列為世界遺產。.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維也納 · 查看更多 »

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約瑟夫二世(Josef II,)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的奧地利大公,1764年成为羅馬人民的國王(1764年-1790年在位),1765年加冕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765年-1790年在位),1780年起也是匈牙利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约瑟夫二世 (神圣罗马帝国) · 查看更多 »

絶代艷后 (1938年電影)

《絶代艷后》(原名:Marie Antoinette)是一套1938年由美高梅出品的電影,由導演,娜瑪·絲拉飾演瑪麗·安東妮,此片基於斯蒂芬·茨威格1932年的傳記《》改編。當這部電影在洛杉磯的首映時,整個劇場都作了與影片相關的特別裝飾。.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絶代艷后 (1938年電影) · 查看更多 »

聖約翰

聖約翰,通常是指「使徒約翰」,也可以指很多不同的人事物:.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聖約翰 · 查看更多 »

荷兰

荷蘭(Nederland,),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与美洲加勒比地区的阿鲁巴、库拉索和荷屬圣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兰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于欧洲西北部,濒临北海,与德国、比利时接壤,並與英國為鄰。加勒比海區,位於美洲加勒比海地區,包括博奈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三個小島。荷蘭最大的三個城市分別為阿姆斯特丹、鹿特丹與海牙。阿姆斯特丹是宪法确定的正式首都,然而,政府、國王的王宫和大多数使馆都位于海牙。此外,国际法庭也设在海牙。鹿特丹港,位於鹿特丹,為全世界進出量第八的大型港口。 「尼德蘭」的字面意義,為低地國家,這個名稱來自於它國內平坦而低濕的地形。其國土中,只有約50%的土地高於海拔1公尺。其國土中,低於海平面的土地,絕大多數是人造的。從16世紀開始,荷蘭人,利用風車及堤防排乾積水,逐步由海中及湖中製造出圩田。現今荷蘭國土總面積中,有17%是人造的。荷蘭是一個人口非常稠密的國家,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06人,若不計入水域面積則是每平方公里497人。在全世界上,也只有孟加拉、台灣、韓國的總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同時高於尼德蘭。儘管如此,尼德蘭是世界第二大的糧食與農產品出口國,僅次於美國http://www.government.nl/news/2014/01/17/agricultural-exports-reach-record-levels.htmlhttp://www.hollandtrade.com/sector-information/agriculture-and-food/?bstnum.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荷兰 · 查看更多 »

费迪南多一世 (两西西里)

费迪南多一世(意大利语:Ferdinando I,西西里语:Firdinannu I,),全名费迪南多·安东尼奥·帕斯夸莱·乔瓦尼·奈坡姆切诺·塞拉菲诺·真纳罗·本内迪托·迪·波旁(Ferdinando Antonio Pasquale Giovanni Nepomuceno Serafino Gennaro Benedetto di Borbone),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国王,1816年起为兩西西里王國的第一任国王。.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费迪南多一世 (两西西里)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七

路易十七,路易·夏爾(Louis XVII of France,Louis-Charles,),出生于凡尔赛,逝世于巴黎,是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瑪麗·安東娃妮特的第二个儿子。他出生后被封为诺曼底公爵。1789年,在其兄路易·約瑟夫·赛维尔·弗朗索瓦死后成为王太子,但他从未成为法国的真正统治者。.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七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五

路易十五(),被称作被喜爱者(法语:le Bien-Aimé),作为法国国王在1715年至1774年期间执政。他神奇地延续着整个濒死的家庭,他执政的早期受到法国人民的拥戴。但是,他无力改革法国君主制和他在欧洲的绥靖政策,使他大失民心。导致他死后成为了法国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五是太阳王路易十四的曾孙,他的父亲是路易十四的长孙勃艮地公爵路易。1712年,猩红热夺去了他父母和哥哥的性命,路易十五也遭感染,幸好女家庭教师文塔杜瓦公爵夫人(Madame de Ventadour)挽救了他的生命。路易十五很敬仰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称他为“我亲爱的国王爸爸”。太阳王去世前召见了他且给予其最后的忠告,即少战事,要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这令他非常感动。 和他的曾祖父一样,路易十五5岁便登基,当时的摄政王是堂叔公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二世。1725年9月5日,15岁的他与21岁的前波兰公主玛丽·蕾捷斯卡结婚,他们共育有2男8女。从1726年到1743年,是他执政期间最繁荣太平的时期。1734年,他有了第一个情妇德·玛奕郡主,之后还有庞巴度夫人、杜巴莉夫人等。 路易十五执政后期,宫廷生活糜烂,路易十四时期遗留的经济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幼年时期大难不死逃过一劫,但他最终还是没能逃过疾病的折磨,于1774年死于天花。 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最具矛盾性格的国王。尽管受到史学家很多的诬蔑,现代研究表示,他实际上对统治欧洲最大王国的任务是非常聪明和具有热忱的。可惜他的优柔寡断,加上他了解他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和他的内心的胆怯,都掩藏在一张专横国王的面具之后,导致在他统治期间造成了不良的结果。用许多方面来看,路易十五预见到19世纪中产阶级和浪漫主义的统治:虽然他以曾祖父路易十四为榜样,尽职地充当国王的角色,实际上对于路易十五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远离盛典和仪式的私人生活。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所以他总渴望母性的存在。他设法获取妇女的亲密陪伴。这让他备受诋毁,即使在过世后也没有停歇。.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五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XVI;),原名路易-奥古斯特(Louis-Auguste),亦名路易-卡佩(Louis Capet),法国国王,1774年即位,1791年后正式头衔更改为法国人的国王,1792年被废黜,并于次年1月21日被送上断头台。其父法兰西太子路易为路易十五之子及继承人,但于1765年早逝;1774年,路易继承其祖父王位。 路易在其统治前期试图根据启蒙运动理念对法国进行改革。这些举措包括试图废除农奴制和,并对非天主教徒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反对改革,并成功抑止了这些措施的推行。路易亦在其自由派大臣杜尔哥支持下放松了对粮食市场的管制,但这一措施导致了面包价格的上升,加之这一时期粮食歉收,食物短缺最终引发民众暴动。1776年起路易十六开始积极支持北美殖民者的反英独立斗争,最终通过《巴黎条约》得以实现。 债务和财政危机导致旧制度愈发不得人心,最终促成了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的召开。法国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对法国贵族及法国君主专制愈发不满,路易十六及其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则成为了这一制度的代表人物。1789年,巴黎发生动乱,巴士底狱被冲击,法国大革命就此开始。 路易本性优柔寡断且具一定保守倾向,由此法国民众视其为旧制度暴政的象征,其受欢迎程度快速下滑。1791年6月的瓦雷内出逃(君主立宪制建立四个月前)使民众愈发认为其希望借助外国入侵以保其政治地位,君主制的废除和共和制的建立愈显可能。 在内战与外战交织之下,路易十六在1792年八月十日事件中被逮捕,一个月后(9月21日)君主立宪制被废除,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国民公会对其进行审判,认定其犯叛国罪,并于1793年1月21日将是时的“公民路易-卡佩”(取至卡佩王朝创立者于格·卡佩;革命者认为卡佩当为路易的姓氏)送上断头台。路易十六为法国历史上唯一被处决的君主,其死亡宣告了延续近千年法国君主制的终结。.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 · 查看更多 »

路易十六的出逃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1791年6月20-21日)或譯為瓦雷纳出逃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路易十六的出逃 · 查看更多 »

茨威格

茨威格可以指:.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茨威格 · 查看更多 »

钻石项链事件

钻石项链事件,有时又称项链事件,是1780年代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治下发生在宫廷的一起神秘事件,此事将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卷入。本来就受到各种小道消息玷污的王后的声誉,在这次事件中被彻底摧毁。有人暗示王后参与了欺诈王室珠宝匠一款非常昂贵的钻石项链的犯罪。这个事件是众多导致法国民众对君主制好感幻灭的历史事件之一。与其他的原由一起,对君主制的不满在法国大革命中达到顶峰。.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钻石项链事件 · 查看更多 »

那不勒斯

那不勒斯(Napoli;那不勒斯语:Nàpule)是意大利南部的第一大城市,坎帕尼亚大区以及那不勒斯省的首府。城市面积117平方公里,人口略低于100万。那不勒斯都会区有大约380万人口,是仅次于米兰和罗马的意大利第三大都会区和欧洲第15大都会区。那不勒斯地区也是意大利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 那不勒斯位于那不勒斯湾的北岸,其东西两侧分别是两个火山区域:维苏威火山和坎皮佛莱格瑞火山区。因此,该市自古至今不断受到火山活动和地震的威胁。 那不勒斯始於前600年,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美食而著称,那不勒斯历史中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比萨饼起源于那不勒斯。音乐是那不勒斯文化中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發明了浪漫吉他和曼陀林,以及对歌剧和拿波里民谣的重大贡献。 在其存在的2500余年历史中,大部分时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该市为古希腊人所创建,在“大希腊”中扮演重要角色;后来,罗马人、诺曼人和西班牙人都在该市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也曾经是波旁王朝统治的两西西里王国的首都,直到意大利统一。今天,那不勒斯仍是繁荣的地中海港口和商业城市,高速铁路和地铁网伴随着都会区的扩张。另一方面,黑手党组织克莫拉继续困扰着居民的生活,妨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那不勒斯 · 查看更多 »

Fate/Grand Order

《Fate/Grand Order》(中文:命運/冠位指定),簡稱《Fate/GO》、《FGO》,是TYPE-MOON推出的一款智慧手機專用的角色扮演社交网络游戏,是TYPE-MOON為紀念《Fate/stay night》十周年而進行的企劃。《Fate/Grand Order》繼承Fate系列的設定和世界觀,亦有Fate系列其他作品(如《Fate/Zero》和《Fate/EXTRA》)的角色全部登場。.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Fate/Grand Order · 查看更多 »

杜巴利伯爵夫人

让娜·贝库,杜巴利伯爵夫人(Jeanne Bécu, Comtesse du Barry) (玛丽-让娜,杜巴利伯爵夫人Marie-Jeanne, Comtesse du Barry,)法国情妇,她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妇,也是恐怖統治時期中最知名的受害者之一。.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杜巴利伯爵夫人 · 查看更多 »

权宜婚姻

权宜婚姻是指一种并非基于爱情的婚约,是家族或个人为了得到某种重要的权益而屈从的婚姻。又稱政治婚姻。 权宜婚约的大多是有与家族或国家之间为了保护财产、商業利益及政治地位而订立,例如和親。有不少是包辦婚姻。.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权宜婚姻 · 查看更多 »

法國王后和皇后列表

本表列出法國历代王后和皇后。由於法國「薩利克法典」嚴格規定君主必須是男性,因此歷史上從未出現一個實際上「女王」或者「女皇」(雖然其中一些女性曾攝政國家)。 987年以來,法國已出現五十三位君主配偶:四十九位王后、三位皇后和一位無封號女性曼特農夫人〔法語:Madame de Maintenon〕。丹麥的英格堡〔法語:Ingeburge de Danemark〕和布列塔尼的安妮〔法語:Anne de Bretagne〕兩人封后不止一次。在共和和帝國兩個時期,薩瓦之瑪麗-約瑟菲娜〔法語:Marie-Joséphine de Savoie〕法律上雖是王后,但實際上從未統治法國。 1285年至1328年,由於納瓦拉當朝女王胡安娜一世〔西班牙語:Juana I〕與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兩人婚姻和她們三個兒子路易十世、菲利普五世及夏爾四世三人繼承權,納瓦拉和法國兩國王冠一直聯合。因此,路易十世等三個國王配偶不僅是法國王后,而且同時也是納瓦拉王后。經亨利四世繼承納瓦拉王位,他配偶瓦盧瓦之瑪格麗特已是納瓦拉王后,也成為法國王后。.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國王后和皇后列表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的路易-约瑟夫

#重定向 路易-約瑟夫 (法國王太子).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兰西的路易-约瑟夫 · 查看更多 »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République française)是法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歷經以下階段.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

法兰西共和国(République française ),簡稱法国(France ),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大區及領地的主權國家,自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建立以來实行单一制與半总统制,首都為歐盟最大跟歐洲最大的文化與金融中心巴黎。該國本土由地中海一直延伸至英倫海峽及北海,並由萊茵河一直延伸至大西洋,整體呈六角狀。海外领土包括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及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诸岛屿。全国共分为18个大区,其中5个位于海外。法国與西班牙及摩洛哥為同時擁有地中海及大西洋海岸線的三個國家。法國的国土面积全球第四十一位,但卻為歐盟及西歐國土面積最遼闊的國家,歐洲面積第三大國家。 今日之法国本土于铁器时代由高卢人(凯尔特人的一支)征服,前51年又由罗马帝国吞并。486年法兰克人(日耳曼人的一支)又征服此地,其于该地域建立的早期国家最终发展成为法兰西王国。法国至中世纪末期起成为欧洲大国,國力於19-20世紀時達致巔峰,建立了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亦為20世紀人口最稠密的國家,現今則是众多前殖民地的首選移民国。在漫長的歷史中,法國培養了不少對人類發展影響深遠的著名哲學家、文學家與科學家,亦為文化大国,具有第四多的世界遺產。 法國在全球範圍內政治、外交、軍事與經濟上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之一。法國自1958年建立第五共和国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政局保持穩定,國家體制實行半總統制,國家經由普選產生的總統、由其委任的總理與相關內閣共同執政。1958年10月4日,由公投通過的國家憲法則保障了國民的民主權及宗教自由。法國的建國理念主要建基於在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所制定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此乃人類史上較早的人權文檔,並對推動歐洲以至於全球的民主與自由產生莫大的影響;其藍白紅三色的國旗則有「革命」的含義。法國不僅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亦是歐盟始創國。該國國防預算金額為全球第5至6位,並擁有世界第三大核武貯備量。法國為发达国家,其GDP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系,具備世界第十大購買力,並擁有全球第二大專屬經濟區;若以家庭總財富作計算,該國是歐洲最富有的國家,位列全球第四。法國國民享有高生活質素,在教育、預期壽命、民主自由、人類發展等各方面均有出色的表現,特別是醫療研發與應用水平長期盤據世界首位。其國內許多軍備外銷至世界各地。目前,法国是。.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国 · 查看更多 »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Révolution française, 1789年-1799年)是法國的一段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深刻廣泛影響。法国政治体制在大革命期间发生了众多转变: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绝对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内土崩瓦解,过去的封建、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鄉村農民的冲击,传统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統治制度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因此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君主制,但很多重大改革已成永久。革命導致各界對立,特別是共和派和保皇派在往後長達二百年的政治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越來越多的法國平民被國王路易十六強加稅賦,以及教士貴族之輩的壓榨激怒。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激進的情緒,終於使得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革命的第一年,第三等级的民眾在6月发表网球場宣言,7月14日發生攻佔巴士底監狱事件,於8月進行的凡尔赛妇女运动迫使法国王室在10月从凡尔赛返回巴黎。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及跟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鬥爭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不断出现的外部压力在法国革命中成為主导,法国大革命战争从1792年开始,这次战役為過去一个世纪以来法国首次胜利,并使法国间接控制意大利半岛和莱茵河以西的土地。在国内,派系斗争及民众情绪的日益高涨导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统治的产生。罗伯斯庇尔和雅各宾派覆亡以後,热月党人建立督政府,于1795年掌权,直至1799年拿破仑執政後結束。 法国革命中拉开现代社会的帷幕,共和国的成长、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思想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大规模战争都成為革命的标志。作为近代伟大民主革命而受到赞扬的同时,法国大革命也因期间一些暴力专政行为而为人诟病。革命随后导致拿破崙戰爭、两次君主制复辟以及两次法国革命。从法国大革命开始(1789年)直至1870年,法国在先后兩次共和国政府、君主立宪制及帝国政權下交替管治。 历史学家《旧制度与大革命》的作者托克维尔认为,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代表法国的“青春、热情、自豪、慷慨、真诚的年代”。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欧洲的需要,其作用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權,更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因此需要同时改變所有既存的权力机构,毁灭所有公认的影响,祛除种种传统,更新风尚与习惯。和等西方学者认为,法国大革命受到激进主义思潮影响。.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法国大革命 · 查看更多 »

惡之系列

惡之系列(悪ノシリーズ)是NICONICO動畫的日本使用者mothy(悪ノP)創作的九首日語歌曲,別名惡之組曲(組曲悪ノ物語),由內容來看可以分為前傳、本篇、後傳及外傳。本篇通稱惡之四部曲(悪ノ四部作),可再分為兩個部分,譜於2008年。 2009年12月27日,mothy對本篇重新編曲;2010年1月6日,製作外傳;2010年2月3日,發表前傳;2010年8月3日,發表前傳的翻唱版;2011年12月27日,發表後傳。 2010年8月10日開始,mothy將歌曲改編成輕小說,由PHP研究所出版,共四冊。 2014年2月15日開始,壱加將歌曲改編成漫畫,由PHP研究所出版,預定出版六冊。 在mothy所寫的歌曲中,惡之系列屬於另一個更龐大的系列——七宗罪系列的一部份。.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惡之系列 · 查看更多 »

惣領冬實

惣領冬實(惣領冬実)是日本女性漫畫家,大分縣別府市、大分縣立藝術綠丘高等學校出身。.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惣領冬實 · 查看更多 »

斷頭台

斷頭台(Guillotine)是一種執行死刑的器具,用以將犯人的頭斬去。斷頭台由一個高的直立架和一塊刀片組成,而刀片則用繩索懸掛在頂部,當執行死刑時,刀片垂直墜落,頭從身體截斷。根據歷史記載,斷頭台起源於法國並且是該國執行死刑的最主要方法,特別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在法國大革命之後,包括法國在內的多個國家也在使用斷頭台。在1981年法國廢除死刑前,以斷頭台斬首是該國執行死刑的唯一合法方式。.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斷頭台 · 查看更多 »

晉惠帝

晋惠帝司马衷(),字正度,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至307年在位,其正式諡號為「孝惠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晉惠帝」。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灭亡。.

新!!: 玛丽·安托瓦内特和晉惠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Marie Antoinette人民若無麵包,那就改吃蛋糕嘛安托瓦内特梅丽安都纳脱玛丽·安东尼特玛丽·安托瓦奈特玛莉·安托瓦内特瑪莉安東妮瑪莉安東尼瑪莉皇后瑪麗·安東妮德瑪麗·安東尼瑪麗安東妮瑪麗安東妮德瑪麗安東尼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