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玛尔萨巴

指数 玛尔萨巴

圣萨巴修道院(Holy Lavra of Saint Sabbas the Sanctified)阿拉伯语称为 玛尔萨巴 (Mar Saba;دير مار سابا; מנזר מר סבא; Ἱερὰ Λαύρα τοῦ Ὁσίου Σάββα τοῦ Ἡγιασμένου; Romanian: Sfântul Sava),是巴勒斯坦西岸伯利恒省一个东正教修道院俯瞰汲沦谷在耶路撒冷旧城和死海中间。 萨巴建立修道院是在483年。今天,修道院约有20名修士。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人居住的修道院之一,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特别是限制妇女进入。 修道院在每星期三和星期五(禁食日)对游客关闭。 修道院拥有圣萨巴的圣髑。玛尔萨巴偶尔被称为圣萨巴的修道院。 圣像破坏运动关键人物大马士革的圣约翰(676 - 749年)他在726年左右写信给拜占庭皇帝利奥三世,驳斥他禁止崇拜圣像的命令。他曾担任穆斯林哈里发的高级财务官员。后来他感到更高的呼召,迁居到沙漠,进入玛尔萨巴修道院。圣约翰的坟墓位于修道院下的一个洞穴中。 修道院在东正教礼仪的历史发展中很重要,因为圣萨巴的礼仪通行于东正教和遵循拜占庭礼 的东方天主教会。耶路撒冷牧首制定了礼仪标准.从那里它传播到君士坦丁堡,然后遍及拜占庭世界。 传统说,这座修道院将是在耶稣基督第二次回归之前主办最后一次礼拜,因此是真正基督教的最后一个支柱。 萨巴的圣髑在12世纪被十字军夺取, 并留在意大利,直到保禄六世在1965年将他们送回了修道院,以示对东正教的善意。 File:Mar Saba (Photo by Jean & Nathalie, 2011).jpg| File:Mar Saba Women's Tower.jpg| File:(1453) Marsaba Klosteret.jpg| File:Marsava.jpg|.

在Google地图中打开

目录

  1. 21 关系: 十字軍東征君士坦丁堡巴勒斯坦东正教伯利恒省保祿六世修道院圣像破坏运动圣髑利奥三世 (拜占庭)哈里发礼拜約旦河西岸地區耶路撒冷牧首耶路撒冷旧城東儀天主教會死海汲沦谷意大利拜占庭拜占庭礼

  2. 巴勒斯坦国旅游景点

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Cruciata;伊斯兰世界稱為法蘭克人入侵;1096年-1291年)。這是一系列在罗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的戰役,由西欧的封建領主和骑士对他們認為是異教徒的国家(地中海东岸)发动了持续近200年的宗教战争。十字軍東征最初參與成員,例如:騎士、商人、農民,多數是自願的,受拜占庭帝國之邀,參與奪回聖地戰爭。這些十字軍也非拜占庭帝國主力部隊。东正教徒也参加了其中几次十字军。 参加这场战争的士兵配有十字标志,因此称为十字军。十字军主要是罗马天主教势力对穆斯林統治的西亞地区作佔領并建了一些基督教国家,因而也被形象的比喻为“十字架反对弓月”;但也涉及对“基督教异端”、其他异教徒和对其他天主教会及封建领主的“敌对势力”的征服,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将矛头指向了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天主教徒相信,十字军的最初目的是收复被穆斯林统治的圣地耶路撒冷。当塞尔柱土耳其的穆斯林與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在安纳托利亚对戰並取得军事胜利後,十字军的战役为响应拜占廷的求助而被点燃了。旷日持久的战役断断续续在黎凡特地区展开,战争中敌友双方界线不完全是按宗教划定,例如第五次东征时基督徒们与罗姆苏丹国结盟。十字军雖然以捍衛宗教、解放聖地為口號,但實際上是以政治、社會與經濟等目的為主,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劫掠,参加东征的各个集团都有自己的目的,甚至在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劫掠了天主教兄弟東正教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所以,美国学者朱迪斯·M·本内特在他的著作《欧洲中世纪史》裏写道,「十字军远征聚合了当时的三大时代热潮:宗教、战争和贪慾」。 到1291年,基督教世界在叙利亚海岸最后一个桥头堡——阿卡被攻陷,十字军国家的命运告终。十字军东征對西方基督教世界造成了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其中有些痕跡至今尚存。.

查看 玛尔萨巴和十字軍東征

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η;Constantinopolis;قسطنطینیه;现代İstanbul)又譯康斯坦丁堡,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舊名,現在則指伊斯坦堡金角湾與马尔马拉海之間的地區。它曾经是羅馬帝国、拜占庭帝国、拉丁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建立新都,命名為新羅馬(Nova Roma;Νέα Ρώμη),但该城普遍被以建立者之名称作君士坦丁堡。在公元12世纪时Rosenberg, Matt.

查看 玛尔萨巴和君士坦丁堡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دولة فلسطين)是一個由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約旦河西岸以及加沙地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國家,2007年6月因內部兩大勢力嚴重不和而形成分裂局面,其中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即「哈馬斯」)佔有加沙地帶,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即「法塔赫」)主導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則管治約旦河西岸,受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監督。 196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区面积6242平方公里,包括约旦河西岸地区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面积220平方公里),及加沙地区363平方公里。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巴勒斯坦解放组織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在國際承認巴解下,該國已與世界上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2011年10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投票表決,接納巴勒斯坦為該組織正式會員,這是巴勒斯坦以正式成員國的身份加入的首個聯合國機構。 2012年11月29日聯合國大會表決巴勒斯坦國升格為「非會員觀察國」的提案时,雖然美國和以色列強烈反對,仍以138票支持,41票棄權、9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了67/19号决议。截至2015年9月,已经有136个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占联合国会员国总数的70.5%)承认巴勒斯坦國为一个獨立國家。.

查看 玛尔萨巴和巴勒斯坦

东正教

#重定向 正教會.

查看 玛尔萨巴和东正教

伯利恒省

伯利恒省(محافظة بيت لحم Muḥāfaẓat Bayt Laḥm)為巴勒斯坦16個行政區劃之一,位於巴勒斯坦西岸地區南部,北部與耶路撒冷省相鄰,首府為伯利恒,根據巴勒斯坦中央統計局統計,伯利恒省於2006年人口為180,116人。.

查看 玛尔萨巴和伯利恒省

保祿六世

真福教宗--(Beatus Paulus PP.,),本名若翰·蒙蒂尼(Giovanni Battista Enrica Antonia Maria Montini;於1963年6月21日到1978年8月6日担任教宗。.

查看 玛尔萨巴和保祿六世

修道院

修道院是一类基督教修道場所,由修道院長(abbot)管理的隐修院教堂或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寺院建筑群。大修道院一般包括一整套建筑,以适应自给自足的教会组织的需要。 修道院长「abbot」這個詞來自亚拉姆语,其意義是“父親”。他在團體是耶穌基督的代表,由團體中發永願的會士所推選出來的。基本上,他有責任照顧整個團體和其成員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他必須要明智的安排每一個人在團體中特別的職責。除了日常事務的安排,院長也是整個團體神修上的指導者和父親。 這就是隱修的起源:埃及的聖安多尼為首,他們拋棄世上的榮華富貴,離開自己的家庭,到沙漠中專務祈禱。教會史上不少聖人都是來自隱修傳統,像聖額我略那齊盎、聖巴西略、聖金口若望、大馬士革聖若望、聖伯爾納、聖十字架若望、聖大德蘭、聖小德蘭等等。簡單的說,隱修的目的,就是捨棄世界的種種享受,而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天主,專務祈禱,並靠著體力勞動養活自己。可以看作是不流血的殉道。 隱修院的核心:感恩祭典—彌撒聖祭,彌撒聖祭是任何一種天主教隱修院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隱修院自然不例外。天主為人奉獻自己,並臨在於聖言、聖體及聖血中。而修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天主,並藉著分享教會的神聖祭獻,達到默觀與補贖的成果。彌撒時間則每座修院稍有不同。 隱修院的修士們在禮儀、默觀頌讀,個人祈禱和勞動中求得平衡。修士全心尋找天主,度簡樸澹泊、勤勞克苦、靜默的隱修生活,以恆常祈禱,為世界和教會轉求天主。隱修士不出外從事使徒工作,但在隱修院外圍,視修院的人手多寡而定,備有客房提供給靜修的男女使用。隱修院的使命簡單來說就是成為隱修士,完成在基督奧體內的職責,在隱修院內專心致意尋找天主,實行福音的勸諭,並為教會內所有的兄弟姊妹祈禱。基本上,度隱修生活是天主聖神的召叫,全心侍主、愛主,萬事以基督為圭臬,正如聖本篤在其會規上所說:「愛基督在萬有之上」(七十二章)。 勞動也是隱修士們重要的職責,聖本篤會規提及「每座修院要自食其力……幾時他們靠雙手操作度日,才算是真正的隱修士。」因此,每座修院視所處地區的情況及資源,發展出修院特有的事業。例如美國中部的革責瑪尼(Gethsemani)隱修院生產水果蛋糕及乳酪,加州新明谷(New Clairvaux)修院種植核桃及加州李,比利時的隱修院則大多出產啤酒等。 天主教的隱修概念源自於中古世紀,希望透過更專注的隱修,為世人祈禱。一般修士可以在外傳教、行善,但隱修士除了祈禱、默觀、勞動外,不得外出;即使家人見面,也必須事先申請會客時間,看病時才能由他人陪同外出。但大多數隱修院的修士們歡迎來訪的客人一起至聖堂,參與彌撒、祈禱及經課。 不過各隱修院的規範仍有差異,某些隱修院,發過願的修士,幾乎終身不外出。.

查看 玛尔萨巴和修道院

圣像破坏运动

#重定向 聖像破壞運動.

查看 玛尔萨巴和圣像破坏运动

圣髑

圣髑(reliquiae)即宗教上的重要人物的物品或遗体遗骨,在敬奉(veneration)之气氛下被作为实体的纪念物小心保存。圣髑是佛教、印度教、巫覡宗敎等许多宗教的一些类型的重要方面。拉丁语reliquiae意为"remains"(剩余物,遗体遗骨)。圣髑盒(reliquary)是保有一个或数个圣髑的朝圣地(shrine)。.

查看 玛尔萨巴和圣髑

利奥三世 (拜占庭)

(伊苏里亚的)利奥三世 (,,又譯李奧三世,約),717年建立伊苏里亚王朝,717年至741年在位為东罗马帝国皇帝。.

查看 玛尔萨巴和利奥三世 (拜占庭)

哈里发

哈里发(阿拉伯语: ;拉丁化:Caliph),為哈里發國(khilāfa,意為哈里發統治之地)與烏瑪的統治者,是伊斯兰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最早源自於,意為繼承者,指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在穆罕默德死後,其弟子以Khalifat Rasul Allah(安拉使者的繼承者)為名號,繼續領導伊斯蘭教,隨後被簡化為哈里發。 哈里發本為阿拉伯帝国最高的統治者稱號,相當於一般所說的皇帝,但同時兼有統治所有遜尼派穆斯林的精神領袖的意味,故又可以同時起了類似天主教的教宗的作用。 在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哈里发拥有最高权威,管理着庞大的伊斯兰帝国。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僅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名称,一直保存了下来,傀儡哈里发处于开罗的马木留克王朝的控制之下。 1517年,鄂圖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塔瓦基勒三世也被俘。塞利姆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之後哈里發稱號便由鄂圖曼帝國蘇丹世襲,但1517年之後數百年歷代蘇丹均不常使用該稱號,直到19世紀末鄂圖曼帝國瀕臨解體,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才重新強調自己的哈里發身分。1924年,哈里发制度被土耳其總統凯末尔废除。 2014年6月29日,“伊斯兰国”領袖阿布·贝克尔·巴格达迪自立為哈里發,稱易卜拉欣,但未受大部分穆斯林承認。.

查看 玛尔萨巴和哈里发

礼拜

拜可以指:.

查看 玛尔萨巴和礼拜

約旦河西岸地區

約旦河西岸地區(الضفة الغربية,הגדה המערבית,可簡稱西岸地區或西岸)是巴勒斯坦的一个地區,位於約旦河以西,总面积5879平方公里,其中死海水域面积220平方公里,陆地面积5659平方公里。2016年7月的西岸巴勒斯坦人估計人口有2,697,687人。 該土地具主權爭議,目前大部分由以色列管轄,另外由巴勒斯坦国進行有限度管理。 File:we-map.png|西岸地區地圖 File:WestBankGovernatesNonLabeled.png|西岸地区行政區 File:1947-UN-Partition-Plan-1949-Armistice-Comparison.svg|右绿区即巴勒斯坦管区 West_Bank_barrier.jpg|以色列興建的隔離.

查看 玛尔萨巴和約旦河西岸地區

耶路撒冷牧首

耶路撒冷牧首(Greek Orthodox Patriarch of Jerusalem),全稱為耶路撒冷聖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是東正教15個自主教會之一耶路撒冷正教會的領袖。按照歷史榮譽,耶路撒冷的牧首在所有東正教領袖中列在第四位,僅次於君士坦丁堡牧首、亞歷山大牧首和安提阿牧首。 在451年之前,耶路撒冷只是一個主教區。在451年,加爾西頓大公會議上被確立為宗主教教區的地位。按照傳統說法,耶穌基督的弟弟雅各是耶路撒冷的第一位主教(62年)。 在阿拉伯人的征服之後,穆斯林統治者承認耶路撒冷作為基督教教區的地位,並且承認耶路撒冷宗主教(在東西教會大分裂之後,習慣上譯為耶路撒冷牧首)是它的領袖。 1099年,攻占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流放了東正教教會的牧首,而指定了一個拉丁禮教會宗主教,試圖將耶路撒冷教區西方禮化(或拉丁化) 。從此直到1187年耶路撒冷牧首都在君士坦丁堡避難。 今天,耶路撒冷牧首的聖座位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現任耶路撒冷牧首是狄奧菲洛三世法座(2005年在前任牧首被廢黜後當選)。.

查看 玛尔萨巴和耶路撒冷牧首

耶路撒冷旧城

耶路撒冷旧城(阿拉伯语:;希伯来语:)是位于现代耶路撒冷城市内一块面积为 0.9 平方公里的区域。1860年代以前,这一区域就构成了耶路撒冷的整个城市。旧城拥有一些重要的宗教圣地:犹太教的圣殿山及其西墙,基督教的圣墓教堂,以及伊斯兰教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 传统上,耶路撒冷旧城被分为4个区域:穆斯林区、基督徒区、犹太区和亚美尼亚区。 1980年,约旦申报耶路撒冷旧城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登录名称为“耶路撒冷古城及其城墙”。1981年获得批准。1982年,约旦又要求将其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查看 玛尔萨巴和耶路撒冷旧城

東儀天主教會

東儀天主教會(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Ecclesiae Catholicae Orientales),或稱東方礼天主教会、東方歸一教会,是指與聖座共融的23個採行東方教會禮儀的教會。 東儀天主教分別由其教會的宗主教、都主教或是大總主教擔任領袖。並以東儀天主教法典以及其各自所設立的教會法作為規章,並且各自保有自身的悠久傳統。現今所有東儀天主教信徒約有一千六百萬名 Information sourced from Annuario Pontificio 2010 edition, 佔天主教全體信徒1.5%。 作為相互共融的成員,在各東儀天主教會與拉丁禮教會間共享了同一的聖事。但另一方面這些東儀教會也各自保存了与其有歷史關係的東方基督教派如東正教會、東方正統教會及東方亞述教會的禮儀、神学基础与聖事,因此他們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認這些非天主教的東儀教會的聖事效力。 東儀天主教的主要分布地點大多與其原先的起源地,如中東、埃及、東歐以及印度相近,然而隨著移民社群的增加,東儀天主教也在美洲或西歐建立教區,相對的在中東的拉丁禮天主教徒則由拉丁禮耶路撒冷宗主教牧養。.

查看 玛尔萨巴和東儀天主教會

死海

死海(ים המלח,意為「鹽海」;al-Baḥr l-Mayyit,即「死海」),位於以色列,約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水源為約旦河。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負424米,死海的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陆地的最低點,湖長67公里,寬18公里,面積810平方公里。湖水鹽度極高,且越到湖底越高。最深處有湖水已經化石化(一般海水含鹽量為3.5%,而死海的含鹽量在23%至30%左右。表層水中的鹽分227g/L至275g/L,深層水中達327g/L),為一般海水的8.6倍,也是地球上盐分居第四位的水体,僅次於含鹽量第三的吉布提阿萨勒湖、第二的土库曼斯坦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及第一的南极洲唐胡安池,位于以色列、西岸地区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汇入死海的主要河流是约旦河。目前死海水位平均每年下降1米,原因是注入死海的约旦河水由于农业灌溉从过去每年13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3000万立方米;死海沿岸的盐化工业抽提用水。.

查看 玛尔萨巴和死海

汲沦谷

汲沦谷(汉语拼音:Ji2 Lun2 Gu3;נחל קדרון,Naḥal Qidron,Qidron Valley;وادي الجز,Wadi al-Joz;Kidron Valley)是沿着耶路撒冷老城东城墙外的一道山谷,将圣殿山和橄榄山隔开,而从橄榄山再向东穿过犹大旷野,就到达死海。犹太居民点Kedar就得名于汲沦谷,位于汲沦谷上方的山脊;另一个居民点Wadi Al-Joz则采用了汲沦谷的阿拉伯语名称。在多雨的冬季,偶然的山洪暴发会在山谷中形成一条间歇性的溪流。.

查看 玛尔萨巴和汲沦谷

意大利

意大利共和国(Repubblica Italiana),通稱意大利(Italia),是一個歐洲主权國家,主要由位於南歐的靴型亞平寧半岛及两个地中海岛嶼西西里岛和撒丁岛所组成,國際代碼為IT。意大利北方的阿尔卑斯山地区与法国、瑞士、奥地利以及斯洛文尼亚接壤,其领土包围着两个微型国家——圣马力诺和梵蒂冈,而在瑞士擁有座落於盧加諾湖湖畔的意大利坎波內這個境外領土。全国行政上划分为20个大区(其中5个為自治区)、110个省與8,100个城市。首都為罗马,意大利王国在1870年將首都設置在此,而都灵(1861年-1865年)及-zh-hans:佛罗伦萨;zh-tw:佛羅倫斯;-(1865年-1870年)也曾是意大利王國的首都。根据2014年统计,意大利人口大约为6,079.5萬,領土面積約為301,338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01.7人,屬於溫帶氣候。意大利是歐洲人口第5多的國家,人口在世界上排名第23位。意大利因其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为数众多的人类文化遗产(世界遺產數目排名全球第一)而被称为美丽的国度(Belpaese)。 現今的意大利地區是以前歐洲民族及文化的搖籃,曾孕育出羅馬文化及伊特拉斯坎文明,而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幾個世紀以來都是西方世界的政治中心,也曾經是羅馬帝國的首都。當羅馬帝國殞落後,意大利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包括倫巴底人、東哥德人等日耳曼民族,之後還有諾曼人等。东罗马帝国曾一度重新占领意大利地区。在14世紀後,意大利轉而成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 ,而文藝復興對歐洲影響深遠,讓歐洲思想前進了一大步。義大利過去分裂為許多王國與城邦,但是最終在1861年完成統一。其巅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刚开始之前,義大利變成一個殖民帝國,把勢力範圍延伸到利比亞、厄利垂亞、-zh-hans:意属索马里兰;zh-hk:意屬索馬利蘭;zh-tw:義屬索馬利蘭;-、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羅德島與十二群島,而且擁有中國天津的租界。 意大利也在政治、文化、科學、醫療衛生、教育、體育、藝術、時尚、宗教、料理、電影、建築、經濟及音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響力。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及工業中心,根據2009年全球語言監察組織(Global Language Monitor)的資料,它也是世界時尚之都。在2007年造訪意大利的遊客人數位居世界第5位,總共超過4,370萬人次的國際遊客造訪,而羅馬則是歐盟國家中第3多遊客造訪的城市,也被認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大古城之一。威尼斯則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紐約時報》形容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的人造城市」。 意大利共和国是一個議會制民主共和國,是一個已開發國家,世界七大工業國之一,生活質量指數則在世界排名第8名, Economist, 2005。意大利在2014年人類發展指數列表中則名列第26位,並擁有高度人均國內生產總額。根據國內生產總額與購買力平價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意大利分別是世界第8大與第10大經濟體。意大利的政府預算金額則是位居世界第5位。意大利是北大西洋公約和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也是八大工業國集團、20國集團和歐洲四大經濟體成員之一。意大利也参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世界貿易組織、歐洲議會、西歐聯盟及歐洲創新中心(Central European Initiative)。意大利也參加申根協議,也是世界世界國防預算金額第9高的國家且分享北約的核武器。 意大利在歐洲及全球的軍事、文化和外交事務扮演重要的角色,首都羅馬則是世界上對於政治及文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機構,例如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世界糧食計劃署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羅馬。意大利也擁有较高的教育指數、勞動力人口及慈善捐助金額。人均預期壽命排名世界第11位。醫療保健系統在2000年被世界衛生組織評比為世界第2。意大利也是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意大利的國家品牌價值在2009年名列世界第6位。意大利在藝術、科學和技術上擁有悠久的傳統,且至2017年共有53处世界遺產,是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西方國家。.

查看 玛尔萨巴和意大利

拜占庭

拜占庭(Βυζάντιον,Byzantium)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斯(Βύζας或Βύζαντας)」,直至4世纪中期,該城發展成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中心,更名為君士坦丁堡,直至1453年又更名為伊斯坦堡。.

查看 玛尔萨巴和拜占庭

拜占庭礼

拜占庭礼,又称希腊礼、君士坦丁堡礼,是基督教礼仪的一种。于正教会及东仪天主教会中通行。其中东仪二字便是指拜占庭礼仪。该礼仪也用于东仪安立甘宗及乌克兰信义宗。其礼仪源自三世纪的君士坦丁堡。目前是除了罗马礼(西仪)以外最为通用的礼仪。 君士坦丁堡教会建立的拜占庭礼由事奉圣礼、日课、各种圣事、祈祷、祝福及驱魔组成并包括各式建筑风格、圣像、礼仪音乐、衣着及在多个世纪的传统下形成的习俗。信众在拜占庭礼的圣礼中通常保持站姿,较虔诚的信众还会时常跪拜。圣礼途中,信众可以随意走动。一般来说,拜占庭礼的高级僧侣及神职既不剃发也不刮胡。 圣经在该礼仪中非常重要,在平日及圣礼时都会经常引用。每周,都会根据座位念经完整地诵读一遍圣咏一百五十篇。在大斋期期间更是加至两遍。 斋戒在拜占庭礼中比罗马礼更为严格,斋期期间,信众不仅避免食肉,同时也不进用乳制品。很多时候,鱼、食用油也常被列在禁食的物品中。拜占庭礼遵循四大斋期,包括大斋期、主降生斋期、使徒斋期及帡幪斋期。非斋期的日子里,每周三、五也被视为斋戒日。有些修道院的斋戒日还包括周一。.

查看 玛尔萨巴和拜占庭礼

另见

巴勒斯坦国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