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韶 (宋朝)

指数 王韶 (宋朝)

王韶(1030年—1081年),字子纯,江州德安(今江西德安)人,北宋名将。足智多謀,富於韜略。初任新安主簿,後為建昌軍司理參軍。 熙宁元年(1068年),上《平戎策》,提出收復河湟(今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和东北部一带)等地,招撫沿邊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為宋神宗所納,被命為秦鳳路經略司機宜文字。後率军击溃羌人和西夏的军队,置熙州(今甘肃临洮),收复河、洮、岷、宕、亹五州,对西夏形成包围的之势。 熙宁五年(1072年)王韶收復今臨洮與臨夏,升镇洮军为熙州,設熙河路。王韶为龙图阁待制、熙河路馬步軍都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熙州。熙宁六年(1073年)、夏天率兵攻占武胜城(今甘肃临洮),乘胜追擊,进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直捣定羌城 (今甘肃广河)。熙寧七年,收回被吐蕃侵略的二十萬平方公里故土,以功迁礼部司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史稱:「宋幾振矣!」。曾一度当上樞密副使等中央大官,以奇計、奇捷、奇賞著稱,京師好事者稱之「三奇副使」。七年,進禮部侍郎、觀文殿學士,授其子廓大理寺评事,赐进士出身;次子厚授大理寺评事。 王安石下台後,王韶罷樞密副使,以户部侍郎、观文殿学士知洪州(江西南昌)。又落職知鄂州(湖北武昌)。元丰二年(1079年)知洪州,晉封太原郡開國侯。元豐改制以階易官,換正議大夫。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發病生疽,洞見五臟而死。享年五十二岁,贈金紫光祿大夫,谥号襄敏,錄其子六人為官,賜三女冠帔,封長女為瑞昌縣君。绍圣三年,立廟于熙河,赐额“忠烈”。有十子,以王厚、王寀最為知名。.

18 关系: 吐蕃孫路德安北宋元丰改制王厚羌族甘肃省熙宁熙州熙河之役熙河開邊青海省表字西夏谥号枢密院江州

吐蕃

吐蕃(,拉薩話:,意为“大蕃”)是历史上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藏人政权,由松赞干布到朗達瑪延续两百多年。.

新!!: 王韶 (宋朝)和吐蕃 · 查看更多 »

孫路

孫路,字正甫,開封人。 進士出身。元丰年間,擔任司农丞。邓润甫荐为御史,神宗跟他談話,以为不可用,只能擔任主簿。曾為蘭州知府,當時西夏入侵,孫路因抗敵有功,官升陝西轉運判官。元祐初年,擔任吏部、禮部員外郎,又任侍講。元祐元年,前往熙河。司馬光打算放棄河湟,孫路力言不可,宣稱“蘭州棄則熙河危,熙河棄則關中搖動。”。司馬光聽了他的意見後,收回成命。後以直龍圖閣知慶州。曾知興國軍。約卒於徽宗年間。.

新!!: 王韶 (宋朝)和孫路 · 查看更多 »

德安

德安可以指:.

新!!: 王韶 (宋朝)和德安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王韶 (宋朝)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中国北宋神宗元丰年間进行的大規模官制改革。 唐朝律令体制下,形成了以三省六部为首的精密官制体系,唐玄宗以降的社会变化,现实和理念偏离越来越大。唐朝大量设置臨時官——使職。使職包括观察使、节度使和转运使等。使職让律令之外的官员掌握实权。唐朝滅亡,五代十国傾向更加严重。宋朝成立統一中国,并没有大规模改变混乱官制。北宋中期,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进行熙宁变法充实財政、軍事。王安石退任後,元丰三年(1080年)着手官制改革,1年8个月完成。宋朝官制根据《唐六典》,使唐風三省六部体制在形式上復活。又按照当时時代特征进行修正,对其後南宋、金朝、元朝、明朝、清朝官制影响巨大。宰相制度延续到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六部等制度沿用到清朝末年。.

新!!: 王韶 (宋朝)和元丰改制 · 查看更多 »

王厚

王厚(),字處道。汉族江右民系。北宋江州德安(今屬江西)人。 少隨父王韶征戰,累官通直郎。元祐年間,舊黨執政,棄河湟之地,厚上疏陈不可, 且诣政事堂言之”,不聽。紹聖年間復用,以文易武階,換換禮賓副使、幹當熙河路公事。元符初年,與王贍出兵邈川(今青海乐都南),木征之子隴拶(趙懷德)降宋,改青唐為鄯州、邈川為湟州。任湟州知州。元符二年,授東上閤門副使、知湟州,兼隴右沿邊同都巡檢使。元符三年,因事贬右內府率,再貶驾州别驾,郴州安置。崇寧初,複東上閤門副使、知岢岚军。崇寧二年(1103年),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史稱熙河開邊,前后招纳湟州境内漆令等族大首领七百五十人,管户十万。王厚因功授威州團練使、知熙州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三年四月,與童貫率軍自湟州取鄯州和廓州,以功超遷武勝軍節度觀察留後。八月,因羌人入侵,高永年戰死,责授郢州防禦使。后復武勝軍節度留後,還朝提舉中太一宮。五年卒,贈寜逺軍節度使,礼官议諡恪敏,徽宗詔以奋忠许国,似其先人,赐諡庄敏。.

新!!: 王韶 (宋朝)和王厚 · 查看更多 »

羌族

羌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是古羌人的後裔之ㄧ,自称尔玛。“羌”是他称,源於其以羊为图腾,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0万。有口语,文字失落。羌族至今仍保留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与信仰,信奉自己的天神“阿爸”,也兼信别神,多神崇拜,也有很多人信仰藏传佛教。.

新!!: 王韶 (宋朝)和羌族 · 查看更多 »

甘肃省

肃省,简称甘或陇,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於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省会为兰州市。“甘肃”()因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新!!: 王韶 (宋朝)和甘肃省 · 查看更多 »

熙宁

熙宁(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共计10年,“熙”意即“兴盛、繁荣”,“宁”指安宁,謂繁荣安宁。.

新!!: 王韶 (宋朝)和熙宁 · 查看更多 »

熙州

熙州,可以指:.

新!!: 王韶 (宋朝)和熙州 · 查看更多 »

熙河之役

熙河之役是北宋與吐蕃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開始熙河開邊。 治平二年(1065年)十月唃厮啰病逝,第三子董毡继位。王韶向朝廷献上《平戎策》,提出了“欲取西夏,先复河湟”的主张。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王韶發兵攻打河州,斬殺木征部眾千餘人,俘獲木征之妻瞎天牟與子續木洛,兵荒馬亂之際,木征逃走。不久木征又夺回河州。王韶退回熙州。八月,王韶领兵过冶木河谷,入洮州界,擊敗木征之弟巴珍觉,斷木征之後援。木征又撤出河州。 熙宁七年(1074年)二月,木征邀结董毡、青宜结鬼章入侵河洲,景思立轻敌,戰敗而死。河州被围。當時王韶人在开封,得知河州被围,与李宪領兵二萬人疾驰熙州,至宁河(今和政县),木征退去。王韶帶兵前往白城,杀7000余人,木征投降,赐名赵思忠。 Category:宋朝戰爭.

新!!: 王韶 (宋朝)和熙河之役 · 查看更多 »

熙河開邊

熙河開邊是北宋年間大事,前後持續約三十年,直至北宋滅亡。 宋神宗時,王韶上“平戎三策”,说“欲取西夏,当先复河、湟”,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熙宁五年(1072年)五月,由王韶主持熙河开边,吐蕃腹地熙河、青唐落入北宋朝手中,羌人俞龍珂率部属十二万内附,为了表示忠心,俞主动提出,“平生闻包中丞朝廷忠臣,乞赐姓包氏”,神宗依他的心願,赐姓包,賜名順。包顺遂引导王韶深入诸番部。 熙宁八年(1075年)宋廷在熙州(今甘肃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岷州(治所今甘肃西和)、永宁寨(今甘肃甘谷)等地设州、买马,进行民族贸易,此舉受到了邊境各族的热烈欢迎,史載“熙河人情甚喜”。朝廷以王韶为经略安抚使,“通远军自置市易司以来,收本息钱五十七万余缗”,吐蕃政权逐渐瓦解。王安石下台後,熙河開邊事停。北宋末年蔡京專權,又主开边事宜,崇寧二年(1103年)六月,王厚、高永年再次攻取湟州,次年四月取青唐。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朝危在旦夕。陕西经制使钱盖寻唃厮啰自立,陇拶之弟益麻党征擔任措置湟鄯事,赐名赵怀恩。绍兴四年(1134年),赵怀恩前往阆州(今四川阆中)依附南宋,宋朝對河西走廊的統治權正式告終。.

新!!: 王韶 (宋朝)和熙河開邊 · 查看更多 »

青海省

青海省,简称青,为中国一级行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是西宁市。.

新!!: 王韶 (宋朝)和青海省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王韶 (宋朝)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西夏

西夏(1038年-1227年),国号大夏、邦泥定国(西夏文:,拉丁轉寫:phôn¹ mbın² lhi̯ə tha²)或白高大夏國(西夏文:)等,是中國歷史上由党項族建立的一個朝代。主要以党項族為主體,包括漢族、回鶻族與吐蕃族等民族在內的國家。因位於中原地區的西北方,國土佔據黃河中上游,史稱西夏。 党項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朝時遷居陕北。因平亂有功被唐帝封為夏州節度使,先後臣服於唐朝、五代諸朝與宋朝。夏州政權被北宋併吞後,由於李繼遷不願投降而再次立國,並且取得遼帝的冊封。李繼遷採取連遼抵宋的方式,陸續占領蘭州與河西走廊地區。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稱帝建國,即夏景宗,西夏正式立國。西夏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大致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夏景宗去世後,大權掌握在皇帝的太后與母黨手中,史稱母黨專政時期。西夏因為皇黨與母黨的對峙而內亂,北宋趁機多次伐夏。西夏抵禦成功並擊潰宋軍,但是橫山的喪失讓防線出現破洞。金朝崛起並滅遼、北宋後,西夏改臣服金朝,獲得不少土地。兩國建立金夏同盟而大致和平。夏仁宗期間發生天災與任得敬分國事件,但經過改革後,到天盛年間出現盛世。然而漠北的蒙古帝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後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西夏內部也多次發生弒君、內亂之事,經濟也因戰爭而趨於崩潰。最後於1227年8月28日亡於蒙古。 西夏屬於番漢聯合政治,以党項族為主導,漢族與其他族群為輔。制度由番漢兩元政治逐漸變成一元化的漢法制度。西夏的皇權備受貴族、母黨與權臣等勢力的挑戰而動盪不安。由於處於列強環視的河西走廊與河套地區,對外採取依附強者,攻擊弱者、以戰求和的外交策略。軍事手段十分靈活,配合沙漠地形,採取有利則進,不利則退,誘敵設伏、斷敵糧道的戰術;並且有铁鹞子、步跋子與潑喜等特殊兵種輔助。經濟方面以畜牧業與商業為主力,對外貿易易受中原王朝的影響,壟斷河西走廊與北宋的歲幣為西夏經濟帶來很大的幫助。 西夏是一個佛教王國,興建大量的佛塔與佛寺,以承天寺塔最有名。然而也是崇尚儒學漢法的帝國,立國前積極漢化;雖然夏景宗為了維護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項、吐蕃與回鶻文化,並且創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後,西夏已經由番漢同行轉為普遍漢化。文學方面以詩歌和諺語為主。在藝術方面於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豐富的佛教壁畫,具有「綠壁畫」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樂與舞蹈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

新!!: 王韶 (宋朝)和西夏 · 查看更多 »

谥号

諡號()為東亞地區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權貴死後,依其生平功過與品德修養,另起稱號,以名寓評,是為諡號。有此風俗的地區包括中國、朝鮮、越南、日本,但也有例外:春秋戰國時的吳國、越國及秦朝君主不用諡號。 根據西周時期青銅器銘文的考古研究,此風俗約於周穆王前後普及。謚號通常用於尊稱古代帝王、大臣、學者和貴族;有些名人的諡號由於久經使用,幾乎成為他們的別名,如曾文正(曾國藩)、岳武穆(岳飛)、陶靖節(陶淵明)等。 帝王的諡號一般是由禮官議定,再經繼位的帝王認可後予以宣佈,臣下的諡號則由朝廷賜予。後期,賜諡權由皇帝包攬,取決於「聖裁」。--號、--號二詞古文通用。據臺灣著名家譜學家廖慶六認為,在繁體中文使用上,「--」為一般道士作法事時的隨口表揚,「--」則為政府機關的榮賜褒揚。.

新!!: 王韶 (宋朝)和谥号 · 查看更多 »

枢密院

枢密院,中國歷史上,唐代、五代、宋代、辽代、元代等朝代的官署名称,長官稱樞密使。在不同朝代有著不同功能,但大抵主管軍事。.

新!!: 王韶 (宋朝)和枢密院 · 查看更多 »

江州

江州,可以指:.

新!!: 王韶 (宋朝)和江州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王韶 (宋)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