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安装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方贄

指数 王方贄

王贄,字方贄,宋太宗時大臣,為兩浙減賦稅,有功於百姓。曾任右司諌、京東轉運使。 其祖父王永(曾為宋太宗時右補闕);父親王景圖。 王贄生有王皋、王準、王覃、王鞏、王罕。其孫輩中,王準之子王珪,後官至宰相。.

4 关系: 宋太宗王珪 (宋朝)王贄 (宋朝)王永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王方贄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王珪 (宋朝)

王珪(),字禹玉,華陽(今四川成都)人。 父親王準、祖父王贄、曾祖父王景圖,皆登進士第。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進士,通判揚州,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侍讀學士。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累官至三公,有“三旨相公”之稱,除了「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之外,一無事做。哲宗即位,封岐國公,卒于任上。諡文恭。《宋史》称王珪“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 王珪的長女嫁文人李格非,生李清照,《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而秦檜妻王氏亦是王珪四子王仲岏之女。有關內容記載於葉清臣撰《王文恭珪神道碑》,收錄於杜大珪所編《名臣碑傳琬琰集》上集卷八。 《宋史》卷三一二有〈王珪傳〉。.

新!!: 王方贄和王珪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贄 (宋朝)

王贄(),字至之,庐陵太和(今江西泰和)人。真宗天禧三年(1019)進士,初為邵州防禦推官,歴衡、連、郴三州軍事判官。以才幹遷著作佐郎,監益州軍資庫、樞密直學士。後改秘書丞京尹舉知開封府尉氏縣。再遷太常博士,用三司使薦提舉江淮、廣東鹽。入臺供職,歷遷侍御史,尚書刑部員外郎、知諌院、判國子監,起居舍人、直史館判司農寺,除天章閣待制仍知諫院等職。仁慶歷初,累拜河北都轉運使。皇祐中,以天章閣學士、吏部郎中知洪州。又為京畿轉運使,除公樞密直學士;出知鄭州,遷龍圖閣學士,历知瀛、池、江寧、陳等州府。英宗治平二年(1065)以尚書禮部侍郎致仕。神宗熙寧二年卒,年七十六。事见《乐全集》卷三九《郡開國公、食邑二千九百戶、食實封五百戶、賜紫金魚袋 王公墓誌銘 并序》。 《續資治通鑑》載:王贄依附夏竦,坤寧宮事變曾參與預謀廢后,何郯告訴宋仁宗說:“此奸人之謀也。”事未成。 王贄生有二子一女,子王儀、王億。又有四孫:王球,王瓌(曾任大理評事),王瑜,王玠。.

新!!: 王方贄和王贄 (宋朝) · 查看更多 »

王永

王永可以指:.

新!!: 王方贄和王永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王贄 (方贄)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