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王侁

指数 王侁

王侁,字秘權,开封府浚仪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北宋官员。.

47 关系: 南唐后周均州太原市太平兴国契丹人宣州 (隋朝)宋太宗宋灭南唐之战宋真宗宋朝寰州小说将军山西省岳飞开封市开封府北宋刺史嵐州出家凌遲秦桧表字辽朝间谍蔚州金州 (陕西)柴榮杨家将杨业桐城市楊五郎楊延德楊延輝池州 (古代)河南省清朝潘美朔州朔州市明朝浚仪县 (西汉)

南唐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三位帝王。.

新!!: 王侁和南唐 · 查看更多 »

后周

后周()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它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到960年北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被取代共经历了三个皇帝,9年。后周的首都是开封。 统治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江苏的长江以北地区。 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史称「后周」,以别于其他以周为国号的政权,又以郭威之姓,别称「郭周」。.

新!!: 王侁和后周 · 查看更多 »

均州

均州,隋朝时设置的州,在今湖北省境。 开皇五年(585年),改丰州为均州,州名取自均水。大业元年(605年),均州废。义宁二年(618年),以淅阳郡的武当县和均阳县置均州。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均州废,二县改隶淅州。贞观八年(634年),以武当县、郧乡县复置均州。曾改名为武当郡。土贡:山鸡尾、麝香。户九千六百九十八,口五万八百九。下领三县:武当县、郧乡县、丰利县。 明朝时,均州属襄阳府。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州治武当县省入均州。所属郧县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归郧阳府。民国初年,全国废州改县,均州改为均县。均州城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下。.

新!!: 王侁和均州 · 查看更多 »

太原市

太原市(太原话:),简称--,古称晋阳,别称并州,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山西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华北地区重要城市,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 太原市境内的晋阳古城是中國歷史上多個朝代的都城,故太原又被稱為“龍城”。它為中国拥有文化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亦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新!!: 王侁和太原市 · 查看更多 »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新!!: 王侁和太平兴国 · 查看更多 »

契丹人

契丹人,古代游牧民族,居住在今蒙古国及中国东北地區,採取半農半牧生活,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但受到通古斯語族的強烈影響。而目前居住中國東北的達斡爾族可認定為契丹人直系後裔。 古契丹有八部:悉萬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鬱部、羽陵部、日連部、匹絜部、黎部、吐六--部。涅里是遼的始祖。契丹人有三年選一次夷里堇的習慣,早期夷里堇都在大贺氏家族中产生,中期在遥辇氏中产生,最后由契丹迭剌部耶律氏族的夷里堇耶律阿保机破坏了传统的贵族民主选举制度,仿效汉人,建立起世袭的中央集权专制的契丹。 据遼朝大臣耶律儼《皇朝實錄》所稱契丹為黃帝之後。《遼史·太祖紀贊》和《世表序》主張契丹為炎帝之後。近年在雲南發現的契丹遺裔,保存有一部修於明代的《施甸長官司族譜》,卷首附一首七言詩,詩曰:“遼之先祖始炎帝……”。這些契丹人認可契丹為炎帝苗裔的說法。回紇人亡國時,大批回紇人逃入契丹,因此有契丹半回紇的說法,有些回紇人溶入契丹人的蕭氏,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就是回紇人,耶律德光后將述律氏賜姓蕭氏,蕭氏後來融入女真,改為舒穆祿氏,遼朝滅亡后,多融入汉族、蒙古族與滿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氏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辽史·国语解》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以契丹字书者曰移刺、石抹”。《金史·国语解》记载:“移喇曰刘,石抹曰萧”。.

新!!: 王侁和契丹人 · 查看更多 »

宣州 (隋朝)

宣州,隋朝时设置的州。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豫州置,治所在宣城县(今安徽省宣城市)。大业初改为宣城郡。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复为州,武德九年(626年),丹楊、溧水、溧陽等地改隸屬宣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宣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州。户十二万一千二百四,口八十八万四千九百八十五。下辖八县:宣城县、当涂县、泾县、广德县、南陵县、太平县、宁国县、旌德县。唐时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长江以南,黄山、九华山以北地区及江苏省溧水、溧阳等县地。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升为宁国府。唐朝以后,以产宣纸著名。.

新!!: 王侁和宣州 (隋朝) · 查看更多 »

宋可能是下列含意之一:.

新!!: 王侁和宋 · 查看更多 »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新!!: 王侁和宋太宗 · 查看更多 »

宋灭南唐之战

宋灭南唐之战从北宋開寶七年(974年)九月至開寶八年(975年)十一月,北宋發動统一戰爭中,聯合吳越國及升州西南面行营马步军战棹都部署曹彬等率水陆军渡江,攻破金陵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最终灭掉南唐的著名戰役。.

新!!: 王侁和宋灭南唐之战 · 查看更多 »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新!!: 王侁和宋真宗 · 查看更多 »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新!!: 王侁和宋朝 · 查看更多 »

寰州

寰州,五代时设置的州。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以兴唐军置,治所在寰清县(即今山西省朔州市东北马邑)。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朔州市部分地。后晋时,为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之一。辽朝时省。 Category:后唐的州 Category:后晋的州 Category:辽朝的州 Category:山西的州 Category:朔州行政区划史 Category:9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新!!: 王侁和寰州 · 查看更多 »

小说

小說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 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 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準。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的展现人物性格和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達亦远矣。”这里所说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谈、小的道理,与现时所说的小说相差甚远。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和詩的形式。 英文「Novel」是指篇幅較長的小說(參見長篇小說),而「Fiction」是指虛構的故事作品(不限於文字)。中文的「小說」嚴格來說沒有單一合適的英語單字可以對應,但是大多會將Novel譯為小說。.

新!!: 王侁和小说 · 查看更多 »

将军

將軍可以指:.

新!!: 王侁和将军 · 查看更多 »

山西省

山西,简称晋,中国一省,地处黄土高原东翼。山西表里山河,南临黄河,西邻吕梁山,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曰山西。省会太原市。省境內春秋時為晉國之地,故簡稱晉。 山西地區的有獨特的语言、風俗以及历史,省內土地豐足、矿产資源豐富,位處汾河沿岸一帶的晋中盆地一直被稱作华北的「漁米之鄉」。省會太原也有著悠久的歷史。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新!!: 王侁和山西省 · 查看更多 »

岳飞

岳飛,字鹏举,中國相州汤阴(今中國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宋高宗以谋反罪名赐死岳飛,宋孝宗為之平反,追谥武穆、後追赠太师、追封鄂王,改谥忠武。明朝加封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武廟。 岳飛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與金军進行過数百次大小战斗。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紹興和議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令自害,通說為自鴆,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皆被害。宋孝宗即位后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元修《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宋史·岳飛傳》。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新!!: 王侁和岳飞 · 查看更多 »

开封市

開封(英文:Kaifeng)古稱老丘、啟封、大梁、浚儀、汴京、汴梁等,簡稱汴,河南省地級市,地處河南省中東部,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東與商丘市相連,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隔黃河與新鄉市相望。截至2016年,開封市總面積6266平方公里,下轄5個市轄區、4個縣,常住454.67萬人。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及北宋相繼在此定都,北宋稱此為東京开封府。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北宋首都東京開封府更是當時繼唐朝首都長安後的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 開封是戲曲之鄉,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發源於此。開封市內五湖四河環繞分佈,素有“北方水城”之稱。開封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菊花名城、中國書法名城,擁有國家5A、4A級旅遊景區8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中國開封清明文化節 、中國開封菊花文化節吸引著眾多海內外遊客。 開封是河南省新興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發展區城市,鄭州大都市區核心城市。開封自貿區也是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三大片區之一。.

新!!: 王侁和开封市 · 查看更多 »

开封府

开封府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首府名,治所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境内,管辖范围达今许昌市、郑州市、新乡市、周口市境。.

新!!: 王侁和开封府 · 查看更多 »

北宋

北宋(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是中国宋朝的一个時期,自趙匡胤發動陈桥兵變強迫后周末帝禅让(960年)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于次年灭亡,共历9帝,167年。后以应天府為首都建南宋,与北宋合称“两宋”。北宋建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别于南宋而史称北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後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宋朝以「火」為五行德運,並取紅色為王朝正色。 北宋的最大统治区域包括东、南到海,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与辽相交;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与西夏交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与青藏高原、大理国交界,以广西与越南交界。北宋是面積最少的中原统一皇朝,亦無法統治河西走廊及燕雲十六州。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人口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

新!!: 王侁和北宋 · 查看更多 »

刺史

刺史,中国古代職官名,本為御史的一種,始于汉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又有州牧一职与之类似。其等级和职权范围随朝代不同而多有变迁,但经常是各地方重要官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為「御史」之意。.

新!!: 王侁和刺史 · 查看更多 »

嵐州

岚州,北魏到明朝的州。 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年),分肆州的秀容县、肆卢县、平寇县和并州阳曲县,设置广州,治所在秀容县(今山西省岚县南古城村)。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撤广州,设岚州。 隋朝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楼烦郡。大业八年(612年),以岚城县(今岚县岚城镇)为楼烦郡治。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东会州,武德六年(623年),复为岚州,管理宜芳、静乐、临津三县,治所在宜芳县(改岚城县为宜芳县),天宝元年(742年)到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称楼烦郡。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岚谷县归属于岢岚军。咸平五年(1002年),宪州楼烦县归属岚州。崇宁时,岚州户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口六万六千二百二十四。贡麝香。下领三县:宜芳县、合河县、楼烦县。元朝至元二年,省入管州,至元五年复置岚州,不领县。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岚州为岚县,属太原府岢岚州。.

新!!: 王侁和嵐州 · 查看更多 »

出家

因為宗教信仰而離開家庭,修行,獨居或者群居,守持戒律,通常是神職人員而稱出家人。 一般指佛教的僧侶、比丘、比丘尼、和尚、道姑,或道教全真派的道士,道姑;天主教的修士、修女;中國伊斯蘭教的戛迪林耶和庫布林耶。.

新!!: 王侁和出家 · 查看更多 »

凌遲

凌遲,或稱寸斬、磔刑,俗称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是最殘酷的死刑之一。凌遲是指劊子手把受刑者身上的皮肉分成數百至數千塊,用小刀逐塊割下來。受刑者往往要忍受數小時的痛楚才會氣絕身亡。而且,行刑很有讲究,如果受刑者立刻死亡,或刀傷不正確,则说明刽子手行刑失败,劊子手也可能會受罰。此刑罰主要在中國古代實施,但西方也有類似的記錄。 西方方面,在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曾下令對女巫採用鐵鉤將骨肉分離至死亡的刑罰,類似凌遲。而史上第一位有名氣的女數學家希帕提婭,也被暴民以類似手法殺害。中世紀歐洲有以鐵梳切掉皮肉的死刑,16世紀日耳曼地區仍有實施。 中國从五代開始出現凌遲,凌遲與春秋時期的「醢」處決屍體不同,是以活人執行。元代凌迟120刀為限。至明清時達至頂峰,用刑廣範。明武宗時,宦官劉瑾被施以此刑,據說割了三天三夜。此刑罰主要針對叛國者,明成祖朱棣也將許多幫助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處凌遲之刑。清朝末年,有至少三次凌遲的行刑過程被駐北京的西方士兵用相機拍了下來,相片傳到西方。 由於凌遲過於殘酷,歷代以來均有不少人主張廢除。包括南宋時的詩人陸游以及清朝同治年間的英國駐華支使使館參贊威妥瑪等人。最終,在1905年,凌遲和其他極刑一起廢除,唯1907年仍有執行記錄。.

新!!: 王侁和凌遲 · 查看更多 »

秦桧

檜(),字會之,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江宁)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進士,补密州教授,曾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靖康之禍後隨同徽、欽二帝被擄到金國,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回到南宋。此後出任礼部尚书,两任宰相(僕射、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獨攬相權十九年。因其力主对金议和,并促使宋高宗杀害抗金将领岳飞等,被民间广泛视为汉奸、卖国贼,元編《宋史》列入奸臣。.

新!!: 王侁和秦桧 · 查看更多 »

表字

表字,又称字,是漢字文化圈傳統上在本名之外的一個正式代稱。通常基於禮貌性質,一般習慣間接性叫喚他人的表字而不直稱其本名,以表示客氣避免失禮(本名則可以是當事人自述或由尊長直稱)。 表字的取法,一般与本名意义相关。歷史上有些人的表字廣為人知,本名反而隱沒於世,稱為「以字行」,如:孟浩然,名浩,字浩然。.

新!!: 王侁和表字 · 查看更多 »

“辽”字可能指:.

新!!: 王侁和辽 · 查看更多 »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新!!: 王侁和辽朝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 特赦.

新!!: 王侁和赦 · 查看更多 »

间谍

谍是指潜入敌对势力或竞争对手从事秘密刺探情报或是进行破坏活动工作的人,以此来使其所效力的一方有利。古代亦稱作細作。打入敵方组织內部并取得公开合法身份的稱為臥底。根据业务领域不同,间谍可分为军事间谍与工业间谍(或稱商業間諜、經濟間諜);根据秘密工作性质不同,可分为情报间谍(刺探情报)、行动间谍(颠覆、破坏、宣传煽动等)、联络间谍(策反勾连)等。间谍为多方势力同时服务,称为“多重間諜”或“多面諜”。反间谍,也称“反谍(报)”、防諜、肃伪。 法律意义上,间谍一般指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勾连策划、配合的活动。境内的竞争企业之间的经济间谍活动不构成刑事法律概念的“间谍”。.

新!!: 王侁和间谍 · 查看更多 »

蔚州

蔚州,可以指:.

新!!: 王侁和蔚州 · 查看更多 »

金州 (陕西)

金州,西魏到明朝在今陕西省安康市设置的州。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东梁州置金州。治所在西城县(后来改名吉安县、金川县,今陕西省安康市)。唐朝至德二载(757年)改安康郡置汉南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置金州。下辖今陕西省石泉县以东、旬阳县以西的汉水流域)。唐朝末年一度设置金商节度使。南宋王彦和金朝撒离喝大战在金州,产漆为世所珍,号称金漆。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年),金州改为兴安州。.

新!!: 王侁和金州 (陕西) · 查看更多 »

柴榮

#重定向 周世宗.

新!!: 王侁和柴榮 · 查看更多 »

杨家将

杨家将是以中國宋朝為歷史背景的系列故事小說及戲曲劇作,以北宋楊家的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楊家三代戍守北疆及精忠报国的抗遼/西夏之人物事迹為原型藍本,經過漫長的發展,歷朝眾人所改編杜撰虛構添加人物及情節演繹而成。原本載於史實上北宋楊家三代主要三位將領被鋪寫成了五代數十位男女英雄;原本只是男兒的鐵血沙場,又融入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這些小說和戲曲與歷史事實出入已經很大,成了英雄傳奇。.

新!!: 王侁和杨家将 · 查看更多 »

杨业

杨业(),又名繼業,初名重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以云州观察使判代州,在雍熙北伐中力尽被俘,绝食殉国,追赠检校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与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三代并称名将,号为“杨家将”。.

新!!: 王侁和杨业 · 查看更多 »

桐城市

桐城市位于中國安徽省中部偏南,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1996年撤县设市。现辖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12个镇和3个街道,面积1571平方千米,全市户籍人口75.46万人(2010年),常住人口66.45万人。邮政编码:231400;电话区号:0556;车牌代码:皖H;行政区划代码:340881。 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清朝著名的文学流派“桐城派”即产生于此。.

新!!: 王侁和桐城市 · 查看更多 »

楊五郎

#重定向 楊延德.

新!!: 王侁和楊五郎 · 查看更多 »

楊延德

楊春,字延德,楊家將小說、戲曲及民間傳說中人物;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金刀老令公楊業的第五子,故稱“楊五郎”。七子中性格較為暴燥,但武藝是眾郎中最為突出。在楊家將中是擔任步軍統帥,經常與父兄討伐遼國,曾以少數的兵力打敗遼軍。擅使斧頭,後來更得到降龍木製成的杖棍作為新的武器。金沙灘一役過後削髮為僧,性格依然暴燥,但禪修佛法後看出事物的過中緣由。.

新!!: 王侁和楊延德 · 查看更多 »

楊延輝

楊延輝可以指:.

新!!: 王侁和楊延輝 · 查看更多 »

池州 (古代)

池州,唐朝时设置的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以宣州的秋浦县和南陵县置,贞观元年(627年)裁撤,其地仍属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再次以宣州的秋浦县和青阳县以及饶州的至德县置,领四县,秋浦县、青阳县、至德县和石埭县。五代十国时,杨吴置贵池县。宋朝时,属江南東路。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池州为池州路。清朝时,置池州府。.

新!!: 王侁和池州 (古代) · 查看更多 »

河南省

河南省简称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省会郑州市。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黄河穿北境而过,淮河水系和海河水系以及汉水的支流丹江也流经河南。全省面积16.7万平方公里,面积排名全国第17位。人口9480万,仅次于广东和山东位列第三位。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3.7万亿元,位居第五位。.

新!!: 王侁和河南省 · 查看更多 »

清朝

清朝(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或1644年6月5日-1912年2月12日),正式國号為大清(a),對外使用大清国、大清帝國、中國、中華大清國等名稱,是中国历史上由滿人建立的一個朝代、也是最后一个專制王朝,统治者为建州女真的爱新觉罗氏。 满人源自建州女真,在今中国东北地区為建州卫。建州卫是明朝在东北设立的一个卫所,一个邊防的行政单位,曾隶属于奴儿干都司管辖。1616年,女真族人努尔哈赤在今中国东北地区建国称汗,建立後金,定都赫图阿拉,又稱為兴京(今辽宁新宾)。1636年,努尔哈赤的繼承者皇太极在盛京(今瀋陽)称帝,定国号为「大清」,當時其領土僅止於滿洲地區,但已對退守長城以南的明朝造成重大威脅。1644年,大顺国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军藉口協助吳三桂部等原明朝軍隊對抗李自成而進入山海关内,隨後違反約定攻佔北京盤據不走,全面展開對中原的入侵行動,同時遷都北京。从清军入关到其后的数十年时间内,清朝陆续消灭華北殘餘明朝勢力、李自成的大順军、張獻忠的大西國、南明和明鄭等势力,统一中国全境。歷經康熙、雍正及乾隆三帝,清朝的綜合國力及經濟文化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统治着辽阔的領土及藩屬國,史稱康雍乾盛世,是清朝發展的高峰時期,有歷史學者認為該时期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有學者認為,因為清廷推行文字獄與“首崇满洲”政策故康乾盛世不屬於文化意義上的盛世,而梁啟超認為清代學術在中國學術史上價值極大,清代輯佚學的發展亦修復不少在古代已失傳的文獻著作。清代文人崇實學、重證據以及注重考辨和考據精神亦在推動漢學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清朝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襲明朝,但是比明朝独裁,其最高決策單位隨皇帝的授權而變動,例如軍機處、總理衙門等,除提升行政效率外,也使皇帝能充分掌權,認為清朝在专制主义集权上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顶峰,政权上始终要袒护满人,政治上制度的意义很少,而法术的意义很多。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然而徐復觀批評錢穆對歷代專制下的暴行視而不見,以及把中國「歷史中成千上萬的殘酷地帝王專制的實例置之不顧」。學者孟昭信指出,康熙二十年內閣新成員當中有兩名滿人和四名漢人,清延亦重點選拔升遷較快的漢族士大夫,這些士大夫同時是內閣的候補成員。另外,學者孔定芳也指出,清政府也容許有「反清」思想的學者嚴繩孫任命擔任官職,在任職一段時間後,嚴繩孫放棄「反清」思想,後來從原本「不享無妄之福」到「九死從今總負恩」,甚至把康熙帝視為恩人。清朝中期文字獄興盛,若有疑似反清復明的運動與散播被認為不利皇帝的消息,往往會引來冤獄,牽連多人受害。軍事方面原先以旗人的八旗軍為精銳,龐大的綠營為輔,後來以綠營和地方團練如湘軍、淮軍為支柱。清朝領土极盛时可達1310万平方公里,清末時期也維持1130萬平方公里。政治穩定、廣泛種植新作物與賦稅制度的改變,使得中國人口最後突破以往的平均值,達到四億左右。國內與國外的貿易提升,帶動經濟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

新!!: 王侁和清朝 · 查看更多 »

潘美

潘美(),北宋初年名將,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邯郸市大名县)人。在北宋滅南漢的戰爭中擔任主要統帥。官至客省使。.

新!!: 王侁和潘美 · 查看更多 »

朔州

#重定向 朔州市.

新!!: 王侁和朔州 · 查看更多 »

朔州市

朔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北部,大同盆地西南端,桑干河上游。 朔州是中国的一个以煤电为主导的能源城市,也是中国农区最大的奶牛基地和北方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

新!!: 王侁和朔州市 · 查看更多 »

明朝

明朝(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年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民不聊生,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红巾军中乘势崛起,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在扫灭陈友谅、張士誠和方国珍等群雄勢力后,于当年农历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并定都應天府(今南京市),其轄區稱為京師,由因皇室姓朱,因此又稱朱明。後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為號召北伐中原,结束蒙元在中国的统治,丢失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最終消滅張士誠和方國珍等各地勢力,统一天下。明初天下大定,经过朱元璋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恢复,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去世后,其孙朱允炆即位,但是在靖难之役中败于驻守燕京的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朱棣登基后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市),北平布政司升為京師,原京師改稱南京。至成祖朱棣时期,开疆拓土,又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国势达到顶峰,史称永乐盛世。其後的仁宗和宣宗时期仍然处于兴盛时期,史称仁宣之治。英宗和代宗時期,遭遇土木之变,国力中衰,经于谦等人抗敌,最终解除国家危机。宪宗和孝宗相继与民休息,孝宗力行节俭,减免税赋,百姓安居乐业,史称弘治中兴。武宗时期还爆发了南巡之争和寧王之亂。世宗即位后,引发大礼议之争,清除宦官和权臣势力后总揽朝纲,实现嘉靖中兴,并于屯门海战与西草湾之战中击退葡萄牙殖民侵略,任用胡宗宪和俞大猷等将领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世宗驾崩后经过隆庆新政和嘉隆万大改革国力得到恢复,神宗前期任用张居正,推行万历新政,国家收入大增,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科学巨匠迭出、社会风尚呈现出活泼开放的新鲜气息,史称万历中兴。后经过万历三大征平定内忧外患,粉碎丰臣秀吉攻占朝鮮进而入明的計劃,然而因為国本之争,皇帝逐渐疏于朝政,史稱萬曆怠政,同时东林党争也带来了晚明的政治混乱。萬曆一朝成為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期光宗继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熹宗继承大统改元天启,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祸乱朝纲,至明思宗即位後铲除阉党。然而因東林黨治國導致政治腐败以及连年天灾,导致国力衰退,最终爆发大规模民变。1644年,李自成所建立的大順军攻破北京,思宗自缢於煤山,明朝灭亡。隨後吴三桂倒戈相向,满清入主中原。明朝宗室立江南地区建立南明诸政权,被清朝統治者以「为君父报仇」为名各个歼灭,又击败各地农民军,直到1683年清朝攻占奉大明正朔的明郑台湾方止。 明代的核心領土囊括汉地,东北到外興安嶺及黑龍江流域,後縮為遼河流域;初年北達戈壁沙漠一帶,後改為今長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後改為嘉峪關;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曾經在今中国东北、新疆東部及西藏等地設有羈縻機構。不過,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國際上存在一定的爭議。明成祖時期曾短暫征服及統治安南,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朝国土面积达到极盛,在东南亚设置旧港宣慰司等行政机构,加强对东南洋一带的管理。 明代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而手工业及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根據《明实录》所载的人口峰值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达七千余万人,不过许多学者考虑到当时存在大量隐匿户口,故认为明朝人口峰值实际上逾亿,还有学者认为晚明人口峰值接近2亿。这一时期,其GDP总量所占的世界比列在中国古代史上也是最高的,1600年明朝GDP总量为96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9.2%,晚明中国人均GDP在600美元。 明朝政治中央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后来设置内阁;地方上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权力,加强地方管理。仁宗、宣宗之后,文官治国的思想逐渐浓厚,行政权向内阁和六部转移。同时还设有都察院等监察机构,為加強對全國臣民的監視,明太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明成祖設立東廠,明憲宗再設西廠(後取消),明武宗又設內廠(後取消),合稱「廠衛」。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有学者认为明代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新!!: 王侁和明朝 · 查看更多 »

浚仪县 (西汉)

#重定向 浚仪县 (秦国).

新!!: 王侁和浚仪县 (西汉)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