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劉高
劉高可能指:.
查看 燕順和劉高
宋江
宋江是北宋宣和年间的淮南農民軍首领,史書上說他「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後來投降宋朝。 宋江的故事後來被章回小說《水滸傳》發揮了一番,在小說中,宋江是梁山泊義軍之首,為天罡地煞排名第一位的天魁星。字公明,绰号呼保义,又号及时雨。為人重義,名揚江湖,受各地草莽仰慕。.
查看 燕順和宋江
石寶
石寶,《水浒传》中人物。福州人氏,為方臘太子方天定部將,官拜南離大將軍,慣用一把劈風刀,且善使流星錘,其與國師「寶光如來」鄧元覺、鎮國大將軍厲天閏及護國大將軍司行方統領二十四位戰將,同守杭州寧海軍,為方臘麾下第一猛將。.
查看 燕順和石寶
王英
王英可以是下列人物:.
查看 燕順和王英
秦明
明,水浒人物,108将之一,马军五虎将第三,使一条狼牙棒,武艺高强。性格急躁剛直,怒吼聲量如若雷霆般大,故號"霹雳火"。鎮三山黃信是他的徒弟。 雖然貴為梁山五虎將,但在梁山受招安前敗績甚多,常被俘虜,二十回合就被史文恭打敗更是恥辱的代表作。.
查看 燕順和秦明
花荣
花荣,水浒传人物,外貌清秀俊朗,射術天下無雙的神箭手,外號「小李廣」。明末清初小說家陳忱將戴宗神行、燕青角力、張清飛石、花榮箭術、安道全醫術讚譽為梁山五絕。.
查看 燕順和花荣
萊州
萊州可以指:.
查看 燕順和萊州
黃信
黃信是《水滸傳》中的人物,本為青州府都監,秦明的徒弟,因曾誇口要抓盡在清風山、二龍山和桃花山落草的流寇,故人稱「鎮三山」,但其實本領沒那麼高強。 清風寨的劉高捉了宋江後,黃信也用計捉住了花榮,押二人往青州途中,遇上燕順等人劫囚,黃信不敵逃走。後來黃信的師傅秦明投靠了梁山,秦明便勸黃信一起上梁山,並協助眾人殺死了劉高。後來成為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第一員。 梁山全伙受招安後,黃信在征討遼國和方臘的途中立了軍功,回朝被朝廷封為武奕郎都統領。.
查看 燕順和黃信
辽朝
遼朝(916年-1125年),國號大遼,又稱大契丹國(契丹國,契丹大字:),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朝代,國祚從西元916年至1125年,長達210年。 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吞併了契丹各個部落後,於916年稱帝建國“契丹”。918年定都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契丹屢次南下中原,946年攻滅後晉後確定國號為「大遼」,983年改為“契丹”,1066年改為“大遼”張正明(1979年):《契丹史略》,225頁。,直到1125年3月26日為金朝所滅為止。除了遼朝之外,契丹族尚建立相關國家。1122年,天祚帝北逃夾山,耶律淳於遼南京被立為帝,史稱北遼。遼朝滅亡後,耶律大石西遷到中亞楚河流域,1132年建立西遼。1211年西遼被屈出律篡位,121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 史學界對「契丹」含義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鑌鐵或刀劍之意。後來改國名為“遼”也是“鐵”的意思,同時“遼”也是契丹人發祥地遼水的名字,以示不忘本之意。又因與南方的中原政權長期對峙,而稱“北朝”,而稱中原王朝為“南朝”徐俊(2000年):《中國古代王朝和政權名號探源》,225頁–261頁。遼朝滅後晉,因此自居為繼承後晉正統。依據五行德運說的五行相生規律,後晉的「木」德之後為「水」德,因此遼朝以水為德運,並相應以黑色為正色。 遼朝全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大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溝河。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遼朝皇帝使農牧業共同發展繁榮,各得其所,建立獨特的、比較完整的管理體制。遼朝將重心放在民族發祥地,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業民族分開統治,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成效地促進遼朝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遼朝的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英語作Cathay)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查看 燕順和辽朝
郑天寿
郑天寿,小说《水浒传》中人物,苏州人氏,因生得白净俊俏而得名“白面郎君”。原是银匠,自幼喜爱枪棒。后流落江湖,和王英、燕顺落草清风山。宋江路过清风山时,三人因误捉宋江而与宋江结识。后宋江被清风寨刘高所禁,郑天寿等与花荣一起救出宋江,上了梁山。受招安后,在征讨方腊时战死。.
查看 燕順和郑天寿
梁山泊
梁山泊,亦作梁山泺,是曾经存在于今山東梁山城东南隅一带的湖泊。.
查看 燕順和梁山泊
水浒传
《水滸傳》,是中國以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列為中國古典四大文學名著之一,六才子書之一。其內容講述北宋山東梁山泊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由被逼落草,發展壯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東征西討的歷程。又稱《忠義水滸全傳》、《江湖豪客傳》,一般簡稱《水滸》,全書定型於明朝。作者歷來有爭議曹晉杰、朱步樓,《施耐庵新證》,學林出版社,1987年4月,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所著,而羅貫中則做了整理,金聖歎刪修為七十回本。.
查看 燕順和水浒传
流星錘
流星錘,或稱飛鎚,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长绳一端或两端制成的软兵器,分為單流星錘和雙流星錘兩種,由锤身、软索、把手三部分组成。它携带方便,藏在身上不易被人发现,但卻是软兵器中最难练的一种。 一般認為流星錘是在隋唐時期出現的,是從盜賊的投石索發展出來的。錘頭部分大抵用銅、鐵鑄造,也有用白銀鑄造的。流星錘的繩索短者三尺六寸(約160公分),長者可達七尺四寸(約260公分)或更長者。錘頭形狀可以為圓錘、角錘(帶有稜角)、星錘(有星狀角)、蒺藜錘(刺棘比星狀錘還多)等。 《武備志》記載的流星鎚為一繩兩端各接一鎚,其中之一稱為正鎚,手持的稱為救命鎚。 Category:冷兵器 Category:中国武术.
查看 燕順和流星錘
方腊
方腊(),又名方十三,一名方朕,原籍安徽歙县,后迁居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淳安县)見《宋史》http://www.hoolulu.com/zh/25shi/20songshi/t-468.htm。北宋末年著名明教領袖及農民叛亂首領,江浙一帶「喫菜事魔」之徒。.
查看 燕順和方腊
另见
虛構食人族
亦称为 地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