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烈風戰鬥機

指数 烈風戰鬥機

A7M烈風是A6M零式戰鬥機的後繼新型高性能戰鬥機,本機的特點是為對抗美國海軍的新型格魯曼F6F地獄貓和沃特F4U海盜式艦載戰鬥機而設計出來。但是因為選用的發動機(尤其是海軍指定選用中島飛機的引擎和要求難以達成的飛行性能)有爭議,阻礙研製和生產時間。如果本機盡早研製和生產,太平洋戰爭的戰局會更加激烈。.

25 关系: 堀越二郎大日本帝國海軍太平洋战争層流翼中島飛機中島譽發動機三式重機槍三菱重工业三菱MK9九九式機炮五式機炮彩雲艦上偵察機傾斜式機砲四式戰鬥機紫电改銀河轟炸機艦載機雷電戰鬥機F4U海盜式戰鬥機F6F地獄貓戰鬥機J2MP-47戰鬥機月光夜間戰鬥機流星艦上攻擊機1944年東南海地震

堀越二郎

堀越二郎(堀越 二郎,1903年6月22日-1982年1月11日)是昭和時期日本的航空工程師。於群馬縣藤岡市出身,並在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航空工學科畢業。因曾開發零式艦上戰鬥機等多架二战期间著名的机种而為人所知。1932年與妻子佐々木 須磨子結婚,於1933年生下長女,次年生下第二個女兒,1937年生下長男雅郎。.

新!!: 烈風戰鬥機和堀越二郎 · 查看更多 »

大日本帝國海軍

大日本帝国海军()是日本军的海上武裝力量,有时会用“日本海军”或“帝国海军”来称呼,二次大戰後日本也称其为“旧日本海軍”、“旧帝国海軍”。組建於1872年(明治4年)、解散於1947年(昭和22年),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太平洋戰爭等近代日本對外戰爭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新!!: 烈風戰鬥機和大日本帝國海軍 · 查看更多 »

太平洋战争

太平洋戰爭(Pacific War,太平洋戦争;另有大東亞戰爭之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以大日本帝國為首的軸心國和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於1941年12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的戰爭,範圍遍及太平洋、印度洋、東亞及東南亞地區。 太平洋戰爭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份,但與歐洲戰場不同的是,它的起因源自更早的中國抗日戰爭、以及日本與其他前一戰协约国國家的衝突,爆發的原因不太相同。 1937年,日本為應付對中國的戰爭的需求,戰略物資持續消耗,戰況卻陷入膠着,加上日本與一戰协约国國家的關係已疏远,美、英等國為了调停中日戰爭,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斷絕其重要戰略物資的輸入,前者提出恢復貿易的條件為自中國撤軍。日本在發動全面戰爭與撤兵間選擇了前者,並計劃奪取東南亞的殖民地。 1941年12月7日大日本帝國海軍向美國太平洋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戰,同時在西太平洋對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緬甸和菲律賓等地發動攻擊。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向日本宣戰,而與日本同盟的歐洲軸心國納粹德國與義大利亦向美國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歐亞兩大戰場合流。在戰爭初期日軍就已佔領了太平洋約25%的地域,一直到中途島海戰時喪失四艘航空母艦而失去了太平洋主動權。接著日軍又於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上消耗甚多戰力,而美國則重組軍隊反擊,於太平洋兩線進攻。 1945年美軍收復了菲律賓並佔領了日本列島周圍的島嶼,開始以龐大規模的轟炸機群與海軍轟炸與封鎖日本,但日本堅不投降。最終美國於8月6日和9日投擲了兩顆原子彈於廣島和長崎,同時蘇聯亦宣佈廢除1941年簽署的《蘇日中立條約》並於蘇日戰爭中對日宣戰。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簽署投降書,太平洋戰爭和二戰結束。 太平洋戰爭對亞洲未來發展影響至深。日本失去了自1894年以來所有征服的土地(琉球除外,但此前已吞併,並於1894年成為事實),並受美軍的軍事管制,日後成為美國反共主義的亞洲根據地。太平洋戰爭也使亞洲殖民地走向「非殖民化」,並開啟了反共主義傳播的道路,促使許多亞洲國家興起獨立運動(如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或陷入戰爭中(如中國),但卻致使了多數的亞洲國家及地區變成美國的盟友,以美國的政策是從(如日本,南韓,中華民國,菲律賓等)。.

新!!: 烈風戰鬥機和太平洋战争 · 查看更多 »

層流翼

層流翼(英文:Laminar Flow Wing)是一種飛機翼橫切面設計,不同於一般機翼橫切面是上彎下平,層流翼的上下翼面都是彎曲凸起(上方比下方略凸),其最大凸起處為弦長50%處,而最前方相對較薄,此種設計能減少流經翼面的湍流,減少空氣阻力而加快飛機速度和減少耗油量,層流翼的缺點為在低速時產生的昇力較一般機翼為少。 層流翼最初由NACA研發,最有名採用層流翼的飛機就是二次大戰時美國的P-51野馬式戰鬥機。.

新!!: 烈風戰鬥機和層流翼 · 查看更多 »

中島飛機

中島飛機(中島飛行機)為1917年至1945年間曾存在的日本飛機製造商,由大日本帝國海軍退役的中島知久平所創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乃日本主要的發動機、戰鬥機研發製造商,從設計到生產可一貫化作業,在二戰結束前超越三菱財閥飛機生產部門,成為日本最大、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飛機生產商。.

新!!: 烈風戰鬥機和中島飛機 · 查看更多 »

中島譽發動機

中島譽發動機(ほまれエンジン)乃日本中島飛機公司和海軍航空技術廠共同研發製造的氣冷式星型飛機用活塞發動機,採複列18汽缸、底置凸輪軸(over head valve,縮寫成OHV)、離心式機械增壓的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獲得大日本帝國陸軍和大日本帝國海軍普遍採用,搭載於偵察機、戰鬥機、轟炸機等。「譽」是海軍的命名,中島內部代號為「NK9」;陸軍則稱呼為Ha-45(ハ45)。至於生產數量,1943年(昭和18年)約200具,1944年共5,400具,1945年則有3,150具。.

新!!: 烈風戰鬥機和中島譽發動機 · 查看更多 »

三式重機槍

三式重機關槍(三式十三粍固定機銃)是日本仿製的美國白朗寧M2重機槍但改用13.2毫米口徑法式重機槍子彈,這種13.2毫米口徑法式子彈早已用於海軍九三式防空機槍,三式重機槍是日本海軍的機載重機槍,主要作為次要武裝用於以下的海軍戰鬥機。.

新!!: 烈風戰鬥機和三式重機槍 · 查看更多 »

三菱重工业

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簡稱三菱重工、MHI)是日本綜合機械製造商,也是日本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為三菱集團的旗艦企業之一。其業務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交通運輸、船舶、航空太空、鐵路車輛、武器、軍事裝備、電動馬達、發動機、能源、空調設備等各種機械機器設備之生產製造。.

新!!: 烈風戰鬥機和三菱重工业 · 查看更多 »

三菱MK9

三菱MK9發動機(日本陸軍編號:ハ‐211型,陸海軍通用編號:ハ-43)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由三菱重工業研發製造的飛機用18氣缸空冷式星型發動機。.

新!!: 烈風戰鬥機和三菱MK9 · 查看更多 »

九九式機炮

“九九式機炮”為日本海軍製造的空用機炮,為瑞士厄利孔FF機砲授權生產,普遍裝設於日本帝國海軍的各型軍機上。.

新!!: 烈風戰鬥機和九九式機炮 · 查看更多 »

五式機炮

五式機炮是日本帝國海軍最後一種研發的空用機炮,口徑是30毫米,發射30毫米x122炮彈,1942年5月委託日本製鋼所,海軍空技廠和海軍第二火葯廠共同研發,當時的名稱為"十七試三十粍機銃",其設計仍是源自九九式機炮,河村正彌博士負責設計。.

新!!: 烈風戰鬥機和五式機炮 · 查看更多 »

彩雲艦上偵察機

彩雲艦上偵察機(さいうんかんてい)是大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使用的艦載偵察機,亦為二戰時期日製艦載機中最快的機型,乃中島飛機的巔峰代表作。日本海軍內部代號為C6N,盟軍代號為Myrt。.

新!!: 烈風戰鬥機和彩雲艦上偵察機 · 查看更多 »

傾斜式機砲

傾斜式機砲(日文:斜銃、德文:Schräge Musik),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與德國戰鬥機所面對同盟國重轟炸機的強大自衛火力以及自身技術條件限制下所開發的的武器。英國最早在一戰中為了對付齊柏林飛船曾使用该类武器。日本时任中校小園安名上校考慮到視線問題而进設計了最早裝備於月光夜間戰鬥機上的倾斜式机炮。由於向下傾斜时不易於夜間對敵軍攻擊而夜間基地攻擊時又不可能使用向上的傾斜式機砲,於是初期分别装备兩挺的傾斜式機砲。隨著戰況惡化,迎擊敵機比攻擊基地變得更重要,於是後期的機體主要採用向上傾斜式機砲。德國則在實戰確認後將名為「爵士樂」的傾斜式機砲裝備於夜戰的Bf 110戰鬥機上。 德方的傾斜式機砲傾斜角度為70度,日方則為30度。德方的戰術為從蘭開斯特轟炸機的死角進行近程攻擊,日方則以之從遠距攻擊。 File:Sopdol2.jpg|Sopwith 5F.1 Dolphin File:Kawasaki Ki-45.jpg|川崎Ki-45 File:F-80 Schräge Musik 2.jpg|F-80.

新!!: 烈風戰鬥機和傾斜式機砲 · 查看更多 »

四式戰鬥機

日本陸軍四式戰鬥機中島Ki-84「疾風」,盟軍代號『弗蘭克(Frank)』,被視為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戰鬥機。.

新!!: 烈風戰鬥機和四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紫电改

紫电改(しでんかい)是日本川西飛機公司將水上战斗机「强风」(強風)修改為陸地用战斗机「紫电」(紫電)的改良機種。紫電改為暱稱,軍方正式編號為「紫電二一型」,在二一型以前的機種為紫電。大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战争末期量產紫電改,並使用在本土防空任務。与同时期大日本帝國陸軍視為空中決戰主力,機體設計相对保守的中岛四式战斗机相比,「紫电」采用了較多的新科技,如自動空戰襟翼與層流翼型等,前者用以提升飛機中低速下的操控品質與空戰性能,後者意圖減低阻力儘量追求高速化。 雖然在日本國內因諸多因素紫電改被視為知名的傳奇機種,然而盟军在戰爭時期並未分辨出紫電系戰鬥機的差異而將代号統稱为「George」,並經常誤認為疾風或是零戰的亞種,直到战后取得詳細資料後才把紫電系戰機詳細分類,「紫电」订为了「George11」,「紫电改」为「George21」。当时日本海军的飞行员则喜欢称紫电为「J」,紫电改为「J改」。.

新!!: 烈風戰鬥機和紫电改 · 查看更多 »

銀河轟炸機

銀河轟炸機(P1Y,盟軍代號Frances)是日本帝國海軍委由空技廠研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服役的戰術轟炸機,作為一式陸上攻擊機的接替裝備。.

新!!: 烈風戰鬥機和銀河轟炸機 · 查看更多 »

艦載機

艦載機(carrier-based aircraft)是配備在航空母艦上的主要武器,其性能決定著航空母艦的戰鬥能力,載機數量越多者實力也相對越強,航空母艦本身也是為了讓飛機起降、維修以及使其能長期作戰而存在,相較於傳統最大攻擊距離僅有40公里的戰艦艦砲武器,现代艦載機有著1,000公里以上的作戰半径,還可以空中加油的方式延長航程,並能在攻擊完後回到航艦上裝載彈藥,再度起飛攻擊,其作戰持續性和任務多樣的作戰能力也是艦載機與巡弋飛彈在海戰所扮演的角色最大的不同。.

新!!: 烈風戰鬥機和艦載機 · 查看更多 »

雷電戰鬥機

雷电(雷電,らいでん),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的高空攔截機,机体编号为“J2M”,盟军别名为“Jack”。.

新!!: 烈風戰鬥機和雷電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4U海盜式戰鬥機

F4U海盜式(F4U Corsair)戰鬥機是美國海軍所研發的一種艦載機與陸基戰鬥機,自1940年原型機出廠,至1953年最後一架量產機交給法國空軍,她是美國活塞發動機戰機生產史中量產最久的紀錄保持者Donald 1996, p. 244.

新!!: 烈風戰鬥機和F4U海盜式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F6F地獄貓戰鬥機

F6F地獄貓,是二次世界大戰服役於美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F6F在外觀上與格魯曼為美國海軍設計的前代主力戰機F4F野貓式高度類似,故此也被戲稱為「野貓的大哥」(Wildcat's big brother)Sullivan 1979, p. 4.

新!!: 烈風戰鬥機和F6F地獄貓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J2M

#重定向 雷電戰鬥機.

新!!: 烈風戰鬥機和J2M · 查看更多 »

P-47戰鬥機

P-47雷霆式戰鬥機(Thunderbolt)由製造,是美國陸軍航空軍(美國空軍前身)在二次大戰中後期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也是當時最大型的單引擎戰鬥機,其後期的M / N型更排得進二戰時盟軍最快的螺旋槳戰鬥機之前列。除了在空戰中表現優異,P-47也適合於執行對地攻擊任務。除了美國陸軍航空軍外,也有其他盟軍空軍部隊使用P-47戰鬥機。由於其機身明顯較其他型戰機壯碩許多,故當時被空勤人員暱稱為「水罐」(Jug)。15,686架的總產量使P-47位居美國戰機產量的第一位,其中D型機的12602架,更是世界軍機單一機型生產量第一位。.

新!!: 烈風戰鬥機和P-47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月光夜間戰鬥機

月光夜間戰鬥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後舊日本海軍開始使用的夜間戰鬥機。美軍的代號則為「Irving」。一反之前「X式XX戰鬥機」的制式命名風格,由本機開始改變命名準則,「月光」不只是暱稱,而成為正式名稱。.

新!!: 烈風戰鬥機和月光夜間戰鬥機 · 查看更多 »

流星艦上攻擊機

愛知B7A流星是日本帝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推出的艦載攻擊機,由愛知航空機研製,盟軍代號Grace。流星為日本海軍試圖將艦攻/艦爆特性整合為全能攻擊機,但因技術不成熟導致飛機重新設計,等到完成測試時戰爭已入尾聲,未曾真正在航艦上服役。.

新!!: 烈風戰鬥機和流星艦上攻擊機 · 查看更多 »

1944年東南海地震

1944年東南海地震(也被稱為昭和東南海地震)是日本標準時間1944年12月7日13時36分(昭和19年)發生在日本紀伊半島的強烈地震,震央位於熊野灘、三重縣尾鷲市外海約20公里(北緯33度8分、東經136度6分),地震規模為矩震級8.1Mw(也有科學家認為應是8.2Mw),地震最大烈度超過震度5(大約相當於麥加利地震烈度8度)。1944年東南海地震發生當時曾被稱為遠州灘地震,但是日本政府為了隱瞞東海地方的軍用工廠遭到破壞的消息,於是改稱為東南海地震。昭和東南海地震對於和歌山縣與東海地方造成嚴重破壞,並導致1,223人死亡或失蹤。昭和東南海地震與鳥取地震、三河地震及昭和南海地震這四個地震在1943-1946年連續4年發生,死亡人數都超過1,000人。.

新!!: 烈風戰鬥機和1944年東南海地震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