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火炭路

指数 火炭路

火炭路(Fo Tan Road)是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條道路,由城門河東岸的大涌橋路與沙田路交界起,向北伸展至火炭工業區的桂地街為止,全長約1.7公里,全線採用分隔行車道建造,部份路段不設行人設施。 道路分別與1號幹線(沙田路)和9號幹線(大埔公路 - 沙田段)交匯,直接與香港島、九龍和新界各地區連成一線。 跨越城門河的一段名為翠榕橋(Banyan Bridge),行人路和單車徑設於橋的北行線旁,可以欣賞遠至馬鞍山新市鎮的景色。 介乎於城門河西岸的源禾路與火炭村之間,車速最高可達到每小時70公里,跨越港鐵東鐵綫路軌一段,以行車天橋形式建造,不准行人和單車使用。 道路北端是沙田新市鎮內歷史最悠久,亦是區內最大的工業地帶——火炭,這裡的街道有別於一般工業區,用上了附近的地方作為街道名稱,例如松頭下路、禾寮坑路、石榴洞街、黃竹洋街、鉛礦凹街等。位於工業區東北面的落路下和西南面的穗禾路沿線,是區內著名的豪宅地段之一(僅次於九肚山),除了屬於居者有其屋的穗禾苑外,其他樓房的價格一般比同區略高,環境清幽加上風景優美成為它們議價的最強催化劑。 綜合以上特點,火炭路讓火炭工業區及其周邊住宅的市民往返香港各區,提供了一條直接和快捷的路徑。.

目录

  1. 34 关系: 城門河历史大埔公路大涌橋路專線小巴居者有其屋計劃工業區九龍住宅單車徑火炭火炭渠禾輋邨穗禾苑翠榕橋狗肚山落路下馬鞍山 (香港市鎮)香港香港1號幹線香港9號幹線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香港島香港巴士豪宅自行車架空道路東鐵綫沙田區沙田路沙田新市鎮港鐵源禾路新界

城門河

城門河(Shing Mun River)又稱城門河道(Shing Mun River Channel),是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條河流。城門河兩旁建有不少多層住宅大廈,亦有一些商業及工業大廈,又有多條橋樑橫跨城門河,方便居民往來兩岸。 今日城門河大部份為人工河道,其建築原意是為把沙田區的污水及可能出現的洪水排出大海,排水範圍有37平方公里。亦為區內居民提供一個進行康樂活動,包括騎自行車、緩步跑、划艇及龍舟競渡的地方。.

查看 火炭路和城門河

历史

歷史(现代汉语词汇,古典文言文称之为史),指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記》、《汉书》等,粗分為「官修」與「民載」兩類。 广义的历史,泛指一切事物的发展過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等等。通常仅指人类社会的发展過程,它是史学研究之對象;一般説來,关于历史的记述和闡釋,也称為历史。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查看 火炭路和历史

大埔公路

大埔公路(英文:Tai Po Road),1902年落成,是香港新界地區第一條落成的公路,全長近22公里,現時共分為9段。大埔公路南起九龍西部的深水埗,繞經新界東主要地區(沙田、大埔),現時止於大埔林村。過去大埔公路作為新界地區舊環迴公路的東線,終點曾經北至粉嶺,連接西線青山公路組成來往新界全境的交通要道。.

查看 火炭路和大埔公路

大涌橋路

大涌橋路 (Tai Chung Kiu Road),是香港的一條行車公路,位於新界沙田城門河東,從沙田東面的大老山公路石門交匯處開始,至港鐵車公廟站止,西接車公廟路。 由於大涌橋路依城門河而建,貫通多個主要住宅區,因此漸漸成為區內南北向主幹道路,地位僅次於沙田路及大埔公路沙田段。.

查看 火炭路和大涌橋路

專線小巴

#重定向 香港小型巴士#綠色專線小巴.

查看 火炭路和專線小巴

居者有其屋計劃

居者有其屋計劃(Home Ownership Scheme;簡稱居屋計劃或HOS)是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計劃之一,是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興建房屋,並以低於市值的價格,並扣除地價(1982年第三期乙起)售予低收入市民;計劃內興建的房屋通稱居屋。.

查看 火炭路和居者有其屋計劃

工業區

工業區指的是一個工業設施(特別是造船、採煤、鋼鐵業、陶瓷業等重工業)聚集的地區。通常在工廠工作的工人們也會居住在附近。 在英格蘭,這樣工人居住的地方大部分會以排房(連棟房屋,Terraced house)的方式呈現。.

查看 火炭路和工業區

九龍

九龍(Kowloon),與香港島及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九龍位於香港境內的地理中心,與南面的香港島隔維多利亞港相望。香港十八區中的五區屬於九龍,分別是油尖旺區、深水埗區、九龍城區、黃大仙區、觀塘區。九龍東、南和西面則被維多利亞港包圍,三面環海,因此地理上九龍亦稱為九龍半島。 1937年,九龍群山以南成為「新九龍」,但一般香港市民在生活中都不會刻意區分,統一稱為九龍;1968年5月起,兩者並與香港島一起重新分為十區。歷年來的填海工程,使九龍的面積不斷擴展,但仍是香港城市規劃之三大主要部份中最小的,截至2010年,九龍的面積約47平方公里,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港約有30%人口居於九龍。.

查看 火炭路和九龍

住宅

住宅,又稱住所、房屋、家宅,是人所建築以供居住的建築物。一般有牆壁和屋頂,內部則區隔出房間,但也可不隔間。大部份住宅能抵擋各種天氣變化,以至進侵的人或動物。 住在同一住宅的一群人可稱為一戶,一戶可能是一個家庭,不過也可能是其他的社會群體、組織、其至個人。.

查看 火炭路和住宅

單車徑

單車徑,是指專供單車使用的道路。在世界各地不同城市都設有單車徑。單車徑的目的主要是分隔單車和機動車輛,以加強安全,有些單車徑則為運動娛樂的作用而設。.

查看 火炭路和單車徑

火炭

火炭(Fo Tan)位於香港沙田區,是沙田新市鎮的主要工業區。然而,於港鐵東鐵綫上的何東樓車廠上蓋也有大型私人住宅,而香港體育學院、沙田馬場以及彭福公園則位於火炭東面的新填海區。石門是繼火炭後,沙田區的第二個工商貿區。.

查看 火炭路和火炭

火炭渠

火炭渠(英文:Fo Tan Nullah)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火炭以南的一條明渠,亦是城門河的一條支流,源頭位於禾上墩和山尾等多條小山溪,流經桂地新村和火炭工業區,在沙田消防局和香港體育學院一帶與城門河匯合。 File:HK_FoTanNullah_ShatinCommCentre.JPG|近沙田商業中心一段 File:HK_FoTanNullah_KwaiTeiSt.JPG|近桂地街一段 File:HK_FoTanNullah_ManHang.JPG|連接蚊坑的起點 Category:香港明渠 Category:火炭.

查看 火炭路和火炭渠

禾輋邨

輋邨(英語:Wo Che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沙田區禾輋。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禾輋邨約在1977年入伙,與瀝源邨接鄰。禾輋邨是沙田區第二個落成的公共屋邨。.

查看 火炭路和禾輋邨

穗禾苑

穗禾苑(Sui Wo Court)是香港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第一期的首個屋苑,落成於1980年,由巴馬丹拿建築及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據當時負責此項目的建築師木下一表示,以3座大樓為一組共用一個廣場,3層共用一部電梯,以及以3個單位為一組共用一條樓梯的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而這些獨特設計亦令穗禾苑榮獲1981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獎。較後時間落成的翠瑤苑亦採用相同圖則設計,其後落成的興民邨及祈德尊新邨也採用了這樣的開放式大堂及錯層式設計,可惜時至今日因這類設計不符2008年暢通無阻的通道設計作業守則而停用。穗禾苑巍峨聳立在香港新界沙田西北部的火炭附近前馬場填海挖泥區山坡上,以天橋貫通不同高度之平台,俯瞰整個沙田市中心,很多單位可眺望沙田-谷-、沙田馬場、禾輋邨、瀝源邨以及吐露港。本苑設施能提供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使到這個擁有約15,000多人口的屋苑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小社區。跟一般居屋不同,穗禾苑所有單位均不用補地價,而一律都可以在公開市場自由轉讓,與一般私人屋苑無異。.

查看 火炭路和穗禾苑

翠榕橋

翠榕橋(英文:Banyan Bridge)是香港的一條跨河行車橋,位於新界沙田沙田第一城(大涌橋路交界)至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源禾路交界),橫跨城門河中游一帶,為火炭路的一部份,建於1980年代。旁為另一跨河行車橋錦龍橋。 翠榕橋設有三線雙程分隔車道,車道兩旁則設有行人路及單車徑。.

查看 火炭路和翠榕橋

狗肚山

狗肚山(Kau To Shan,又名Cove Hill),雅稱九肚山,古稱龍窩,是香港一座山峰,位於新界沙田區火炭之西北,海拔399米。 其山腰位置為新界東部傳統的豪宅區,以低密度的洋房住宅為主,聚居名人商賈,香港「玩具大王」蔡志明、樂壇天后王菲、政壇名人李鵬飛、「衣架大王」劉璜的兒子劉德俊及前任特首梁振英胞姊梁桂蘭等都曾擇居於此。.

查看 火炭路和狗肚山

落路下

落路下是香港一個客家小村落,位於沙田區火炭,禾寮坑東北大約320米,鄰近樂信徑。當地有基督教靈磐教會的教堂。.

查看 火炭路和落路下

馬鞍山 (香港市鎮)

鞍山(Ma On Shan)是香港以住宅為主的區域,地區行政上屬香港十八區的沙田區,得名自區內同名山峰。 馬鞍山是沙田新市鎮的擴展部份;不過馬鞍山的發展比較晚,城市規劃大不相同,因此與同樣於1980年代開發的天水圍新市鎮及將軍澳新市鎮同屬「第三代新市鎮」。.

查看 火炭路和馬鞍山 (香港市鎮)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

香港1號幹線

香港1號幹線是香港中部的一條主要幹線及公路,連接香港島香港仔和新界東沙田區。當中包括三條收費行車隧道:香港仔隧道、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它是連接港島、九龍市區和新界東的幹道,是全港第4長幹線,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幹線。 這條幹線途經路段有:(沙田馬場方向顯示)香港仔海旁道、黃竹坑道、香港仔隧道、黃泥涌峽天橋、堅拿道天橋、海底隧道、康莊道、公主道、窩打老道、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及沙田路。南端的香港仔海旁道接上石排灣道,北端的沙田路接上9號幹線的大埔公路沙田段。同時分別與2號幹線、4號幹線(中環灣仔繞道建成後不再與之連接)、5號幹線、7號幹線和9號幹線連接。 1號幹線是香港最多交通燈位的主要幹線,窩打老道九龍塘路段、黃竹坑道與香葉道交界近香港仔警署(南行)、康莊道紅磡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近香港理工大學(北行)及紅磡站(南行)、黃泥涌峽天橋與堅拿道天橋交界近摩理臣山道支線路口(北行)尚未有提升为交匯處規格,仍有使用交通燈处理道路平交。窩打老道只有兩個路段建有天橋避開地面燈位(歌和老街天橋,以及由公主道至界限街的天橋),窩打老道近禧福道交界更設有行人交通燈號設施,是全港僅有兩個設有行人交通燈號設施供行人直接橫過馬路的幹線路段之一。因此,車輛不能快速往返紅磡海底隧道與獅子山隧道。.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1號幹線

香港9號幹線

9號幹線(Route 9)是香港新界的一條主要幹線,在香港早期規劃中稱為新界環迴公路(New Territories Circular Road)。9號幹線亦是全港最長的道路幹線,路標計為70.7公里(位於城門隧道轉車站);同時亦擁有全港最長的快速公路系統,由大埔公路-沙田段(火炭路口)至元朗公路於屯門之終點,約42公里路段是無間斷高速公路。它是以連接荃灣至沙田的城門隧道收費廣場作循環點,逆時針方向環迴新界的主要幹道,看似一個凸字大環;而城門隧道亦是此幹線惟一一條收費隧道。它是連接新界各個新市鎮(除西貢區外)的主幹道。 這條幹線途經路段有:(逆時針方向顯示)城門隧道、城門隧道公路、大埔公路-沙田段、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新田公路、青朗公路(錦田河以北一段)、元朗公路、屯門公路、青山公路-荃灣段(近柴灣角)、象鼻山路,後返回城門隧道。同時部份出口為1號幹線、2號幹線、3號幹線、5號幹線、8號幹線及10號幹線的起訖點。.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9號幹線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火炭的分校,前身為沙田工業學院,成立於1986年。是職業訓練局在1982年成立後所建立的三所工業學院其中之一(另外兩間位於屯門(1986年)及柴灣(1988年))。.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沙田分校

香港島

香港島(Hong Kong Island),簡稱港島或香港,與九龍和新界同為香港三大地域之一。面積約78.59平方公里,最高峰是太平山,海拔554米,為境內第二大島嶼。中國大陸方面並認為香港島屬萬山群島的一部份。香港島是香港開埠時最早發展的地區,當1842年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而維多利亞城又未落成時,位於港島南區的赤柱是當時的行政中心。在英國殖民地初期,香港島北部人口密集,並劃為維多利亞城。香港島與九龍半島由維多利亞港分隔,海岸是昔日貿易船隻停泊的地方。 香港島是香港的政治和經濟中心,立法會綜合大樓、政府總部和終審法院皆位於香港島;中環、金鐘和銅鑼灣等主要商業區也位於香港島。而地區劃分(例如作為立法會選區)上的香港島,還包括鴨脷洲、大小青洲、熨波洲、銀洲等附屬島嶼,即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和南區四區的總和。.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島

香港巴士

巴士是香港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也是香港每日載客量最多的公共交通系統,每日載客接近650萬人次。  .

查看 火炭路和香港巴士

豪宅

豪華住宅,簡稱豪宅,或稱高級住宅,是房地產領域用詞,一般指位於高級或繁華地段、擁有美麗的建築設計、採用高品質的建築結構與用料、建造過程細膩,並且擁有良好的景觀、採光、私密、物業管理服務等居住條件的住宅,不管是獨立房屋或是集合住宅都包括在內。如果某一區域內的房屋皆屬豪宅,則該區域又會被稱作高級住宅區或豪宅聚落。不過由於地理環境與文化差異,豪宅的定義在各地都有不一樣的標準。 由於豪宅建造的投入成本高,伴隨而來的便是購入價格及後續維護之成本較普通住宅高昂許多;也因為如此,其市場客群是針對社會及經濟地位較高的人士。此外,由於豪宅的興建常帶來炒房、貧富差距等社會問題,許多國家也會對豪宅課以重稅。然而,亦有稅法學者指出,對於這類住宅雖然提供了車位、保全、管理等服務,但仍是由住戶額外自行付費,荒謬的是百姓減輕地方政府職權、減少地方政府公共服務支出的代價(減少公有停車場的興建與管理、自聘保全管理而減少警消人員的需求),不但沒有從房屋稅中扣除、居然還要在房屋稅課稅中被懲罰而提出質疑。.

查看 火炭路和豪宅

自行車

--,或稱--、--、自由--車、鐵--馬,是一種以人力踩踏腳踏板驅動的小型陸上車輛。自行車通常是雙輪的,但也有三輪的(主要用於貨運,相對少見)。在中國大陸,通常稱為“自行--車”、“鐵--馬”,臺灣稱“孔--明車”、“腳--踏--車”、“自轉--車”(日治時代用語);江浙、上海、福建等地亦有「腳--踏--車」一稱;在香港、澳門、廣東、廣西、湖南等中國南方地區則更常稱其為“單--車”;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廣東潮汕地區則稱之“腳--車”,江西贛語更稱之為“綫--車(嘚)”、“鋼--絲--車”、“腳--踏--車嘚”。 一般人日常騎車(按步行出力)的速度約,經過訓練的人騎行專用車可以達到的速度(通過伏低姿態利用空氣流線型,速度增加空氣阻力按同比例平方增加);騎車能源效率很高,消耗能量和二氧化碳,平均每公里不到汽車的十分之一。.

查看 火炭路和自行車

架空道路

架空道路,又稱-- 、行車天橋(澳門、香港和新加坡)、高--架--橋(台灣與中國大陸),或簡稱為高架,是主要或僅供車輛行駛使用的立體式道路,為高架橋的形式之一,常運用於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

查看 火炭路和架空道路

東鐵綫

東鐵綫(East Rail Line,簡稱:EAL,前稱九廣東鐵,KCR East Rail)是香港港鐵一條連接新界北及九龍南的通勤鐵路線,由九廣鐵路公司(簡稱九鐵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營運,也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鐵路。在1910年至1996年期間,香港方面稱此路線為九廣鐵路-英段(Kowloon-Canton Railway British Section,縮寫:KCRBS),1911年至1949年期間,中華民國政府稱之為廣九鐵路-英段。香港市民口中習慣稱之為火車。 除本地客運外,東鐵綫乘客還可在羅湖站及落馬洲站過境,前往深圳,是目前唯一連接前往中國大陸口岸的鐵路線,也是唯一有城際直通車及本地客運列車同時行走的鐵路線。 港鐵公司於2010年6月16日停辦鐵路貨運前,東鐵綫曾經是香港唯一有經營貨運業務的鐵路線,現時乃香港唯一的城際客運鐵路線。客運服務由紅磡站至羅湖站/落馬洲站,全長約41.5公里;而貨運服務當時由紅磡的貨場運送貨物來往中國各大城市。現時在香港境內,雖然港鐵公司仍然保留各車站貨場的使用權,可是現在只有羅湖編組站仍在運作。.

查看 火炭路和東鐵綫

沙田區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沙田區最北以大埔尾坑及中文大學(沙田市地段437號)地界與大埔區為界;西北以城門峽與荃灣區為界;西面以蝴蝶谷尖山隧道出入口與葵青區為界,西南面以琵琶山與深水埗區為界;南面以沙田坳道與黃大仙區為界(山上沙田坳道屬沙田區,由半島獅子園開始);東面以馬鞍山落禾沙里與西貢北的大埔區為界。根據政府統計處 《2014年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香港人口概況》,沙田區的人口約有659,794人,為全港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亦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新市鎮,主要為住宅用地,約有六成多人口居住在公共房屋,包括出租公屋、租者置其屋及居者有其屋屋苑。另有約29,000人居住在約48條原居民鄉村。此外,沙田區有四個輕工業區,包括大圍、火炭、小瀝源及石門。而沙田區的沙田新市鎮也是新界首三個新市鎮(舊稱衛星城市)的其中之一,於1960年代開始發展,沙田區東部的馬鞍山則於1980年代開始發展並併入沙田新市鎮之內。.

查看 火炭路和沙田區

沙田路

沙田路可能指以下道路:.

查看 火炭路和沙田路

沙田新市鎮

沙田新市鎮(Shatin New Town)是香港新市鎮之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自1980年代起發展帶擴展至馬鞍山。.

查看 火炭路和沙田新市鎮

港鐵

港鐵(Mass Transit Railway,縮寫:MTR),原稱香港地鐵,自2007年12月2日與九廣鐵路合併後改名為港鐵為止,是香港最大的鐵路運輸系統,泛指能夠通過一張港鐵單程票通行的10條路綫,廣義上包括一條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及香港市區的機場快綫、擁有12條路綫的輕鐵系統及昂坪360纜車系統,組織成為貫通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市區及多座新市鎮,總計93個鐵路站及68個輕鐵站、合共長230.9公里的鐵路網。同時,整個系統亦包括接駁巴士及城際客運服務。 綜合港鐵系統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簡稱港鐵公司)營運,於2007年12月2日由地鐵及九廣鐵路系統合併而成。其中第一條路綫東鐵綫始建於1906年,於1910年通車,是連接香港及廣東省主要的鐵路運輸;而以地下隧道為主的第二條路綫觀塘綫則於1979年通車,成為香港鐵路發展歷史的里程碑。 於2016年,港鐵累積載客量逾19億人次,當中輕鐵及巴士佔2億2千萬人次,機場快綫為1610萬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香港鐵路為國際地鐵聯盟的創會會員之一。而港鐵在香港專營公共交通工具市場整體佔有率不斷上升,由2013年的46.9%,增至2016年的48.4%,當中港鐵在過海交通工具市場的佔有率更達68.4%。.

查看 火炭路和港鐵

源禾路

源禾路是香港新界沙田區的一條道路,為城門河北岸的主要道路。道路南起沙田大會堂,沿城門河下游,北至火炭渠一帶,全長約1.5公里。道路因連接瀝源(今沙田市中心)及禾輋而得名。道路的前身為部分的沙田繞道。 為紀念香港協辦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馬術比賽,源禾路的行人路段將永久鋪上奧馬圖標設計的地磚。.

查看 火炭路和源禾路

新界

新界(New Territories)是香港全境三大地域之一,與中國大陸接壤,也是香港境內除香港島及九龍外的其餘區域。新界可以分為兩大部份,分別是與九龍半島相連的新界內陸和以大嶼山為主的233個島嶼所組成的離島。新界內陸面積為747.18平方公里,連同233個離島計算,總面積則為975.23平方公里,佔香港陸地總面積接近90%,而52.2%香港人口居於新界。.

查看 火炭路和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