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9 关系: 太平兴国,宋史,宋太宗,宋真宗,宋白,宋朝,寇準,中条山,張果老,咸平,王禹偁,王繼恩,王明清,田汝成,盧多遜,驴,许洞,錢易,赵廷美,邓牧,至道,陳振孫,柳開,林逋,杭州市,梦溪笔谈,沈括,淳化县,晁公武。
太平兴国
太平兴国(976年-984年)是北宋君主宋太宗趙光義的一個年號,共計近8年。吳越忠懿王钱俶亦用该年号纪年(976年十二月-978年五月) 。.
查看 潘閬和太平兴国
宋史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篇帙最為浩繁的史書,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與《辽史》、《金史》同時修撰。1977年,中華書局出版《宋史》標點校勘本。.
查看 潘閬和宋史
宋太宗
宋太宗趙炅(),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弟。本名趙匡義,字廷宜,其兄长赵匡胤登基後為避諱,改名趙光義,即位時又改名趙炅(音炯)。 宋太宗文治有為,但不善武功。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迫使吴越“纳土”;之后又灭亡五代十国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次年(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宋太宗被耶律休哥射伤,乘驴车逃走。他两度伐辽失败。980年又试图兼併交趾,但惨败,使交趾(越南)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查看 潘閬和宋太宗
宋真宗
宋真宗趙恒(),原名趙德昌,又曾名趙休、趙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曾任開封府尹(即後來的宋真宗趙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檢校太傅行開封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後離任)。997年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作者。.
查看 潘閬和宋真宗
宋白
宋白(),字太素,一作素臣,大名(今屬河北)人,也有记载为开封人。有《宋文安公宮詞》百首傳世。 十三歲能屬文,早年在張瓊家中教書。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進士。乾德元年(963年),授著作佐郎。乾德三年(965年),授玉津縣令。知蒲城、衛南二縣。歷任左拾遺,拜中書舍人。曾主持貢舉,收受賄賂,又怕群议沸腾,於是先向皇上報告举人名单,宋太祖罵他“吾委汝知举,取舍汝当自决,何为白我?”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主持貢舉。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主持貢舉,改集賢殿直學士。後召為翰林學士。至道元年(995年),為翰林學士承旨。至道二年(996年),拜刑部尚書、集賢院學士判院事。至道四年(998年),以工部尚書致仕。咸平三年(1000年),奉詔撰《續通典》,次年編成,凡200卷。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卒,享年七十七。諡文安。.
查看 潘閬和宋白
宋朝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根据首都及疆域的变迁,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國祚共319年。因国君姓赵,又为區别于南北朝时期之南朝宋,故亦称“赵宋”。又因五德終始說,宋朝为火德,故又别称“火宋”、“炎宋”。北方政權辽国和金国以宋朝位处其南方,称其为“南朝”,并自诩为“北朝”,西夏又因宋朝位于其东南,特称其为“东朝”。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後周帝位而改元自立,是為宋太祖,史稱北宋。建國之初,太祖由陈桥兵变意识到武人操政之危险,为防止他人效仿自己兵变夺取皇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將兵權歸於中央,并置转运使将地方财富集中至中央,又命诸州县各选所部兵士,才力武力殊绝者送都下,其老弱者始留州,地方兵力亦收归中央,采取重文抑武的國策,採取調將指揮制。這一國策影響所及深遠,导致北宋自初立之後頻頻不敵北方外患,对辽朝、西夏用兵屢遭挫敗。 公元1127年,金兵侵略北宋,发生靖康之難,徽、欽宗二帝皆被金兵掳去,北宋滅亡。其後,宋室赵構南下稱帝,是為宋高宗,經過一連串戰爭後,定都杭州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在公元1141年與金達成紹興和議,以秦岭淮河为界,此後維持至江南偏安統治的局面。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大部分領土落入元朝手中。惟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陆续拥立端宗赵昰、帝昺继续抵抗元朝。公元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全军覆灭,宋末帝赵昺随大臣陆秀夫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干政和地方割据,大部分時期皇帝均控制政局,沒有出現唐朝中晚期時皇帝被宦官控制的局面。史學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艺复兴與經濟革命的時代。 宋朝經濟高度發達,中國歷史學家邓广铭和漆侠認為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朝,儒學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商業經濟發達,科技發展非常進步(詳見宋朝科技),四大發明在宋代也得到了改良;在政治上相对开明,對忤旨或黨爭失勢的刑罰極少;宋太祖立下祖訓要求其子孫不得殺害文人及上書諫議之人,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提升,有說法認為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查看 潘閬和宋朝
寇準
寇準(),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查看 潘閬和寇準
中条山
中条山,中国山西省南部主要山脉之一,位于黄河南向转东向的大弯处,东北-西南走向,东连太行山,南临黄河,西北为汾河谷地,西隔黄河与秦岭山区相望。因位于秦岭与太行之间,山势狭长而得名,全长约160公里。最高峰为海拔2321米的垣曲县历山舜王坪,海拔2322米。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为西进陕西,多次围攻中条山,史称中条山战役。 位于中条山脉的五老峰是河洛文化早期传播的圣地,也是中国北方道教的发祥地之一,建有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中条山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的铜矿产地。 中条山有色集团公司是中国最主要的铜生产基地之一。 Category:山西山脉.
查看 潘閬和中条山
張果老
張果,唐代一位精通服气,修炼内丹的道士,中唐以后,逐渐被神话,后来成为民间神话中的八仙之一,被称为张果老。.
查看 潘閬和張果老
咸平
咸平(998年—1003年)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6年,即天下太平之義。.
查看 潘閬和咸平
王禹偁
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菏澤市鉅野縣)人,北宋文学家。.
查看 潘閬和王禹偁
王繼恩
王繼恩(),陕州陕县人。北宋初期宦官,宋太祖的內侍。 陳橋兵變後,宋太祖告訴王繼恩說:“早來前殿指揮一事,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故不樂也。”(讀書鏡) 《宋史》說宋太祖駕崩時,宋皇后(952年-995年)急令王繼恩召太子趙德芳(959年-981年)入宮,王繼恩卻拿著遺詔去找晉王趙光義。後來趙光義繼位,即宋太宗,但許多人相信有“斧聲燭影”之謀篡疑案,認為是趙光義謀殺宋太祖,因而即位。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和李順叛宋,王繼恩、雷有終帥兵討之。淳化四年(993年),李順陷成都時,繼恩任劍南西川治安使征討之,屠杀三万人。 宋太宗去世後,与参知政事李昌龄勾结,繼恩謀廢太子。呂端發覺陰謀,奉太子真宗即位,並將王繼恩下獄。.
查看 潘閬和王繼恩
王明清
王明清,南宋學者,王銍次子,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於南宋孝宗至宁宗(1163年—1224年)年間,約與陸游同一時代。著有《玉照新志》、《揮麈錄》、《投轄錄》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揮麈錄》:“(王)明清為中原舊族,多識舊聞,要其所載,較委巷流傳之小說終有依據也。” W M.
查看 潘閬和王明清
田汝成
汝成(),字叔禾,浙江钱塘縣(今杭州)人。 早年有詩名,與蒋灼友好,遂移家餘杭。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歷官禮部主事,出京為廣東提學僉事,貶滁州知州。嘉靖十九年(1540年),終官福建提学副使。嘉靖二十年,告病歸里。有《西湖游览志》、《炎徼纪闻》 , 《龙凭记略》及《熙朝樂事》等。.
查看 潘閬和田汝成
盧多遜
盧多遜(),河南懷州(今河南沁陽)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出自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北魏济州刺史卢尚之十四代孙。 博涉经史,聪明强记。五代後周顯德初年進士。北宋開寶元年冬,充翰林學士,奉敕与尚药奉御刘翰等纂修《开宝本草》。太平興國初,拜中書侍郎、平章事,後任兵部尚書。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盧多遜告發趙普當初不想立宋太宗,宋太宗因此疏遠了趙普。太平興國七年(982年)宰相趙普告發盧多遜與秦王赵廷美暗通,图谋不轨。初判死刑。後念其久事朝廷,下诏夺官,全家发配崖州(今海南島三亞崖城鎮)。詔書規定:“縱更大赦,不在量移之限。”即遇赦不赦。多逊至崖州,谢恩表曰:“流星已远,拱北极巳不由;海日悬空,望长安而不见。”常年住水南村(崖城鎮水南村),多賦詩譽水南村。雍熙二年(985年)卒于崖州水南村寓所。.
查看 潘閬和盧多遜
驴
(学名:Equus africanus asinus)是常见的马科马属家畜,是非洲野驴被人类驯化所形成的亚种,和马体形相似,但耳朵长,尾巴有尾柄,类似牛尾巴。.
查看 潘閬和驴
许洞
许洞(),字洞夫,一作淵夫,北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太子洗馬許仲容之子,壽昌縣太君許氏之兄,科學家沈括的二舅。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進士(《吳郡志》),任雄武軍推官,擅长弓矢擊刺之伎,精于兵学,有文才,尤精《左傳》。景德元年(1004年)著有《虎鈐經》一書,為均州(今湖北西北部)參軍。恃才傲物,與僧人潘閬有往來,因忤逆知州馬知節而被除名,一生未受重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獻《三盛禮賦》,召試中書,任乌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主簿,年四十二而卒。龔明之《中吳紀聞》載:「洞平生以文章自負,所著詩篇甚多,歐陽修嘗稱為俊逸之士者是也。」《宋史》卷四四一有傳。.
查看 潘閬和许洞
錢易
錢易(),字希白、寶月,號慧照大師,臨安(今屬浙江)人。吳越王錢鏐之后,吳越王錢倧之子,錢昆之弟,錢惟渲之從弟。 生於开宝元年(968年),淳化三年(992年)舉進士,因繳卷過早,被主考官以為輕率,不被承認。卻因此名躁一時,蘇易簡認為他有李白之才。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以榜眼及第,历任太常博士、直集贤院,授濠州團練推官、光祿寺丞、左司郎中,天圣三年(1025年)官至翰林學士,天圣四年(1026年)正月,“儤直未满而卒”。 錢易字畫均佳,“自畫十六羅漢,極古怪。 ”尤其擅長書寫丈余大型行草條幅。著有《金閨瀛洲西垣制集》60卷、《瀛洲集》50卷、《西垣集》20卷、《内制集》20卷、《寿云总录》100卷、《洞微志》3卷等,今僅存《南部新書》、《洞微志》1卷。.
查看 潘閬和錢易
赵廷美
趙廷美()宋太祖趙匡胤四弟,父赵弘殷,母昭憲太后杜氏(一说陈国夫人耿氏(宋太宗赵光义之乳母))。原名匡美,为宋太祖避諱後改光美,又避宋太宗讳,最后定名廷美。宋太宗即位後屢屢貶斥,憂悸而卒。敕封涪王,諡悼。.
查看 潘閬和赵廷美
邓牧
邓牧,字牧心,号文行,又号九锁山人,世称“文行先生”,中国南宋末年至元朝前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学家,因其对理学、佛教、道教均持反对态度,故又自号“三教外人”。 邓牧於南宋亡国後隐居於余杭大涤山洞霄宫中,终身不仕不娶,著有《伯牙琴》《洞霄图志》。 Category:儒家 D邓.
查看 潘閬和邓牧
至道
至道(995年—997年)是宋太宗的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3年,有指最好的学说、道德或政治制度的意思。 至道三年三月宋真宗即位沿用。.
查看 潘閬和至道
陳振孫
陳振孫()初名瑗,字伯玉,號直齋,浙江安吉州(今浙江安吉縣)人,一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時期目錄學家。 。祖母為周行己之女。其母為乐清令李素之孙女。淳熙六年己亥(1179)出生,本名瑗,因避宋理宗赵昀之讳,故更名为振孙。其幼年好學,“嘗於《班書》志傳錄出諸詔,與紀中相附,以便覽閱”,嘉定元年(1208年)任傈水县教授,嘉定六年(1213年)補绍兴府教授。十一年(1218年),為浙江鄞縣教官,嘉定十四年(1221年)辛巳为南城县宰。寶慶二年(1226年)任興化軍(今福建莆田)通判。端平元年(1233年)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端平三年(1236年)以朝散大夫知台州兼浙东提举。嘉熙元年(1237年)丁酉五月改知嘉兴府。嘉熙三年(1239年)调任浙西提举。淳祐四年(1244年)入京为国子监司业。官至户部侍郎。淳祐十年(1250年)庚辰以寶章閣待制致仕,家居修《吴兴人物志》。約卒於景定二年或三年(1262年)春。卒諡光祿大夫。有子陈造。《宋史》无传,事迹甚寥落。 振孫幼時,家無積書,當官後遊歷四方,隨處搜訪,傳抄夾漈鄭氏、方氏、林氏和吳氏等藏書,累積藏書5萬餘卷。時人周密稱:“近年唯直齋陳氏書最多。”。又以20年的光陰撰成《直齋書錄解題》56卷,將歷代書籍分為53類,此書與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齊名。原書已佚,《永樂大典》曾採錄此書。另著有《吴兴人物志》、《氏族志》、《书解易解》、《书解》、《易解》、《系辞录》等,又編撰《长乐财赋志》十五卷、《秦隐君集》一 卷、《柳宗元集》一卷及《武元衡集》一卷等,皆佚。.
查看 潘閬和陳振孫
柳開
柳開(),字仲塗,自號東郊野夫、補亡先生,大名人。北宋初年文学家、政治人物及军事人物,曾經由文职改任武职,累官至如京使,死后被追封为河东县开国伯。著有《河東文集》十五卷,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反对晚唐、五代的文风,提倡韩、柳乃至先秦散文。.
查看 潘閬和柳開
林逋
林逋(967年或968年─1028年),漢族,北宋诗人。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
查看 潘閬和林逋
杭州市
杭州市,简称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一,浙江省交通枢纽、长三角南翼的中心城市,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中国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杭州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运河南端。下辖10区、1个县级市和2个县,总面积16,853.5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292.3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946.8万,其中市区824.1万。 以杭州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面积达到34,585平方公里,居住的人口已经达到2,152.1万人。根据201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2年中国都市圈评价指数”,杭州圈在中国大陆是仅次于上海圈、广州圈、首都圈(北京)的第四大都市圈。2015年杭州经济总量位居中國大陸第十,并被《福布斯》多次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杭州正在以“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为总体发展目标,由“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前进。 相传当年大禹在这里停靠过船泊,故其地称“禹航”,谐音为“余杭”;一说“禹航”只是后人附会,“余”字与“无锡”之“无”、“勾吴”之“勾”一样,实为古吴越语中的发语词,江浙地名中常见。隋朝取余杭县之“杭”字,改该县所在的钱唐郡为杭州,此名辗转沿用至今。杭州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著名的良渚古城便坐落于此;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中央管辖史。古时曾称“临安”(南宋)、“钱塘”、“武林”等。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市内有西湖、西溪湿地等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等眾多名勝古蹟。因為風景秀麗,自古有“人間天堂”的美誉。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主办了2016年G20峰会,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2022年亚洲运动会也将在杭州举办。.
查看 潘閬和杭州市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北宋的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分为26卷,又《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因為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查看 潘閬和梦溪笔谈
沈括
沈括(),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是中国北宋科学家、杭州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随母寿昌县太君许氏入籍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查看 潘閬和沈括
淳化县
淳化县为古豳地,是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陕西中部,泾河流域。面积983.81平方公里,2006年人口为20万人。.
查看 潘閬和淳化县
晁公武
晁公武,字子止,號昭德先生。南宋著名目录学家、藏书家。宋朝钜野(今山东巨野县)人。靖康末年入蜀避乱,宋高宗绍兴二年举进士第,绍兴十一年至十七年(1141~1147)任四川转运使井度的从官。自幼喜读群书,初为四川总领财赋司,办事有才干。.
查看 潘閬和晁公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