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佐领
佐领(v),滿語音譯牛彔額真,清代八旗官名。「牛彔」,或稱「牛錄」(v),满语音译,汉名「佐」,在早期女真語中,意為「大箭」,後來演變為八旗當中的基本單位。「額真」,意為「主人」。「牛彔額真」即「箭主」,組長之意。.
查看 满洲佐领和佐领
包衣
包衣(a),全称包衣人(a)或包衣佐领管领下人,是清代八旗制度下世代服役于皇帝、宗室王公之家的一个奴仆群体,由來源及管理上區分為佐領下人、管領下人、庄頭人三大類;主要担任府员、护卫、随侍、庄头、陵寝园寝守护等多种差使,从事管家务、供差役、随侍等,所以有“内八旗”之称,与被称作外八旗的更具军事职能的旗分佐领相对,但遇有战事包衣也应征参战。直属于皇帝的上三旗包衣称作“内务府属”,也称内三旗包衣;隶属于旗主王公的下五旗包衣称作“王公府属”,绝大部分在关外时期就已编入包衣之内。包衣并不是贱民,其奴仆身份仅仅与皇室、宗室王公而言,在社会上则基本与八旗中的一般旗人处于同一等级。他们也可能有自己的官阶、财产和旗下家奴。自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起,由于八旗生计问题,下五旗中的汉人包衣被大量放出,导致人口日渐减少。清末,包衣人口约占京旗所有正户旗人的11.7%。.
查看 满洲佐领和包衣
八旗
八旗(a)是清朝特有的集军事、生产和行政管理于一体的社会组织,旗下之人称作“旗人”或“八旗子弟”。八旗的雏形来自于明代女真人(满洲人)的射猎小队“牛录”。努尔哈赤将这一制度进行了改善,于1615年正式创立八旗,依位次,分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八个旗色,随后数十年的征战和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吸收了蒙古、汉人等族群而增设蒙古和汉军八旗,形成了一个以满洲为核心、蒙古、汉军为主体的多族群联合的社会集团。 八旗对清兵入關和此后维持政局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出征平叛,无役不与,因此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家根本所系”。清廷在施政方面采取旗民分治的政策,在汉地的统治基本上沿用明制,而八旗在行政隶属上则独立于这一体系之外,因此又被称为“国中之国”。八旗子弟“生则入档,壮则当兵”,故以披甲从军为主要职业,此外还可选择出仕,他们在教育、科考、任职、律法等政治、经济领域均享有一定特权。自清中后期,由于八旗人丁的滋生而兵额有限,闲散旗人增多,从而导致了八旗生计问题突显。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时局,但都收效甚微,无法阻止清朝和八旗走向衰败。 民国初年,八旗衙门因《清室优待条件》获得保留部分职能。1938年,随着最后一支八旗组织新疆锡伯旗营被改编为县治,八旗正式成为历史。.
查看 满洲佐领和八旗
阿什坦
阿什坦(),完顏氏,異名阿什壇、何錫談,字金龍,又字海龍,滿洲鑲黃旗人。清朝初年政治人物、儒學者,專長翻譯。.
查看 满洲佐领和阿什坦
蒙古
#重定向 蒙古国.
查看 满洲佐领和蒙古
英和
英和(),初名石桐,字樹琴,號定圃,索綽絡氏,内务府滿洲正白旗人,中國清朝政治人物。.
查看 满洲佐领和英和
满洲
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及旧热河省全部范围。傳統意義下的滿洲的面積(不包括朝鮮半島),約為八十三萬平方英里,比現時法國、英國及愛爾蘭、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歐國家加起來的面積還要大。 满洲这一地名虽因满洲族而得名,但在满语中仅作部族名解释,并无地名之含义。“满洲”二字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和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但清政府在正式场合之中仍然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例如1902年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这样的词匯和“東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和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和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及东、南、西、北满军区。 现如今,在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三省”或“关东”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级行政区,但有时谈论东北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东北地区满族不佔人口的多数,而且满洲已经很少被作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因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建立受日軍控制的满洲国,被中国人普遍视为侵略中国的日本帝国的傀儡,满洲一词会使一些人首先联想到“伪满”这个词语,而并非满族或满洲地区。在历史遗留的專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的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專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韩国、北韓、日本和俄国等接近满洲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各国,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很常见。.
查看 满洲佐领和满洲
旗鼓佐领
旗鼓佐领(a)是包衣佐领人的一种,由早期归附的汉姓人丁组成,所以又称“包衣汉军”或“旗鼓汉军”,有时直接简称为“汉军”,内务府三旗的旗鼓佐领亦称“内务府汉军”。但是,旗鼓佐领并不是汉军八旗的一部分。根据《八旗通志·旗份志》中的记载,旗鼓佐领隶属于满洲八旗包衣参领之下。不过,因內務府三旗包衣佐領在行政系統上獨立於滿洲八旗,所以内务府旗鼓佐领下人的旗籍不冠上滿洲旗,而為單純的「內務府旗籍」,僅在少數與八旗類同的事務才歸八旗滿洲都統衙門管理。.
查看 满洲佐领和旗鼓佐领
亦称为 内务府满洲,满洲佐领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