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8 关系: 吳克儉,大公报,大陸人,天水圍,中国国旗,一帶一路,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全港性系統評估,社會運動,立場新聞,立法會,簡體中文,羅冠聰,親中共,香港,香港01,香港獨立運動,香港眾志,香港本土派,點新聞,蘋果日報 (香港),關鍵評論網,雨傘革命,港獨,明報,文汇报 (香港),教育局局長,普教中。
吳克儉
吳克儉(Eddie Ng Hak-kim,),生於廣東廣州,籍貫廣東恩平,前香港教育局局長,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名譽教授,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副主席以及香港大學校友基金督導委員會委員。此外,吳克儉亦擔任人力資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香港董事學會及香港管理專業協會資深會員;在公共事務上,吳克儉為教育統籌委員會當然委員、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委員、香港房屋委員會委員、審計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理事會成員及國際委員會聯合主席、香港房屋協會審核委員會以及薪酬委員會委員。.
查看 湯錦婷和吳克儉
大公报
《大公报》(Ta Kung Pao)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創刊於1902年的天津法租界,在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是最具影響力的报纸之一。1949年後,在中共港澳工委(今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领导下,《大公報》在香港出版发行,其立場被指親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 《大公報》與《文匯報》、《香港商報》和《香港經濟導報》並稱為香港「四大左報」, 香港電台。.
查看 湯錦婷和大公报
大陸人
大陸人也称为内地人,是對居住或出身於中國大陸的人士的非正式稱呼,但稱呼不適用於香港、澳門兩地的本地人。與「中國大陸」的用法相同,一般是出自政治上的考量而使用此詞。但海南島的居民習慣把来自北方陸地的人都叫大陆人。.
查看 湯錦婷和大陸人
天水圍
天水圍(Tin Shui Wai)位於香港新界西元朗區西北部,周邊被屬屏山鄉事委員會的沙江圍、輞井圍、馮家圍、蝦尾新村等村落包圍,距離中區及上環市區大約25--。天水圍新市鎮是區內大型新市鎮,佔地約406公頃,人口為28.8萬。.
查看 湯錦婷和天水圍
中国国旗
中國國旗主要是指在中國地理區域內,經由中央政府立法制訂作為象徵國家的旗幟。現今稱為中國國旗的一般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
查看 湯錦婷和中国国旗
一帶一路
#重定向 一带一路.
查看 湯錦婷和一帶一路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Queen Elizabeth School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Tong Kwok Wah Secondary School,簡稱QESOSA Tong Kwok Wah Secondary School、QESOSATKWSS或伊湯中)是一所位於香港天水圍的男女子文法津貼中學,是由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於2005年創立。.
全港性系統評估
全港性系統評估(,縮寫TSA),是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於2000年發布的香港教育改革報告書中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評估由2004年開始,於每年6月舉行,其目的是了解全港學生在中英數三科之水平,以期能改善學生在這幾個學科的能力,該評估並不計算學生個別的成績,僅用以評估學生整體學習狀況,取代了香港學科測驗的原有功能。現在改為BCA(全港性系統評估改良版),亦即「基本能力評估」(Basic Competency Assessment)。.
查看 湯錦婷和全港性系統評估
社會運動
会运动(Social movement)是一种社會群體行動與政治现象,其基本特征是在于用体制外的策略,来改变现有体制,推動或阻止社會變革。.
查看 湯錦婷和社會運動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The Stand News)是香港的一個網上媒體,於2014年成立,政治傾向泛民主派,是前主場新聞創立人蔡東豪重新成立,加入鍾沛權、余家輝為發起人,董事會還包括吳靄儀、方敏生、何韻詩、練乙錚、周達智等人。.
查看 湯錦婷和立場新聞
立法會
立法會可以指:.
查看 湯錦婷和立法會
簡體中文
#重定向 简体中文.
查看 湯錦婷和簡體中文
羅冠聰
羅冠聰(Nathan Law Kwun-chung,),前香港立法會議員、電競評述員,綽號「電競聰」,香港眾志創黨主席,曾任第五十八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秘書長、第五十七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常委、第四十七屆嶺南大學學生會代表會主席、第四十七屆嶺南大學學生會署理會長。於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當選立法會議員,以23歲之齡成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立法會議員。2017年7月,他因立法會宣誓風波而被法庭宣佈喪失議員資格,其後因2014年雨傘運動涉非法集結罪被判有期徒刑8個月。.
查看 湯錦婷和羅冠聰
親中共
#重定向 对中国共产党的评论.
查看 湯錦婷和親中共
香港
香港(簡稱港,雅稱香江;Hong Kong,縮寫作 HK、HK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位於南海北岸、珠江口東側,北接廣東省深圳市,西面與鄰近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相距63公里,其餘兩面與南海鄰接。 全境由香港島、九龍和新界組成,其中香港島北為最發達地區;地理環境上則由九龍半島等大陸土地、以及263個島嶼構成「島嶼」以超過500平方米面积為標準,根據地政總署測繪處:,人口約741萬人(2017年底)。 1842年,大清國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永久割讓香港島;後再簽訂《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分別割讓九龍和租借新界,這些由英國統治的地區構成現今香港的治理範圍。二戰期間,香港曾被日本佔領約三年零八個月。1997年7月1日,香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國,並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有國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 香港開埠前,未計九龍和新界,香港島已經是一個有數千人口的小島。英國人看中維多利亞港是一個水深港闊、四季不結冰,而且不在地震帶的天然良港。1842年,大清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後,分階段割讓和租借香港土地予英國,英國人開始統治及發展香港,使香港從一個荒蕪、地瘠山多且天然資源缺乏的小漁村,逐漸發展成一個轉口港,成為歐洲各國商船向中國進行鴉片及其他商品貿易的樞紐,而且不受清朝末年的亂局影響。同時,孫中山在香港先後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為後來推翻大清打下基礎。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攻佔香港,佔領持續三年零八個月。1945年,日本投降,香港重光,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基於殖民地身份和地理環境下,又一次避免受到中國長期戰亂影響;太平天國、軍閥割據、國共內戰、阶级鬥争、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中國難民逃港。香港在1970年代经济起飞,逐步發展成亞太地區之國際大都會及國際金融中心,獲譽為亞洲四小龍和紐倫港之一。根據《中英聯合聲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從1997年7月1日起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本國策,《香港基本法》說明香港不實行社會主義,保持原有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除國防和外交由中國中央政府管理,香港實行高度自治,香港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終審權以及參與國際事務的權利。然而,近年香港人對特區政府及中國政府的信任度每況愈下,其高壓權威亦令「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及「一國兩制」遭到部份人士質疑。 香港是全球具有重要地位、以工商業為主的現代化國際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連續24年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並以優良治安、廉潔社會、簡單稅制和健全的普通法制度而聞名於世,香港廉政公署,2016年12月1日,香港政府新聞網,2017年2月16日,因此有「東方之珠」的美譽。「亞洲國際都會」則為官方定位的香港品牌。香港同時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經濟最發達、生活水平最高、競爭力最高、最適宜居住Gulliver.
查看 湯錦婷和香港
香港01
香港01是一家互聯網企業,由《明報》前持有人于品海籌劃創辦,總部設於香港,目前旗下核心業務為倡議型新聞媒體。根據香港01公司註冊處的資料顯示,該公司於2015年6月4日註冊為「香港零一媒體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WeMedia01(HK) Limited」,並於2017年12月5日正式更改為「香港01有限公司」,英文名稱「HK01 Company Limited」。負責機構為「大地傳媒有限公司」,董事為南海控股執行董事劉榮以及《明報周刊》前總編輯龍景昌。香港01總經理與總編輯為龍景昌。辦公室設於新界荃灣嘉達環球大廈11-13樓。2016年1月11日,香港01新聞網站正式運作;同年3月11日,於香港發行同名周報《香港01》,逢星期五出版。香港01以倡議型媒體自居,傳播平台包括手機應用程式、網站和社交網絡平台專頁,內容包括香港、兩岸、國際新聞資訊、娛樂新聞、社評、體育、科技和女性專題等。.
查看 湯錦婷和香港01
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獨立運動,指追求脫離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建立獨立主權國家的社會運動。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應英國逐漸撤出,以及放棄殖民地,港督楊慕琦、馬文輝、聯合國香港協會、香港民主自治黨等開始透過不同途徑推動香港自決與自治致知, 港獨之父馬文輝:六十年代的民主運動 、, 2012-12林文瀚/貝加爾,, 《思想香港》第三期〈自治.運動.本土〉, 2014年2月毛來由,, 輔仁媒體, 2015-2-22張鐵志,, 蘋果日報 (台灣), 2012-1-27, 本土新聞, 2014-10-17, 香港獨立媒體, 2015-1-16。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得到香港主權並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 根據2007年港大民意研究,受訪者中有獨立傾向者約佔25%,不認同獨立者約佔64.7%,另外33%香港人認為若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持續執政則會增加香港獨立的傾向。此外,香港與中國大陸在政治、經濟、社會狀況及歷史背景上的差異而引致中港矛盾,也是近年部份年輕香港人傾向香港獨立的理由。.
查看 湯錦婷和香港獨立運動
香港眾志
香港眾志(Demosisto,),簡稱眾志,是一個香港民主派的政黨,其政治意識形態派別為自決派,主張民主自決。.
查看 湯錦婷和香港眾志
香港本土派
#重定向 本土派 (香港).
查看 湯錦婷和香港本土派
點新聞
點新聞(Dot Dot News)是一间总部位于香港的親中媒體,自稱“追蹤香港新聞熱點,匯集各界輿論”。 目前點新聞以facebook專頁作为主要傳播平台,官方網站已於2016年8月17日起正式運作。.
查看 湯錦婷和點新聞
蘋果日報 (香港)
《蘋果日報》(Apple Daily,)為香港上市公司壹傳媒旗下繁體中文報紙,由大股東黎智英所創立,香港暢銷中文報章之一。 政治立場方面,自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大部份香港傳媒基於自身利益而自我審查,淡化涉及中國共產黨的負面消息,而《蘋果日報》是少數仍然會大力批評中國政府、香港政府及建制派的報章,因而一直受到中國大陸封禁。2003年5月2日,壹傳媒進入台灣市場,發行了《蘋果日報》台灣版。2012年11月,壹傳媒大股東黎智英計劃將在台灣的所有業務出售予辜仲諒,然该計劃在2013年3月取消,改為深耕台灣。.
關鍵評論網
鍵評論網(英語:The News Lens,簡稱:TNL)是創立於臺灣的中英文雙語網路媒體,於2013年8月正式上線,創辦人為鍾子偉、楊士範。關鍵評論網以「獨立評論媒體」作為定位,內容針對關注亞洲訊息的海外華僑、在台外籍人士等。.
查看 湯錦婷和關鍵評論網
雨傘革命
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又稱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或佔領行動(Occupation Movement),是指於2014年9月26日至12月15日在香港發生的一系列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運動。示威者自發佔據多個主要幹道進行靜坐及遊行,佔領區包括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銅鑼灣、旺角及尖沙咀,其主要訴求為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撤回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及2016年立法會選舉框架和候選人提名方案,爭取行政長官選舉的公民提名權,以及廢除立法會功能組別。運動的主要象徵是黃色的雨傘,源於示威者面對警方以胡椒噴霧驅散時使用雨傘抵擋,媒體因而稱此運動為「雨傘革命」或「雨傘運動」。 這次抗爭運動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公民抗命運動。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在12月進行的「香港民意與政治發展」第4輪民調中訪問超過1,000名15歲以上市民,其中超過20%受訪者表示曾參與佔領。該中心按上述數據進行人口加權計算,推算整場運動的參與人數可能達到120萬人,佔全香港人口的1/6,是香港史上第二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僅次於1989年聲援八九民運的150萬人全球華人大遊行。運動在首3日為最高峰,9月29日至10月1日期間每晚均有超過20萬人參與佔領,是繼同年七一大遊行51萬人上街後,最大型的示威行動。但示威者的訴求全部被拒絕,運動以失敗告終。 此次運動衍生自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的罷課集會。9月26日晚上的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運動的序幕,8萬人集會聲援學生及抗議警方出動防暴警察對付示威者,並逼使「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和平佔中)提前於9月28日凌晨正式啟動。同日黃昏,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更一度舉起開槍警告旗,結果激發強烈民憤,使佔領行動由添馬艦、金鐘、中環、灣仔蔓延至旺角及銅鑼灣,更於10月1日擴散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尖沙咀的佔領人士並不承認「和平佔中」、學聯、學民思潮為大會組織方,同時行動亦偏離原有模式,由「一波又一波」抗爭變成長期佔據。這一連串佔領運動亦遭到不少市民的反對,他們指佔領人士嚴重阻塞交通,影響生活和經濟。 各個佔領區的持續時間各不相同,最短的是尖沙咀佔領區,只維持3日。其他佔領區持續的時間較長,大多由警方、執達主任等清場。旺角佔領區被佔據近2個月,在11月25日至27日遭警方武力清場,期間示威者順著被驅散之方向開拓新戰線,導致當時亦為佔領區面積最大之時,之後示威者改為「流動佔領」。金鐘、添馬艦、中環、灣仔的佔領區範圍最廣闊的時候是在9月28日至10月1日,達到人數最高峰時期,佔領區之後縮小,令灣仔在運動早段亦告失守;但除龍和道及金鐘道外,大範圍清場一直拖延至12月才進行。中環在12月11日上午被執達主任清場,金鐘夏愨道、添美道在同日下午由警方清場,使佔領區大幅縮小至僅餘立法會示威區外的行人通道。佔領行動持續79日、即超過2個半月後,最終在12月15日以銅鑼灣佔領區及添馬艦立法會示威區被全面清場作結。清場後佔領人士改用「流動佔領」、「抗租拆稅」等不合作運動延續抗爭,而部份示威者仍分別佔領添美道「公民廣場」至立法會一段行人路半年,以及佔領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行人路超過3個月。 除雨傘外,黃絲帶亦為此次抗爭運動的主要象徵物。這是源於9月1日民間人權陣線(民陣)因應人大常委就香港2016、2017政改的決議而發起的「還政於民,落實普選」黃絲帶行動。有市民發起將黃絲帶繫上香港各處的行道鐵欄上,亦有不少網民在Facebook等網站以黑底黃絲帶的圖片為頭像來響應運動。 同年11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與台灣中研院學者徐斯儉皆認為,佔中運動影響了台灣的九合一選舉,選舉結果顯示執政黨(中國國民黨)潰敗,臺灣的選民表達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不安之感已經升高。.
查看 湯錦婷和雨傘革命
港獨
#重定向 香港獨立運動.
查看 湯錦婷和港獨
明報
《明報》是香港的中文報紙,由查良鏞(筆名金庸)和沈寶新在1959年5月20日創立。本為香港上市公司明報企業旗下刊物,於2008年4月23日,該企業更名為世界華文媒體。 《明報》內容以香港本地新聞為主,兩岸、國際新聞為輔。香港中文大學調查指香港市民及傳媒業界認為明報在香港報章中公信力良好,報道亦屢次獲獎。其副刊版「世紀」在香港報紙中較為突出,以文學、文化藝術創作等人文科學的探討與政治專欄為主。《明報》歷任總編輯為潘粵生、梁小中、王世瑜、董橋、張健波、劉進圖,之後總編輯一職一度由首席執行總編輯鍾天祥暫代,其後於2015年元旦正式被委任為總編輯,任職至2017年元旦離任,由梁享南接替。 《明報》在加拿大溫哥華(加西版)、多倫多(加東版)皆有發行報紙,在台灣亦有明報周刊,曾經在美國紐約(美東版)和三藩市(美西版)發行。2009年1月31日,明報美東版刊登啟事宣布改版,於2月2日起與免費報合併。2月14日,美西版亦宣佈停刊。.
查看 湯錦婷和明報
文汇报 (香港)
《文匯报》香港版於1948年9月9日創刊,該報原是中國上海一份歷史悠久的報紙,經歷多番轉變后落户香港。文匯報被視為大陸在港植根的媒體報章,言論一向緊貼中共的政策;而中國大陸未開放前,外界就往往憑其報導或言論而揣測北京某些政策動向,由於報章親中共的鮮明政治立場,《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被香港市民稱為「左報」。 2018年4月9日,《文匯報》使用《香港仔》的名義,進軍免費報紙的行列,其發行量暫時為每日十萬份。.
查看 湯錦婷和文汇报 (香港)
教育局局長
#重定向 教育局#歷任首長.
查看 湯錦婷和教育局局長
普教中
#重定向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
查看 湯錦婷和普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