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淺野幸長

指数 淺野幸長

淺野幸長()為安土桃山時代到江戶時代初期的武將‧大名。紀伊國和歌山藩(紀州藩)初代藩主,淺野氏宗家第一代。父親為淺野長政,兄弟有長晟、長重。官位:從四位下‧紀伊守,死後贈從三位。.

44 关系: 加藤清正大坂之役安土桃山时代安藝國小田原之戰岐阜城岩槻城丰臣秀吉二條城五奉行廣島藩德川家康後北條氏和歌山城前田利家前田與免石田三成福島正則紀州藩紀伊國甲斐國花柳病高台院豐臣秀賴豐臣秀次豐臣氏近江國能登國阿松藤原惺窩關原之戰關白蔚山之戰長束正家李如梅梅毒毛利秀元江户时代池田輝政淺野長重淺野長政淺野長晟淺野氏慶長之役

加藤清正

加藤清正(,即永祿5年6月24日—慶長16年6月24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武將和大名,幼名虎之助,是初代熊本藩主。異名鬼加藤、地震加藤。.

新!!: 淺野幸長和加藤清正 · 查看更多 »

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是江戶時代早期(1614年-1615年,慶長19年-慶長20年)江戶幕府消滅豐臣家的戰爭,是戰國時期的最終戰役,戰爭主要範圍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區),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陣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陣(6月4日,即農曆五月八日結束),最常用的說法是大坂之陣,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本部著書稱為大坂之役。 大坂即今日的大阪,在代表武士時代結束的明治維新時,忌於「坂」字可拆為「士反」,有「武士造反」之諱,所以於明治三年(1870年)更名為「大阪」。在正體漢字地區,因為「坂」字未收錄於Big5編碼中,所以許多業者(例如光榮出品的戰國遊戲系列中文版)常以「阪」字代替,以致現時仍然有不少華人誤植為「大阪之陣」。.

新!!: 淺野幸長和大坂之役 · 查看更多 »

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起於織田信長上洛扶植最後一位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為其傀儡,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 他們作為強大的強勢大名,擊敗了其他大名,統一了日本,成為統一日本的實際政權的領導人。三位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68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03年)。他們透過與京都朝廷的合作取得政治上的實權,並以天皇的名義征伐全國其他不服從的大名,即中國所說之「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時甚至也可以說,武家政權的首領才是當時代事實上日本的皇帝。.

新!!: 淺野幸長和安土桃山时代 · 查看更多 »

安藝國

安藝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山陽道,又稱藝州。安藝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廣島縣的西部。.

新!!: 淺野幸長和安藝國 · 查看更多 »

小田原之戰

小田原之戰(日語:小田原の役、小田原攻め、小田原征伐、小田原合戦)是日本戰國時代1590年(天正18年)豐臣秀吉與北條家之間的戰爭。戰爭起因於北條家家臣猪俣邦憲違反秀吉頒發的惣無事令,攻擊真田家的名胡桃城。豐臣軍一方面去包圍小田原城,一方面則攻擊北條家的領地,最後北條氏政、北條氏直父子開城投降,後北條家滅亡。.

新!!: 淺野幸長和小田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岐阜城

岐阜城是位於美濃國井之口(今岐阜縣岐阜市)的一座日式城堡。在織田信長統治該城之前,稱為稻葉山城。.

新!!: 淺野幸長和岐阜城 · 查看更多 »

岩槻城

岩槻城()是武藏國岩槻(現埼玉縣埼玉市岩槻區)曾經存在的一座平城,是岩槻藩的。城池在江戶時代以前亦曾經被標記為岩付城,現在是埼玉縣指定史跡。.

新!!: 淺野幸長和岩槻城 · 查看更多 »

丰臣秀吉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至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原姓木下,之後將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的名字各取一字將改姓羽柴。原為農民家庭出身,后来因事奉其主织田信长,富有才干而逐渐发迹,织田信長死后在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之後就任關白、太政大臣等官職,獲賜氏姓「豐臣」,興築大坂城,並透過不斷征伐與收編各方勢力,實現日本自15世纪中葉後首次的政治统一,是為豐臣政權。掌權期间通过太阁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武士阶层,稳固其统治基础;晚年發動朝鮮戰爭,在戰事末期逝世,被日本朝廷賜封「豐國大明神」。在日本歷史上,豐臣秀吉與其同时代的織田信長、德川家康並稱「戰國三傑」。.

新!!: 淺野幸長和丰臣秀吉 · 查看更多 »

二條城

二條城是一座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中京區二條城町的城堡,建設於江戶時代初期(1603年)。曾经是德川家康的寓所。位於京都市街的一座平城。1994年,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遺產中的古都京都的文化財之一。狹義上,二條城,就是江戶時代築起的城池,但是在廣義上,是指第十三代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居城、織田信長為十五代將軍足利義昭建造的城池,1573年织田信长举兵将足利义昭放逐河内,此城便被焚毁,在其它地方另筑二条御所,之后献给皇太子。但是一般所提及的二條城,是德川家康築城的二條城(朝廷則稱之為二條亭)。1867年(慶應3年)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在二条城舉行「大政奉還」儀式,將政權歸還給了天皇,二条城因而聞名。1871年(明治4年) 二之丸御殿作為京都府廳舍。1873年(明治6年)除二之丸外歸陸軍省。1885年(明治18年)京都府的新廳舍完成移轉新址後,二之丸御殿開始修理直到1892年(明治25年)。1893年(明治26年)到1894年(明治27年)將桂宮邸本丸移築,始有本丸御殿。1915年(大正4年)大正天皇即位儀式大典於二之丸御殿舉行,並開始增建南門二之丸御殿的附屬建物。1939年,天皇又將之賜給宮内省,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參觀。 二條城內值得參觀的地方眾多,其中被列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六棟共有33個房間,建物面積3,300平方米(1000坪),鋪設了超過800疊的塌塌米(400坪)。 Image:Nijo Castle Karamon1.JPG|唐門 File:Nijo Castle.jpg|二之丸御殿庭院一侧 File:Nijo Castle Ninomaru 01.JPG|二之丸御殿玄關的雕刻 File:Nijojo-roka-tenjo2.jpg|二之丸御殿的勅使之間前面廊下的藻井 File:Nijojo-ninomaru-garden01s3s4592.jpg|二之丸御殿的庭院 File:Nijo Castle mars 2009 008.jpg|本丸御殿.

新!!: 淺野幸長和二條城 · 查看更多 »

五奉行

五奉行是安土桃山時代豐臣政權時期制定的職務,是負責政權運作的工作。 一說是豐臣秀吉就任關白後的1585年(天正十三年)設立,。起初豐臣政權多以大谷吉繼與小西行長等人做行政奉行工作,後來從這些人裡挑出五個做年寄,職位大致和鎌倉幕府的「連署」、室町幕府的「管領」相當。後被德川家康方面稱為奉行,而家康稱自己為年寄。相同的在桃山安土年代並沒有「五大老」的稱謂,德川家康這五位有力大名應該相當於「武家清華家」,所以家康為「豐臣朝臣羽柴武藏大納言」,前田利家為羽柴加賀中納言,毛利輝元為羽柴安芸中納言,或類似室町裡「三管四職」裡的四職,江戶幕府亦對外樣大名設有相同的「清華成」。 1600年(慶長五年)五奉行裡的石田三成擁立五大老之一的毛利輝元發動關原之戰,長束正家跟隨三成,而淺野長政則從屬東軍的德川秀忠軍。前田、增田兩位則停留在大坂城。.

新!!: 淺野幸長和五奉行 · 查看更多 »

廣島藩

廣島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領。位於安藝國全域及備後國一部份,藩廳是廣島城。藩主是福島氏及淺野氏。別稱藝州藩、安藝藩。.

新!!: 淺野幸長和廣島藩 · 查看更多 »

德川家康

没有描述。

新!!: 淺野幸長和德川家康 · 查看更多 »

後北條氏

後北條氏是日本關東地方的氏族,特別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由於與鎌倉時代的執權北條氏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故特此區分,或以居城為名,被稱為小田原北條氏,原姓伊勢。家紋與北條氏一樣,同樣為三塊鱗(形狀稍有不同)。.

新!!: 淺野幸長和後北條氏 · 查看更多 »

和歌山城

和歌山城是一座位於日本和歌山縣和歌山市的城堡,與松山城、姬路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 和歌山城曾經為德川御三家中治理紀伊藩(又名紀州藩、和歌山藩)的紀伊德川家的居所,紀伊藩的的第五代藩主吉宗和第十三代藩主慶福,後來分別成為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和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和歌山城曾經被日本指定為國寶,但是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美軍轟炸而燒毀,現在的和歌山城是於1958年所重建完成的。和歌山縣出身的松下幸之助對於和歌山城重建提供許多資金.

新!!: 淺野幸長和和歌山城 · 查看更多 »

前田利家

前田利家(),日本戰國時代武將。父親是前田利昌,母親是長齡院,兄前田利久。幼名犬千代,元服後稱前田又左衞門利家,年輕時是著名的傾奇者。豐臣政權下五大老之一,加賀藩始祖。.

新!!: 淺野幸長和前田利家 · 查看更多 »

前田與免

前田與免(),前田利家五女,母親為芳春院。原本與若狹小濱城主淺野長政的嫡子淺野幸長有婚約,但是卻在十六歲的那年於京都的前田邸過世。葬在京都的大德寺興臨院,法名「養泉院」。 Category:安土桃山時代女性 category:加賀前田氏.

新!!: 淺野幸長和前田與免 · 查看更多 »

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是日本戰國時代和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及大名,幼名佐吉,初名三也。父親是,正室是的女兒皎月院。近江坂田郡石田村人(今滋賀縣長濱市石田町),為豐臣政權的五奉行之一。.

新!!: 淺野幸長和石田三成 · 查看更多 »

福島正則

福島正則(、永祿四年-寬永元年七月十三)是安土桃山時代、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父親是福島正信,母親是豐臣秀吉的叔母。幼名市松。.

新!!: 淺野幸長和福島正則 · 查看更多 »

紀州藩

紀州藩()是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藩,又稱為紀伊藩、和歌山藩。位於紀伊國,藩廳是和歌山城(今和歌山縣和歌山市)。藩主是紀州德川家,與水戶藩及尾張藩合稱御三家,石高55萬石。.

新!!: 淺野幸長和紀州藩 · 查看更多 »

紀伊國

紀伊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南海道,又稱紀州。在江戶時代是德川御三家紀州德川氏的領地(紀州藩)。紀伊國的領域大約包含現在和歌山縣全境及三重縣的南部。以江戶幕府第8代將軍,德川吉宗出名。.

新!!: 淺野幸長和紀伊國 · 查看更多 »

甲斐國

斐國(),是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海道,亦稱為甲州(こうしゅう)。其位置相當於現代日本行政區中的山梨縣。.

新!!: 淺野幸長和甲斐國 · 查看更多 »

花柳病

#重定向 性感染疾病.

新!!: 淺野幸長和花柳病 · 查看更多 »

高台院

台院(1547年-1624年10月17日),豐臣秀吉正室,父親是,母親為。日本"糟糠之妻"的代表人物。.

新!!: 淺野幸長和高台院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賴

豐臣秀賴(),豐臣秀吉之子,側室--(--夫人)所生,幼名拾丸。娶德川秀忠之女千姬为妻,但和側室之間生有國松與天秀尼,官至從一位右大臣,豐臣政權的第三代家督。.

新!!: 淺野幸長和豐臣秀賴 · 查看更多 »

豐臣秀次

豐臣秀次()是日本戰國時代至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大名、關白,豐臣政權的第二代家督。.

新!!: 淺野幸長和豐臣秀次 · 查看更多 »

豐臣氏

豐臣氏是安土桃山時代時授與掌握政權的關白羽柴秀吉的姓氏。 當時公卿的姓有源平藤橘(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以及可以與之相匹敵的新姓菅原氏、賀茂氏、大江氏等,而朝廷則在1586年時下賜給秀吉豐臣朝臣的氏姓(本姓)。 對照明智光秀等人當初賜九州名族的苗字,豐臣此朝臣姓,也與九州島有關,大宰府所在地豐後國,在律令制前即為豐國,豐臣秀吉死後其主祀神社,亦為豐國神社。 有說法「豐臣」(とよとみ)姓是取自於聖德太子的本名「豐聰耳」(豊聡耳/とよとみみ)。 以一介平民出身而沒有一門眾家臣團的秀吉,賜給有力家臣與大名豐臣朝臣的氏姓和羽柴的苗字,使大名們要自稱為豐臣朝臣羽柴何某,達到類似自己一族的效果(江戶幕府時代,許多大名是德川氏與松平氏出身,豐臣政權可以與之做對照)。 後來德川氏穩定霸權的過程中,允許當初被賜豐臣朝臣、羽柴氏的大名們,可以捨棄這個姓。江戶時代還以豐臣朝臣為本姓的大名家,只有秀吉夫人北政所(寧寧)娘家木下氏。木下氏在明治維新後因為本姓與苗字合一的法令,必需只能使用其中一個姓,至此豐臣氏不復存在,現今豐臣姓的日本人基本上是崇拜秀吉才改的。.

新!!: 淺野幸長和豐臣氏 · 查看更多 »

近江國

近江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東山道,又稱江州。近江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的滋賀縣,境內有日本第一大湖琵琶湖。.

新!!: 淺野幸長和近江國 · 查看更多 »

能登國

能登國(),日本古代的令制國之一,屬北陸道,又稱能州。能登國的領域大約為現在石川縣北部的能登半島。.

新!!: 淺野幸長和能登國 · 查看更多 »

阿松

阿松,可能指:.

新!!: 淺野幸長和阿松 · 查看更多 »

藤原惺窩

藤原惺窩(),日本哲學家,江戶時期早期理学领袖,曾任德川家康的教師。 與他學生林羅山一樣,最初他是在寺院學習儒學。但在1598年,在伏見城,他會見了姜沆聽到李退溪的朱子學後成为儒學家。在朝鮮王朝朱子學是國家意識形態,並有很多新儒家學者和文學,相反在日本儒學只是依附佛学。武士大多數為文盲,所以在日本新儒家是很新鮮的,後來德川幕府通過程朱理學作為統治思想,像中國和韓國。 他最大成就是使日本朱子學独立於佛教发展。 T T T Category:室町和安土桃山時代僧人 Category:江戶時代學者 Category:播磨國出身人物.

新!!: 淺野幸長和藤原惺窩 · 查看更多 »

關原之戰

原之戰(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國陸軍參謀部出版書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廣義的戰國時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於美濃國關原地區的一場戰役,交戰雙方為德川家康領下的東軍以及石田三成等組成的西軍。最終在西軍將領小早川秀秋叛變的情況下,這場戰爭在一天內即分出了勝負,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三年後成立德川幕府。此戰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戰國時代影響最重大的戰役。.

新!!: 淺野幸長和關原之戰 · 查看更多 »

關白

白為日本的古代職官。關白本為「陳述、稟告」之意,關白一詞由中國傳入日本,典故出自《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諸事皆先『關白』光,然後奏天子」,也就是說任何大事皆先陳述或稟報給霍光知道,然後上奏於皇帝。因霍光受封博陆侯,故又名博陸。中國亦有許多官位,原本只是個動作,即動詞變成名詞的事例,如總督、巡撫、提督、巡按。 關白作為實際職務的名稱始於日本的獨創,為攝政一职在天皇成年後的称呼。在古代日本,攝政並不常見,後至平安時代,藤原氏始開關白一例。而攝政與關白,合稱攝關。當時藤原氏掌控朝廷並且架空天皇,所以攝關一變為常設職位,幾乎每一代天皇皆有攝關執政。藤原氏的嫡派後裔繼承攝關之職,即稱為攝關家。 後來太上天皇的院政與武士興起,攝關家的權力衰落。藤原氏再分為五支,他們是近衛、九條、二條、一條和鷹司。自此五家輪替此職,稱五攝家。到室町時代後,攝關與朝廷一樣變成有名無實。關白退位後稱太閤,若太閤出家为僧,则称为“禪閤”,自豐臣秀吉後,有鷹司政通適合此稱。關白除豐臣秀吉(1585年-1591年)(因他買通近衛前久收他為猶子)及豐臣秀次(1591年-1595年)兩任外,概由藤原氏或五攝家所任。日本最後一任關白是二條齊敬,任職於孝明天皇文久三年(1863年)至慶應二年(1866年)。.

新!!: 淺野幸長和關白 · 查看更多 »

蔚山之戰

#重定向 蔚山城之戰.

新!!: 淺野幸長和蔚山之戰 · 查看更多 »

長束正家

長束正家()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的武將。豐臣政權五奉行之一。本姓大藏,正式名稱為大藏正家。父親為水口盛里(安藝守),弟弟為直吉。近江國水口岡山城主。.

新!!: 淺野幸長和長束正家 · 查看更多 »

李如梅

李如梅,字子清。明朝軍事人物,中国辽宁的铁岭李氏李成梁之子,由父廕歷都指揮僉事。從兄李如松--中日朝鮮之役。遷遼東副總兵。於碧蹄館大戰先後射殺日軍立花宗茂的家臣十時連久、安東常久。 朝鲜半岛的陇西李氏是出自李如梅的后代,部分后代成为朝鮮人。 L.

新!!: 淺野幸長和李如梅 · 查看更多 »

梅毒

梅毒是一種細菌型的性感染疾病,病原體是螺旋菌菌种的一種亞種(Treponema pallidum pallidum)。其病原体最早是由德国的和在1905年發现。梅毒的病徵和症狀相當多樣,隨著感染分期(初期、第二期、潛伏期,和第三期)的不同會有不同的症狀 -->。初期典型呈現單一(堅硬、無痛、無搔癢的皮膚潰瘍),但會有多處痠痛 -->;在第二期中會出現經常遍布到手掌與腳掌的廣泛紅疹 -->。在口腔與陰道處會有潰瘍 -->。潛伏期的患者症狀通常不明顯,可能維持數年。在第三期會有(柔軟、非癌症式生長)、神經性與心臟疾病。梅毒因其症狀表現類似許多其他疾病,而以「偉大的模仿者」為人熟知 。 梅毒的主要是透过人類性行為传染。该疾病也可由母亲在怀孕或分娩时传染给胎儿,导致。其他由相关「梅毒螺旋体」造成的人类疾病包括雅司病(pertenue亞種)、(carateum亞種)及(endemicum亞種)。 通常梅毒可以透過血液檢查做出診斷,不過其實梅毒螺旋體能使用暗視野顯微鏡檢測 -->。美國疾病預防中心會建議所有孕婦都進行相關檢驗。 防治梅毒的方法包含使用乳膠保險套,與減少性伴侶等方式。梅毒可以利用抗生素有效治療 -->。許多病例中偏好的抗生素為肌肉內注射 -->。對於有嚴重青黴素過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去氧羥四環素或四環黴素 -->。對於有患者,建議使用青黴素G鉀或頭孢曲松 -->。至于对青霉素严重过敏的病患则可以透过口服多西环素或阿奇霉素来进行治疗。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產生發燒、頭痛,與肌肉痛的。 在2015年,感染梅毒的人數約4540萬,新個案則有600萬宗 。而在2015年期間,梅毒造成10.7萬人死亡,相對於1990年的20.2萬人已降低許多。1940年代,由於抗藥性的關係,青黴素的效用大幅降低。於是,感染率自世紀之交後便在許多國家上升,通常合併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據信部分導因於劈腿族與性交易的增加,保險套使用的降低及各種不安全性行為 。2015年古巴成為世界第一個根除母子垂直感染梅毒的國家。.

新!!: 淺野幸長和梅毒 · 查看更多 »

毛利秀元

毛利秀元(、天正7年11月7日-慶安3年閏10月3日)是日本安土桃山時代武將,江戶時代大名、長府藩第一代藩主。毛利元就四男穗井田元清長男。正室是豐臣秀長女兒大善院,繼室是德川家康養女淨德院。曾一度成為毛利輝元的養子。育有三子八女,長男宮松丸早逝、次男光廣、三男元知。.

新!!: 淺野幸長和毛利秀元 · 查看更多 »

江户时代

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又稱德川時代,是指日本歷史中在江户幕府(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時期,從慶長8年二月十二(1603年3月24日)德川家康被委任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開設幕府時開始,到慶應3年十月十四(1867年11月15日)大政奉還後結束,為期264年。.

新!!: 淺野幸長和江户时代 · 查看更多 »

池田輝政

池田輝政(),美濃池尻城主、播磨姬路藩的初代藩主,有「姬路宰相」之稱。池田恆興次男,母親是荒尾善次之女,生於尾張國。.

新!!: 淺野幸長和池田輝政 · 查看更多 »

淺野長重

淺野長重(1588年—1632年10月16日)是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前期的武將、大名。父親是淺野長政。.

新!!: 淺野幸長和淺野長重 · 查看更多 »

淺野長政

淺野長政()是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的武將和大名,原名淺野長吉,通稱彌兵衛。母親是淺野長詮的女兒。育有兒子幸長、長晟、長重,豐臣秀吉政權下五奉行之一,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

新!!: 淺野幸長和淺野長政 · 查看更多 »

淺野長晟

淺野長晟(1586年3月18日-1632年10月16日)是江戶時代前期大名。備中國足守藩藩主、紀伊國和歌山藩第2代藩主、安藝國廣島藩初代藩主。淺野氏宗家2代。.

新!!: 淺野幸長和淺野長晟 · 查看更多 »

淺野氏

淺野氏,是日本一個武家氏族,家紋是淺野鷹之羽。宗家是廣島藩主,支流是赤穗藩主。祖先是清和源氏賴光土岐氏庶流土岐光衡次男土岐光時在土岐郡淺野仕官的時候開始改名淺野的姓氏。 在淺野長勝的時代,是織田氏的弓道眾,長勝的養女彌彌與木下藤吉郎婚姻,地位得以提升。之後在淺野長政的時代,先後為近江坂本城城主、若狭小浜城城主,成為了甲斐國22萬石大名,並於豐臣秀吉晚年,以五奉行之身分活躍。在淺野長晟的時代,更成為42萬石的大名,淺野管治到廢藩置縣為止,明治時代其子孫成為華族。.

新!!: 淺野幸長和淺野氏 · 查看更多 »

慶長之役

#重定向 萬曆朝鮮之役#第二次衝突.

新!!: 淺野幸長和慶長之役 · 查看更多 »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