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标
联盟百科
通讯
下载应用,请到 Google Play
新! 在您的Android™设备上下载联盟百科!
下载
比浏览器更快的访问!
 

海蝕平臺

指数 海蝕平臺

海蝕平臺,又稱浪蝕臺,或稱波蝕棚(Wave-cut bench),是海邊懸崖下或是大湖岸邊的一個狹扁的平臺。 平台形成的時間長久,過程可參見右側圖示,一開始海崖受到海浪沖刷,在海面高低潮線的位置向岩壁侵蝕(海蝕),形成凹洞。之後,凹洞會漸漸形成較深的洞穴,在海水的持續沖刷下,洞穴無法承受上方海崖的重量而崩落,崩落後的石塊也因海水沖刷碎成小石塊,被海水帶走,最後才形成平臺。 海蚀平台一般向海倾斜,其宽度与波浪作用的强度有关,波浪作用强的地方海蚀平台宽度大,其表面并不平坦,有时有海蚀留下的海蚀柱、礁石、浪蚀沟等。 藉由觀察古時形成的平臺,地質學家們可得知當時的海面或湖面高度,另外再藉由科學鑑定方法或檢定海洋化石,他們能確定平臺形成的時間。英國的地質學家就是利用此方法來估算陸地上升的速度。.

13 关系: 台灣威爾士小臺灣地质学犹他州美國英国波浪澎湖海蚀柱海蝕海浪

台灣

#重定向 臺灣.

新!!: 海蝕平臺和台灣 · 查看更多 »

威爾士

威尔士(Cymru〔發音:〕;Wales〔〕),--,而在港澳的舊譯名則是威路士,位于大不列顛島西南部,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構成國之一,东界英格蘭,西临圣乔治海峡,南面布里斯托尔湾,北靠爱尔兰海,卡迪夫是其首都與最大城市。.

新!!: 海蝕平臺和威爾士 · 查看更多 »

小臺灣

小臺灣,位於臺灣澎湖縣七美鄉七美嶼東部,為天然海蝕平台。 小臺灣因退潮時,海蝕平台類似臺灣島輪廓而得名。與雙心石滬並列為七美熱門景點。.

新!!: 海蝕平臺和小臺灣 · 查看更多 »

地质学

地质学(法语、德语:Geologie;Geology;拉丁语、西班牙语:Geologia;源于希腊语 γῆ 和 λoγία)是对地球的起源 探討壓力與時間、历史和结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并涉及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涉及其他行星和衛星的太空地质学(Astrogeology)。.

新!!: 海蝕平臺和地质学 · 查看更多 »

犹他州

犹他州(State of Utah)是美国西部的一个州。於1896年1月4日成為美國第45個州。犹他州是美国13大的州、人口排行33和人口密度倒数第10名的州。猶他州行政區劃一共有29個郡。全州人口共约285.5万(2012年人口估算),約80%人口居住於首府盐湖城。主要由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信眾的后代和北歐移民的后裔组成,这对犹他州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总部也设立在盐湖城。, the Pew Forum on Religion & Public Life, pp 99–100.

新!!: 海蝕平臺和犹他州 · 查看更多 »

礁,也称岩礁、礁岩或礁石,指很小的岛,通常被定义为小到无法居住或其上不貯存淡水。.

新!!: 海蝕平臺和礁 · 查看更多 »

美國

#重定向 美国.

新!!: 海蝕平臺和美國 · 查看更多 »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简称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缩写作 UK)或不列颠(Britain),中文通称英国(中文世界早期亦称英联王国),是本土位於西歐並具有海外領地的主權國家,英國為世界七大國之一,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由大不列颠岛、爱尔兰岛东北部分及一系列较小岛屿共同组成。英国和另一国家唯一的陆上国境线位于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共和国相邻。英国由大西洋所环绕,东为北海,南为英吉利海峡,西南偏南为凯尔特海,同爱尔兰隔爱尔兰海相望。该国总面积达,为世界面积第80大的主权国家及欧洲面积第11大的主权国家,人口6510万,为全球第21名及歐洲第3名。 英国为君主立宪国家,采用议会制进行管辖。其首都伦敦为全球城市A++级别和国际金融中心,大都会区人口达1380万,为欧洲第三大和欧盟第一大。现在位英国君主为女王伊丽莎白二世,1952年2月6日即位。英国由四个构成国组成,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其中后三者在权力下放体系之下各自拥有一定的权力。三地首府分别为爱丁堡、加的夫和贝尔法斯特。附近的马恩岛、根西行政区及泽西行政区并非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为王冠属地,英国政府负责其国防及外交事务。 英国的构成国之间的关系在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英格兰王国通过1535年和1542年的《联合法令》将威尔士纳入其领土范围。1707年的条约使英格兰和苏格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王国,而1801年后者则进一步同爱尔兰王国联合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1922年,爱尔兰的六分之五脱离联邦,由此便有了今日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亦有14块海外领地,为往日帝国的遗留部分。大英帝国在1921年达到其巅峰,拥有全球22%的领土,是有史以来面积最大的帝国。英国在语言、文化和法律体系上对其前殖民地保留了一定的影响力,因而吸引許多以前英聯邦的移民前來居住。 英国为发达国家,以名义GDP为量度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以购买力平价为量度为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英国同时还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国家,在1815年-1914年为世界第一强国,现今仍是強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和政治上有显著影响力。英国为国际公认的有核国家,其军事开支位列全球第五 (IISS)。自1946年以来,英国即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而自1973年以来即为欧洲联盟(EU)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员国,同时还为英联邦、欧洲委员会、七国财长峰会、七国集团、二十国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2016年英國脫離歐盟公投中,英国民众决定脱离欧盟,但因間接影響全球經濟,所以並未得到多數國家支持。.

新!!: 海蝕平臺和英国 · 查看更多 »

波浪

波浪在廣義上可泛稱具有週期性起伏的力學運動或形態,通常是指水面的波浪,.

新!!: 海蝕平臺和波浪 · 查看更多 »

澎湖

#重定向 澎湖縣.

新!!: 海蝕平臺和澎湖 · 查看更多 »

海蚀柱

海蚀柱是一种地质地貌形态,它位于海中靠近海岸处,由一个或多个陡峭的、往往是垂直的柱状岩石组成,这是由海岸侵蝕造成的。海蚀柱在风、水和沿海地貌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当海岬的一部分被(海洋或水流冲刷岩石的力)侵蚀时,就形成了海蚀柱。水力削弱了岬中的裂缝,导致它们后来崩塌,而形成独立的海蚀柱甚至小岛。在水并不持续存在的地方,天然拱在重力作用下坍塌,及效应如 风蚀,也会形成海蚀柱。侵蚀导致拱崩塌,剩下的坚硬石柱与海岸分离,就形成了海蚀柱。最终,侵蚀会造成海蚀柱崩塌,剩下一个石堆。海蚀柱可以为海鸟提供重要的栖息地,也有许多成了攀岩胜地。.

新!!: 海蝕平臺和海蚀柱 · 查看更多 »

海蝕

#重定向 海岸侵蝕.

新!!: 海蝕平臺和海蝕 · 查看更多 »

海浪

海浪(wave)是發生在海洋表面上的表面波,即沿著水與空氣界面間傳行的一種波動,屬於重力波的一種類型。當風吹起時,風所帶來的壓力及摩擦力對海洋表面的平衡態產生擾動,一些能量自風轉移到水上。水能夠自風得到能量是因為兩者間的摩擦力,使得表面粒子以橢圓式運動移動著,這種橢圓式運動是縱波(往覆運動)與橫波(上下運動)所合成。海浪的波动有随机性;因为海面的风速、风向随时随地变化,所以海浪通常是杂乱无章的,其波高、波长和周期都为随机量。.

新!!: 海蝕平臺和海浪 · 查看更多 »

重定向到这里:

海蝕平台海蚀平台

传出传入
嘿!我们在Facebook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