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努力恢复Google Play商店上的Unionpedia应用程序
传出传入
🌟我们简化了设计以优化导航!
Instagram Facebook X LinkedIn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

指数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

拉拉·泰凱利·穆罕默德帕夏(Lala Tekeli Mehmed Pasha;),奧斯曼帝國政治家,他在1595年11月19日至28日出任大維齊爾。 他是奧斯曼土耳其人,生於格爾馬爾馬拉,後來成為穆拉德三世與其兒子穆罕默德三世的導師。他因與穆罕默德三世一位乳母的女兒哈里米可敦結婚而成為大維齊爾,但只在任9天便突然去世。.

目录

  1. 11 关系: 大維齊爾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奧斯曼土耳其人帕夏伊斯坦堡穆罕默德三世穆罕默德三世 (奥斯曼帝国)穆拉德三世格爾馬爾馬拉

  2. 1595年逝世
  3.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4. 奥斯曼帝国人物小作品
  5. 拉拉 (头衔)

大維齊爾

大維齊爾(土耳其語:Sadr-ı Azam、Serdar-ı Ekrem,鄂圖曼土耳其語:صدر اعظم),音为“萨德拉赞”。源自阿拉伯語「維齊爾」(وزير),是蘇丹以下最高級的大臣,相當於宰相的職務,擁有絕對的代理權,原則上只有蘇丹才能解除此權。大維齊爾持有帝國印章,能召集所有維齊爾參與國家事務,會議舉行的地方叫「庫巴爾提」(圓穹下),位於托卡比皇宮。他的政府機關在最高樸特。大維齊爾也是巴基斯坦總理的烏爾都語尊稱。 在鄂圖曼帝國初期,「維齊爾」只用於尊稱。首位被冠以「大維齊爾」稱號的是钱达尔勒·卡拉·哈利勒·海雷丁帕夏。創立「大維齊爾」稱號的目的是要區別持有蘇丹印章的維齊爾。綜觀鄂圖曼帝國的歷史,大維齊爾也會使用「最高維齊爾」(صدر عالی)、「絕對代理人」(وكیل مطلق)、「國家持有者」(صاحب دولت)及「維齊爾人」(ذات آصفی)的稱號。 在科普魯律時期,鄂圖曼帝國被大維齊爾操縱。蘇丹失權及權力下放到政府下層正是科普律魯時期的寫照。 19世紀坦志麥特時期以後,大維齊爾的職位相當於當時西方君主政體的總理。.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大維齊爾

奥斯曼帝国

鄂圖曼帝國(دولت عالیه عثمانیه,Osmanlı İmparatorluğu)為鄂圖曼人建立的帝国,创立者為--鄂圖曼一世。鄂圖曼人初居中亞,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份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今之蘇丹與葉門。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鄂圖曼帝國的君主苏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 鄂圖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线達六个世紀之久,直接大英帝國在18世紀通過直布羅舵打通地中海航線為止。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与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鄂圖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控制今日中東歐不少國家。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鄂圖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战崛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的伊斯蘭教勢力,但鄂圖曼帝國终不能抵挡近代化欧洲列強的冲击,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淪為英國、法國等列強的棋子,但其卓越的戰略地理位置使英國、法國得以利用鄂圖曼帝國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外向歐洲擴張,並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成功阻止,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鄂圖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国民运动,放弃了大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疆域,建立了主權獨立但面积较小、僅控制色雷斯及小亞細亞的土耳其共和國,鄂圖曼帝國至此滅亡。.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重定向 大維齊爾.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

以下是一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Vezir-i Azam或Sadr-ı Azam/Sadrazam;奥斯曼土耳其语:صدر اعظم或وزیر اعظم),即奥斯曼帝国政府首脑的列表。.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列表

奧斯曼土耳其人

#重定向 奥斯曼土耳其人.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奧斯曼土耳其人

帕夏

帕夏,前稱貝蕭(土耳其語:paşa)是奧斯曼帝國行政系統裡的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高官。帕夏是敬語,相當於英國的「勳爵」,是埃及殖民時期地位最高的官銜。.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帕夏

伊斯坦堡

伊斯坦堡(İstanbul )是土耳其最大城市,亦是该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中心。它坐落于土耳其西北部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之滨,位于马尔马拉海和黑海之间,横跨欧亚大陆,经济和历史中心位于欧洲一侧,有三分之一人口居住于亚洲一侧。其人口达到1440万,为全欧洲最大的城市群,亦是中东最大和全球第六大城市。伊斯坦布爾全市辖区面积,其覆盖范围同伊斯坦堡省相同,亦是该省的行政中心。亦是世界上唯一横跨兩大洲的城市。 公元前660年左右,该市以“拜占庭”之名建立于萨拉基里奥角,并在此后逐渐发展为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公元330年该市重建为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onstantinoúpolis;Constantinopolis)或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Nea Romē;Nova Roma),并在此后的近十六个世纪内先后成为罗马帝国(330年–1204年及1261年–1453年)、拉丁帝国(1204年–1261年)和鄂圖曼帝国(1453年–1922年)的帝国首都。在罗马和拜占庭帝国时代,它对基督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1453年鄂圖曼帝国征服该城之后,它成为了伊斯兰教的中心和鄂圖曼帝国哈里发的驻地。 伊斯坦堡是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也是欧洲和中东的铁路网络之间、黑海和地中海间海路的必经之地,使得伊斯坦堡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由此也哺育了兼收并蓄的人口和文化,虽然在1923年共和国成立之后这一状况略不如前。在战间期伊斯坦堡 未能成为新首都,受到忽视,但此后其影响力逐步恢复。自1950年代以来,该市的人口已翻了十倍,来自安那托利亚各地的人口涌入,城市的界限也为此逐渐扩张。20世纪末艺术节开始得到兴办,而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复杂的交通网络也由此建立起来。 2012年,在当选欧洲文化之都两年之后,近1160万外国游客造访伊斯坦堡 ,使其成为世界第五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该市最重要的景点仍是其历史城区,部分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而位于贝伊奥卢区的天然港金角湾则是其文化和娱乐的中心。伊斯坦堡还被认为是一个全球城市,亦是全球发展速度最快的都市经济区之一。诸多土耳其公司及媒体将总部设于此,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伊斯坦堡希望借助其复苏和快速扩张的契机,在二十年内五次申请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伊斯坦堡

穆罕默德三世

罕默德三世可以指:.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穆罕默德三世

穆罕默德三世 (奥斯曼帝国)

穆罕默德三世(1566年5月26日—1603年12月22日),自1595年直到他逝世擔任奥斯曼帝国的蘇丹。 穆罕默德登位時將十六個弟弟處以絞刑,所以他在奥斯曼帝国的歷史上至今仍然惡名昭彰。他是一個懶散的蘇丹,把政府交給母親皇太后管理。他任內最重大的事件是在1596年至1605年在匈牙利發生的奧地利—奧斯曼帝国戰爭。 穆罕默德的軍隊在1596年佔領了匈牙利境內的埃格爾,並在Mezokeresztes戰役中打敗哈布斯堡王朝和川西凡尼亞的軍隊,但穆罕默德本人在戰役中途卻曾打算逃離戰場,不過被勸阻。 在穆罕默德三世的統治時期,雖然奥斯曼帝国看來正在衰落中,卻未有重大挫折。 穆罕默德三世 穆罕默德三世 Category:奥斯曼帝国苏丹.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穆罕默德三世 (奥斯曼帝国)

穆拉德三世

拉德三世(,阿拉伯語: مراد الثالث)是奧斯曼帝國的蘇丹,他的執政時期是從1574年到1595年。.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穆拉德三世

格爾馬爾馬拉

格爾馬爾馬拉是土耳其的城鎮,由馬尼薩省負責管轄,位於該國西部,距離首府馬尼薩66公里,面積28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1米,2011年人口9,734。.

查看 泰凯利·拉拉·穆罕默德帕夏和格爾馬爾馬拉

另见

1595年逝世

16世纪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

奥斯曼帝国人物小作品

拉拉 (头衔)